康定情思

2023-07-24 16:27陆晗昱
寻根 2023年3期
关键词:锅庄康定茶马

陆晗昱

“跑马溜溜的山上”的悠扬情歌经久不衰,脍炙人口,使“康定”似一张意蕴美丽的文化名片为世人所知,人们只需说出它的名字,一丝浪漫的情愫便萦绕心间。康定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无比烂漫自然魅力的神奇地方。同时,康定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历史与文化,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藏彝走廊”这一学术概念,在其所涵盖的民族密切交往、交融的广阔地域中,康定是沟通连接的中心。康定古称“打箭炉”,至今康定城所在镇名为炉城镇,展卷中国大西南地区茶马古道交通网络的线路图,在蜿蜒西进的川藏南路边茶线上,打箭炉是南北两条支线分途的咽喉要地,为边茶进藏的第一站,天然的交通枢纽位置使它因茶叶集市兴起、发展,成了汉藏交汇融合的中心。可见,康定的美是多方面的,其风景圣洁秀丽,作为康巴地理文化区政治、经贸、军事、文化中心的历史悠久绵长,其宗教民俗更是融汇汉藏风情。

因学习和研究西南茶马古道的文献、档案,我和老师、同学开启了寻迹西南茶马古道的行程。我们首先前往川藏茶马古道南路边茶道路的起始地之一雅安,雅安西康大桥桥头有一组茶马背夫的铜雕像,呈现出背夫行走的模样,那背架子、脚码子、汗刮子、拐子、拐子石和茶包子,那背负着数十条茶包、矫健而瘦削的背夫身影,那怀抱婴孩哺乳、摄人心魄的女性背夫,漫步其间的人仿佛站在了一队真正的背夫身旁,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们的踌躇满志与不畏前险。从这里一路向西,我们途经天全、荥经、名山、泸定,道路时而山路盘旋,时而隧道漫漫,翻过了二郎山。它是茶马背夫们徒步行走、翻越的天然屏障,明清期间,为了进行茶马贸易,这段不适合马驮的险峻路段只能依靠人背负茶叶运送。车行进在高速公路上,时时可以望见对面或低或高的山腰处仍遗留着的茶马古道遗迹,那崎岖的山道如细长的线系在山间,如今已鲜少人行走,唯余斧刻石凿的道路风貌彰显着历史的痕迹。

终于,车近康定。康定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赐予了康定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景象,只见雅拉河和折多河二河穿城而过、汇聚合流,打曲(雅拉河)和折曲(折多河)的二水汇流被称为“打折渚”,成为“打箭炉”这一名称的传说由来之一。从外围看,康定为跑马山、郭达山、九连山三山环抱。

康定的历史与茶马贸易的发展密不可分,任乃强先生考证打箭炉在宋以前“则荒谷耳”。元明开始,从成都出发经临邛入雅安的飞越岭道由民间商贾往来的一般通道发展成为中原进西藏的国道之一,自此边茶贸易带来了打箭炉的发展与繁荣,使这里成为边茶贸易中心。雍正七年(1729年)置打箭炉厅,设兵戍守,从此“汉不入番,番不入汉”的壁垒被打破,商旅往来大增,大批藏商越宁静山进入康区,大批的陕商和川商亦涌入康区,内外汉番,俱集市茶。因而,打箭炉因茶叶集市而兴起。藏民们赶着牦牛与打箭炉以东的人们来往贸易,在打箭炉相遇、相识、相融合。交往中,诞生了作为贸易媒介的“锅庄”,锅庄为往来的客商提供客栈、仓库和交易中介,他们议价定价、称量、翻译,协调茶马及相关交易的各个环节,为茶商销货,为藏客的特产寻找主顾,甚至提供资金周转的信用担保,是统揽商务活动和贸易服务的经济组织;锅庄还承办藏戏表演、节庆娱乐活动,使各方的来客在此获得如归的感受。贸易的交流和汇聚使打箭炉成为西陲一大都市,清中叶至民国的极盛时期,七八十家锅庄参与着打箭炉的贸易活动,承担着茶马互市的兴盛商务,使地处西南边陲康藏高原的康定成为内地和西藏最为繁华的商贸中心之一。

我们一行来到雅拉河与折多河交汇处的包家锅庄遗址,依稀见到它当年的大门,曾经规模宏大,可容纳牛马、客栈、货物的大院落已不见频繁交流、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但锅庄作为藏汉民族间上千年交融进程中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载体,无疑是见证和促进茶马互市从个体向规模与集约跃升、藏汉民族团结共融文化发展的丰碑。

历史上土司是当地的统治者,元代始设明正土司于此,初称“长河西安抚使司”,明永乐五年受封为“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清代简称“明正土司”。土司早在明代就建立大碉房,经管炉城的茶马市易。民国时,这个称为“瓦斯碉”的地方演变为锅庄。土司一方面为锅庄的主要经营者,另一方面与藏传佛教政教联盟,即便锅庄中也设置着黑教、红教喇嘛经堂,拿康定老话讲,是“拿起铃铛是活佛,放下铃铛是土司”。土司家族兼具活佛和地方统治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在政治治理、经贸发展和精神文化领域都领导着这片地域的普通民众。

康定的民族和文化是多元而交融的。康定聚居着藏、汉、回、彝、羌等多个民族,千百年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汇聚于此,带来不同的习俗和文化,在此交流融合,特别是茶马运输和贸易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的人,使康定形成了多元发展、形态多样的文化样态。茶马贸易繁盛时期,这里是众生纷纭的生活场,长袍马褂瓜皮帽、拱手有礼的斯文掌柜,弯腰驮着茶包、身形精悍的背夫,担任着锅庄中间人、坐在大石上梳理发辫、仪态自得的年轻女子“阿加”,头缠英雄结头帕的彝族小伙,背负箩筐、装载特产的藏民,着紫红僧裙袈裟的喇嘛,戴十字架、穿黑袍、手拄竹杖的西方传教士,守卫城门的官兵,聚集众人大摆龙门阵的侃爷……他们向着打箭炉而来,憧憬着与彼此的交易,互通有無,春来冬往,他们有的还在此安家扎根、繁衍生息,造就了康定多民族文化共荣共存的多样化文明景象。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ZD229)的阶段性调研成果]

——————————————————————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

猜你喜欢
锅庄康定茶马
口述史视域下的乡城锅庄研究
Three New Species of Diploderma Hallowell,1861 (Reptilia: Squamata:Agamidae) from the Shaluli Mountains in Western Sichuan,China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2014年四川康定MS6.3和MS5.8地震的应力触发研究
康定:作家们的原乡记忆和故乡神话——以“康定七箭”的乡土小说为例
茶马古道
骑行“茶马古道”
锅庄舞与学校体育文化融合研究
走进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