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版现象到文本研读

2023-07-24 14:25郭孟良
寻根 2023年3期
关键词:沈复浮生六记文本

郭孟良

“一个不知名的画家描写他夫妇的闺房中琐事的回忆”,竟然在作者身后历经近百年波折,逆袭成功,持续畅销百年,引发一代代读者的共鸣!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这一文本更值得研读!

癸卯清明之翌日,彩红女史携其新作《雅俗日常》来访,并问序于余。作为出版人,本人对明清史事相对比较熟悉,对《浮生六记》的出版传播现象亦曾予以关注,但毕竟非文学专业,故未敢贸然应允。及浏览书稿,先睹为快,不禁发出上面的感慨,于是草就下面的文字,姑且向彩红交卷,也借此求教于同好。

1924年5月,俞平伯校点整理的《浮生六记》,首次以单行本由北京霜枫社出版、朴社发行,当年再版,次年三版,后交开明书店印行,从此开启了该书百年畅销的历程。在此之前46年中,自光绪四年(1878年)列入上海申报馆丛书续集之一的《独悟庵丛钞》刊刻行世后,仅有四种版本,且均为合编丛书本:一是1906年《雁来红丛报》本(与《陶庵梦忆》等五种合编),二是1912年上海明明学社本(与《影梅庵忆语》《物理小识》《一家言》《徐霞客游记》合编),三是1915年上海进步书局《说库》丛书本,四是1915年上海梁溪图书馆《中国文会文艺丛刻》本。而在此之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25年中,至少有50多个版本印行,而且还有包括林语堂译本在内的5种英译本、日译本,形成了第一个出版传播高潮。上海沦陷时期,费穆编导的同名舞台剧,上演6次342场;1947年,上海实验电影工场拍摄同名古装片,由费穆监制、裴冲编导,著名演员舒适、沙莉分饰三白、芸娘,风行一时。

自1980年起,随着改革开放后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浮生六记》开始了第二个密集出版期。当年5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浮生六记》,次年出版修订二版,印数高达15万册;同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俞平伯校点本,印数10万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共有80多个中文版本,另有英、法、德、意、俄、日及丹麦、瑞典、捷克、马来文等译本,有人推算海内外发行达300万册以上。一本普通作者的忆语体文学作品,广为世人所知所爱,跻身于文学经典之林,有人称之为非典型性名著。

2015年,果麦文化策划运作、80后当红作家张佳玮现代语译的《浮生六记》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汪涵、胡歌等明星加持推荐,一时洛阳纸贵;2017年全国市场销量第一,超过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张嘉佳的《摆渡人》和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至今已狂销350万册,形成了《浮生六记》出版史上的巅峰。2017年,大星文化策划运作、诗人周公度的校勘译注本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增加了后二记,打出“无需古文基础,也能完全读懂”的宣传语,并附上沈复三十年游历图和沈复、芸娘苏州城内行迹图,两个月重印六次,并拿下亚马逊适时排行榜冠军。其他出版社也纷纷跟风,自2015年至今年2月,国内多达133个版本,形成该书出版传播史上最为集中的热销期,也成了近年来令人瞩目的出版现象。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字三白,出生于苏州沧浪亭畔的一个衣冠之家,工文善画,一生没有功名,而以游幕为业,兼做点小生意;其妻陈芸乃姑表之亲,与其同龄,颇具才情,精通刺绣,二人青梅竹马,十八岁成婚,“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在幸福美满的时光中同甘,在落魄困顿的日子里共苦。芸娘逝后,三白自号梅逸,有感于东坡“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忆其日常生活,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名曰《浮生六记》,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其中后二记散佚,或疑为后人所补,而2005年钱泳手录《记事珠》(《钱梅溪手稿》)的发现,证实卷五的存在。此书的文体属性,有称为自传体散文、忆语体散文、叙事体散文,也有称为自传体小说、自传体笔记、文言小说、抒情小说者,乃至与《红楼梦》作比,誉为晚清的小红楼。

这样一个科举时代沦落不遇之人,这样一个隐于市井、求食四方的处士;这样一部书写日常琐事、描叙私人生活的回忆录,这样一部未能刊刻、流落“冷摊”的散佚不全之书,竟然在近百年来不胫而走,受到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值得我们认真考察和深入分析。

按照传播学的观点,传播不仅仅是公之于众,而且是一个共享信息的过程,或言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传者和受众是传播活动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素。因此对于出版传播现象,须要进行传播和接受的双向性分析。当然,作为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的文本更是其间不可回避的分析对象。

传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者,于图书而言,包括作者和出版者。作者沈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岩前倚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他所描绘的是太平盛世下一对平凡夫妻的江南世俗生活画卷。芸娘兰心蕙质,真诚善美,其夫妻恩义,挚友相知,琴瑟和鸣,堪称神仙眷侣、闺中良友。然而情深不寿,变故无常,父子反目,姑侄龃龉,兄弟失和,两次被逐出家门,转蓬飘萍,妻死葬于外,子夭亡于家,女出为童养媳,尝尽人间辛酸。爱情、亲情、友情、世情,安乐、雅趣、快意、哀愁,一切的一切,在作者的筆下一如行云流水,不系之舟,真情实感,乐观旷达,平淡自然,“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颜色,只见精微,不见雕饰,堪称古典生活美学的简志、传统家庭悲欢的样本、一曲若梦浮生的浅斟低唱!加之匠心的结构、清新的语言、细腻的表达,被陈寅恪先生称为“例外创作”,令晚清文士“阅而心醉”,使新文化人惊叹“有迷眩人的魔力”,也让当下读者誉为“一股涤净内心的清流”,更为社会史学者视作盛世江南风土的个人体验,这就是穿越时空的文学力量。

