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查是诊断疾病的常用方法,由于病理类型不同,有时我们无法从常规检查角度了解疾病,也无法明确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依据。因此患者需要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对治疗有重要意义。在病理检查诊断后,应根据病理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术前病理检查通常在患者处于局部麻醉时取病理标本,首先使用影像检查进行定位,然后穿刺针会根据影像检查结果找到准确位置,从病变中取出一些病理组织,然后用固定、切片和染色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科医生通过制作的病理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中组织的变化,进行分析。
某位患者口腔溃疡好几个月,一直没有愈合。去医院就医,医生对溃疡处进行了初步探查,并询问病史。了解情况后告知,需对溃疡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患者开始以为没什么大事,要求医生开点药,非常排斥病理检查。在医生的再三讲解下,最终同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标本组织出现恶性病变,诊断出口腔癌。这就是患者口腔溃疡久治不愈的原因。幸好就诊后病理检查及时,此时的恶性病变面积较小,通过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患者回忆起来后怕万分,如果检查不及时,恶性病变持续发展出现转移,后果不堪设想。
病理诊断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内镜活检、细针穿刺等方式获取病变组织或细胞,借助显微镜等对样本进行一系列处理和观察,研究病变产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是绝大部分疾病。尤其是肿瘤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临床中病理检查的准确度非常高。
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病理检查、功能检查等。常规的B 超、CT 等基础检查,对于病情的判断有时不够全面,可发现患者出现肿瘤并诊断出肿瘤大小与位置,但对于肿瘤的性质、分型,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时候就需要做病理检查,对病变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为后续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需要在病检单上详细写清楚病变组织的来源以及获取的方式;送检的组织需要及时固定,一般是用10%的缓冲甲醛溶液固定,对于实性的大块组织以及空腔脏器需要切开固定,以免内部组织发生溶解性坏死,但是术中冰冻组织不需要固定,不能加固定液;需要向病理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相关检查结果以及术中所见;病变组织过小者需要用标记物标记,以免病理医生取材的时候找不到病变组织或者是漏诊,由此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病理检查的准确率比较高,在临床中通常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病理检查虽然在临床中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但医生建议需要做病理检查时患者应当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