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斌 王君
[摘 要] 为推动我国职业康复事业发展,助力残疾人就业进而实现共同富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408篇职业康复相关有效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当前研究主要可分为“工伤康复”“残疾人职业康复”“职业康复质量”“职业康复社会支持”四个主题,其中“工伤康复”和“残疾人职业康复”为职业康复研究的核心主题。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康复质量”和“职业康复社会支持”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主题。未来,针对职业康复现状,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出台职业康复领域统一、切实的行业标准;加强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发展的高水平职业康复专业人才建设;强化并提升基层社区职业康复水平,打造社区“一站式”职业康复基地;借助宣传、无障碍环境创设、政策支持等提升职业康复社会支持保障体系构建水平。
[关键词] 职业康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就业
[中图分类号] C913.69
一、引言
就业是残疾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标志。2017年,《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着重开展残疾人就业、康复、照料、教育等社会服务[1]。2022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正案,对职业教育目标、效果等作出了更明确的规定,指明了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残疾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共同富裕提供了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2]。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我国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康复事业蓬勃发展。职业康复可以使暂时或永久残疾的个体得以回归工作岗位或成功就业,有助于充分发掘我国潜在劳动力,改善残疾人及其家庭生活水平,促进共同富裕。依据国际劳工组织《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第159号公约规定,残疾人职业康复包括职业能力评定、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介绍、就业、就业后指导六个方面[3]。职业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基本条件和途径[4]。目前,我国职业康复研究多为传统的文献综述或某一具体疾病的职业康复研究,缺乏科学的整理和统合,因此,使用可视化软件系统梳理我国职业康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从大数据视域更好地把握我国职业康复事业发展方向,为未来推动残疾人就业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先期研究支持。
二、资料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在高级检索界面中,检索主题=(职业康复OR高等职业OR康复专业OR职业倦怠OR康复治疗),检索时间设置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选取“中文”“期刊”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搜索到相关文献573篇。逐篇阅读所有文献后,人工排除招生简章、报道、访谈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献以及与研究主题相关度不高的文献,共筛选出有效文献408篇。将所选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二)研究工具
以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等人开发的CiteSpace(6.1.R6版本)软件作为文献研究工具。该软件操作简单便捷,是当前科研领域较为常用的一种可视化分析工具,借助其算法能科学地展现出我国职业康复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过程
首先,导出前期获得的408篇有效文献的文本数据;其次,在CiteSpace软件中创建主菜单项目,导入数据源,将控制面板的时间参数设置为1986年1月至2022年12月31日,时间切片为1年,阈值为TOP50,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网络裁剪选择精简每个切片,其余参数均采用默认选项;再次,运行CiteSpace软件,通过加权算法、LLR算法、MI算法等分析高频关键词并调整相应参数,精简与合并高频关键词,依次获得关键词共现图、聚类分析图、突现词图和时间线图,反复调整参数优化图谱并汇总成表;最后,解读获取的图表,总结我国职业康复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结果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關键词是一篇论文的核心缩影,高频关键词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运行CiteSpace软件,将时间跨度设为1986—2022年,时间分割设置为1,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分析项目方法按照软件默认设置不做变动,网络裁剪选择“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次,将相似的关键词进行组合(例如“重回工作岗位”合并为“回归岗位”),剔除“职业康复”“康复”“启示”“对策”等无效关键词。最后,获得我国职业康复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详见图1。
图1中,每一个节点均代表一个关键词,而节点文字大小代表了此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文字越大说明该关键词的出现频率越高。中心性可以体现关键词的重要程度,如果一个节点的中心性大于0.1,则表明这个节点重要程度较高,在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且影响范围相对更大。节点连线表示各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图1包含了366个节点、566条连线,说明我国职业康复领域研究聚焦性不强,研究主题较为分散。在关键词共现基础上,筛选出位于前10的高频关键词和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残疾人”“工伤”“工伤康复”“工伤职工”“工伤保险”的出现频次居于前列且中心性都大于0.1,这些关键词基本反映了这些年来我国职业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及核心主题。“重返工作”“就业”“社会功能”“社区康复”“职业培训”的出现频次也较为靠前,它们的研究热度也相对较高,但是其出现的频次并不高,这从侧面表明我国职业康复研究热点较为分散。
