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2023-07-20 22:25费虹寰
党员文摘 2023年14期
关键词:炊事员玉林周总理

费虹寰

1961年,周恩来深入河北农村调查研究

2013年,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风靡全国,荣获当年的金鸡奖和华表奖。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61年5月,周恩来按照毛泽东提出的领导干部到农村蹲点调查,解决食堂、社队体制以及农业生产问题的要求,来到河北邯郸武安县(现武安市)伯延公社开展调查研究,在四个昼夜里同村民们朝夕相处,发生的一连串感人故事。揭开尘封的档案,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

在伯延公社,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周恩来总是问这样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吃不饱,为什么大锅饭不好,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

一天,周恩来走进伯延公社先锋街第六食堂,进去时,社员们已经吃过饭了。食堂炊事员见总理进来,忙迎上前去。他们之间开始了拉家常式的聊天。

聊着聊着,周恩来走向灶台,想看看群众吃的都是些什么。揭开锅一看,里面只有一些吃剩的玉米面糊糊。一阵心酸之后,周恩来向炊事员提出:“我在你们这儿吃点饭行吗?”

炊事员一听总理要在这里吃饭,恨不得做最好吃的东西给总理吃,可此时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食堂里仅剩的就是锅里这点玉米面糊糊了。他很为难,不知说什么好:“这,这……”

周恩来为了安慰他,接过话说:“这就可以嘛!群众能吃的我就能吃。”

炊事员看总理真的要吃,拦是拦不住了,只好找了一个碗,为难地准备给总理盛饭。当时农村用的碗,由于条件所限,再加上卫生习惯等原因,看起来里面有些不干净。随同周恩来前来的人把碗接了过去,从口袋里掏出手绢准备擦一下再给总理用。

周恩来立即说:“这没关系。”说完把碗接了过去,递给炊事员。炊事员给周总理盛了一碗玉米面糊糊。

周恩来接过玉米面糊糊,几口就喝了下去。他笑着安慰炊事员说:“这饭不错。”但食堂是不是还要办下去,周恩来越来越怀疑。

2

为了征求群众的意见,周恩来除了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外,还召集一些群众开座谈会。

在最初的一次座谈会上,人们不敢讲真话。沉寂片刻,周总理问公社书记韩玉林:“老韩,你说人民公社好不好,办食堂好不好?”

韩玉林说:“好,它有几大优越性……”

周总理听着听着,忍不住打断韩玉林的话说:“你年纪还不大嘛,怎么头发都白了?你的担子不轻啊!你的思想负担太大了,还是讲真话吧!”

这时,一个年近五旬、衣着俭朴的老农站了起来。一开口,就知道他是一个说话直爽、性格开朗的人。他冲着周恩来,带着怨气说:“如果再吃大锅饭,再过两年,恐怕你们也会饿死。”

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这个老农叫张二廷。坐在周恩来身边的地委干部悄声说:“这是个落后分子。”

周恩来表情严肃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的话是真理,只有把我们看作自己人,才会说这样的话。”

座谈会结束后,周恩来提出要亲自登门拜访张二廷。这是随行的地委领导没有想到的。

1961年,周恩来在伯延公社调查农村食堂问题时,向当地的老农了解情况

来到张二廷家,一进门,周恩来就十分亲切地招呼:“二廷,二廷,在哪屋住?”

张二廷也没有想到总理会上门来,急忙迎到院子当中,激动地说:“周总理,快到屋里坐。”

周恩来说:“以后不要叫我总理,叫我老周就行。”他一边说,一边热情地拉着张二廷的手,一同走进屋内,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拉起了家常。

从张二廷这里,周恩来知道了不少农民的心里话。

3

第二天上午,周恩来一个人又步行走到了张二廷家中,进了门就招呼:“二廷,二廷……”声调又亲切又熟悉。

可是没人应声。周恩来见门开着,就走进屋内,这才发现张二廷因劳累在炕上和衣睡着了。

被惊醒的张二廷睁开眼睛,看到周恩来坐在炕边。周总理轻轻地用手拍拍他的腿说:“二廷,累了吧,你先休息。今天下午咱还开会,你准备参加。”

张二廷急忙起身,要挽留总理再坐会儿时,周恩来已经走出了屋门。

后来,周恩来了解到,张二廷失去了妻子,一个人带四个孩子,既要料理家务,又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生活确实有许多难处。

周恩来主动跟张二廷商量:“四个孩子你照管有困难,如果你愿意,我帮你抚养两个,长大了再让他们回来,你看行不行?”

