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孟米 王长城
[摘要]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中华饮食文化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宣传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国产纪录片创新理念的不断发展,美食题材纪录片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成为影视市场上的热门影片类型,从而重新引发观众对美食题材影片的关注。美食纪录片是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在此背景下,纪录片《早餐中国》通过美食向观众呈现我国各地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打造了“早餐中国”美食文化名片,进一步彰显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饮食文化;纪录片;国家形象;情感表达;叙事策略
一、纪录片《早餐中国》概述
随着快节奏时代的到来,以“慢”著称的纪录片不断改革与创新,更加贴近大众生活。《早餐中国》是福建海峡卫视与腾讯视频合作推出的一档美食类微纪录片,自2019年在腾讯视频投放播出至今,每集节目约6—10分钟,已播出四季[1]。纪录片《早餐中国》带领广大观众走进中国各地的大街小巷,探寻中国的特色美食,通过旁白配音、短视频创作、“花字”字幕等多种方式完成纪录片的辅助叙事,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纪录片的吸引力,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从而成功引起受众的关注。
中国美食数不胜数,其中各地的早餐更是犹如百花齐放,不胜枚举。纪录片《早餐中国》主要的创作内容为中国各地的不同早餐及其蕴含的文化。该纪录片围绕“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的主题,展现全国各地的特色早餐。明确这一主线后,纪录片《早餐中國》以早餐为基点,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剖析了美食与人、历史以及社会风貌等之间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关系,全面并深入地解读了饮食文化及其食物背后所承载的情感,带领广大观众一同沉浸式“云”体验中国的传统美味,让观众看到中华传统食俗的真正风貌。纪录片《早餐中国》通过讲述城市与人的故事,让属于中国的地域美食更具“人情味”,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的人间烟火气,同时其也讲述了许多发生在中国各地与美食有关的故事,打造了“早餐中国”美食文化名片,进一步彰显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2]。
二、《早餐中国》的叙事情感与意义深化
食物所承载的意义已经超过了食物本身,对食客而言,家乡特色早餐不仅是能够饱腹的食物,更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是家乡的独特名片。一部美食纪录片如果只是为讲食物而讲食物的话,那么对观众而言,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因为其所展现的内容过于浅显,其更应注重表达精神层面的内容。在当代社会,不同城市的独特美食赋予了该城市独特的标签。纪录片《早餐中国》所展示的不仅是全国各地的美食,还有全国各地不同的传统文化以及特色民俗风情。
(一)乡愁:追溯记忆里的传统味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食纪录片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食物,还有人们的生活。美食能够承载人类的情感,美食纪录片只有将饮食文化和人类情感相融合,才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对美味食物,我们愿意走街串巷去寻味,驱车赶路去觅食;对美食地标,我们总会联想到那些记忆里的巷子和美食小店。排着长队的各种街边小吃摊、烟火升腾的各色宵夜大排档、热闹的集市、人声鼎沸的菜市场、人来人往的街头……这些景象让人们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城市烟火气息。而当我们仔细聆听每一道美食背后的故事时不难发现,美食纪录片在带领我们寻找世间美味的同时,也在寻找每个人记忆中的味道[3]。例如,《早餐中国》里的《贵州凯里·酸汤粉》和《贵州贵阳·肠旺面》这两集,将目光聚焦在贵州这个以食物酸辣爽口著称的西南省份,酸和辣是贵州人最喜爱的味道,通过片中酸汤粉和肠旺面丰富的画面内容与表现形式,搭建起纪录片制作组与观众之间沟通交流的情感桥梁,不仅深刻地表达了对“味”的进一步探寻,而且对观众而言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回归。
(二)传统:感受美食里的地域文化
新时代以来,影视艺术对饮食文化的记录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食纪录片往往都是选取某一个城市中多种具有代表性的食物进行客观的影像记录,让观众从影像中“品味”不同城市的美食以及感受不同城市的特色文化。
早餐让很多城市的“面孔”都变得清晰起来。《早餐中国》的拍摄对象不仅有食物,还有城市的特色建筑、大街小巷。在早餐文化繁盛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在享受美食、有人在店里忙碌、有人在街边晨练,他们热爱生活,也热爱当地的早餐文化。《早餐中国》通过拍摄全国各地的早餐场景,展现了全国各地独特的美。时代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的不断变迁,常常会让人感叹时光的飞速流逝,而《早餐中国》呈现的早餐小店的场景却往往使人产生一种时间流动缓慢的感觉。
三、叙事学下《早餐中国》中的国家形象传播
每一部成功的影片,都离不开自身独特的叙事手法。《早餐中国》通过采用将美食领域与其他领域相融合的创新策略,打破了观众对美食节目的传统固有印象,带领荧幕前的观众共同领略全国各地的美食文化。同时,纪录片作为宣传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地美食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国风貌的展现、中国魅力的彰显、中国故事的讲述以及中国品牌的塑造。
(一)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展现温情里的中国风貌
《早餐中国》不仅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记录中国的早餐文化,还以平民化的选题作为切入点,讲述了更符合生活常态的“小人物”故事,从而贴近普通观众的生活。《早餐中国》以美食为载体,通过采用多机位、立体式的拍摄方式,记录各地独特美食的生产制作过程,展现了美食制作者们的另一面。纪录片中的中国人民辛勤劳作、朴实无华,其舒适而缓慢的生活节奏令观众心生向往。这种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的拍摄方式,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真实而又细微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广大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不仅显著提升了纪录片的影响力,还有效传播了中华饮食文化。