(二)热点领域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在关键词分析基础上,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把共现网络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聚类的过程。首先,为了更好地分析我国职业康复的研究现状,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使用“Log Likelihood Ratio”(LLR)算法进行标识。标识的数值若超过0.3,表明聚类结构较为显著;若超过0.7,则代表聚类结构有较高的说服力。其次,将提取对象K选择为关键词,选取标签为0—9共10个聚类标签。最后,生成如图2所示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图2中聚类模块值Q为0.7178,聚类平均轮廓值S为0.911,表明该聚类图谱的网络结构和聚类清晰度均较好且可信度较高。图2中#0、#1等代表聚类序号,序号越小说明聚类包含的关键词越多,由此可归纳某一主题的主要研究领域。在图2基础上选择“Cluster Explorer”生成关键词聚类表,结果见表2。
图2与表2中各个聚类之间的研究内容彼此重叠、渗透,各类之间的有效区分度不足。为对其进行精准分类,结合专家研判法,将我国职业康复研究划分为四个主题领域。
1.工伤康复研究
工伤康复研究主题包括“工伤”“工伤保险”“工伤预防”“重返工作”等关键词。工伤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救治和功能康复尽可能地保障工伤职工具有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最终能够帮助职工回到原有工作岗位或再次成功就业[5]。工伤康复、工伤预防和工伤保险密不可分,充分合理地发挥其应有职能对减少或避免意外伤害、减轻工伤职工身体和经济负担、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6]。2006年底,国务院批准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加快推动工伤保险事业发展,促进预防、补偿、康复有效衔接,进一步落实居民劳动和社会保障要求[7]。在实践的基础上,《工伤康复诊疗规范(试行)》《工伤康复服务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先后印发。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的工伤康复事业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目前依然存在早期医疗康复发展不足、工伤保险制度中预防和康复涉及较少等问题。
工傷康复中出现比较多的是肢体损伤、脊髓损伤、烧伤等,这些伤病如果在伤害早期及时进行医疗康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致残或减轻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生存水平和生活质量。当前我国的工伤早期医疗康复发展仍有明显不足,一方面,发展水平不均。三甲医院早期医疗康复水平相对较好,医疗康复人员和设施配备较为完善,基层医院早期医疗康复往往发展滞后,使得一部分工伤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向三甲医院聚集,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8]。由于基层医院早期医疗康复水平有限,不能及时进入或无力负担三甲医院治疗费用的工伤患者往往不能得到较好的抢救性医治,使患者部分功能丧失或出现后遗症等,后续难以回归工作岗位,生存质量降低。另一方面,我国医疗救治中早期康复介入率普遍较低。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工伤定点医院对工伤患者只按一般创伤患者处理,早期医疗康复的理念较为薄弱且通常缺乏配套的设施和人员[9]。研究发现,我国综合医院中骨科和神经内科早期康复介入率为10%上下,重症医学科为15%上下,即便是脊髓损伤和脑卒中等康复常见病种介入率也不到40%[10]。
预防是避免事故产生的重要前提,康复是事故产生后的抢救性举措,而补偿则是重要保障。大多数国家的制度在建立初期基本以工伤补偿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预防和康复现已成为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工伤保险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损失赔偿,而是“预防+赔偿+康复”的全方位保障体系[11]。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相较国际发达国家仍略为滞后,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的部分进展缓慢,三大职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职业风险快速扩张的背景下越发凸显,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民众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采用部分风险保障制,工伤事故发生后,就业单位要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即便该规定的出发点是敦促就业单位重视工伤预防,避免工伤事故发生,但由于制度规定还不健全,反而使工伤职工和就业单位因为赔偿问题产生更多纠纷[12]。研究发现,企业性质与制度保障是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独资单位工伤职工的保障相对完善,但是个体单位往往只给职工提供基本的工伤补偿,对工伤康复和康复后再就业不提供或仅提供少量支持[13]。
2.残疾人职业康复研究
残疾人职业康复研究主要包括“残疾人”“残障人士”“智力残疾”“精神分裂症”等关键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残疾负担持续增长,残疾人康复事业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14]。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15]。《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完善民政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强化标准化的兜底保障和引领提升作用,健全优化社会救助、残疾人康复辅具及服务、残疾人福利等领域标准体系,着重开展残疾分类分级及评定与残疾人就业、康复等社会服务,加强残疾人专业服务技术、各类康复辅具管理要求等方面的标准研制工作[16]。康复是残疾人基本的民生需求,是保障其生存权的重要途径,残疾人通过康复拥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可以获得回归正常生活、工作的机会。因此,保障残疾人获得合适的康复服务是残疾人保障事业的重大进步和关键节点[17]。
