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

2023-07-23 11:00赵岚
传媒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赵岚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促进民间音乐类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不仅可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足人民群众对音乐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沉淀地区音乐传统文化底蕴,并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运用数字化传播,可以再造民间音乐类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经典,也促使传播更加高效、多元,打动和吸引青少年受众。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要运用数字化的传播策略,通过加强数字与传统媒介的传播协同性,搭建非遗传承人的数字化传播平台,开发数字化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建设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矩阵,策划非遗项目短视频平台的场景化传播等方式来对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传播。

关键词:民间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个性与文化的沉淀。保护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保持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传播时代。而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让人们接收与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民乐非遗”)是指民间歌曲与器乐、民间宗教音乐以及民间综合性乐种等,例如,天门民歌、道教音乐、维吾尔族木卡姆等艺术。过去,这些民乐非遗的传播往往是通过传统媒体渠道,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是其主要方式。在数字化时代,这种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受到场域限制,传播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也相对较低。因此,民乐非遗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借助大数据、融媒体等新型传播载体与形式,实现数字化传播,这对于民乐非遗的有效传承和保护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民乐非遗数字化传播的重要性

在数字化时代,促进民乐非遗的传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民间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受人们所推崇,这也使政府和有识之士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加强对其保护与传承。在数字化时代,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示和传播民乐非遗,并在这个过程中让社会公众认识到其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所在,同时看到其面临的传承危机,这有益于集聚社会资源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例如,山东赵家古筝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中一个民族乐器的重要分支,其传到吉林后当地非常重视赵家古筝艺术的数字化保护,采用了光盘影像、网络影像等方式采集与存储赵家古筝主要技法,丰富了赵家古筝数字化建档手段,对赵家古筝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更加有效。

2.满足人民群众对音乐生活的需要。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许多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具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有着独特的魅力。但由于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发展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很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获得经济效益。但这些音乐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例如,很多地方的群众会自发地在小区、公园、广场等处演奏和欣赏古筝演奏。当然,与流行音乐相比,还是显得人气不旺。相比流行音乐利用音乐会、发行唱片、商业演出等方式进行传播,传统音乐往往缺少渠道进行传播,爱好者也缺少场所进行学习。因此,抓住数字化传播的机遇,传播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满足普通群众特别是一些老年群體对音乐文化生活的需求。

3.沉淀地区音乐传统文化底蕴。民间音乐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文情感、历史沉淀的重要体现。我国每个地区都有着具有区域特色的音乐文化传统,用数字化来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能够进一步沉淀地方音乐传统文化底蕴,提升其时代性与民族性,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4.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是沿自苏联时期,基本是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基础上演变发展的。在音乐教育的内容上,虽然民族音乐教育这些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西方音乐仍占主要地位。中国的民族音乐只在固定的专业内开展,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西方音乐。对于一些更加小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传统音乐来说,在音乐教育中所受到的重视就更少了。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加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可以提升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来学习和传承这些音乐文化。

二、民乐非遗数字化传播的优势

数字化传播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多媒体为辅助,对目标信息进行捕捉、操作、编辑、交换、展示、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数字化传播集合了语言、文字、影像等多种传播途径,在传播民乐非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1.再造艺术经典。我国现有的民乐非遗多产生与发展于农业社会,与现代音乐相比,民乐非遗往往具有传统仪式、特殊的韵律,这也是民乐非遗的魅力所在。然而,现代社会年轻人对音乐的审美,往往更加倾向于现代与流行元素,由于民乐非遗往往缺乏现代感,因此民乐非遗的魅力往往得不到年轻一代的认同。在数字化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在民乐非遗中融入现代元素,增加其现代感,可以使其产生新的艺术魅力。这方面也有着成功的案例,例如,温州市为了传承与保护温州鼓词这种民间音乐,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构建了温州鼓词的数字化传播渠道,增强了这种民乐非遗的现代感,完善了温州鼓词的数字化传播途径,受众只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温州鼓词的发展现状,也可随时、随地用手机拍摄鼓词演奏者的视频进行数字化分享,喜欢温州鼓词的年轻粉丝还可以通过社区QQ群、微信群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可以说这是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成功案例,重塑了温州鼓词这一民乐非遗的传播渠道。