《早餐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观众展现了我国早餐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并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真实展现了各地区早餐经营背后的人情冷暖,用纪录片呈现一个既熟悉又“意外”,既典型又极致的中国。
(二)以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彰显新时代的中国魅力
纪录片《早餐中国》以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突出纪录片内容。纪录片《早餐中国》在整体的叙事上不仅具有张弛有度的节奏感,还形成了鲜明的特征。第一,在镜头方面,《早餐中国》中的镜头的快速运动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能够直接感染观众的情绪,很好地体现了纪录片“张”的叙事节奏。而“弛”的体现主要通过镜头的缓慢运动,这种“弛”是源自《早餐中国》对生活叙事的一种选择,也更贴合纪录片的纪实本质。第二,在剪辑方面,《早餐中国》以一段蒙太奇的镜头作为片头,将现代都市与烟火气息碰撞交融后产生的城市气质呈现在屏幕上,这样既能加快叙事节奏,又可以不打破叙事平衡。例如,在第三季《早餐中国》中,在短短的十分钟之内,纪录片就讲述完食物的制作过程、食客们品尝后的反馈、店铺经营者的心路历程等内容,既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获取体验,也迎合了观众碎片化的观看需求。
《早餐中国》将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中国人的市井生活,通过多种不同的景别配合不同形式的镜头一一展示。《早餐中国》中时而缓慢、时而加快的镜头奠定了叙事节奏的基调。在《早餐中国》里,纪录片制作组通过一份简单的早餐彰显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以人物故事化的叙事情节,讲述早餐里的中国故事
《早餐中国》以各地街边早餐小店为叙事对象,寻找全国各地隐藏在民间的特色早餐,用镜头捕捉各地生活的美好,通过朴实无华的画面唤醒观众关于早餐的记忆,带领观众一同感受早餐中的温情,将早餐与人类情感以及生活联结起来,向观众讲述早餐里的中国故事。
情节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早餐中国》讲述食物的故事其实就是在讲述人的故事。《早餐中国》以这样的方式,为观众讲述各地早餐小店的故事,让观众从一份份普通但美味的早餐中获得情感共鸣。例如,在《河南洛阳·驴肉汤》这一集中,《早餐中国》讲述了一对父子和解的故事。当父亲生病住院时,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叛逆的儿子身上,当儿子独挑大梁后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艰辛,也明白了无论何时家人永远是自己最强大可靠的后盾。在《江苏南京·皮肚面》这一集中,《早餐中国》讲述了一对夫妻相互扶持的故事,他们在结婚的那一年花光积蓄买了件皮衣,尽管已经过去多年,那件皮衣依旧完好,他们偶尔还会拿出来看一看,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是一段让他们无比怀念的美好岁月。《早餐中国》除了展现各种美食,还让观众感受到了美食背后的人间烟火气息,并在烟雾缭绕、人声鼎沸的画面中,讲述了一个个隐匿在美食背后的故事,在这些故事当中,或是展现着朴实无华的生活,或是流露着家庭亲情的温暖,又或是抒发着浓浓的乡愁之情。正是通过一个个充满温情的中国故事,《早餐中国》吸引了众多荧幕前的观众。
(四)以独具匠心的叙事空间,打造饮食文化中的中国名片
特色美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凸显城市文化的载体。《早餐中国》所选取的叙事对象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早餐小店,通过为荧幕前的观众揭秘地域美食,让观众了解美食背后的城市文化。我们了解一座城市,可以从这座城市的特色美食开始,因为独具特色的地域美食代表的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气质[4]。纪录片《早餐中国》所表达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美食本身,更多的是想要凸显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
纪录片《早餐中国》以地域文化为依托,选取地方的特色美食,围绕对当地具有特殊意义的美食,展现地域文化。例如:在《新疆吐鲁番·烤包子》这一集中,烤包子是新疆人最喜爱的美食之一;在《重庆小面》这一集中,小面是重庆人不可或缺的早餐;在《内蒙古赤峰·对夹》《浙江宁波·面结面》等剧集中,纪录片制作组踏遍新疆、内蒙古、重庆、浙江等地,为观众展示了全国各地的独特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在对外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同时,也打造了“早餐中国”的美食文化名片。
四、结语
纪录片作为宣传国家形象的媒介形式,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美食类纪录片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的是当代社会人们的饮食习惯及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我们要想全面认识一个国家,就需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各类文化,包括饮食文化。纪录片《早餐中国》以美食为符号,讲述食物背后的人文故事,将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作为核心内容,围绕美食建立起与观众的情感联结,即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美食的追寻,也在对外传播中华美食,宣传优秀的中华饮食文化,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做出了贡献,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5]。
因此,作为观众,我们通过一部部美食纪录片感受平凡生活背后的幸福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作为美食纪录片创作者,应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让世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中国。
[参考文献]
[1]梁甜甜.接受美学视角下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的传播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1.
[2]陈金.美食类电视节目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影响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6):110-112.
[3]孙瑞.国内美食纪录片的地域性表达研究[J].声屏世界,2022(07):67-69.
[4]吳文锦.中国美食纪录片地域形象的构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1.
[5]王轩.“深融时代”的微综艺发展:问题审思与路向探求[J].传媒,2022(03):78-79.
[作者简介]姚孟米(1997—),女,贵州荔波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王长城(1974—),男,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