我国当前对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肢体残疾者、听力和视力残疾者。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障碍是精神残疾的重要病因。然而,长期以来,精神残疾者都是我国职业康复服务的薄弱环节[18]。同时,我国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中职业能力评估起步较晚,且实际操作中更侧重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硬性职业能力,社会交往、独立出行、环境适应等软性职业能力则通常被忽略[19]。此外,以智力残疾为例,智力残疾者在智力以及概念性、社交性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存在突出障碍,且往往伴随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使之难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职业能力培训[20]。基于残疾人自身的特殊性,其职业康复往往面对诸多问题和阻碍,即便掌握了一定的职业能力也仍然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就业歧视、工作不稳定、薪资待遇水平低等就业困境。
3.职业康复质量研究
职业康复质量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康复需求”“行动研究”“工作满意度”“生存质量”等关键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职业康复质量成为康复领域新的发展重点。为了提升康复质量,近些年来我国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救助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相继颁布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重要的国家级法规政策文件,康复行业得以迅速发展[21],但依然存在缺乏高层次康复技术人员、康复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专业的康复技术人员是开展高质量康复服务的基石,国际上许多国家以本科为康复执业人员的硬性学历指标,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将康复执业的学历标准设为硕士、博士研究生。但是,我国当前仍缺乏严格的康复执业标准,大专或中专康复毕业生也可以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在医院康复科就业,部分从业人员甚至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康复治疗专业学习。高水平、高层次康复技术人员短缺是阻碍我国康复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22]。同时,当前我国康复行业标准仍有待完善,部分标准已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下人们对高质量康复服务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在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下,立足我国国情,建立法律和政策体系较为完备、各部门协调合作的标准化的康复机制,解决当前康复机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参与不积极等问题,加快推动职业康复质量提升[23]。
4.职业康复社会支持研究
职业康复社会支持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社会化康复”“社会功能”“社区康复”“回归社会”等关键词。社会支持是指他人或某个群体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提供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支持。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越高,弱势群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丰富[24]。社会支持是职业康复的坚强后盾,能给职业康复提供各方面的支撑。以美国为例,美国将医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以孤独症患者为中心进行连接,形成了科学合理、系统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了良好、便利的职业康复环境,极大地提升了职业康复的效率[25]。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各项保障性法律法规与制度逐渐完善,相关研究也开始关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的诸多方面。但是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残疾人群仍普遍面临教育和康复资源缺乏、经济和精神压力大、社会融入难等困境,且缺乏获得社会支持的渠道和能力。同时,我国的社会支持工作还存在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比较缺乏、社会工作服务缺乏连续性、社会工作者对特殊儿童了解不全面等问题[26]。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职业康复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程度。社区和社会工作者则应提高对各类残疾人的了解程度并充分发挥桥梁中介作用,将各种职业康复资源相连接,给予残疾弱势人群多方面的社会支持。
(三)前沿趋势分析
