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正畸效果

2023-07-21 02:53韩青赵红宇张彦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错颌龈沟牙周组织

韩青 赵红宇 张彦喜

(1.商城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南 信阳46535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牙周科,河南 郑州450000;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际医学部口腔全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错颌畸形是临床常见口腔疾病,发病因素复杂,多与疾病、内分泌异常、营养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可引起龋齿、颌骨形态异常、牙列不齐等,严重可导致颌面部异常,影响患者外貌美观,增加患者心理负担[1-2]。相关研究显示,错颌畸形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高达67.82%,且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颌面部异常,造成咀嚼功能障碍,增加胃肠道并发症发生风险[3]。对错颌畸形进行正畸可改善上述症状,且有效提升牙齿的美观度;但正畸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效果受支抗的控制情况影响较大,要尽量避免支抗大幅度移位,以免影响正畸效果。传统的正畸治疗一般采用横腭杆联合口外弓提高支抗控制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研究显示,传统的正畸治疗是通过口外弓方式进行强支抗改善错颌畸形,正畸过程需要患者较好地配合,对患者口腔创伤较大,易引发牙周的炎症,且稳定性和舒适性相对较差,易发生移位、松动,对牙周组织的损伤较大,易引发牙周炎症,影响龈沟液的微环境,因正畸的舒适性较差,且外观可看见口外弓,美观度差,导致患者的配合度差,不能保证佩戴时间,影响治疗效果[4-5]。

近年来,正畸技术不断完善,微型种植体支抗逐渐应用于牙齿矫正治疗,其通过植入矫正装置纠正牙齿、颌骨及牙周组织异常关系,恢复面部形态、改善咀嚼功能、降低牙周炎症风险[6-7]。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强支抗、操作简单、植入灵活、稳定性好等特点,且正畸效果较好,对牙周损伤较小,美观度好,更易被患者接受[8]。本研究选取114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旨在分析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的临床优势,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114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根据正畸方案不同,分为微型种植体组和传统正畸组(n=57)。微型种植体组中男30例,女27例;平均年龄27.26±3.52岁;平均体重指数22.31±1.15 kg·m-2;前牙覆盖长度5.16±1.29 mm。传统正畸组中男26例,女31例;平均年龄26.44±3.18岁;平均体重指数22.69±1.38 kg·m-2;前牙覆盖长度4.82±0.94 mm。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X线、椎体束CT检测,了解患牙牙周情况,确定牙齿植入部分骨组织密度,并给予维持口腔环境对症干预。

传统正畸组:采用传统的口外弓强支抗方法进行正畸。在上颌的第一磨牙处,采用横腭杆提升支抗稳定性,用口外弓进行强化支抗,然后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正畸,患者佩戴时间每天超过14 h,每侧的牵引力控制在250~300 g,遵医嘱每月复查1次,可根据患者矫正情况,调整牵引力。

微型种植体组:采用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位,以利多卡因(单位:湖南科伦制药公司,批准文号:H20184147)行局部麻醉;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采用弓托槽矫治器矫治,牙列整齐后,根据X线、椎体束CT口腔全景及根尖片,植入宁波慈北医疗公司生产的支抗种植体;为避免牙槽位置黏膜较厚患者软组织卷入,应切开黏膜后再进行支抗种植体植入;在植入过程中,为保证植入角度与骨面垂直,需将种植体向牙根偏离(偏移距离2~3 mm);对根尖再次进行拍照,明确两者关系,若无不适情况则采用拉簧牵引种植体及牵引钩。术后适量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口腔环境。矫正6 m后,取出矫治器和支抗,评估正畸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6 m后,疗效评估标准[9]如下。治愈:错颌畸形纠正,外貌恢复正常,疼痛消失;显效:错颌畸形纠正,外貌恢复正常,轻度疼痛;有效:错颌畸形纠正,外貌恢复正常,间断性牙痛,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计入总有效例数。

1.3.2 比较两组牙周结构变化

治疗6 m后,评估患者磨牙移位距离、中切牙倾角差、中切牙凸距差。

1.3.3 比较两组牙周组织炎性因子

此外,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政府支出都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正相关,说明制度环境优化、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规制都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贸易开放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关系并不稳健,这可能是因为国际贸易的作用机理相对复杂,可能存在非线性门槛特征。

治疗前和治疗6 m后,以探针取牙周组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取培养液上清液。

无菌棉球擦拭牙面及牙龈进行隔湿,于龈下插入滤纸条60s,取出后置入EP管,添加磷酸缓冲盐溶液,离心5min(3500rpm)取上清液,-80℃冷藏待测,以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牙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

1.3.4 比较两组龈沟液骨代谢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6 m后,龈沟液上清液获取方法同上述(3),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患者龈沟液核因子K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

1.3.5 比较两组咀嚼功能、牙齿满意度

治疗前和治疗6 m后,以咀嚼功能自我评定量表评估咀嚼功能,包含咀嚼是有无异常、对食物要求、稳定性、消化情况、进食情况、咀嚼情况及固定情况7个方面,单项评分1~4分,总分28分,得分越高表示咀嚼功能越好;以牙齿功能评估量表评估牙齿满意度,0~100分,得分与牙齿美观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或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均为双侧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微型种植体组临床总有效率(96.49%)高于传统正畸组(84.21%)(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n=57)

2.2 牙周结构变化指标比较

微型种植体组磨牙移位距离小于传统正畸组,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大于传统正畸组(P<0.05),见表2。

