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新发展格局推进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2023-07-19 19:58李爽
文化产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文旅黄河文化遗产

李爽

在雙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随着中原文化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如何正确理解新发展格局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关系,将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助力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实施应从文化资源挖掘、配套体制机制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文旅文创产品的创新度、产业链延伸、人才供给、品牌创塑、科技赋能等多方面入手,协助河南省把握导向、掌握方法、整合资源、创新渠道、凝聚力量,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构建文旅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跃迁”将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刺激国内消费、以文化造福于民的重要方式。《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河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具备弯道超车的优势和条件。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高质量实施将郑州市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对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现阶段,已有研究者关注到文旅产业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针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建设、科技建设等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并通过把握新发展格局与文创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梳理河南省文旅资源,分析文旅融合发展在产品设计、数字传播、企业参与、人才建设、IP开发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从微观层面的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与市场营销,到宏观层面的战略目标与顶层设计,提出不同的发展路径。

新发展格局下,应当把握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基本特征以及时代机遇,从宏观的规制建设、中观的组织参与、微观的需求分析出发,重视现有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科技、传媒与文化的结合,借鉴国内外文旅文创融合经验,开创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实施中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

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是文旅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充分保护并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助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的前提是文化资源的保护,在文化连续性、统一性的基础上,注重文化的突出性,比如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为主题或主线,系统梳理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重大价值、突出影响、关键意义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关部门要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导向,比如立足于中原文化,重视对黄河文化等资源的挖掘与保护。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平台呈现历史文化的魅力,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及数字技术,充分挖掘文化遗产资源的可展示性与可转化性,保护与传承河南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并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河南故事,提升河南省的影响力。

以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借助现有的黄河文化研究成果与现代黄河文化传承手段,响应国家的号召,“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联动文献整理、生态保护、文化传播、文化产品设计、文化活动开展等多个层面,使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更加系统化与动态化。此外,还要加快推进黄河文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突出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和统一性,从历史的连续性来认识黄河文化;加大对黄河文化相关文献的利用力度,建立黄河文化数据库,将黄河文化资源、生态保护意识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开发中原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助力黄河文化传承;开辟更多的文化传播渠道,利用现代融媒体平台传播文化,将文化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推动文化的分众化、互动化传播;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将文化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开拓文化创新空间,开展丰富多样的黄河文化活动,开发黄河文化创意产品;辅以专项资金支持与政策鼓励,简化资金申报流程,对主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机构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实施配套制度优化行动

深化文旅文创“放管服”改革,落实试点政策,建立文旅文创融合协同监管与联动机制,成立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完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体系,面向国有景区、涉旅单位、文艺院校、文旅机构、文创企业、非遗匠人等主体,出台一系列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政府机构要提供差异化服务,对特定机构和群体提供定向支持与服务,根据区域的差异向不同地区的文旅文创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及融资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打造一体化云商平台、技艺传承与传播平台、全媒体传播平台,主动对接国内知名企业,推行“联盟+企业”双轮驱动模式,鼓励各主体加快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鼓励媒体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基础上,依托科学的传播理念和技术,主动引导大众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趣味,鼓励科研、文博、考古等机构为新媒体平台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持,将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影视节目、文旅文创产品打造成主流文化产品;组织文旅训练营,对个体文旅从业者进行专业化培训,依托广大个体参与者提升大众传播势能,提高河南文旅品牌的影响力,提升流量的转化率。

加强本土文旅文创人才队伍的建设,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将培养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人才纳入全省人才发展计划,鼓励河南高校围绕文旅文创发展战略定向培育人才,建设一批服务于文旅文创发展战略的社会型人才孵化基地与文旅文创产业学院,培养复合型、研究型、管理型和应用型人才。比如,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资料整理、申遗申报、宣传推广、开发创新等能力,文化旅游产业的工作人员更要具备“跨界”专业素养。因此,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相关主体应根据当地文化遗产资源、文旅产业新业态等的发展情况,以行业发展、工作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实训,培养出具有先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掌握先进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除了依托学校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外,还应全面挖掘民间人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承人,丰富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人才储备,打造系统完善的人才队伍。

创新管理模式,改革机制体制,整合人才资源,以项目为抓手,推行竞聘上岗机制。比如成功打造“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河南卫视通过机制改革,成立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对工作室实行企业化运营管理,以便激发内容生产制作的更多活力。“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导演选聘采用竞聘制,由多个工作室团队通过竞聘产生,创作团队普遍年轻化,更有利于节目内容和传播渠道适配现代文化传播生态。