张二廷打心眼里高兴,但想到总理日夜为国家大事操劳,他不忍心再给总理增添麻烦,便谢绝了周恩来的好意。

伯延之行,周恩来与张二廷交上了朋友。当周恩来离开伯延前最后一次跟张二廷交谈时,张二廷依依惜别地对周恩来说:“以后抽空再回伯延看看。”

周恩来微笑着说:“有机会一定来,如果我不来,也一定派人来看你。”

后来,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周恩来每年都派人来看望張二廷。周恩来曾对人说过:“张二廷的话对我教育很大,这是我在调查中听到的最生动的话。”

4

1961年5月6日,是周恩来在伯延的最后一天。临走时,他又召集社队干部、社员代表25人开了一个大会。最后这次座谈会因为人多,改在供销社院内的大屋里举行。周恩来亲口告诉大家一个决定——伯延公社解散食堂,并通知食堂做好给社员发口粮的准备,到10日要基本将农民生活安顿妥当。

当天下午,乡亲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来,把供销社外的小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周总理出来了!”群众“呼啦啦”地往总理跟前挤,争着和他握手。

总理的车子停在村北口,可沸腾的群众却簇拥着总理往南走。总理就索性随着群众走了一个大圈。当总理走到村东头时,突然,从人群里挤出一个老汉,冲着总理“扑通”一声双膝着地,泪流满面地说:“总理,感谢您……”

周围的人都被老汉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搞懵了,只见总理急忙上前一把将老汉搀扶起来说:“老乡,有话好好说……”他边说边弯下腰替老汉掸去膝盖上的土。

老汉拽住总理的衣袖,竟自责地说:“我失礼了,失礼了……”

这个老汉名叫马三运。随后,老汉撩开裤腿,让总理看他因营养不良而浮肿的腿。

总理上前俯身用手指轻轻压了压老人浮肿的腿,问身边的韩玉林:“村里有没有卫生所?”

韩玉林马上回答:“有。”

总理说:“快把老人送去医治。”

此时,随行人员提醒总理说:“现在已是下午5点多了,我们还要赶路呢。”

于是,总理嘱咐韩玉林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个老人,不能让他受委屈。

周恩来上车后,还觉得不安,就叫身边的秘书留下来,并嘱咐说:“查一下老人为什么磕头?如果有特殊情况,我明天再来伯延。”

原来,这个老汉因吃不饱饭,身体浮肿无力,有人让他找周恩来反映情况,不吃食堂。等他奔到伯延时,没想到周恩来正好在宣布解散食堂,那他还有什么苦好诉呢?他挤了半天,才挤到周恩来跟前,将一肚子委屈化为两行热泪和一个跪拜……

回到寝室已是深夜,周恩来却无法入眠。

5月7日凌晨3时,周恩来打电话向在上海的毛泽东汇报他在伯延调查的情况,其中对于食堂问题,他说:“绝大多数甚至于全體社员,包括妇女和单身汉在内,都愿意回家做饭。我正在一个食堂搞试点,解决如何把食堂散好和如何安排好社员回家吃饭的问题。”

当天凌晨,毛泽东就在周恩来的电话记录上批示:“发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参考。”随后,中共中央将周恩来的调查报告转发各地。此后不久,全国大食堂逐渐熄火。

在国家最艰难的日子里,周总理身体力行,来到百姓身边,说出掏心窝子的话,办了实实在在的事。他尝出了玉米面糊糊、窝窝头的特殊味道,及时纠正了政策上的偏差。

(摘自《中国档案报》)

猜你喜欢
炊事员玉林周总理
王玉林作品
“火”字歌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炊事员也能立大功
赵玉林藏石欣赏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周总理的标准餐
报复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