正如一位文化史学者所言:存在于后世观念中的传统,会因时过境迁而改变其意义,只有在当时人的语境中,经由当时人的解读才具有当时代的意义。而出版传播者正是这样文本解读的主体和语境错位的调适者。《浮生六记》作为一个书写普通读书人日常生活平淡之美的真实文本,正是通过近百年来一代代出版传播者的解读,借助时代语境的转换,才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意义符号而复活,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和出版现象。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文化语境与社会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浮生六记》所蕴含的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现代意识,反对礼教、个性解放的微言大义,诗意情致、品质生活的人生理想,陆续被发掘出来,与新兴的妇女解放、社会变革思潮相契合,与市民知识分子取代士人阶层的趋势相契合,与西方人本主义和普世价值相契合,与当代人如何面对个人与社会的永恒矛盾、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中做出抉择的永恒话题相契合,使得这一部个人身世爱恨悲欢的回忆录成为人类共同情感的体验场,每个时代都有沈复式的理想主义者,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于是,我们看到,作为《浮生六记》传播第一功臣的新文化人俞平伯,他关注的是“个人才情的伸展”和冲破“习俗权威的紧迫”,这是个性解放、家庭革命和文学革命语境下的启蒙主义解读。而作为洋派文人的林语堂,则同中有异,他关注的是“恬淡自适”的个人本位家庭生活方式,体现了个人主义、自然主义和乐生主义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中西边缘文化人的西方视角的解读。与此相近的,还有周作人等基于晚明性灵小品流派复兴的解读;而与此相反的,还有潘光旦基于科学主义的解读。我们更看到,当代学人从沈复的平民空间和小历史书写中探寻其文化意义,钩沉其新文化端绪和近代性特征;尤其是目下出版者和翻译者所强调的“化文采于自然,融身心于万物”,“融化在理性中的至情”,“有趣、自在、甘于淡泊的古典生活美学心态”;经过翻译处理的现代文本,更使读者仿佛在欣赏当下的流行故事,面对人生挑战和现实迷惘保持浪漫、真实、自然、坚强、旷达的人生态度,这又是现实主义的解读。

受众是传播信息的消费者,传播过程的译码者,传播之后的反馈者。《浮生六记》从平凡成为奇迹,乃源于其“人工而归于天然”的文质兼美,与读者心有灵犀,毫无违和之感。其中既没有金戈铁马、江湖传奇,也没有降妖除怪、玄幻神魔,唯有凡人真事、纯情至性,布衣蔬食,可樂终身,经过历史沧桑、文化积淀愈发变得丰富而多元,不同的受众、不同的时空,都能体验到私人心灵的独白,击中情感的渴求。我们从化自书中原文的网络流行语“谁人与我立黄昏,谁人问我粥可温;谁人与我把酒分,谁人陪我夜已深”就可见一斑。随便浏览一下网络书店购书者的反馈留言,即可见受众的灵犀共识:“令人羡慕的情感,令人嗟叹的人生”;“悲乎哀哉!一悲芸娘情深不寿,一哀三白半生潦倒”;“清朝一个普通读书人的生活,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是每一代人的缩影,看到他的生活,也是对我们生活的一次微小的思考”。在羡慕沈陈的神仙爱情人间少有、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也受到激励启发,“让我不禁感叹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年轻时奋斗努力是必需的,但是毫无目的也不可取,唯有明确自己内心的目标再付诸努力,才会让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沈复,这可能就是《浮生六记》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这一出版传播现象的奥秘所在。

现代阐释学认为,作为话语和媒介的文本,是“被理解的真正给定之物”,是理解的客体、阐释的工具,具有真理性的最高意义,因此倡导“回到文本”。文学批评要从文本出发,本来是一个常识问题,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即所谓“知人论世”。孟子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我们解读《浮生六记》,也应作如是观。即将面世的《雅俗日常》一书,就是作者在繁忙的出版管理工作之余,潜心研读《浮生六记》的结晶。全书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将其视为在当时社会历史环境、意识形态和作者个人生活积淀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叙事,提炼出夫妻、家人、友朋、治生、雅俗五个主题,逐一展开论述。其论述方式融历史分析与文学评论于一体,每一个主题都立足于文化传统的认识、历史环境的分析,辅以文学作品的比较,从而知人论世,立体呈现出沈复及其《浮生六记》的多彩世界。这种开放的视野和严谨的学风是值得提倡的,相信也会给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推动。

闲言少叙,还请读者打开本书,进入作者建构的多彩世界吧!

——————————————————————

作者单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沈复浮生六记文本
《浮生六记夜读》
书虫来袭:《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不妨踏歌而行
浮生六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沈复自嘲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舌尖上的驯化和斗争
“花痴”沈复的“兰花劫”
浮生六记,一梦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