表2 牙周结构变化情况比较(±SD,n=57)

表2 牙周结构变化情况比较(±SD,n=57)

注:与传统正畸组比较,*P<0.05。

组别 磨牙移位距离(mm) 中切牙倾角差(°) 上中切牙凸距(mm)传统正畸组 5.91±0.50 15.17±4.19 2.82±0.47微型种植体组 3.26±0.43* 22.51±4.83* 4.44±0.51*

2.3 牙周组织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牙周组织IL-1β、TNF-α、IL-6、IL-8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m后,两组牙周组织IL-1β、TNF-α、IL-6、IL-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微型种植体组低于传统正畸组(P<0.05),见表3。

表3 牙周组织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D,n=57)

表3 牙周组织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D,n=5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传统正畸组比较,*P<0.05。

微型种植体组IL-1β(μg·g-1) TNF-α(μg·g-1) IL-6(μg·g-1) IL-8(μg·g-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传统正畸组 80.69±8.33 169.71±13.42& 96.28±9.82 209.54±13.07& 38.79±5.13 81.28±4.94&101.69±11.85 195.22±14.31&微型种植体组 81.54±8.74 107.22±11.84&* 95.78±9.33 176.89±12.61&* 39.85±4.66 57.46±5.32&*105.32±12.01 141.31±12.31&*

2.4 龈沟液RANKL、OPG水平比较

治疗前,龈沟液OPG、RANKL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 m后,两组龈沟液OPG水平高于治疗前,RANKL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微型种植体组龈沟液OPG水平高于传统正畸组,RANKL水平低于传统正畸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龈沟液OPG、RANKL水平比较(±SD,n=57)

表4 治疗前后两组龈沟液OPG、RANKL水平比较(±SD,n=5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传统正畸组比较,*P<0.05。

组别 OPG(μg·L-1) RANKL(μ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传统正畸组 68.33±7.36 128.46±13.25& 119.87±12.32 88.36±7.42&微型种植体组 67.26±7.14 157.93±16.77&* 121.65±12.07 41.41±4.39&*

2.5 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咀嚼功能评分、牙齿美观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m后,两组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微型种植体组高于传统正畸组(P<0.05),见表5。两种治疗方案典型病例见图1、图2。

图1 传统正畸组

图2 微型种植体组

表5 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评分比较(±SD,n=57)

表5 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评分比较(±SD,n=5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传统正畸组比较,*P<0.05。

微型种植体组 咀嚼功能评分(分) 牙齿美观度(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传统正畸组 13.16±3.72 17.53±3.66& 56.28±6.77 69.52±6.95微型种植体组 12.58±3.57 21.59±4.19&* 55.73±6.35 82.43±9.48&*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微型种植体组临床总有效率、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评分较传统正畸组高,磨牙移位距离较传统正畸组小,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大于传统正畸组,提示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增强错颌畸形患者治疗效果,在纠正牙周结构,恢复咀嚼功能,减轻疼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能提高满意度。可能是因为口外弓强支抗稳定性和舒适性相对较差,易发生移位、松动,而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强支抗、操作简单、植入灵活、稳定性好,且美观度好,患者配合度好,能够保证佩戴时间,有利于提升疗效和正畸效果。

研究证实,正畸的过程中可损伤牙齿自洁功能,导致病原体滞留、繁殖,促进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IL-8释放,诱发牙周组织炎症反应,且反应程度不仅能与牙周组织创伤程度有关,还能有效反映预后恢复情况[10]。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微型种植体组牙周组织IL-1β、TNF-α、IL-6、IL-8水平低于传统正畸组,提示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可减轻患者牙周组织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病情;其原因可能在于传统的支抗矫治主要依靠牙齿自身的力量来矫正,极易损伤牙周组织,发生牙周炎症,而微型种植体支抗对牙周的刺激和损伤较小,炎性反应较轻,术后创伤愈合快,且矫正过程中不易发生二次创伤。有研究显示[11-12],正畸矫治错颌畸形牙齿移位是牙槽骨改建、牙周膜重塑结果,与骨质形成密切相关。其中OPG为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因子,而RANKL为破骨细胞受体,OPG/RANKL信号通路构成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在机械正畸作用下,机体各种骨代谢因子通过信号通路促使OPG表达及调控RANKL,从而影响骨细胞、基质细胞及破骨细胞表达,促进牙槽骨代谢,进而使错颌畸形牙齿移动并重获稳定。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微型种植体组龈沟液OPG水平高于传统正畸组,RANKL水平低于传统正畸组,提示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能改善牙周环境,为骨形成创造有利条件,考虑原因为传统的正畸矫治方法通过外力使牙齿发生移位,矫治的过程中,易发生牙周感染、损伤等情况,牙周环境较差。而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较好,对牙周的损伤小,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生组织形成,迅速修复损伤黏膜,维持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

综上所述,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能提高错颌畸形患者的正畸效果,减轻牙周组织炎性应,改善牙周环境,提升牙槽骨代谢能力,恢复患者的牙周结构,改善咀嚼功能,提升牙齿美观度。

猜你喜欢
错颌龈沟牙周组织
正常咬合与错颌畸形磁性覆盖义齿种植体生物力学比较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错颌畸形 不仅伤牙还伤脸
自贡地区学生错颌畸形调查与分析
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IL-8的研究
牙周炎牙齿正畸加力前后龈沟液中RANKL和OPG的变化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高金合金和镍铬合金冠桥修复体对牙周组织远期影响的比较
关于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