实施文旅文创产业品牌打造行动

打造高质量的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围绕黄河文化、根亲文化、古都、文史、美食等享誉世界的中原文化IP,打造文旅文创产业品牌,对优质IP采用一源多用的开发策略,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实施区域发展一体化布局,加快推进综合性旅游带、文旅文创融合示范项目、全域性旅游交通网、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文旅服务型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比如在打造黄河文化品牌方面,位于郑州北郊的黄河文化公园就是围绕黄河、寻根、文史等主题建设的文化旅游公园,并且成为郑州市黄河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品牌项目;面朝黄河的炎、黄二帝像集黄河、黄土和炎黄文化于一体,成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炎黄广场两侧的中华历史名人雕塑展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黄河碑林跳动着黄河文化的脉搏;位于五龙峰景区中心的黄河母亲哺育像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地是群众瞻仰伟人、深入了解黄河文化、欣赏黄河景观的综合性景点;还有黄河地质博物馆、民俗文化展览馆等,增加了公众对黄河的认知度和亲近感。黄河文化公园将黄河自然风景与历史人文融为一体,既是文化展示平台,也是文旅融合的舞台,多维度展现了黄河文化的根源性特征和主干性地位,成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标识和品牌。

围绕文化IP,探索发展“旅游+”业态,开发演艺、娱乐、科技、自然、主题、体育、文化、教育、农业、工艺美术等多种旅游新业态,打造富有特色的全链条文旅新业态,开发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自然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游、主题旅游、数字虚拟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推动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的普及,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按下“快捷键”。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主题公园围绕黄河、黄土、粮食、传承这几个关键词,融合多种旅游模式,将演艺、娱乐、科技、戏剧、教育等多种业态相融合,通过讲述黄河故事与传承黄河文化,展现家国情怀和豫商精神,提高“只有河南”文旅IP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提升消费者的文旅体验感和文化获得感。根据“只有河南”以及毗邻的“电影小镇”的沉浸式夜游项目,河南多地推出夜间经济活动品牌,打造夜间经济消费地标。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建立泛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以及管理平台,各地区统一规划部署,凝聚力量打好组合拳,通过招商助商激活变量,主体协同增大总量,统一品牌的宣传名称,形成全方位、大规模的宣传态势,提升品牌的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以品牌为依托,持续打造文旅文创融合新亮点,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激发经济建设活力,助力共同富裕事业。

实施文旅文创产业科技赋能行动

根据《“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注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文化和文创产品进行创新开发,为文旅文创产业注入科技活力,提升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背景下产品开发中的科技应用水平,拓宽文旅文创产业发展途径。第一,组建文旅文创与科技融合实验室、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数字中心,打造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场景化集成平台,将文旅项目以创意展陈、情景再现、模拟互动、虚拟体验等方式进行呈现,让文旅文创资源以智能化、数字化方式融入现代社会。借助智能硬件与图形化编程工具,比如开智EV5、Arduino等智能硬件,对文创产品进行智能化与数字化创新,将文创产品应用于校园与社区活动中心、文旅展示中心、博物馆与图书馆展示区域等。

第二,将文旅文创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着重开发数字藏品,打造数字博物馆和线上美学空间,开展线上研学与元宇宙文旅等活动,不仅能够实现文旅资源数字化和数字文旅资产化,而且能借助科技互动和沉浸式演出,促进年轻一代主动了解文化与科技知识。科技与文旅文创的结合能够拉进青年一代与文创产品的距离,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科技的赋能下拥有吸引所有年齡层社会群体的能力,使参与者在交互体验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三,积极探索文旅文创产业与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合的实践路径,创作具有河南特色的微电影、综艺节目、短视频、网络文学等作品。目前已经有不少围绕中原文化开发设计主题动画、动漫游戏、影视文艺等文化产品的成功案例,比如儿童动画《大禹治水》、综艺节目《妙墨中国心》、文物展演节目《国家宝藏·展演季》等,这些作品将珍藏于博物馆的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影像展现出来,为不同年龄段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了解历史和文化的新路径。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唐宫夜宴》在“2021十大年度国家IP”评选活动中获奖,主办方给出的获奖理由中提及该节目利用5G、AR等新技术“唤醒”历史文物,“在致敬经典中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该节目依托传统文化,通过精彩巧妙的舞美设计再现了文物蕴含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将现实舞台与虚拟场景相结合,集历史文物故事与现代舞美视听盛宴于一体,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打造文化创意节目的优秀案例。《唐宫夜宴》的爆火提升了河南博物院的知名度和游览量,掀起了一阵依托博物馆促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的热潮。

立足于双循环建设的新发展格局,依托河南省的历史文化优势,通过体制创新促进人才培育,利用科技赋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河南文旅资源与文创产业的整合,将文旅文创产业培育为战略型支柱产业,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发展格局。针对文旅文创产业的现状和双循环战略的需求,将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置于新发展格局这一时代背景下,以新发展理念指导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具体谋划,积极把握文旅文创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从宏观层面对发展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外,也要从微观层面对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品牌建设等进行精细化设计,构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新模式,从而打造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助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持续提高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品质。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进路研究”(项目编号:232400410333);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河南省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构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L-2023-2045)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文旅黄河文化遗产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与文化遗产相遇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黄河』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