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工作探索与研究

2023-07-21 10:07付裕吴玮玮
互联网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赛互联网+

付裕 吴玮玮

摘要: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互联网+”大赛)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以陕西某高职院校为例总结近几届大赛组织经验,系统整理大赛组织工作过程中开展全局规划、落实参赛项目任务、完善保障机制、提升项目质量、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旨在探索实践更为先进、科学的大赛组织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大赛;比赛组织;创新创业教育

1.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大赛组织工作成效

1.1 优异的“互联网+”大赛成绩

教育部2015年联合11家中央单位和省级人民政府,打造了首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后每年举办一届,影响力逐届扩大,现已成功举办八届。第八届报名参赛人数已达1450万余人,参赛项目达340万余个,覆盖参赛国家和地区111个,获金奖比例近万分之一。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是陕西省首批获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该校根据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大赛效能,建立“互联网+”大赛工作考核指标,制定“互联网+”大赛激励政策并予以兑现落实,多措并举提升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近年来,该校“互联网+”大赛参赛学生规模逐年扩大,竞赛成绩连年位居陕西省高职院校前茅,“互联网+”大赛工作呈现出突飞猛进态势。该校在前八届大赛中参赛人次累计超过16000人次,參赛项目累计超过4500余个,共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6项、省级金奖28项、省级银奖40项、省级铜奖31项,多次获得省级复赛职教赛赛道集体奖,多部门获得省级“互联网+”大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多人获得省级“互联网+”大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特别是2022年第八届“互联网+”大赛,该校参赛人次与参赛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并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职教赛道金奖1项 [1]。

1.2 完善的大赛组织工作顶层设计

当前“互联网+”大赛获奖情况将作为高职院校“双高”计划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也将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此,高职院校须将“互联网+”大赛作为重要抓手,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基于以上原因,“互联网+”大赛组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强顶层设计,从学校的全局进行谋划。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把每年“互联网+”大赛的参赛项目数、获奖数作为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双高”建设的关键指标,同时也作为分院(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在“互联网+”大赛组织方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互联网+”大赛组委会,组委会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由校长担任组长,两名副组长分别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与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处长、宣传部部长、各二级分院(部)的院长、团委书记组成。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大赛的执行、推进、沟通、协调等工作,形成由教务处牵头统筹、多部门协同配合的推进机制。每届大赛举办完成后,召开总结会,对大赛中表现突出的相关部门、项目团队师生进行表彰,对下一届大赛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部署[2]。

1.3 有效的大赛奖励激励政策

在参赛师生的激励奖励方面,针对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激励。针对参赛学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出台《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将“互联网+”大赛认定为A类竞赛,不但对每届大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的参赛团队给予丰厚的奖金奖励,还将获奖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而且根据获奖等级使学生享受相关课程的考试成绩置换。针对指导教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不但给予获奖项目指导教师一定的资金奖励外,还在《教职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将所指导的项目获奖情况作为教师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的重要分配依据,并且在《职称评审管理办法》中将所指导的项目获奖情况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多渠道、多举措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大赛的积极性。

1.4 充足的大赛经费保障

在经费支持方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互联网+”大赛赛事专项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为保障大赛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筑牢了根基,夯实了基础。

在“互联网+”大赛项目孵化落地方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获得省级及以上的奖项项目入住到众创空间免除办公场地租赁和水电等费用,免费为其提供创新创业培训、专家咨询、税务报销等服务,还为其开放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免费使用实践基地中的实验器材、设备仪器等,最大可能地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创新交流的场所、创业实践的舞台。

1.5 攀升的大赛参赛项目数量

在提升“互联网+”大赛参赛项目数量方面,为了挖掘高质量的参赛项目,努力提升参赛项目数量,促进参赛项目由量变转化为质变,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每年年初制定规划好本年度参加大赛的项目数,并将任务合理分配到二级学院(部),二级学院(部)组织师生进行参赛,由教务处与二级分院(部)齐抓共管、联勤联动,将参赛项目任务数量落实、落细、落具体。近年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目标导向,不断提升参赛项目数量,“互联网+”大赛的参赛项目数量由第三届的260余项,提升到了第八届的1300余项。

1.6 浓厚的创赛氛围

在营造“互联网+”大赛氛围方面,为培养优质项目的沃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通过创客沙龙、创新公益行等主题创赛活动,多渠道激发师生兴趣,同时举办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高职院校训练营,为创赛团队进行线上资源培训,营造了全校创赛交流的浓厚氛围,更是点燃了师生的创赛激情。近年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大赛参赛学生不断攀升,由第三届的2000余人次,提升到第八届的4600余人次。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精神,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多次参与陕西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学校学生用直播带货等创新方式积极帮农助农,对接企业带动就业,积极投入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学校师生在社区养老、乡村建设、电商助农等方面为振兴乡村、服务社区做出了贡献。

2.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大赛的组织过程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互联网+”大赛的组织过程中通过创新选拔机制,针对参赛项目共性普遍问题,聚焦参赛项目特性突出问题,聘请校外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开展多轮辅导打磨,坚持问题导向,高频次、高强度不断提升参赛项目质量。

