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誉
金钱、欲望、人情,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另类官场”。当人们从中得到高度满足和无尽快感的同时,不仅是一个个当事人,也包括一个个奢华王朝,都无一例外地走进自己的墓场。
无论什么样的官,由人来当似乎不出情理。然而,历史往往会和人们开天大的玩笑。
左传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冬天,狄人伐卫,卫国被灭。原因其实很滑稽。卫国国君卫懿公爱好养鹤,不管是在他的苑囿还是宫廷,到处都能看到他的鹤。于是,人们纷纷给国君大量进献各种鹤,以求封赏。一批批的鹤汇聚而来,卫懿公就给群鹤编班排队逐一命名,并派专人训练仙鹤鸣叫、歌唱、舞蹈,还按照标准给鹤加官晋爵,发放俸禄,上等鹤就可以领到与大夫一样的俸禄,还能按官员的等级乘坐大夫的车招摇过市,养鹤和驯鹤的人也均得重赏。为了养鹤,卫国每年耗费大量的金钱和物资,因此又转嫁加重老百姓的负担,搞得卫国百姓怨声载道。即将开战时,卫国的军人都说:“让鹤打仗吧,因为鹤既有高官又有厚禄,凭什么让我们去打仗啊!”
历史上第一位把买卖和官职相提并论的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他将战国时期的君臣关系归结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而真把卖官当成买卖做的还是东汉灵帝。
汉灵帝通过亲信小人作中介,公开卖官,一个关内侯的职位,起价是五百万钱。
中平二年(185年),汉灵帝安排人分赴全国各地,向官员们公开要钱索贿。刺史、茂才、孝廉等人才被任命升迁时,均被命令赞助“助军钱”“修宫钱”等,名目之多,无所不有。人口和土地多的大郡的郡守一职出价三千万钱,其他职务等级都是看货论价。当时,钜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除,因为久负清廉盛名,就给他减价三百万钱。他得到任命时怅然长叹:“为民父母而反割剥百姓以称时求,吾不忍也。”司马直称病辞职,但朝廷不予批准。他赴任途中行至孟津,上书陈述卖官之祸后,立即服毒自尽。而这一年,关内侯的价码达五千万钱,比四年前上涨了整整十倍。就在官价以十倍之势暴涨的同时,东汉王朝也加速走向了灭亡。
东魏孝静帝时,吏部令史张永和、崔阔等人弄虚作假,给人“伪官”。案发后,被贬官外调和自首的假官就多达六万余人。
在东魏这样荒乱之世,吏治腐败,出现伪官现象是在情理之中。谁能想到在隋文帝时,天下治平,却依然出现了一个叫向道力的陈州人用伪造作假等手段,公然当上了海陵郡太守,并在任期满后又故技重施再任高平郡太守。赴任途中,他被一个叫薛胄的官员碰上,对他产生了怀疑。薛胄派主簿对其立案查问。向道力的部下中有个叫徐俱罗的人,本来应是由他担任海陵郡太守,可是却被向道力冒名顶替,直至向道力任期已满依然没有人觉察。徐俱罗还劝阻薛胄说:“向道力已顶替我一个任期,怎么还能引起您对他的怀疑。”薛胄力排众议,马上把向道力收押审问,向道力认罪。
在唐中宗时期之前,官员的任命十分严格,必须有吏部考核,由中书门下上报,经宰相集体审议并签署,再经皇帝审签方能任命。而在其之后,出现了不经吏部和宰相审议,而由皇帝直接签署任命官员的“斜封”方式,因此而得官者被称为“斜封官”。
昏君庸主时,官场舞弊非常常见,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官场亦有奇闻。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相互攀比豪侈。他们的弟弟张昌仪为洛阳令,对请托辦事的人有求必应。圣历三年(700年)的一次早朝,有个姓薛的人向张昌仪求官,拦住了他的马,把50两黄金和一份简历一并交给他。张昌仪收受贿金后,上到朝堂,把那人的简历交给了吏部侍郎张锡。过了几天,张锡丢失了那份简历,就问张昌仪请托求官的是谁,遭到张昌仪痛骂:“真不懂事!我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是个姓薛的给我的。”张锡惊恐万分,慌忙回去从档案里找出所有姓薛的人,总共有60多个,给他们全部加了官。5年之内,这一事件的主角张氏兄弟连同武则天和她的大周王朝相继灭亡。
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恃宠骄恣,卖官鬻爵,势倾朝野。她经常伪造皇帝的制敕,并提前把名单写好,将内容用手捂着,留出空白处让唐中宗签名。身为皇帝和父亲的唐中宗不但不批评,还笑眯眯地签署照准。仅仅两年之后,仅吏部员外郎李朝隐一人就揭穿了1400多个“斜封官”。丑闻一出,立即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
到了明代,竟然出现了直接由太监任命的官员。这种既不由吏部选任、也不经大臣推荐、更不经皇帝钦点,而是通过宦官“传奉圣旨”的方式任命的官员被称为“传奉官”。这一方式也被称为“传奉升授”。天顺八年(1464年),在明宪宗即位的第26天,司礼监太监牛玉“传奉圣旨”:升工匠姚旺为文思院落副使。这是明代由“传奉升授”而当官的第一人。
经过23年,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传奉官数量已突破4700人。此后,“传奉升授”这一怪异现象蔓延了60多年,使得冗员泛滥,政治腐败,国力虚耗,民不聊生。
历代官场,向人卖官、随意封官、让宠物当官,表面上是君王们为追求满足和快感的一种超级游戏,但实际上是政治腐败的产物,也加速了原本腐败的政治更加腐败乃至灭亡。
(摘自《政府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