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姜磊
◆ “教会、勤练、常赛”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新要求和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实现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必要途径。当下中小学存在学生学不会,无兴致和大中小学体育低级重复的课程难题,走班制教学能够个性化、选择性、专业化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理念。基于此,笔者以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走班制模式为例,以及校园足球的个案展示,阐述了学校体育组在足球课程计划中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的实施策略,为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实践参考。
◆ 体育教学质量;常赛;走班制;校园足球
作为常州市首批校园足球布点校,田家炳高中拥有良好的校园足球传统。足球队连获2013、2014全国中学生锦标赛第六名、蝉联2014、2015江苏省“省长杯”足球总决赛冠军,培养多名优秀特长生先后入选男足国家队。同时作为“兵乓球、羽毛球特色学校”,校队屡获省市比赛冠亚军。自2005年起,常州田家炳高级中学开展走班制教学,取得丰硕成果,校园足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动专项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推动了学校深入体教融合的发展。不仅贯彻落实了《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和精神,也打造了常州市支持促成足球大发展体育氛围,田家炳高级中学反哺促进足球好发展的共好局势。文章落笔期间,第二十届江苏省省运会常州市足球队传来U17组女子足球队夺得冠军,男子组获季军的捷报,再次验证了其实践意义所在。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下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政策,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常州田家炳高级中学体育组就此进行讨论会议,强调了体育思政教育并非将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简单整合,或者把思政相关内容植入、嫁接到体育课程中[1]于素梅.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十大政策要点落实策略探析[J]. 体育学刊, 2021,28(05):13.。当下亟需体育学科内容中发现、发掘、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元素、内涵,并将其育人功能融入、落实到体育走班制教学中去。会议中总结出将女排精神、国足低谷、重走长征路和乒乓国球等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并根据此设计课程内容,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培育,达到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提升社交能力、追求拼搏奉献等素质和情感目标[2]汪晓赞, 杨燕国, 孔琳, 等. 历史演进与政策嬗变:从“增强体质”到“体教融合”——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演进的特征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 2020,56(10):8.。
在走班制教学中,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专项基本功,还对教师基本功提出了新要求和高标准,不仅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由专项运动能力、专项教学训练能力,还需要具备超大单元(教程)内容设计能力、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能力、竞赛组织安排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及职业热情构成的专项化教学能力,以满足“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现实需求[3]张长思, 丁天翠, 杨多多, 等. “体育走班制”教学教师专项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 体育学刊, 2022,29(03):7.。因此,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师资配备齐整,包括不同技能专项教师、外聘代课老师和足球教练,以此匹配走班制教学需求。
教会是勤练的前提,勤练是比赛的基础,“教会”后需要对学生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是以比赛作为促进学生动商发展,身心健康的过程,并非评判学生技能水平的手段。在足球、排球等联赛中,由班主任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啦啦队和后勤保障等职能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人人参与的体育目的。
在完成教会、勤练和常赛的三步骤后,还应对学生进行赛后评价,使其能从中反思并促进更好的运动发展。因此,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在赛后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全方位评价,例如体育特长生的参与则需要对其团队合作、激励带头作用着重评价,而并非首要评价其运动技能的展示和运用;普通学生则重在所学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比赛中体现出的体育精神面貌等;同时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评价,以确保学、练、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构建了“多方支持、特色引领、过程评价”的一体化育人机制,多方支持即政策支持:通过在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背景下对体育教育工作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观念教育;“特色引领”即:田家炳高级中作为足球特色学校,通过走班制教学大力发展足球模块教学,帮助不同需求学生制定教学方案,包括习得足球基本功、培养足球爱好,参加足球竞赛,参与足球相关活动。“过程评价”就是每学段、学年、学期和学期的每个教学模块,都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入手,建立多元多层、科学有效的测评指标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专项多样”是指增设跳绳、田径、游泳、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结合学生兴趣选择性开展体育活动,足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结合上课人数安排任课教师。