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英艳
摘 要:以2022年的河北中考数学第25题为例,探究如何基于真实情境,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既注重了初高中知识间的衔接,又显示出考试的选拔性功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河北中考;真实情境;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7-0010-03
一、本题考查内容
题目展示:25.(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的端点为A(-8,19),B(6,5).
(1)求AB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动画:
在函数y=mx+n(m≠0,y≥0)中,分别输入m和n的值,便得到射线CD,其中C(c,0),当c=2时,会从C处弹出一个光点 P,并沿CD飞行;当c≠2时,只发出射线而无光点弹出。
①若有光点P弹出,试推算m,n应满足的数量关系;
②当有光点P弹出,并击中线段AB上的整点(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时,线段AB就会发光,求此时整数m的个数。
本题是基于真实情境,考查一次函数的图像信息题。知识与技能方面包含: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解析式、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求值、如何确定整数点的个数等综合知识。解题当中用到的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
二、答题情况
1.第一问求直线AB的解析式正确率较高,这说明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训练。但仍有部分学生待定系数法步骤不全,出现“设列解”的步骤缺失。
2.“求整数m的个数”这一问因审题不清,导致很多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时,不知如何转换。那么第25题为什么这么设计,又考查了学生的哪些能力呢?对此我们先来解读一下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9个方面。其中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模型观念是初中核心素养表现中新增加的三个方面。第25题第二问恰恰对学生这三方面的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2)问的问题②学生在突破时会存在两个难点,其一、理解题意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将真实情境 “有光点P弹出,击中线段AB上的整点”转化为数学结论——两个一次函数有交点且交点为整点;其二、已知两个一次函数有整点,求参数m取值的问题在推理表达时存在难度,解法一:首先设整点为 P(x0,y0) ,构建关于x0、y0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是一个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过程,列出方程组之后,再通过消元法将 3 个字母的问题转化为 2 个字母的问题,以获得参数m与整点横坐标x0,或纵坐标y0的直接关系。该过程既蕴含函数与方程、转化的思想,又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解题能力,其中m用x0的代数式表达,为明确m的取值,代数式的变形采用了分离常量法,这一技能,在高中求值域时常常使用,也凸显了中考试卷的选拔性功能。
解法 2:由题A(-8,19),C(2,0),可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1.9x+3.8,同理直线BC的解析式为:y=1.25x-2.5,要使线段AB发光,m的取值范围为m≤-1.9或≥1.25.
由①直线CD的解析式为:
解法二的转化方向和解法一完全相同,只是解决方案不同,其先通过两点的坐标分别确定直线AC和BC的解析式,然后通过图像、数形结合确m的取值范围,随后再联立直线AB,和直线CD的解析式,构建含有参数m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解得两条直线得交点横纵坐标(用含有m的代数式表示),然后由交点为整数及m的取值范围可明确m的取值。
解法一和解法二都经历了从真实情境进行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过程,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在讲解法三时,我们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感受这一动态的过程。
解法 3:由①直线CD的解析式为:y=mx-2m
线段AB上的整点有15个,分别为(-8,19)(-7,18)(-6,17)(-5,16)(-4,15)(-3,14)(-2,13)(-1,12)(0,11)(1,10)(2,9)(3,8)(4,7)(5,6)(6,5),将上述各点分别代入y=mx-2m,求得整数m分别为-2,-4,-10,8,2,所以m的个数为 5 个。
解法三的产生来源于学生对几何图像细致的观察,以发现最终解决方案。虽然计算量大一点,但其把真实情境最终转化为学生熟悉和擅长的已知两个确定的点,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问题。如此一来在做推理时,数学语言就变得简单,而且更容易接受,这足以说明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的重要性。
基于真实情境的一题多解,其意义既不在于罗列,又不在于解法之多,而在于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输出,发现每一种可能的角度,多方寻求优化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从联系、综合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建议
第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要求学生树立基础知识满分的意识。同时多关注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
第二,要想正确建模,应加强审题训练。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讲解各种题目时,对题意一带而过,然后学生在不了解题意的情况下,进行解题或听教师的讲解,长此以往,盡管学生做的题数量不少,但依然逃不开两种结果:遇到重复的类型,学生按套路出牌,虽然能做对,但并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遇到新颖的题目,需要仔细琢磨理清题意时,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审题训练,即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理解题意,以使其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其次,要精选新颖的真实情境,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考,如此可在比较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三,整合资源,通过专题进行一次函数模型复习。要重视设计活动,因为其既可帮助学生理解一次项系数k的几何意义,又可促使学生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在坐标系中研究函数时,要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四,梳理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的主要素材。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材料,并从中提炼,就能找到有效的模型素材,如此可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五、解题反思
(一)题目包含两大问,三个台阶,层次感极为分明
第一个台阶,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个台阶,它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由光点P弹出”这样的现实情境,然后经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才能解决,该过程就是数学建模过程。第三个台阶,真实情境下问题的文字量是极小的,其关键就是以下这句话“由光点P弹出,击中线段AB上的整点”。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既不能错过每一个字,又不能不经抽象即用更多的数学语言找到它的等价形式,并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所以能解答这一问的学生,一般具备较强的数学素养。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关注这样的过程,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思考新课标下如何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模型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但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2020年只是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函数模型,学生无需抽象。2021年和2022年从题目设置的位置来看,从真实情境中抽象出函数模型的难度在增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努力分析并转化真实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又要增强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和发展几何直观的能力。对此教师需要通过做题,学习专业知识,比如几何画板等,去用心积攒素材,如此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其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 韩梁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