突现词是某个时间段内研究频次激增的关键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某个特定时间段的研究趋势。在图1基础上,选择“Burstness”,将其阈值设定为0.4,生成职业康复研究关键词突现图,结果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1986—2010年,职业康复研究关键词的突现词主要有“残疾人”“社会康复”“职业咨询”“职业培训”。1998—2012年,“工伤预防”“工伤保险”“工伤职工”“工伤康复”等词被引频次突增,且“工伤康复”在职业康复研究中突现强度最大。2014年起,“社区”“手外伤”“重返工作”“生活质量”“肢体残疾”等关键词逐渐突现,其中“社会功能”“影响因素”“康复效果”“综述”和“就业”突现至今,说明这些内容可能成为我国职业康复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时间线分析可以将关键词呈现在时间线横轴的相应时间节点上,能直观地展现我国职业康复领域研究关键词的时间分布。将关键词突现图和时间线图相结合,可以较好地分析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运行CiteSpace软件,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生成职业康复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自1986年以来,我国职业康复研究节点由稀疏到密集,发展迅速,且各個时间段的研究侧重点也存在差异。结合图3和图4进行分析并查找相关资料后,可将我国职业康复研究划分为萌芽期(1986—1997年)、快速发展期(1998—2011年)、平稳发展期(2012—2022年)三个阶段。
1.萌芽期(1986—1997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年)》、1989年《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促进了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990年,在残疾人全面康复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职业康复研究机构。同时,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明确了残疾人职业康复的各项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通过各地逐渐设立的省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有力推动了我国残疾人职业康复事业发展[27]。1991年《残疾人保障法》开始实施,并对残疾人就业作了明确规定,但涉及篇幅较少。这一时期,我国的职业康复开始萌芽并缓慢发展。然而,由于相关政策较少、社会关注度较低、专业人员缺乏、资金不足等原因,文献数量较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残疾人”“社会康复”“职业培训”“职业咨询”等方面。
2.快速发展期(1998—2011年)
这一时期,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法规。2007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同年印发了《残疾人就业条例》。该条例对残疾人就业的形式、归属于政府的职责、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如何组织实施各项残疾人就业保障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2008年,修订版的《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应当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康复服务、接受教育、劳动就业、参与文化生活、获得社会保障等合法权利,且对法律责任作出了全面规定[28]。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就业”“就业能力”“就业质量”等关键词开始突现。同时,“非典”和汶川大地震这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使“工伤”“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工伤康复”等成为这一时期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如2003发布的《关于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人员有关待遇问题的通知》指出,抗击非典过程中,工作人员因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导致感染甚至死亡的,属于工伤[29]。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规定,对参保工伤保险的地震伤亡职工,按相应工伤标准赔付,必要时可动用部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30]。
3.平稳发展期(2012—2022年)
2012年,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31],将残疾人共同富裕纳入议题。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颁布。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提出“把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重点关注农村、贫困地区残疾人以及残疾程度较高严重影响就业和生活的残疾人,加快完善我国各地残疾人权益保障和扶助体系”“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注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项目”“有效开展志愿助残服务,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社会环境”[32]。2021年,《“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要立足我国国情改善原有的残疾人职业培训模式,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农村等落后地区的残疾人职业培训普及,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33]。这一时期我国职业康复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将实现全面小康、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发展重点,对职业康复、就业质量、无障碍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社区”“社会功能”“康复效果”“复工率”“影响因素”“农村”“就业意愿”等内容的研究热度越来越高。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整体来看,我国职业康复研究自1986年至今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当前我国职业康复领域研究可以分为“工伤康复”“残疾人职业康复”“职业康复质量”“职业康复社会支持”四个主题。其中“工伤康复”和“残疾人职业康复”始终是这些年来我国职业康复研究的核心主题。同时,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权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在这一背景下,“职业康复质量”和“职业康复社会支持”也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主题。
