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个体获得感与建设人类生态文明: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初心与使命

2023-07-17 04:03赵斌张燕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

赵斌 张燕

[摘 要] 回顾与总结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成绩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在推动残疾人事业上的重要价值,同时也能够为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残疾人事业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面向个体、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逻辑,立足于残疾人个体的获得感,放眼于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同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指引。面向个体,残疾人事业要通过保障残疾人教育权利、助力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等提升其获得感;面向社会,残疾人事业要助力构建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心理、物理与制度环境;面向未来,残疾人事业要在促进社会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理解的基础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精神指引。

[关键词] 残疾人事业; 初心与使命; 个体获得感;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G913.69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伟大号召的意义所在,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而残疾人作为人类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在我国绝对数量已达8296万[2],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6.34%。残疾人事业关系着残疾人个体幸福与整个社会的民生发展,既具有对残疾个体而言的主体性价值,又具有对社会而言的客体性价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科学战略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有效的残疾人事业实践模式,营造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与社会风气[3]。目前,我国残疾人的生活、教育、就业等权利已经得到基本保障,依据十九届五中全会所主张的“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精神[4],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为残疾人谋福祉,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走向。回顾残疾人事业的初心与使命,有助于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残疾人事业的新局面。新时代背景下,残疾人事业的初心与使命必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面向个体、面向社会与面向未来的逻辑,既要立足于残疾人的个体幸福,又要放眼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指引。

二、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初心所在

残疾人事业作为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支持与服务的事业,对残疾个体的价值是其对于诸如经济、政治、环境等价值的内在根源[5],同时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初心所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6],而残疾人的获得感提升需要从捍卫残疾人的生命尊严、激发残疾人的生命潜能、提升残疾人的生命品质几个方面入手。

(一) 保障残疾人教育权利,捍卫其生命尊严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切实保障残疾儿童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做到有教无类[7]。“残疾”只是残疾人众多身份特征中的一个,残疾与否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差异表现,这种差异同性别、身高、体重等一样,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差异,也是人类多元特征的表现。这种特征并不会改变其“生而为人”的本质属性,也不影响他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只有当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时,其生存才会有保障,生活才会有质量,生命才会有尊严、有活力。残疾人的受教育权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与普通人一样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征和需要,接受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的权利”[8]。目前,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已经从应然走向实然,并得到了相关法律的保障,《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9]。党的十七大到党的二十大分别提出“关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和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0],这意味着残疾人教育事业正在朝着高质量、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教育公平得以实现的同时,残疾人的生命尊严也得到了维护,这是残疾人事业的初心与使命在残疾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体现。

(二)促进残疾人士职业发展,激发其生命潜能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强调,“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1]。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平等成员,同时也作为就业的弱势群体,能否解决其就业并使其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对其本身和家庭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残疾人的职业发展提供社会支持不仅能够帮助其超越自身生命局限,实现个人价值,也能够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及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拓展其社会价值。促进城乡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是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关键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支持残疾人自主就业、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等方式不断推动残疾人就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法律法规,对残疾人就业进行支持规范并提供保障。残疾人就业规模明显扩大,保障条件逐步得到完善,但与此同时,就业率低、就业稳定性差、就业结构单一、就业层次低、收入少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残疾人职业发展。对此,应通过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完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畅通就业信息、建立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的联动机制等方式,形成针对残疾人这一就业边缘群体的服务体系,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帮扶力度,帮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通过劳动激发其生命的潜能,展示生命的活力,铸就出彩人生。

(三) 助力残疾人士共享美好生活,提升其生命品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贺信中提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1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意味着人民生活的要求和标准已经从基本生存阶段走向高质量生活阶段,更加注重生活体验和精神享受,开始从数量型需求走向质量型需求[13]。而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平等成员,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他们同样具有享受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权利。如何解决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使残疾人的特殊性诉求被社会所接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逐渐消除残疾人与健全人的落差,从而提升其生命品质是实现残疾人美好生活的关键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残疾人收入水平较快增长,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康复服务不断拓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14]。但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城乡之间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对残疾人的包容度有限等问题仍然限制了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享受[15]。因此,今后应该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丰富充裕的物质生活、自由平等的政治生活、品质卓越的精神生活、全面共享的社会生活、和谐美丽的生态生活五个方面全方位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使残疾人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不断消解其特殊性,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三、建设人类生态文明: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使命使然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除此之外,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具备一种天然的“弱者的权利”。为了保障这种“弱者的权利”得以实现,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必然会将弱者自身携带的局限与不便利纳入考虑范围,从而创设出更具包容性、更加便利、更加友好的心理环境、物理环境与制度环境,这也是残疾人个人价值在社会范围内的延伸。

