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疾病也可以成为身份的象征?在欧洲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疾病,它对达官显贵、王侯将相格外青睐,以至于被人们冠以“富人病”或是“国王病”的名号,它就是痛风。
遭受“痛风”肆虐的王侯将相,包括且不限于: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圣罗马皇帝查尔斯五世、西班牙菲利普二世以及英法历史中多位帝王;而享誉世界的科学、艺术名流如歌德、莫泊桑、牛顿、达尔文、伽利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也未逃脱痛风的“魔爪”,无怪乎痛风的名头如此之响、威力如此之大。
回到华夏大地,在痛风这个名字还没诞生的秦汉时期,中国最原始的医学百科全书《黄帝内经》就详细记载了痹证,而根据疾病性质,痛风正属于痹证中的一类。汉代中医临床圣典《伤寒杂病论》中记载有“历节病”,这是对痛风最早的专门称呼。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发病时肢节剧烈疼痛犹如虎咬,又被称作“白虎病”。元代的朱丹溪所著《格致余论》中专立“痛风论”,痛风这个名字因而沿用至今。据记载,历史上三国名将关羽、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白居易、刘禹锡,元世祖忽必烈等都曾深受痛风之苦。
痛风的英文名:Gout,源自拉丁文Guta(一滴),意指一滴有害液体造成关节伤害,这滴有害的液体指的就是尿酸。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在古代,通常只有富人才有条件享用海鲜、肉类这些高嘌呤的食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时候的痛风总是发生在富人阶层。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先决条件,通常痛风病程中的第一程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随着病情进展,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局部,在诱因影响下导致出现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关节畸形等症状。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尿酸高一点但是不痛就没事,实际上高尿酸演变为痛风也许就是喝一次酒、来一顿大餐或者是进行一次剧烈运动这么简单的事儿。
高尿酸血症可以是由尿酸生成增多或者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有时两者兼而有之。
尿酸生成增多的机制包含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种。外源性因素是指从食物中摄取嘌呤过多,引起尿酸生成增多。如果经常享受富贵生活,摄入大量高嘌呤的肉类、海鲜,那么就需要当心了。现代人喜爱的可乐、奶茶这些所谓的“快乐水”,其中含有大量果葡糖浆,进入人体代谢后也会被分解成嘌呤,饮用过度同样会导致尿酸升高。
机体内源性嘌呤的产生也会引起尿酸的升高。如果调控嘌呤生成的酶存在遗传缺陷(常见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以及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降低),会引起嘌呤产生过多,造成高尿酸血症。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溶血、横纹肌溶解等也会引起嘌呤代谢增强。高尿酸血症还可以来自剧烈运动后骨骼肌ATP 大量分解等各种情形。当这些产生的尿酸浓度超过其饱和度时便会析出,形成结晶沉积在人体各处,引起损伤。
尿酸排泄减少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人体中的尿酸约2/3 经由肾脏排泄,其余1/3通过肠道、胆道等肾外途径排泄。约90%持续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存在肾脏处理尿酸的缺陷而表现为尿酸排泄减少。当人体肾脏功能不全或服用了某些药物使得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时,血尿酸也会相应增高。
上述两大因素,在造成血尿酸升高、痛风发作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酒精是上述两大因素的集大成者,是尿酸的催化剂,它既可以增加尿酸的产生,又能降低尿酸的排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发现痛风常常偏爱饮酒人士的原因。尽管患有痛风的历史名人是否存在易感基因已不可考,但我们可以从相关的历史记录中发现一些端倪:“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借酒以解乡愁;“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白居易以酒看透世事,“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寄情于酒,抒发自己遭贬23 年的感慨。酒是古代诗人的好朋友,同时也是痛风常见的诱发因素。
痛风从罕见病到少见病经过了几个世纪,而从少见病到常见病只花了不到20 年时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曾经只发生在古代富人阶层的富贵病也逐渐发生在寻常百姓。了解了痛风的病因,我们再来谈谈如何预防痛风。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健康与口腹之欲同样如此。面对诱人的夏季痛风套餐:海鲜、啤酒、小龙虾,冬季痛风套餐:火锅、白酒、小烧烤,要坚定地说“再见”。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严格合理的饮食控制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疗痛风必不可少的环节。痛风饮食控制的目的在于减少嘌呤的摄入,并增加尿酸的排除。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健康管理:
1.限酒。酒精会对人体的嘌呤代谢产生影响,促进嘌呤的吸收,因此对所有酒类的摄入应进行严格的限制。
2.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新鲜蔬菜摄入,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嘌呤较少的食物主要包括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蛋乳类等。而像动物内脏、海鲜、豆制品等含嘌呤较高,需避免摄入。
3.减少富含果糖的饮料摄入。保证足够的饮水量(每日2000 毫升以上)。
4.规律作息,规律运动,防止剧烈运动或者突然受凉。
当然,万一真的管不住嘴,迈不动腿,没防住,也不用太过担心。随着现代医学对于痛风了解的逐步深入,相关药物的问世为痛风患者带来了福音。痛风的药物治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痛风急性发作时,我们可以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抗并减轻急性期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达到治疗目的。在痛风发作的间歇期和慢性期,可以通过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药物抑制尿酸的合成,通过苯溴马隆、丙磺舒等药物促进尿酸的排泄,从而进一步控制病情。当药物的疗效有限,必要时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剔除痛风石、对残毁关节进行矫形等方案。
痛风虽痛,但可防、可治、可控。现代医学对这样一位“不速之客”早已摸清了底细,让我们在面对痛风时,少一些古人的无奈与迷茫,更多的是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