(二)启示
1.做好顶层设计,出台职业康复领域统一、切实的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行业发展的基线。政府部门应联合社会组织、教育部门、科研机构等广泛听取各标准研制的意见,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标准化试点及项目调研,为职业康复领域制定科学统一、切合实际的行业标准,逐步规范我国职业康复流程,减少行业乱象,提高康复效果。首先,拓展医保项目、增加医保拨款可以减轻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医难、康复难等问题,让更多弱势群体通过职业康复获得就业能力,回归社会;其次,加强职业康复质控管理,提高康复医师、治疗师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康复对象住院次数及康复费用,尽量减轻患者治疗负担,合理利用医保基金;再次,优化升级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合理划分工伤补偿责任和金额,统筹各种资源积极发展工伤康复,建立预防、康复、补偿有效衔接,科学合理的工伤保险制度;最后,加大对基层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结对子”,对入职基层的高水平人才调高补贴水平等,提高基层医院早期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水平。此外,应明晰各级政府部门职责,强化多部门协作,合理统筹各方面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高效整合并利用相关资源支持残疾人就业,加快推动我国职业康复事业发展。
2.加强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发展的高水平职业康复专业人才建设
职业康复的对象具有多样性,包括肢体障碍者、精神障碍者、智力障碍者等。与此相对应,职业康复服务同样具有多样性,且贯穿从早期医疗救治到提供就业支持整个环节,其注定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发展。针对我国当前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高学历层次人才偏少的现状,应逐渐扩大本科、硕士、博士层次职业康复相关专业的招生数量,并通过健全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改善师资队伍水平、完善人才考核标准和认证制度等措施积极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应注意加强跨专业、跨学科合作,鼓励建立教育康复、康复医学、康复工程、职业康复、学前特殊教育等新兴综合性专业,培养更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发展需求的综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此外,还应重视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的积极关系,形成学科发展促进设备和技术革新、设备技术革新推动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利用互联网构建线上职业康复资源平台,为专业从业者和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更全面、更便利、更专业的支持服务。
3.强化并提升基层社区职业康复水平,打造社区“一站式”职业康复基地
需要职业康复的部分对象由于其伤病或障碍,独立出行往往困难重重,这就提示我们要加强社区康复的建设,建立“一站式”职业康复基地,就近为其提供服务。“一站式”职业康复基地应拓展社区康复的内容,从单一的医疗康复逐步走向赋权增能的全方位社区康复。一方面,要注重社区康复中心职工培训和考核,定期开展社区职业康复技能大赛、社区职业康复满意度评比等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康复中心的支持作用,大力提升基层社区职业康复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系,优化社区康复中心管理,提供就近辅助器具定制服务,为社区“一站式”康复提供基础保障。同时,社会工作者和国家对企业的福利政策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社区康复中心—社会工作者—企业的良性循环,为服务对象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社区康复中心除专业人员外还可以吸纳居委会成员、社区居民以及残疾人家庭成员等,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康复服务结构,充分发挥社区自身的融合环境作用,促进残疾人社区融入,为其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4.构建职业康复社会支持保障体系
应借助官方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平台,通过公益广告、案例宣传等方式,增进社会公众对职业康复、各类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及其他相关人士的科学认识,提高我国对职业康复者的接纳程度,减少或避免其在生活和就业中遇到的歧视现象,并逐步形成尊重、关爱和融合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的生活信心并提高生活质量。无障碍设施和环境是残疾人及弱势人群顺利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石,但其服务对象并非只局限于残疾人,还包含需要获得帮助的健全人,如孕妇、老年人等。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设施和环境的建设与监管,为弱势人群的社会活动开辟绿色通道。此外,对职工保障相对完善、工伤保险落实到位、乐于接纳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企业应提出表扬,对缺乏责任心、拒不落实职工保障措施的企业也应提出批评并适当予以公示。对招收残疾人的企业应提供减少税收、官方宣传表彰、政府优先采购其产品等优待政策,积极助力福利企业发展,鼓励企业为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但同时也要对其加强监管,避免企业钻政策空子。
[参考文献]
[1][1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2017-07-07)[2023-01-05].https://www.ndrc.gov.cn/fggz/fzzlgh/gjjzxgh/201707/W020191104624328119100.doc.