2.传播更加高效。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民乐非遗的传播速度较慢,主要是靠传承者的口耳相授,或者通过电视及报刊媒体进行传播。对于广大公众来说,他们往往很难直接接触到民乐非遗的传承者。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传承者通过数字化传播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民乐非遗的传播效率,而且可以与受众直接沟通。例如,很多古筝艺术家将古筝曲目录制成网络公开课,在B站、网易等公开课平台上播放。也有些古筝艺术家直接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古筝艺术爱好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在线平台观看视频或者通过观看直播来自学古筝艺术。古筝艺术爱好者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与古筝艺术家进行互动和交流,让表演者、传承者与学习者、欣赏者进行实时的沟通,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进而实现高效传播。

3.传播载体更加多元,传播成本下降。在数字化时代,新兴媒体的出现让民乐非遗有了更多的传播载体,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欣赏演出、学习民乐非遗。数字化技术本身就具有渠道丰富、受众全面的特点,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民乐非遗进行多媒体化改造,能够大大降低传播所需要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例如,短视频平台抖音的出现让民乐非遗的爱好者演奏的音乐数秒内就可以分享给全球的爱好者,并让受众随时可以进行查找与利用。通过创新传播载体,民乐非遗可以进一步激发出传承的生机和内在的发展活力。

4.打动和吸引青少年受众。民乐非遗通过数字化进行传播,可以让更多的受众认识、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在民乐非遗传播的受众群体中,青少年群体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这是因为只有让更多的青少年群体了解和喜爱民间音乐艺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民乐非遗的传承,为今后民乐非遗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传统媒体对民乐非遗的传播因形式老套往往很难打动和吸引青少年群体。因此,要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精准传播,就需要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利用数字化传播技术的优势,提高民乐非遗项目的可观赏性、娱乐性和现代感。例如,古风音乐是当代许多青少年喜爱的音乐形式,许多古风音乐人通过对民间音乐的数字化改编,创作了许多深受青少年群体喜爱的曲目,并广为传播。抖音平台上目前广泛传播的《红昭愿》《风筝误》《琵琶行》都是对白族原生态民间音乐的改编创作。显然,民乐非遗这一IP的数字化改变与传播还有待各类音乐人的深入挖掘与创新,以更吸引和打动青少年群体。

三、民乐非遗的数字化传播策略

当前,我国数字化传播的整个链条已基本打通。但我们要看到,对民乐非遗进行数字化传播时,也要注意遵循客观规律,选用恰当的传播策略。

1.加强数字与传统媒介的传播协同性。过去对民乐非遗的传播主要依托于传统媒体,现在有了数字化媒体,应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形成协同性的传播体系。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用户群体固定,且传播内容精准的特点。例如,年龄较大的用户往往更加喜爱民乐非遗,这就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对其精准传播。数字化媒体应发挥其新、快、全的传播特点,面对其主要用户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传播民乐非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处于亟须保护的状态,通过数字新媒体的传播,可以让年轻群体关注这些传统文化,营造保护与传承民乐非遗的社会氛围。因此,在现阶段,可以把传统媒体和数字化媒体结合与协同起来,共同来对民乐非遗进行传播。传统媒体可以进行持续性、深度性的报道,而数字化媒体则更加侧重于其外显性特点进行宣传。在形式上,除了传统媒体的系列报道、专题报道之外,数字化媒体还可以通过短视频、游客自拍、线上直播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让群众既能看到民乐非遗的文化精髓,也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文化满足。同时,还可以形成传播的集群效应、全景效应,优化传播效果。

