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读”到“会说”

2023-07-23 08:22:56缪智莉
数学之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思维

缪智莉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学生的表达.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处在发展阶段,容易出现不理解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的情况,思维陷入阻滞.如果学生无法表达这些思维问题,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也会无从着手.本文从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入手,让学生在读懂问题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表达;思维

在课堂上,不少老师难免会遇到以下的情况.一个问题抛出来,无人举手或是学生支支吾吾,又或是学生勉强回答,但言不对题.这种情况难道真的是学生不会吗?教材的编写是适合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那为什么学生却说不出来?在这个时候,教师们需要的其实并不是学生即时的正确答案,而是将自己的数学思考表达出来,才能加以引导和疏通.

同时,随着新课标的落地.数学表达的重要性被一步步挖掘出来.史宁中教授曾指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1]数学知识是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途径,而它的呈现,则依赖于学生的表达.

因此,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立足学生的主动阅读和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课堂、作业、活动多个方面,探究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表达力的方法.

1利用课本阅读,引导数学信息表达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是限制学生数学表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的数学阅读和理解,是随着阅读和语言的丰富而逐渐加深的.在课本上的题目,一开始以图片信息居多,后来出现文字信息,以至后面的长文字问题.因此,这里将学生的表达由浅入深地分为数字信息的抓取,词句的理解和关系的理解.

1.1数字的抓取

低年级学生最常见的数学表达,往往来自课本信息.教师带领学生读完题目后,往往会提问学生“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会将题目中包含数字的条件逐一列出,这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数学表达.如苏教版数学课本27页例题.

学生找出的最基础的数学信息通常是“一套黄色运动服130元”“一套粉色运动服148元”“一双蓝色鞋85元”“一双黄色鞋108元”等等.在这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发言并表达信息.但这一步的数学阅读和理解是浅显的,它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却不能让学生成功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1.2词句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学生需要读懂一些数学用词.比如“多一些”“多得多”用来表示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样以上题为例,学生需要读懂的词句有“最多”和“剩下”.学生要明白什么是最多,也就是数量最大.剩下,则是指花去一定数量钱后,剩余的钱.即从总钱数中去掉用去的钱.教师提问数学用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示词句的含义,这也是一种数学表达.只有学生能够表达出数学词句的含义,才能发现学生初步理解了这道题.

在学生初步理解这道题后,才能继续思考并解决问题.即可以将剩下的钱数算出,并比较大小.得到四种情况:

①130+85=215(元)300-215=85(元);

②130+108=238(元)300-238=62(元);

③148+85=233(元)300-233=67(元);

④148+108=256(元)300-256=44(元);

最后比较:44<62<67<85.

当然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不够严密,容易出错.故而这种数学理解和表达还可以继续加深.

1.3關系的表达

教材在下一步提问了核心问题:“怎么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不断与旧知产生矛盾、建立联系的过程.”[2]学生在读懂了数学信息,数学词句之后,就需要调动已经学过的知识,利用知识之间的关系,深化理解,找出关键联系:即剩下的就是来自总钱数减去用掉的.剩下的多,代表用掉的就少.当学生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就可以将问题“最多剩下多少元?”表达为“最少用掉多少元?”这样学生就完成了一个数学表达,方便去解决这道问题了.在这一步可将上述的解决方法,转变为:130<148,85<108,130+85=215(元),300-215=85(元),很好地提高了解题效率.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是不能及时反应出“最多剩下多少元?”就是“最少用掉多少元?”这里就需要教师的引导.笔者采用了举例法,如用去1元,剩下的怎么样?用掉5元呢?引导学生的思维路径.当然,也可以通过图表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数量的变化.而随着学生能够表达出这句话,那么再经过之后的巩固练习,学生就能逐渐自主阅读并理解这样的关系,在教师下次提问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数学的课堂和课本是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的第一阵地.从数字的抓取,到词句的理解,再到关系的表达,学生的数学表达力是伴随着数学理解力不断加深的,可以说,不能理解题目,就不能表达好数学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读,去理解,去表达.即使学生表达的是最基础的数字,也需要尊重学生,并鼓励学生继续思考.

在更深一层的关系表达能力上,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用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清关系.学生表达出来,才是初步理解了问题.在这之后,还需要类似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在之后的教学中,才能顺利引导“表达再现”,拒绝“一次性表达”.

2促进自主学习中的表达再现

在课堂的成功引导之后,一些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中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其中的部分学生也会自主出现数学表达.“语言是表达最直接的方式,但也是最‘苍白'的方式.”[3]在课后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其实也会用文字或者图形进行多种数学表达,这种表达的形式更加丰富,如文字、图形,一道题目有时候能收获“百花齐放”的效果.