“循序渐进”是指不同学段根据学生培养需要,遵循课程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难度设置由容易到困难的原则,设置具有不同结果要求和难度要求的课程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学习到任务难度适中的内容,最终实现技能和全面能力上升的进阶式发展。“健康第一”是指田家炳高级中学以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保证优质体育教育、推动应试体育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创新推进策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遵循标准”是指按照易于开展,操作简单、攻防转换快、触球频率高、得分机会大食物足球小场地比赛特征,对参与人数、赛场规格、竞赛规则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提升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和比赛的能力,同时对足球专项生强调在场上注意人盯人、强调控球时间、底线踩停球得分等技能运用,从而实现促进学生球员专项提升的目的。“追踪及时”是指在学生比赛中所展现的优缺点,赛后给予及时的评价反馈,并在下一次比赛或下一堂课中观察其是否改进更正,突出学生体育赛事“参与为目的、竞技作平台、教育是手段”的特征。
立德树人是教育特色的根本任务,而体育教育的德育呈现形式具有多元育人功能。因此,学校要在课程教学的导入、培育、提炼和升华上多下功夫,避免“疏德”现象,不仅要培养学生认识到合作、竞争、规则等价值观,还要注意谈及中国传统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体育、德育间的关系,如何唤醒学生从体育课程中反思其中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而达到道德内化,这是当下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4]高晓峰. 体育课程思政的历史传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2,45(06):12.。因此,需要学校体育工作者对各项体育活动项目从学练赛三个角度进行教学上的合理分配,推进学校智育体育融合,形成学校教育和体育工作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学生智体创新发展[5]王慧莉, 吕万刚. 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专项课程为例[J]. 体育学刊, 2022,29(01):8.。学校体育中渗入美育元素,可以深挖学生运动潜力,提高学生审美品鉴能力,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特色化。推展学生健康美、形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和创新美功能的相互嵌套关联和渗透。
新课标背景下,存在某些专项老师或体育教师将教会、勤练盲目单一的认为是追求学生运动体能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而试图在课程、教案中将所有学生、85%的学生都打造成为如出一辙的训练机器人,对处于身心发育的学生来说是有害而无一利的。如果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仍旧进行整体性的教科书般的标准教学,以及综合评价中过分强调最终成绩,或者以输赢结果为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失去体育学习兴趣,引发放弃或逃离体育课程的想法,体育学困生、运动困难生由此产生[6]田志凯, 金圣杰, 陈祥和.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走班制体育教学构想——基于体育高考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思考[J]. 青少年体育, 2022(07):3.。因此,科学运动是体育教师因人而异,在走班制教学背景下,提升每位学生个体更好的学习运动技能,导致每位学生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不断下滑是学校体育近来被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体育教师是“罪魁祸首”、生病的体育老师的舆论一时间甚嚣尘上,目前,家、校、社三位一体发展理念再度被提及,但亟需理清其中互动关系和模式构建。三位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三者协同所催生出的合力,但目前三者之间交流关联度较低甚至呈真空状态,现存的障碍致使各主体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阻滞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致使三者之合力难以生发新课标理念下,学校应做好体育教师在校内课堂中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的组织和领导,课程教学和课程安全等是需要承担的责任;家庭应做好学生课后进行体育运动的支持者和扮演者,阳光一小时以及课程教学仅是学校保证的体育基础,家庭层面的支持和共同参与才是整体布局的关键一环;社会和学校是推动学生课外有效参与运动的重要保证,社会、学校针对学生开放体育资源,弥补家庭和社区体育资源劣势,亦是催发学生体育参与和健康促进的有效措施[7][杨烁星, 王国东. 学校组织结构与教师自由余地关系的反思与重塑[J]. 教学与管理, 2021(30):5.。 此外,紧扣促进在校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时代诉求和主动健康政策,先务之急应普及体育参与的作用和意义,将三者和学生体育绩效考核相关联,落实好三位一体的主导和信息反馈。
人工智能背景下,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已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以及体育宣传等方面。以常州田家炳高级中学足球专项发展为例,人工智能可以打造实时视频结合VR技术的课堂环境、互联网+大数据的教学资源、线上线下联合教学的交互形式,让足球课程不再枯燥无味。但人工智能融合学校各领域都存在单一性的局限。当下,元宇宙技术正在逐渐升温,其可以将运动、文旅、教育等场景移植到数字环境中,通过多维展现和沉浸式的场景将学生从物理世界拉到数字世界中,形成更具黏性的数字教学场景,创造新型的组织形式和协作模式和新型的数字化体育课程图景。虽然元宇宙还在布局中,但体育教育研究者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术为体育教学赋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增益是目前亟需关注的。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以新形式的走班制教学模式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行动指向,将学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参加学校体育联赛以及特色体育氛围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是走班制教学的成功创新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五育人才,还会极大地推动当地体育水平发展,为打造地域性体育发展和学校特色体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