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策略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思考

2023-07-21 16:30:52蔡秀鸿
家长·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器械玩具幼儿园

蔡秀鸿

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阶段的核心任务。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既能够使幼儿的身体机能得到有效锻炼,还能够促进幼儿社交能力、语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因此,针对当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究行之有效的優化策略,对落实学前教育阶段的核心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概述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下的户外体育活动指:幼儿园从幼儿兴趣爱好、身体活动规律、能力水平、生长发育规律等层面出发,在保证幼儿安全性的前提下,在室外空间运用简单玩具器械所开展的,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体育活动。作为现阶段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户外体育活动具有以下突出作用:

(一)强身健体、减少和预防疾病发生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经常带领幼儿进行科学适宜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其各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和成长。同时,适度的户外活动,能为幼儿带来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强幼儿身体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提高其抗病能力。由此可见,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强身健体、减少和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热衷于在户外活动、玩耍。此过程中,幼儿的心情始终处于愉悦、轻松的状态,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户外体育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社交、亲近自然、合作探究的机会。在教师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下,不仅可以使幼儿的社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还有助于幼儿形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价值观念,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能力

户外体育活动能够为安全教育提供良好的载体和机会。例如,当幼儿在跑闹过程中摔倒或碰撞到玩具器械时、为争抢玩具器械而发生肢体冲突时,教师可结合幼儿亲身经历适时进行安全教育,有效增强其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一)不能合理把控户外体育活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缺乏合理把控是现阶段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常见表现在户外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安排缺乏目的性、活动时间的安排缺乏合理性、活动过程中未能适时进行教育和指导等,一定程度上降低幼儿的参与热情,无法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价值。

(二)活动内容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

为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在活动组织设计时,必须保证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当前幼儿兴趣取向和身心发展特征相契合。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幼儿园组织的户外体育活动普遍存在活动内容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问题,以至于户外体育活动缺乏活力、吸引力,不利于幼儿体能发展。

(三)受活动场地、材料等外部因素限制

玩具器械、活动材料是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道具,其配备和使用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幼儿园存在户外活动场地较小、玩具器械和活动材料配备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

三、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

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起步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户外体育活动作为引导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开展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现阶段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通过以下策略进行合理优化,以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作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户外运动制度,保障幼儿户外体育时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及《幼儿园工作规程》(下文简称《规程》)中,均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以确保户外体育活动符合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最佳的教育作用。基于此,幼儿园应以《指南》和《规程》中的具体要求为指导,建立健全户外运动制度,对活动安排与活动时间进行科学制定,以保障幼儿户外体育时间的合理性。具体而言,科学的幼儿户外体育运动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

1.幼儿每日户外运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应不少于3小时),其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如遇高温或寒冷天气,可酌情进行合理调整。

2.幼儿园应设置保健医生并由其负责检查各班户外体育活动的出勤率。一方面确保各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达到制度要求;另一方面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运动量进行监测、分析,以便对运动内容、形式、时间的优化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3.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实际状态对活动时间进行灵活把控。以“跳绳游戏”为例,很多幼儿在玩得汗流浃背时依然兴趣盎然,若不加控制容易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通过“技巧传授”“举行颁奖仪式”“活动总结”等形式,在不应影响幼儿活动兴趣和体验的前提下暂停活动,使幼儿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舒缓,以此合理控制户外体育运动强度。

4.户外体育活动应分为“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两个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进行定点、定时、定人、定内容活动设计,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结合的形式,能够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适宜、显著的活动体验。

(二)创设户外运动环境,发挥玩具器械功能

运动环境和玩具器械是户外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元素,运动环境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玩具器械配备的齐全性会直接影响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更好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作用,幼儿园应注重户外运动环境的创设及玩具器械的配置与功能开发。

1.在运动环境创设方面,应把握以下要点:

(1)注重大环境的合理布局。

从功能性层面考虑,户外运动大环境的创设应具备多样性,应包含游戏区、绿植区、器械区、沙水面区等区域;地形环境应包含平地、阶梯地形、凹凸地形等。这样既能够确保运动环境满足不同的体育活动需求,又可以进一步凸显户外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教育功能。

从安全性的层面考虑,运动大环境应具备良好的视线通透性,不能出现视野盲区,以便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

从独特性层面考虑,幼儿园可根据自身特点或当地特有风俗文化对大环境进行个性化设计。如:某主要招收当地公安系统人员子女的幼儿园,可结合自身招生特点和公安系统的代表性职业,在园内规划出“交警体验区”“小警察训练部”等特色运动区域,并在对应的区域内设置独木桥、钻爬网、攀登架等玩具器械。通过具有强烈职业色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在充分激发幼儿运动兴趣的同时,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2)注重小环境的巧妙利用。

在创设户外运动环境的过程中,巧妙利用小环境能够起到功能补充和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某局部空间的地面上绘制“小脚印”或小格子,可供幼儿进行跨、跳练习;在不同高度的地方设置精美的事物或能够引导幼儿跳起来触碰的标识,可供幼儿进行跳跃练习等。

2.在玩具器械配置与开发方面,应把握以下要点:

