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平
【关键词】评价量表;“教—学—评”一体化;支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强调“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科学评估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评价工具。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入评价量表,将其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评价量表又叫“评价量规”,指针对某项任务或活动,按完成者两种对立的态度、表现、做法、成果为两端点,在两端点中间设置次目,按完成程度的不同来排列的评价工具。评价量表可以检验学生的态度、表现、学习成果,是连接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桥梁。好的教学评价量表,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目标达成的支架,有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目前,课堂中教师呈现的评价量表多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项目设置不科学、评价内容不严谨、评价过程过于烦琐、评价目标难以落实等,无法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为例,谈一谈评价量表的设计。
一、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经,确定评价量表的主题
评价量表是伴随着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检测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评价量表的主题一般就是本次活动的任务描述,要体现主要的活动内容。
如何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有效任务,从而确定评价量表的主题呢?教师可以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出发,确定本单元的大情境和核心任务,再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每篇课文的活动任务。以《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所在单元为例,本单元是童话单元,人文主题是“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三篇课文《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均出自中外经典童话。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奇妙的想象体会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创设“畅游童话王国,感受奇思妙想”的情境,结合小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特点,设计“奇思妙想故事会”这一核心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创编故事、续编故事、改编故事,按照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课后习题2提出了“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的要求。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任务设计为“把奶奶的故事创编得更神奇”,进而确定评价量表的主题为“故事创编能手”。为落实这一任务,教师须以终为始,引导学生在梳理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创编故事的支架;学生须了解课文中奶奶所讲故事的特点与不足,运用教师提供的支架自主创编故事。展示学习成果时,师生可以依据“创编故事”的评价标准来监测学习成果,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保障(见表1)。
二、以学习目标和训练要点为纬,确定评价量表的维度
評价维度也称“测评指标”“评价要素”或“评价项目”,它简单而完整地列出了任务的各个部分,是任务所涉及的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等的分解。评价维度的确定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任务,梳理教学思路等;也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学习任务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实现这一要素,确定学习的目标和路径;还可以对学生最终的完成情况作出相对准确的评价,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
评价量表的维度可以结合学习目标设定。学习目标既是教师教学的方向,也是学生学习的提示,更是评定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统编教材的单元提示、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等都是确定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以《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为例,课后习题1“默读课文,说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对应的学习目标是“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形象”;课后习题2“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对应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奶奶给王葆讲故事的原因,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这两个学习目标既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又紧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其中,课后习题1指向价值观,课后习题2 指向内容。因此,可以从“价值观”(体现真善美的人物形象)和“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两个维度确定本次活动的评价维度。
评价维度还可以结合课文的训练要点来确定。比如,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文,仅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以课文内容为例,学习创编童话故事的方法,这样才能为本单元习作“故事新编”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已有内容,把故事创编得更神奇”。教师可以从方法的角度确定评价维度,引导学生学习把故事内容编写生动的方法。
将学习目标和训练要点有机整合,“故事创编能手”的评价量表可以从内容、方法、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评价量表的几个维度展开教学:首先,聚焦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创编故事的欲望;其次,为学生提供创编故事的支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将故事创编得更加生动有趣;最后,感受童话中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学生的学习任务随之同步进行。学生完成故事创编以后,这份评价量表便很自然地成为评价的依据(见表2)。
三、以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为本,制定评价量表的标准
评价标准是对评价维度的具体表述,是教师、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诊断依据。它是评价量表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的标准和支架。
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从教学要求出发。以《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并且要把童话的奇妙的特点落实到故事创编这个任务中。因此,评价学生故事创编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够体现童话故事的奇妙。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奶奶讲的故事,通过补充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或动作等方法,将故事创编得更加生动有趣。所以,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也是评价标准之一。创编的故事要能体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因此,学生创编的故事能体现人物的真善美也是一条评价标准。
结合四年级学生学情,教师可以将“能够体现童话故事的奇妙”浓缩为“想象奇妙”,将“通过补充故事情节、人物语言动作等方法,将故事创编得更加生动有趣”凝练为“生动有趣”,将“创编的故事要体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概括为“体现真善美”。这样的评价标准语言简洁,指向明确,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表达依据,方便师生在点评环节进行评价(见表3)。
四、以文本内容和任務类型为参照,确定评价量表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评价量表的形式”不是评价量表的样式或者评价量表的种类,而是指最终用什么形式来肯定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日常教学中,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口头表扬、掌声鼓励、竖大拇指、送小奖贴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评价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量表中的奖励形式更多的是以具有表彰意义的图案呈现,为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并给予其相应的奖励。不少教师呈现的评价量表中设定的评价形式多是小星星。不管年段的高低、内容的难易,不管学生是诵读、表演还是写作,一律都是奖励小星星。这种千课一律、千表一律的单一评价形式既缺乏个性,也会让学生逐渐失去评价的兴趣。
其实,设计有针对性、有创意的评价形式并不难。以《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为例,本节课可以设计“宝葫芦”的形象,将其作为评价形式对学生给予肯定。学生每完成一项标准,即可获得一颗“宝葫芦”。造型可爱的“宝葫芦”不仅与本节课的内容高度契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甚至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宝葫芦”造型的兴趣。这样可以把评价形式和文本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
评价的形式可以从文本内容方面考虑。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海底生物图案作为奖励形式。评价量表的奖励形式还可以和任务类型结合起来。如朗诵类的任务可以设计金话筒图案作为奖励。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对完成任务充满期待,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助力。
除此之外,在设计评价量表的时候,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整合。很多教师为了让更多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在评价量表上设置了三个甚至三个以上的评价主体,如教师、同伴、学生自己。这样虽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带来新的困扰:一是最后评价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往往不是所有的评价主体都能参与进来,这样其他没有参与评价的主体就成了摆设;二是评价主体过多,学生得到的奖励也比较多,给评价结果的统计带来了麻烦。因此,为了方便评价,可以将若干评价主体进行整合,将所有的评价主体放到同一张表格中,按照同一个标准,最终从评价维度层面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这样也简化了评价流程,确保了评价结果的落实。
评价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不但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反过来监督、调节教师的教学。以评价为杠杆,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作为课堂评价重要手段和依据的评价量表,要科学、严谨且简单、易操作。希望广大一线教师能够从学习目标出发,从教学过程入手,从学生成长考虑,认真设计评价量表,使其成为“教—学—评”一体化的支架,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