[2]习近平.高举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3]陆莎,傅王倩.美国残疾人职业康复发展的政策演进与实践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22(8):49-54.
[4]孙知寒.对加强职业康复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探讨[J].残疾人研究,2012(4):58-61.
[5]李辉,赵胥弘,黄玉芹,等.工伤康复,如何助伤残职工重返社会?[J].中国社会保障,2020(11):42-45.
[6][7]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2006-10-13)[2023-01-05].http://www.gov.cn/zwgk/2006-11/08/content_436541.htm.
[8]张毅.关于对现阶段工伤康复工作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16):155-156.
[9]沈无瑕,程军,郭元吉.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2020(9):31-33.
[10][22]黄文柱,严文,王志军,等.工伤康复调查制度在早期介入手外伤康复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10):1226-1230.
[11]周谋望.以康复医学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为抓手,促进学科同质化发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11):1337-1338.
[12]陈雅茹.工伤保险制度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22):180-182.
[13]乔庆梅.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重构与发展[J].社会保障评论,2022(3):70-80.
[14]杨晓姗,张胜岚,林岳卿.影响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4):443-446.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10-18)[2023-01-05].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17]范韫仪,郑晓瑛.我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效果评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10):1117-1125.
[18]席恒,王睿.权益与保护:中国共产党百年残障保障政策的历史演进[J].东岳论丛,2021(10):12-23.
[19]郑宏,鞠康.严重精神障碍残疾者“医院-社区一体化”职业康复规范化建设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35):4328-4333.
[20]周姊毓.国际视角下的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发展及启示[J].残疾人研究,2017(4):78-84.
[21]王胜男,邱卓英,孙宏伟,等.智力残疾人的职业康复:理论架构、方法与服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1):22-28.
[23]朱建峰,王加倩.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标准化工作初探[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0(6):70-72.
[24]唐瑞瑞,吕军.我国残障人群康复服务标准体系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13):117-121.
[25]林顺利,孟亚男.国内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10(1):132-135.
[26]胡务,彭媛,王双.美国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与社会保障[J].中国社会保障,2021(5):46-47.
[27]黄茂华,余菊芬.社会工作介入我国特殊教育研究现状[J].绥化学院学报,2021(10):156-160.
[28]孙知寒.对加强职业康复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探讨[J].残疾人研究,2012(4):58-61.
[2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财政部,等.关于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人员有关待遇问题的通知[J].中国人口年鉴,2004:89.
[30]乔庆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中我国工伤保险的立法实践与决策选择[J].社会保障研究,2021(6):35-42.
[3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2-12-08)[2023-01-05]. http://news.sina.com.cn/c/2012-11-18/040425602996.shtml.
[32]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EB/OL].(2016-08-17)[2023-01-0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17/c_129237181.htm.
[33]李雯钰,罗筑华.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透视、逻辑探寻与改进空间[J].残疾人研究,2022(2):63-71.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in China
GUO Wenbin WANG Jun
(School of Education,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in China and assist the employment of disabled people so as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this article uses Cite Space software to search through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 and gets 408 articles related to effective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literat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keyword co-occurrence, keyword clustering and other aspects for visualization analysis, i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by visualize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rrent researches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theme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rehabilitati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disabled”, “quality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Among them, “occupational injury rehabilitation” and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disabled” are the core themes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research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quality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have gradually become new hot topics of research.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 country should do a good job of top-level design, and introduce unified and practical industry standard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special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in grassroots communities, and build one-stop community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bas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curity system for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by means of publicity, creation of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and policy support.
Key words:occupational rehabilitation; CiteSpace; visualized analysis; employment
(责任编辑 张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