(1)合理制定玩具器械采购计划。幼儿园需定期引进和更新用于户外体育运动的玩具器械,以时刻保证户外体育运动对幼儿的吸引力,不断丰富户外体育运动的活动形式。

(2)注重玩具器械检修。幼儿园须定期对玩具器械进行检修,及时更换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或损坏的玩具器械,确保园内所有玩具器械时刻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使其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注重自制玩具器械的制作和应用。基于《规程》第三十条“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指导,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带领幼儿进行简易玩具的制作,例如,用pvc夹子夹布制作“飞机”并进行投掷练习;用旧布制作两个半径为8厘米左右的圆形,在中间填充海绵,四周缝合制作“大面包”并进行抛接、头顶等体育活动等。自制玩具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玩具器械配备不足的问题,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更有力支持,还能够对幼儿的环保意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三)加强活动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应考虑幼儿年龄小、身体发育不成熟的情况,尊重幼儿本身的生长发展规律,在体育活动中增加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可以在参与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

以中班幼儿的户外区域活动为例,幼儿园中的户外区域十分丰富,包括球类区、跳跃区、大型玩沙区、攀登平衡区等,每个区域设置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与玩具,每个区域的场地情况也不尽相同。为了避免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教师应当先带领幼儿对环境进行观察,再根据幼儿选择的活动分区开展“我们一起来探险”户外安全教育活动,要求幼儿成群结队对自己选择的区域进行“观察”“触摸”,纷纷说说自己选择的区域有哪些特点。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安全教育机会,提出:“小明所说沙坑里面有很多沙子,我们在里面蹦跳会不会崴脚呢?”以此调动幼儿的交流意愿,让幼儿踊跃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活动区域内安全隐患,并说明避免发生磕碰、崴脚等安全事故的方法。

总之,教师需在充满“动”的户外体育活动中,以“静”的方式渗透安全意识,让幼儿认识到户外体育活动中可能隐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之后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提供安全保障。

(四)遵循动作发展规律,从易到难指导练习

根据《指南》相关指导,幼儿园应深刻认识到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强度必须遵循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引导,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正向引导作用,有效避免不科学活动行为对幼儿身体的损伤。相关研究显示,幼儿动作发展具有以下基本规律:

1.先整体发展,后局部发展。比如,未接受学前教育的婴幼儿和小班幼儿手部不小心烫伤时,通常会边哭喊边全身乱动;中班、大班幼儿会下意识地甩手并保护受伤部位。简言之,幼儿最初的动作规律为“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行为动作能够更加的细分化和专门化。

2.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肢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到下肢动作,即最先学会抬头,然后学会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走、跑、跳等动作。

3.无规律,即儿童的动作总是从无意识动作逐渐发展到有意识动作。

幼儿园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必须遵循幼儿动作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进行身体活动。例如,在幼儿练习单脚连续前跳能力时,教师可先让幼儿学习“小公鸡”,进行单脚原地站立和跳跃。当幼儿具备一定的平衡感后,教师再利用扶杆让幼儿练习行进间单脚跳。最后,教师可通过“小猴子摘桃”趣味游戏,组织幼儿在沒有扶杆的情况下,进行单脚连续前跳练习。

(五)优化活动组织形式,保持幼儿参与热情

户外体育活动是否高效在于幼儿是否形成快乐的体验、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是否保证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玩乐是幼儿的天性,单一的户外体育形式可能会引起幼儿的一时之趣,但无法激发幼儿的持续兴趣,不利于培养幼儿形成长久的体育活动热情与习惯。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幼儿特性与心理需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幼儿园内的体育活动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以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形式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每次都可以感受到乐趣与新奇,保持幼儿的参与热情。

在九月中旬的一个周五下午,我园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对原本单一的户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整,采用“情境构建+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活动。这种多重叠加的方式可以丰富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体验,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参与感受。第一步,情境构建。教师根据中秋节这一时机,设计“月兔搬家”情境,要求幼儿想象自己是月亮上的小白兔,在中秋时节需要将人们献祭的月饼搬回家,创设源于真实生活也充满童趣的情境。在情境中,幼儿扮演“小白兔”,将教师准备好的“大月饼篮球”以“投篮”的方式一点点搬运回自己的月球。以投入篮中为准,连续投入3个不同位置的小篮筐,就可以完成一次搬运。第二步,自主设计游戏。教师进一步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游戏环节,要求幼儿将已经搬运完的“大月饼篮球”利用起来,让幼儿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认知,创新篮球运动方法,如双人互相抛球接球、一人单独拍球、五人互相传球等,让幼儿自主创造篮球游戏,以此庆祝“小白兔”的成功。

可见,“情境构建+游戏化”户外体育活动让幼儿不知不觉沉浸于情境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启发幼儿体育创新能力,增强幼儿户外体育参与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指导》和《规程》指导下,幼儿园可通过建立户外运动制度、创设户外运动环境、加强活动安全教育、遵循动作发展规律、优化活动组织形式等多种策略,优化户外体育活动,以提高户外体育活动质量和效果,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器械玩具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1
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器械一览表
健身器械
意林(2015年20期)2015-10-21 1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