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2023-07-18 17:59张亚文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优化体育

张亚文

摘要:新课改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的课时量显著提高。为此,小学体育教师需改进课堂教学设计,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本文首先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結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培训、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引入多元评价体系、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等方面提出优化体育课堂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优化设计

一、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上浅尝辄止

新课标指出小学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养成健康安全的意识,上课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使得学生体验到运动的魅力。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省事、省心,继续沿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同时未将运动教学与体育教学区分开来,使得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运动天性很难释放,从而不利于学生运动潜力的开发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太过于单调,往往是热身跑操→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学生再练习→总结下课;或者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开展“放羊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了。小学生有内部稳定性差、情绪波动大、好奇心强、注意的目的性低等特点,一味地采取机械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甚至会抹灭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中心上严重偏离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体育教师一味关注学生体育成绩,基本上每节课都是跳绳、坐位体前屈、跑步,让学生重复练习,以便顺利通过检测。事实上,体育课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运动,更要对其思想品德等进行多方面的引导教育。

二、优化小学体育课堂设计的必要性

新课改以来,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体育教育投入了更多关注。学校应建设体教融合相关特色学校,实现体育课程的“教会、勤练、常赛”,促进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和升学体育考试的科学化,使体育与劳动、国防、安全、科技、艺术教育相结合。所以,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设计,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快乐,主动积极地学习,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以及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非常重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积极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与技巧。基于此,全面优化设计小学体育课堂内容以及教学设计显得十分必要。

三、优化体育教学课堂设计的对策

小学体育教师应改变粗放式的教学模式,推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培训,提高教师体育素养

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不够、不稳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较差;从生理上看,小学生骨骼骨化尚未完成,柔韧性强,不同年龄段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学生身心特点,体育教师要具备创新能力,创造新颖的课堂情境、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如游戏、竞赛等。

各学校要经常开展针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依据教育部对小学体育提出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师进行考核。同时,全面深入分析教育政策,使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更加契合教学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增强其体育运动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各学校间可创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便体育教师通过优质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参考优质课堂设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体育课程设计进行改进。除此之外,体育教师也要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观摩其他体育教师课例以及参考其他学科教学设计等形式来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样作为教师要善于反思,因为反思是教师进步的必经途径,是攀登高峰的阶梯。教师要常常思考和分析自己的教学,寻找其中的不足之处和需要优化的地方,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二)创设体育教学情境,优化课堂互动模式

创设丰富的体育教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兴趣,加强课堂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师说生听,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慢慢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互动模式,在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并且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以期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创设体育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融入音乐节奏元素,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融入多媒体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集合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的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感官神经,活跃课堂气氛;设置趣味游戏,寓教于乐,通过游戏增强学生的运动动力,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引入多元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对一节课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判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言行,从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技能技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对于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有着推动作用。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是依据学业质量对所反映的核心素养水平及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的活动。小学体育课不应仅关注学生本人,更应该关注其学习态度、能力表现、锻炼情况与成效等方面。欧阳修在《中述》中提出“不以不善废其善”,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于存在不足之处的学生给予帮助和鼓励,让学生在评价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和运动能力。例如:跳绳时,不能只看到学生跳得不好而急躁地给予否定评价,而要结合其课上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可能对方在队列中表现优异、上课态度端正等。我们作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除了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评价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密切师生联系,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四)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校教育就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服务的,因此体育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往往是以书本为主、以考试为核心,教授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轨,导致学生对于学科价值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例如:在进行跳绳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验跳绳的乐趣,教师让学生在操场上一边跑,一边双手摇绳跨越。边跑边跳绳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隐患,容易使人绊倒摔伤;而学生日常生活中也不可能在大马路上利用此方法练习提高运动能力。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通过语言、器材构建生活情境,通过分组探究性学习使得抽象内容具体化,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在创新体育教学工作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将技能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学科的价值所在。

四、结语

新课改政策旨在让教学回归本真,减轻学生的压力,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优化体育教学课堂设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此,体育教师要立足新课改政策,提升自身的体育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课堂互动环境,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多元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专家组.“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15.

[2]张国文.“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2(8):5254.

[3]阮斌锋.“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师,2022(6):6869.

[4]樊腾飞.“双减”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方向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8):123124,122.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优化体育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