2.1 进行赛前培训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级初赛开始前,邀请校内往年荣获“互联网+”大赛省级复赛金奖以上的指导教师开展经验分享会,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大赛,并且还邀请校外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组织多场专题报告会,分别从路演PPT制作、商业计划书撰写、VCR视频制作等参赛资料准备方面,对参赛师生进行系统性培训,进而提升学校参赛项目的整体质量。

2.2 分院(部)举办预赛

由“互联网+”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指导各分院(部)积极开展院部预赛,邀请往年荣获“互联网+”大赛省级金奖及以上的项目指导教师担任评委,项目团队严格按照省级复赛的形式进行路演答辩,评委严格按照省级复赛的评分规则对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分排名,把好参赛项目的第一关。

2.3 举办校级初赛

组委会办公室从所有参加预赛的项目中择优挑选出一定比例的项目送往校外进行网评,等到网评结果反馈学校后,按照网评结果再择优筛选出参加校级初赛的项目,然后邀请省级创新创业导师来校对参加校级初赛的项目分赛道分组进行评审,评审过程中参赛团队完全按照省级复赛的要求进行路演答辩,专家严格按照评分规则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

2.4 省赛项目培育

校级初赛举办后,教务处按照一定比例择优筛选出省级复赛培育项目。省级复赛培育阶段先邀请省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对项目进行一对多的辅导。每轮辅导,专家都会为每个项目进行评分,教务处会记录每个项目的分值情况,经过多轮的辅导后筛选出拔尖的项目,淘汰没有创新点、没有竞争力的项目。而后继续邀请专家对拔尖项目进行一对一辅导,同时学校针对重点拔尖项目坚持资源齐上阵,激励政策倾斜,继续巩固优势项目。最后根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分配给各学校参加省级复赛的名额,按照多轮路演排位的平均成绩,择优选出参加省级复赛的项目。

2.5 国赛项目培育

省级复赛完成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组织荣获省级复赛金奖的项目参与国赛培育阶段,教务处继续组织专家对国赛培育项目进行打磨辅导,项目组不断对项目进行修改完善,直到筛选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项目。

3. 存在的问题

以上述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虽然在近几届“互联网+”大赛的组织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的大赛竞赛成绩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的创赛氛围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互联网+”大赛工作中仍有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该校存在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高质量的优质项目数量仍然偏少

通过对该校优质项目进行溯源发现,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创意,来源于学校及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较少,如何依托学校在某些领域已有的科技成果,向产业侧转化,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参赛项目,通过“互联网+”大赛平台展示学校及师生最新的创新创业成果,将是以后组织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3.2 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达到最高

通过对该校参加“互联网+”大赛学生团队成员的分析发现,很多优秀学生没有参与大赛,究其原因是很大一部分毕业年级的学生要准备专升本考试,担心大赛影响其备考。专升本考试是高职院校在校生进入本科高校进行学习深造的唯一机会,许多优秀学生放弃参赛,投入专升本考试的备考属于正常现象。如何让更多优秀学生参与大赛,将大赛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将是以后组织工作需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3.3 指导教师的参与人数没有达到最广

通过对该校近几届“互联网+”大赛项目指导教师的年龄、职称等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参与“互联网+”大赛的年轻教师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中老年教师参与的比例很少;从职称的特征方向上看,参与大赛的很大一部分是初级职称及中级职称的教师,副高和正高职称的教师比例非常低,如何让更多年龄段的教师和更高职称的教师参与“互联网+”大赛,也是以后组织工作需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3.4 项目缺乏延续性及传承性

通过对该校“互联网+”大赛近几届参加省级复赛的项目进行跟踪研究,发现有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可行性,商业模式也较为新颖,但随着初创负责学生的毕业离校,这部分项目没有继续被很好地维护,有些甚至不了了之。有些好的项目不是一两年就能够做起来的,如何让一些有亮点的项目不随着初创人的离开而荒废,也是以后工作中需要深思的方向。

3.5 项目的落地孵化率不是很高

该校每年参加“互联网+”大赛的项目有上千个,然而大多数项目是为了比赛而比赛,比赛后落地孵化的项目所占比例不高。如何让一些具有潜力的项目落到实处,落地实施,孵化壮大后带动更多的学生创业就业,也是以后组织工作中需要研究的方向。

结语

“互联网+”大赛自2015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大赛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已非常明显,已成为各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学生就业创业、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赛的成绩已成为高职院校“双高”建设验收的重要指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也将纳入高校思想政治考核评价体系,大赛的组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索实践更为先进科学的大赛组织方法,让“互联网+”大赛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到更加有力的促進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英,王学川,杨海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工作路径探索——以陕西某高校为例[J].就业与保障. 2021,(21):85-87.

[2]肖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组织工作路径探析[J].农家参谋. 2020,(13):244.

作者简介:付裕,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智能控制。

基金项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科研计划项目——高职院校“互联网+”大赛组织工作实践与研究(编号:Gfy23-48)。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大赛互联网+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