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喜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在落实现代化教育理念过程中,由于初中历史知识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在理解和学习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基于历史属于过去式,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有一定距离,学生无法充分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在历史知识的感知上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有必要合理补充课外史料,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完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
在对历史史料进行解读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解读的内容以及流程。因此,在实践史料实证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历史内容加以深入阅读和解析,还要对各项信息进行整合,提升对史料的认知和理解。在史料解读环节中,由于学生只是初步理解历史知识,并且学习的内容过于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历史事件背后故事的挖掘,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耐心,对历史事件加以理性分析。同时,在史料解读阶段中,要注重对关键信息的重点分析,利用批判性的视角,对历史信息加以精准解读,促使史料解读内容有效处理。在史料解读方向确定以后,要避免功利化意识的融入,真正实现读史明智的教育意义。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仅停留在对历史理论知识进行记忆和背诵层面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历史学科设立的价值和意义,无法把史料解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一定要重点引导对史料进行解读,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在阅读环节中看透历史本质问题,有助于学生思辨和理性思维的形成。
在对历史加以研究过程中,史料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史料的真实性体现在对历史真实情境的还原。要想把历史原貌真实展现出来,一定要对史料加以准确断定。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史料真实度的辨别,确定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和二手史料有很大的区别,二手史料具有间接性特点,一般是指现代人的回忆录或者手册。一手史料,则是历史面貌材料的原样体现,具有直接性特征。
在对史料进行实证过程中,史料的形式应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中,图片类史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生动和形象地表现出当时的历史情境。所以,在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教学环节中,要积极引入图片类的史料,增强教学的说服力。现阶段,市场上有很多古人画作,这些虽然都属于二手史料,但是历史信息十分丰富。在带领学生对这些图片史料解读过程中,应着重了解史料中细节内容,体会历史发展原貌,促使学生建立完善历史知识框架,拓展学生历史学习思维宽度,提升學生历史素养。
基于史料大多都是后代人记载的,主要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史料记载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其评价内容可能会存在缺乏客观性,因此史料中记载的内容有些不符合客观存在事实。另外,史料中记载的历史事件和实际历史情况也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在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环节中,要和历史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以教材为标准决定取舍,鼓励学生积极在大量史料中,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选择真实的历史材料,剔除虚假的历史资料,对采集到的史料加以科学和有效的分析,彰显史料价值,提升学生的对史料的辨别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展开培养和教育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史料收集能力的提升。基于史料属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资源,也是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针对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尚未证实的史料加以挖掘和探索,灵活使用各种史料实证的方式,整理史料,去伪存真,让学生在整理鉴别中获得历史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史料实证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要素,也是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的前提条件。在对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和路径加以革新之后,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学生的史料论证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品质,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国欣.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05):140-141.
[2]唐晗悦.史料实证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20(01):76-77.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唐县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