(一) 提高对差异、多元等的认同与接纳,营造包容的社会心理环境

残疾是人类社会多元特征的一种表现,残疾人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事业[16],它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价值较其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价值更为突出。随着融合教育的逐步推进,更多的特殊儿童开始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也开始进入健全人的视野之中,使人们了解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并看到特殊儿童自身的局限与其发展的潜能是同时存在的。而这种了解为人们对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差异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础,使人们意识到,无论残疾人的缺陷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肢体的残疾、器官的损伤抑或是心智的缺陷都不会改变特殊儿童“生而为人”的本质属性,特殊儿童与健全人一样具有发展的潜能,能够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尊重差异的客观存在并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是融合教育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残疾人超越自身的身体局限,努力拼搏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不仅彰显了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能力,也在不断地警醒、感召和激励健全人奋发向上,这比他们对社会的物质贡献更为重要[17]。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就强调,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18]。残疾人的这种精神在升华差异的价值与意义的同时,也为改变歧视性的社会观念、营造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心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落实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与完善,与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長期以来,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都来源于一种“致残性”的社会,即残疾人本身的身心缺陷并不足以导致其生活的障碍,而是因为社会环境建设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没有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才导致残疾人生活的种种障碍。无障碍环境是让残疾人和其他社会成员自由通行、平等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它可以减少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19]。同时,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能够从物理层面反映一个社会对残疾人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接纳程度与关照程度。近年来,随着通用设计理念的引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诸如“斜坡、无障碍扶手、音响提示”等通用设计将所有人都看成是能力水平不同的障碍者,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为残疾人在社会中进行无障碍通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方便了老人、孕妇等弱势群体的出行。据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8年间,无障碍建设检查次数和无障碍培训人次始终在不断波动,但是大体呈现上升趋势[20],学校、社区等环境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增加,这正是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表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梦,是包括8500万残疾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没有残疾人这个群体的梦想成真,中国梦就不完整”[21]。今后,我们仍然要遵循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通过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无障碍社区服务等增强物理环境的包容性,促使整个社会物理环境朝着更加友好、更加便利的方向迈进,与残疾人群体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三)推动残疾人相关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创设人性化的社会制度环境

对于残疾人而言,即使法律赋予了他们与健全人一样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利和机会,也不能保证其在实质上与健全人一样,获得同样的报酬和就业机会。这就需要通过普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公平待遇,在保障他们基本生存发展需求的同时,建立一定的特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从而使他们在机会、法律上得到补足和补强,解决其特殊需求和特殊困难,并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同等利益。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保障残疾人各项权利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支撑的残疾人事业法律体系。与此同时,由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的整个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以制度建设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不仅能使残疾人的各项事业发展得到保障,也能够使整个社会的制度环境建设趋于人性化与完善化,这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在社会文明建设方面初心与使命的重要体现。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宏大愿景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全世界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残疾人的命运和健全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其中就蕴含了“差异共生、合作共赢”的文化意蕴。通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增强人们对不同文明的理解,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合作共赢是中国残疾人事业面向未来的宏大愿景,也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初心与使命的未来路径。

(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22]。残疾人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残疾群体必然会创造出不同于健全人群体的特有文明。譬如,残疾人所特有的身残志坚、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残疾人贡献给世界的精神文明,手语、盲文等交流方式是残疾人贡献给世界的语言文明,这些文明汇聚了残疾人的智慧与创造,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为此,首先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秉持“和而不同”的态度,在认识残疾人与健全人共性的基础之上,承认其特有文明的存在,尊重残疾群体文明的特殊性,并同残疾人一起维护残疾群体的特有文明,推动世界文明更加丰富多彩;其次,差异是合作的基础,正是因为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异,我们才能看到人类社会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并从这种可能性中寻求智慧、汲取养分,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在差异共生的基础上达到合作共赢,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从而创造出更加开放、包容的人类文明。

