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俪凝
读后续写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考英语写作题型,目前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施行,作为不可阻挡的新兴趋势,国内学者从多维度、多视角下对其进行探索研究。本文基于语篇分析理论下的衔接手段,结合读写“协同模式理论”,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续写的能力,达到语篇输出的连贯性、准确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性、批判性。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将读后续写纳入高考英语考试新题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新要求,提升学生的语篇研读能力,把握主题意义、分析文本特征及其语言特点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研究中融入语篇分析理论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顺应新高考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介绍了适用于读后续写教学中的语篇分析理论,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关概念界定
语篇与语篇分析
语篇(discourse)指的是语言实际的使用单位,是由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者句子共同组成的整体语言以便用来交流。我国着名的语言学家胡壮麟(1994)教授指出:“所谓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约束的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从结构上来看语篇下位的组成成分由句子、词组或短语、词和词素组成。从功能上来说,语篇是一种实用的语言,研究语篇是为了研究人们在社会交互环境下语言的交际使用。从教学上看,语篇的形式不仅限制于书面语,也涵盖口语教学,既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黄国文(2001)认为语篇分析的研究对象是“交际中的语言”。外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目标语言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只有通过语篇形式的教学,才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沟通交际能力。
语篇分析这一专业术语最早出现在1952年,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Z.Harris在Languag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这是语篇分析首次被提出。之后1976年,由Halliday和Hasan所着的Cohesion in English使语篇分析的研究得以蓬勃发展。不同学者对于语篇分析的概念界定有不同的观点,下面介绍几个最具代表代表性的观点。
王扬(1997)认为语篇分析就是发现语言材料是如何在文本中构建篇章组织规则以及标记这些规则的手段。发现语篇如何系统地、完整地阐述意义。
黄国文(2001)认为语篇分析是用来帮助人们沟通交流的一种语言分析途径,作为一种分析语言的工具,用来在教学中对阅读文本的分析很有益处。
张献臣(2009)认为语篇分析是从宏观角度看篇章的整体结构,研究篇章的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方法。注重语言内在的思维逻辑方式以及整体的衔接连贯性。
综合国内学者对于语篇分析的概念界定可以发现,语篇分析注重对篇章的宏观整体理解,在语言教学中,不同于以往脱离主题语境孤立的讲授词汇和语法教学,而是从整体篇章和单元主题背景出发,使学生能在语篇中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点,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读后续写
王初明是读后续写的创始者和领路人,20世纪90年代末王初明的外语写长法诞生。“写长法”是指通过延长外语写作的长度提高學生外语学习效率。基于Pickering和Garrod(2004)的交互协同模式,2012年王初明在《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中首次提出“读后续写”的概念。王初明(2012)提出外语听说读写四种理解和产出的组合方式来看,读写结合的操作更为便捷,提供一段350词左右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根据已知材料的内容和已给续写的开头句进行续写,将其发展成一篇内容完整、逻辑清晰的150词左右的短文。读后续写不仅将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起来,而且符合外语环境下听说机会较少而读写条件充分的特点,是一种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英语学科考试说明中,首次提出在高考英语作文中应用读后续写题型,2016年10月此题型首次在浙江省英语高考卷中先行使用,直至今天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实行读后续写考察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水平。
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衔接存在于话语中某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话语中另外一个成分的解释时。语篇衔接手段分为以下五种形式: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照应
语篇中的前后两个成分可以相互解释,有对应的关系。在读后续写题型的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照应指示词,在续写的阶段可以灵活运用照应手法。按照功能语言学的划分方式,照应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人称照应,如:Lisa can play the piano and she cooks very well.
指示照应,如:The lovely memory of that day came back to me.
比较照应,如:I'm more outgoing than he is.
省略和替代
省略是指上文中已经提及过的信息点,或是在篇章语境的已知信息点,在下文中为了避免重复原则可以省略不提。替代是指基于不改变意义的原则换一种形式展现。从一定形式上来看,省略可以看作是零替代。以如下例子进行说明:
名词性省略和替代,如:I want one in the same styleas yours.
动词性省略和替代,如:Jack bought a sweater and Ruth(bought) a waistcoat.
分句性省略和替代,如:A:That in cident still rankles with me.
B:I think you should forget(it).
连接
连接是指句子之间通过有逻辑的衔接,构成有意义的语篇。通过明确的连接标志,人们可以清楚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甚至可以推测下文后续语义(胡壮麟,1994)。为了更清晰的表述,下面列举了高中英语常见的连接语的几种类型:
表示次序:例如:first,second,third,atlast,firstly,secondly,thirdly,finally,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to start with,andthen.
表示增补,例如:additionally,besides,what's more,further,etc.
表示原因,例如:because,because of,since,etc.
表示结果,例如:as a consequence,to sum up,in hence,etc.
表示转折,例如:but,yet,still,ncontrast,etc.
表示时间,例如:when,while,before,after,since,at the same time,in the meanwhile,etc.
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可能对以上的连接词比较熟悉,老师要注意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续写的过程中连接词的正确使用方式,根据语境的变换,注重体现词语的丰富性。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词汇的选择使用来达到篇章组织的完整性、连续性。主要有两种词汇衔接方式词汇复现(reiteration)和词汇同现(collocation)。
词汇复现,词汇复现指的是在上下文中出现某一词的原型、近义词、上义词或下义词等其他形式反复出现在语篇中,以达到语篇衔接连贯的目的。
例如:You just assume I want to be a lawyer,but that's only because you are a lawyer.(外研版必修一unit3),本例句中的lawyer属于原词复现,达到反复强调的作用。
例如:I want to focus my sport and have a career in football.本例句中的sport和football屬于同义词复现。
词汇同现,词汇同现指的是词汇表现出的共同倾向性。黄国文(1988)将同现关系分为反义同现、互补关系同现、同一序列词同现、同一词汇套的词语同现。
例如:Firstly,there are many tall buildings in this city.
Secondly,despite the city's bright lights at night,young migrant girls still need to be careful about their personal safety.
以上例句中,firstly和secondly属于词汇同现,是具有展现时间逻辑顺序的词语。
语篇分析理论下的读后续写教学实践反思
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分析语篇框架
给定的阅读材料是续写的前提条件,材料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只有学习者接触到“i+1”难度的输入语篇,才能对语言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宏观角度分析语篇的框架,把握语篇主题意义,分析文本特征。
灵活使用续写技巧,达到语篇衔接连贯
在续写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使用语篇衔接手段:照应、省略和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语篇的衔接是语义表层的结构关系,那么语篇连贯性则是衔接共同作用的结果达到语篇深层的语义关系。
读后续写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考英语写作题型,打破了以往作文模板化、生搬硬套的缺点。它没有固定的套路可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语篇分析的视角下审视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的语篇分析衔接手段,做到读写协同促进,达到写作的连贯性,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