2.1自主练习中的书面表达

在笔者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课堂作业中会出现自主的理解性表达,即书面表达的一种(如图1).

图2是一道易错的解决问题.这道问题的关键在于“第8天”的理解,即需要在第7天的基础上加1.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类似题型,学生在自主练习的时候,也能顺利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到题目含义,并书面表达出来.

不难看出,上述的数学的表达基于对数学信息的理解.只有理解到位了,思维才有可循之路,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除了在自主练习中的理解性表达,学生也有一些思考性表达.图2是一道问题,但是来自于两个不同学生的作答.两个学生的方法是一致的,都采用了举例法.但是因为这个例子是学生个人的思考,因此它们是不同的.这种表达,是立足于理解性表达之上的进一步思考.在教授这种表达的时候,教师既要注意示范,也要注意展示思考方向.比如这道题,学生还需要明白: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以及除数比余数大.只有明白了这两个概念,学生才能正确举出例子.因此,思考性表达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看出来,数学表达不只是口头上的叙说,在自主练习中,也可以转换成书面的表达,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发现学生能够自主进行书面表达后,对这样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在这一影响下,更多的学生也去尝试书面表达.班级作业上,因为教师的要求,更多学生愿意去写出自己的过程.在批阅作业的时候,教师不要求学生书面表达的形式,而是去理解学生的思考,学生的书面表达更加精彩纷呈.班际之间,经常在作业中进行书面表达的班级,在解决问题等数学逻辑题型上,常常表现得更好.在班级内部的学业表现上,善于进行书面表达的学生,也有类似的表现.

因此,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表达,在课后,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2.2自主练习中的口头表达

除了书面表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也会有口头表达.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中,学生居家自主学习期间,经常通过易加学院上传视频或音频,或者作业平台用口头的方式提出问题,也有学生通过语音电话,视频电话的形式与教师沟通.在学生愿意表达的时候,教师要更注重倾听和反馈,才能让学生更愿意与教师沟通.

在教智融合大步前进的今天,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可以用多种媒体形式倾听学生的表达,教师愿意听,学生才愿意说.学生愿意说,那才能把数学真正地学好.当然,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学生却有很多,因此,在教育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让更多的家长也愿意花一点实践听一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相信定能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进行数学表达

在众多研究中,活动形式的表达很多.如“小小演说家”“微型辩论赛”“伙伴说题圈”等.这种活动化的表达,不仅可以出现在课后,也可以出现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理解和整合.如以下形式.

3.1创编题目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采用多种活动方式.比如创编题目.这种活动既可以在课堂呈现,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在课堂上,常见的方式有根据一道算式改编题目.如:

由5×6+7,

学生可以编出题目:

(1)原来有5排花,每排有6盆,又搬来7盆花,现在一共有多少盆花?

(2)教室里原来有5组小朋友,每组有6人,又进来7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以上都是在教学中,学生自己编出的题目,这种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能够将家里或者学校中许多事物编入题目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式的核心含义,而不是被文字迷惑.学生理解了算式,就能表达出合适的问题.

3.2校本课程

在笔者的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开发了多种校本课程.

(1)在低年级的时候,通过《澜澜陪你玩数学》系列绘本,将课堂知识融入绘本中,通过配图和音乐,让学生在读绘本的故事中学习数学.笔者就参与制作过分类系列绘本,除法绘本等.在故事中插入数学问题,在绘本故事结束后,用《澜澜小课堂》的形式,总结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绘本,增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了学习的数学知识,又能通过小课堂的形式反思知识点,进一步吸收和同化.

(2)小讲师系列活动.小讲师有多种形式.第一种为题目讲解.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题目分层.每周只有三道问题,学生可以挑选问题,自主完成.同时学生可以选择一道题目,进行讲解.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还需要找一道变式题,即学生需要理解題目,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解决类似的问题.

第二种是单元知识讲解.学生需要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脉络,分析易错点,进行一个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后讲解.制作好的小讲师视频会以苏州园区的易加学院为载体进行全校发布,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在这一讲解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数学表达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表达是学生理解问题,思考问题之后的综合表现.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必先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阅读.学生数学表达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培养,还可以在课后的自主学习中培养,在学科活动中培养.尤其是在教智融合的今天,我们更可以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培养出真正会读,会说,会用数学的学生,让数学学习走出沉默的怪圈,让理性思考的火花闪耀课堂.

参考文献:

[1]顾万全,陈静.助推儿童数学表达力进阶的实践探寻[J].教海探航,2022(86):38-41.

[2]张云.言之有理:学生数学表达力的应然追求[J].小学数学教育,2020(9):32-34.

[3]姚晶晶.提升儿童数学学习“表达力”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数学教师,2020(1):21-25.

[4]郑毓信.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10:06:05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05:48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3: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