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美术非遗校本课程教学思考

2023-07-21 23:08纪小米
家长·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校本美术课程

纪小米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文化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文化进课堂已成为学校美育新趋势。如何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师的教育目标。但传统教育模式更重视知识教育,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这会导致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观念方面出现不平衡发展。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让学生都能够成为拥有优秀文化素养的人才,我校将新课标教育理念落实到校本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本土非遗文化纳入美术校本课程寻求美育新形式,期望能够在加强学生文化认知与艺术体验的同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一、开发美术非遗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一)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原则是开发美术非遗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任何阶段的任何教育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服务才有价值。教师在尝试开发美术非遗校本课程时,必须保证开发的非遗校本课程可以给学生的认知、审美带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审美,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保证所选择的非遗素材及其应用方法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最后,教师要积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保证学生可以理解校本内容,实现对其审美、思维的启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学活动要根据非遗文化内容予以设计,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全面了解非遗文化内容,其是保证非遗文化校本开发质量的重要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对每一项非遗文化内容的分析,分析其与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匹配度,分析其与学生思维发展需求的适配度,保证所有纳入校本课程中的非遗文化都能够与小学美术课堂相匹配。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非遗文化内容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其学习热情,激发其探究非遗文化内容的积极性,由此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開发美术非遗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

(一)完善教学准备,丰富教学资源,增加学习体验感

教学资源是影响教师开展小学美术非遗校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手段缺乏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外部资源的融合效果不太理想。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善用多种媒体,丰富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加以筛选和采用,需加强多元化资源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

以《趣味车鼓弄》教学为例,车鼓弄起源于同安新圩,最初是一对开豆腐坊的老夫妻在夜里磨豆腐时编歌对唱用来解闷、互相打趣的娱乐方式,后来发展成集说唱、表演为一体的传统民俗娱乐形式。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有趣的教学课件,在小视频和动态图片的导入下让学生对同安车鼓弄文化背景和表演形式有初步的了解。我校位于城乡接合部,90%以上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该部分学生之前大多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表演形式,对同安车鼓弄的好奇心较强,而当地学生也想要进一步了解更多关于车鼓弄的知识。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美术知识的渗透,如同安车鼓弄的由来、同安车鼓弄的文化意义、同安车鼓弄传统与现代的表演形式等,利用不同渠道获取较多的教学资源,由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更全面地了解车鼓弄。

另外,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源时,自己也可以进行同安车鼓弄表演,并增加一些有趣的特效录制成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学习美术知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两人一组上台表演同安车鼓弄,记录学生的具体表现,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出镜。过后,教师可将记录下来的作品发送给学生家长,供学生课后观看。这样的体验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同安车鼓弄这一非遗文化,以便于创作出精彩有趣的美术作品。

(二)创新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小学美术非遗校本课程教学时,需在课程导入方面有效创新。小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不高,一部分原因在于美术知识的导入不够引人入胜,导致学生对新课不具备较强的期待,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不够,成为后续学习的阻碍。教师针对美术课堂知识的导入,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观察学生对哪些关联内容比较感兴趣。然后以学生兴趣所在导入关联内容,一步步融合于将要讲解的新知识,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注意力,并保持较高的专注力。

以《印象拍胸舞》教学为例,在以往课堂导入时,往往播放拍胸舞由来的视频,介绍拍胸舞是远古闽越舞蹈的历史遗迹,是闽南地区传统民俗文化活化石。学生也会安安静静地观看,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为此,笔者在课堂准备时稍作创新,以有趣的“大猩猩拍胸脯”动作作为导入素材,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将“大猩猩拍胸脯”的动作转变成拍胸舞,实现技术上的动画过渡,让学生看到全新的美术知识和美术表现方法。教师利用有趣的方式导入拍胸舞后,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一下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普遍觉得大猩猩很好玩,符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认知,由此便可以与教师建立沟通话题。

学生对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印象深刻,也激起了自身学习兴趣,迫切想了解拍胸舞还有哪些类似这样有趣的内容。基于此,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拍胸舞的表演场景,并介绍用一辈子跳好一支舞——拍胸舞,做好一件事——拍胸舞传承的金柄村村民、福建省非遗传承人黄欲国。学生通过欣赏视频与图片,感受到拍胸舞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的阳刚之美,都想要去金柄村看看,体验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教师在导入教学后,一方面对拍胸舞的形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舞者独特的装扮:打着赤脚,下身穿着短裤,袒胸露乳,腰上系着草绳。头上戴着用稻草和红布条混合编成的草箍。草箍接头处留有一搾长,弯曲着由后向前向上高高翘起,整个头饰犹如一条蛇盘在舞者头顶,头饰顶端露出的红布条如蛇之吐信;另一方面,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上台模仿体验,让学生在表演或者观察的过程中对人物身体的姿势、手脚的动作、面部的表情等有更深刻的体会。很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并争着上台表演动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不断提升。关于这堂课的作业,大部分学生能把拍胸舞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画得很生动,特别是舞者头上盘的蛇图腾头饰,更是画得惟妙惟肖。