2.搭建非遗传承人的数字化传播平台。我国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基本上都是活态文化,民乐非遗类项目更是如此,主要是通过师徒口耳相授的形式实现传承。因此,要保护与传承民乐非遗,就需要寻找和保护传承人,这也是民乐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核心。如果传承人有更多的机会在媒体上展示其所传承的民乐文化,便可以有效提高这种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然而,在传统媒体上建设专门的民间音乐传播平台,需要巨大的经济资源,普通的非遗传承人没有这种能力。随着数字化传播媒体的出现,搭建非遗传承人的数字化传播平台成为可能。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平台,民乐非遗传承人可以很方便地搭建起传播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传承人直接与民乐非遗的爱好者建立联系,也使这些内涵丰富、独具魅力的民乐通过互联网进行数字化传播,让更多人喜爱上这些音乐文化。例如,抖音2019年4月推出了“非遗合伙人”計划,该计划通过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流量扶持,打造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平台,全方位助力各类非遗传承人。在抖音平台上,许多民乐非遗传承人注册了账号,并上传自己的作品,传播民乐非遗文化,并通过抖音平台的评论区与民乐非遗的爱好者展开互动。

3.开发数字化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艺术品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即时即地性,在创造出来时便决定了其独一无二性。对于民乐非遗来说,这种独一无二性就是其民乐艺术的意境、艺术的意味、艺术的纹理。在传播和保护民乐非遗时,要注意挖掘其内在丰富的人文情怀、文化伦理等,以此为基础创作数字化创意产品,形成文化品牌。例如,当前代表湖湘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正在借助数字化的手段进行传承。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把湘绣针法数字化,把刺绣对象进行数字矢量化,并构建湘绣文创IP和中国刺绣数据库平台。借助这种数字化文创产品设计,目前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湘绣作品,形成湖湘文化系列、红色传承系列等非遗文创产品。

4.建设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矩阵。数字化媒体的传播形式是多样化的,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微博、微信、短视频、电子期刊等新平台的出现,让建设数字化、立体化、矩阵化的传播模式成为可能。通过这种数字化、立体化、矩阵化的传播方式对民乐非遗进行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非遗文化的魅力。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壮大,各类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视频号等纷纷涉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这些内容在网上的数量也呈现指数级别的增长。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功能很便捷地查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内容,一些网站还可以通过基于大数据分析向用户智能推介其感兴趣的内容。例如,福建的闽剧院就通过与通信公司的合作,用彩铃的方式传播闽剧经典唱段,不仅达到了有效传播的目的,还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5.策划非遗项目短视频平台的场景化传播。由于大部分民乐非遗项目的传播经费有限,无法大量投放广告,通过社交平台开展场景化传播成为今后各类非遗项目低成本数字传播的重要渠道。随着近年来我国各类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与成熟,许多地区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来传播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相关统计,截至2021年6月10日,抖音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数量超过1.4亿,相关视频播放总数达3726亿次,获赞总数为94亿次,抖音视频覆盖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达99.74%,其中涵盖了民间传统戏曲、乐器表演等非遗项目。在利用短视频平台策划民乐非遗项目的场景化传播时,要注意从项目特征与消费需求出发聚焦场景设计,在目标受众认知、联想、情感层面设计场景内容,做到非遗信息与场景的“无缝”衔接、紧密融合。

作者系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泰国诗纳卡宁威洛大学博士生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湖州乡村文化振兴中古筝音乐传播研究”(项目编号:Y202248478)、湖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2022年度联合课题“长三角地区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LSY221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谈国新,何琪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研究现状、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理论月刊,2021(09).

[2]贾菁.人工智能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进阶路向[J].当代传播,2020(01).

[3]韦曦.智能传播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场景传播研究[J].传媒观察,2021(12).

[4]潘晓冲.MCN模式下抖音短视频的非遗文化传播研究[J].今古文创,2020(12).

【编辑:孙航】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