(二) 以人类生态文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人类生态文明同人类命运政治共同体、人类命运经济共同体、人类命运环境共同体一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提供着文化基础与精神指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人类文明共同体,只有人类社会的诸多文明能够共存共荣,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才能在此基础上结成命运共同体,从而真正实现世界大同,建成未来的美好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两大使命与担当:一个是实现中国梦,另一个是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梦[23]。从残疾人事业发展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可以发现残疾人的存在不仅能够体现人类文明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残疾人自身也在通过奋斗书写着勇敢坚强、自立自强、善良乐观的精神,残疾人事业更是彰显着“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优秀中国文化,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更有助于促进健全人对世界不同文明的理解与尊重,推动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形成,并辐射与带动政治、经济、环境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加快人类整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步伐,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价值指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10-28)[2023-01-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正式发布[EB/OL].(2006-12-05)[2023-01-20].http://www.stats.gov.cn/tjgz/tjdt/200612/t20061205_16908.html.

[3]赵斌,张瀚文.建党一百年来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成就[J].中国特殊教育,2021(8):7-12.

[4]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EB/OL].(2020-10-30)[2023-01-20].https://politics.gmw.cn/2020-10/30/content_34323352.htm.

[5]王培峰.残疾人教育补偿的哲学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1(7):3-7.

[6]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 李克强等出席[EB/OL].(2015-02-27)[2023-01-20].http://www.gov.cn/xinwen/2015-02/27/content_2822649.html.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21-12-31)[2023-01-20].

https://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201/t20220125_596312.html.

[8]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25-226.

[9]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EB/OL].(2017-7-28)[2023-01-20].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8/content_5214071.html.

[10]新華网.二十大报告全文来了[EB/OL].(2022-10-26)[2023-01-20].http://ah.ifeng.com/c/8KQF0PVVMI5.

[11]新华网.这个特殊群体,习近平格外关心[EB/OL].(2019-5-19)[2023-01-20].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905/19/t20190519_32119758.shtml.

[12]习近平.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贺信[EB/OL].(2014-03-21)[2023-01-20].http://www.gov.cn/xinwen/2014-03/21/content_2643390.html.

[13]龚维斌.把握美好生活内涵的五个维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11):13-17.

[14]张海迪.为残疾人创造美好的小康生活[N].人民日报,2015-02-09(12).

[15]邹广文.切实推进残疾人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J].残疾人研究,2018(4):45-49.

[16]赵斌,王琳琳.论特殊教育从人文关怀到行动支持走向[J].中国特殊教育,2013(1):7-10.

[17]葛新斌.关于特殊教育价值问题的再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2(2):12-16.

[18]新华网.习近平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EB/OL].(2014-5-17)[2023-01-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19]胡青兰,石灿.关于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9(18):33-36.

[20]蒋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研究——基于残疾人社会福利的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2019(35):30-31.

[21]这个8500万人的群体,总书记一直牵挂心中[EB/OL].(2022-03-05)[2023-01-20].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2-03/05/c_1128439743.html.

[22]习近平谈推动文明交流互鉴[EB/OL].(2019-11-22)[2023-01-20].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9-11/22/c_1125262819.html.

[23]王历荣,陈湘舸.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轨迹、价值意蕴及体系构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104-111.

Enhance Individual Sense of Gain and Build Hum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Mission of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in China

ZHAO Bin1 ZHANG Yan2

(1.School of Special Education,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00;

2.Xian Yanta District Yanxiang School, Yanta District Xian 710000)

Abstract: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in China will help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promoting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and als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must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llow the logic of being individual-, social- and future-oriented, base on the sense of gain of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look to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provide spiritu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For individuals,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shoul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gain by guaranteeing their right to education and helping them share a better life; for society,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should contribute to more inclusive socio-psychological , physical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for future,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should provide spiritual guidance for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on the basis of promoting soc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ity of world civilizations.

Key words: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original intention and mission; individual sense of ga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特約编校 孙 会)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发挥检察职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