(三)加强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美术素养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往的整体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失去独特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思路展开全新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速成长。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加强分层教学的应用,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进步。

以《家乡的宋江阵》教学为例,首先,教师以宋江阵表演视频为课堂导入素材,让学生对宋江阵产生直观认识。宋江阵是省级非遗项目,起源于明代抗倭斗争中的军旅步战武术阵法和乡团训练,是海峡两岸人民喜爱的古老的民间体育娱乐健身项目。

其次,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A、B、C三组划分并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C层学生完成基础任务。B层学生任务难度稍作调整,呈居中状态。A层学生任务难度较高。在三种作业难度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中同步提升学生能力。学习能力较弱、美术素养较低的C层学生,重点观察宋江阵中一两个人物的姿态、服饰和手中的武器或劳动工具,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表现出来;B层中等学生则还要求观察全局和阵法,运用疏密、聚散等构图形式,根据色彩的协调对等合理安排画面,表现出宋江阵壮观的阵容和磅礴的气势;A层学优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该层次的学生拥有较强的美术基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发挥出学生的优势。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感悟、讨论,了解此项非遗的文化特色,体会明清时期军民抗倭的决心和智慧,并用多种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当然,每个学生的认知不同,他们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教师不能死板规定哪个学生必须完成哪一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行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内容,也可以“跳一跳”挑战更难的任务,还可以不用考虑难度,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

最后,在作品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学生的创作热情高,完成的作品也相当精彩。有个学生的作品画面特别丰富,近处画有两个对打的好汉,人物画得很大,脸部表情很生动;画面中间用俯瞰的视角画出行阵场景:排头者耍着大旗带领队伍穿过用布条拉起来的“城门”,其他人紧随其后,队伍排成“S”形,画面左右两边各留有空白;远处是一圈密密麻麻的观众。画得很简单,一个圆圈画出头部,两条弧线画出身子,三笔就画出一个排在前面的观众。排在后面的就只用一个个圆圈画出一个个脑袋。整个画面构图疏密有致,很有中国画散点透视的味道。

还有个学生上色时只用红、黄、蓝、绿四个颜色,鲜艳的对比色表现了浓浓的民俗味道。最值得一提的是,有个C组的小男孩,平时比较好动,但做事情缺少耐心,但在这堂课却画得很专心。他用线条塑造了一个手持大斧的将士形象,线条虽不太流畅,人物也画得比较简单,比较小,戴着头盔,头盔没有细节,人物也没有画五官,但他手上的斧子却画得很大,细节很生动,斧头上部装饰有兽面纹,张口龇牙,瞪着大眼睛。斧头中下部靠近斧刃处画有夔纹,左右各一条,两头相对,中间有个圆球。笔者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画的斧头。小男孩说道:见宋江阵里的斧头没有任何装饰,显得太单调,就画了游戏里程咬金的斧头。笔者问他知不知道自己画的那些纹样叫什么名字?他并不知,于是乘机介绍了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样,并让同学课后上网收集、了解更多中国传统纹样,他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之后的美术课,他明显比以前专心多了。

总之,分层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结合自身的层次特点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实施教学拓展,关联生活经验,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新课标指出艺术教学要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其借助实践,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美术课堂时间有限,要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知识转化成艺术实践能力,教师应加强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知识关联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增强对艺术的深层体验,提高艺术创造能力。在教学拓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多元化艺术实践活动。

以《玩转布袋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后实践活动:村里逢年过节或者家有喜事的时候,经常会表演布袋戏,请学生参观,看看布袋戏的舞台布置是怎样的、都有哪些道具、舞台后面演员表演的位置有多大、有几个演员、他们是怎样分工的、伴奏的乐器有哪些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闽南布袋戏和台湾布袋戏在木偶的妆容、脸谱、服饰上各有什么不同之处,并选择其中一种制作木偶并进行表演,可以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录制好视频,或者结合学校“小舞台活动”,利用大课间在年段舞台上表演。

学生对上述布置的布袋戏活动兴趣高涨。这种课后拓展给学生带来了较好的实践尝试机会,促使其通过小组合作能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还要选出小组长,合理分工,组员要服从安排并能互相协作。组员之间可以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并提出不同的制作方法、拍摄方法和表演方法。学生通过表演,对舞台布景,角色服饰、脸谱,道具,表演时的手势、步伐和动作,音乐伴奏与口白等都了解得更透彻,自身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教学拓展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可以把美术知识关联到生活中,让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美术非遗校本课程教学时,要有效利用地方文化教学资源,落實新课标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个体发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和体验地方文化魅力,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拉近生活与非遗文化的距离,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坚定其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

猜你喜欢
校本美术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创意美术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创意美术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