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亚,孙杨,胥琳琳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盐城 224000
据调查[1],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PFI)病死率高达35%~80%。IPFI是由真菌引起的支气管部感染,表现为流涕、发热、咳嗽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坏死性肺炎,对患者生命质量存在一定威胁[2-3]。研究发现,慢阻肺是引起该病的首要因素,其中肺炎、肺结核样为主要表现[4]。随着化疗药物、激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IPFI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成为恶性肿瘤、免疫缺陷患者等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选取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尤为重要。相关学者的研究指出,伏立康唑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可有效阻碍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发挥抗真菌的作用[5]。本研究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肺部IPF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规治疗与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对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疗效、安全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IPF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时间、诱发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6]的标准;②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内容;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无精神疾病者。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性相关肺功能检查者;②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③对本品药物过敏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氟康唑(国药准字H20053205;规格:100 mL∶0.2 g)治疗,以300 mg静注,1次/d。观察组另加用伏立康唑(国药准字H20058962;规格:0.1 g)治疗,静注,200 mg/次,12 h/次。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效果。
①治疗效果。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放射学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显效:上述症状、体征好转,放射学检查好转>50%;进步:上述症状、体征稍微好转,放射学检查好转<50%;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进步率。
②肺功能的对比。采用肺功能仪检测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
③炎症因子水平。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选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水平。
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泻、呕吐、肾功能受损。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FEV1(L)FVC(L)治疗后(79.65±3.58)*(75.98±3.46)*4.037<0.001治疗前1.65±0.36 1.62±0.33 0.336 0.738治疗后(2.56±0.32)*(2.08±0.29)*6.088<0.001治疗前1.94±0.42 1.89±0.40 0.472 0.639治疗后(2.85±0.32)*(2.51±0.29)*4.312<0.001 FEV1/FVC(%)治疗前63.25±2.47 64.25±2.84 1.455 0.151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mL]
表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治疗后(3.72±0.57)*(3.25±0.43)*3.605 0.001 TNF-α治疗前8.26±0.89 8.59±0.93 1.404 0.166治疗后(2.06±0.41)*(3.29±0.53)*10.054<0.001 IL-12治疗前19.56±3.65 20.14±3.56 0.623 0.536治疗后(6.53±1.02)*(13.65±2.47)*14.593<0.001 IL-10治疗前2.41±0.30 2.48±0.39 0.779 0.439治疗后(5.95±0.89)*(4.01±0.71)*9.333<0.001 IL-4治疗前2.36±0.35 2.45±0.41 0.914 0.36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肺部IPFI发病率逐渐上升,患者表现为全身性发热、咳嗽等,降低患者肺功能,累及其多个器官受损,甚至会增加其他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7-8]。肺部IPFI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且病情较为复杂,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广谱抗菌药等药物,会降低患者免疫功能,从而引起病菌感染,其中IPFI较多,会加重呼吸障碍、病情反复,且老年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常合并多种疾病,联合应用药物治疗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9-10]。故给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尤为重要。
氟康唑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该药抗菌谱较狭窄,在曲霉菌、假丝酵母菌中不能较好地发挥抗菌作用,且长期应用还会引起体内菌株的耐药性增加,进而降低治疗效果[11-12]。陈峰云等[13]的研究中指出,给予老年白血病合并肺部IPFI患者伏立康唑治疗,其治疗有效率为94.12%(32/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4/34)。本研究观察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老年白血病合并肺部IPFI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30)。治疗后,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可认为采取伏立康唑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该药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主要通过抑制14α-甾醇去甲基化,阻碍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14-15]。且该药抗菌谱广泛,对曲霉菌、假丝酵母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与两性霉素B抗菌谱相似,但不良反应较低,以发热、皮疹等症状为主,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这一点表5已证实[16]。另外,该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有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快速入血,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17]。
肺部IPFI指真菌侵入人体的肺部或支气管,从而引起肺部支气管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病理、生理的反应过程,其中TNF-α由巨噬细胞来分泌,有调节免疫细胞的作用;IL-12由激活的炎性细胞产生,IL-10是一种参与炎症和免疫抑制的细胞因子;IL-4由活化T细胞产生,检测白介素水平对预估患者病情状况存在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12、IL-10、IL-4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与李宝峰等[18]研究结果相一致,故可认为这一治疗方法可显著减轻炎症状态。分析原因为:伏立康唑可有效阻碍真菌增殖,对真菌死亡具有一定促进效果,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发挥抗菌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IPFI患者采取伏立康唑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改善其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