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胤之
摘要:运用声音来表现作品情感的艺术就是歌唱,在歌唱过程中,声音的强弱、音量、音色、气息、腔体共鸣、发音吐字等多种技术,都会对歌唱的实际艺术表现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高水平歌唱者的表演之所以能够产生震撼人心的、冲击性的艺术效果,是因为歌唱者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技术,同时具备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歌唱者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需要避免“重技术轻艺术表现”以及“重艺术表现轻技术”两种消极且错误的倾向,在明确其中的辩证关系之后,寻找合适的提升路径。基于此,本文对歌唱技术支持、歌曲艺术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专门展开研究。
关键词:歌唱技术 技术支持 歌曲 艺术表现 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2-0174-05
现如今,歌曲演唱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为人们打开了接触艺术的大门。歌曲演唱属于综合性技术,歌唱者表演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自身的声音,传达歌曲当中蕴含的情感,从而产生强大的感染力,给听众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歌曲演唱不仅需要科学、系统、全方位的歌唱技术作为支撑,还需要歌唱者准确地理解歌曲的深层次内涵,进而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方法。歌唱者在演绎歌曲之前,需要先探究和明确歌唱技术支持与歌曲艺术表现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
一、歌唱过程中的技术技巧分析
要想在歌唱的过程中发出优美动人的声音,就需要选择科学且严谨的方法展开训练,从而真正掌握歌唱的技术。由此可见,在歌唱过程中,必须将技術作为基础,技术就是完成歌唱的关键手段,尤其是在演绎音域宽广、具备一定难度的歌曲的时候,如果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歌唱技巧,歌唱者将无法控制自身的声音,也无法完成音域的灵活转换,以及情感的准确表达。部分歌唱者的声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此类歌唱者很容易忽略技巧的重要性,应当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辨别声音,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使歌唱技巧能够稳步提升,同时避免在歌唱时出现器官受损的问题。
歌唱技术当中主要包括正确的呼吸方法、科学的发声状态、共鸣腔体的合理运用、清晰的发音吐字等。歌唱者应当保证所有歌唱器官都参与其中,而且做到共同协作,通过良好的配合,循序渐进地掌握歌唱技术并且游刃有余地运用,在运用技巧的时候不要让听众发现技巧痕迹而产生突兀的感觉,最终呈现出悦耳且自然的歌声。
二、当前歌唱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歌唱界出现了“有高音就有一切”的错误思想,该思想被当时的歌唱者所排斥,他们认为只有高音只能作为“发声机器”,而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歌唱者。时至今日,我国的歌唱界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该领域内部,仍旧有人认为“高音无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歌唱者曲解了音乐家罗西尼的观点“第一是声音,第二是声音,第三还是声音”,所以有部分歌唱者在练习和表演的过程中,开始选择盲目追求高音。
“有高音就有一切”错误思想,不仅会导致歌唱者在发展方面进入误区,同时也会严重限制歌唱者的进步。例如,一名男歌唱者有着良好的先天条件,十分擅长高音,能够毫无压力地演绎处于HighC调的歌曲《多么快乐的一天》等,但是该歌唱者掌握的技巧,除了高音之外再无其他,与歌唱技术和歌曲艺术表现相关的能力以及素养,均处于欠缺状态,这会导致其歌唱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再例如,一名女歌唱者的声音浑厚低沉,能够完美演绎降b调歌曲,但是在演绎HighC调歌曲的时候存在不足之处,按照常理该歌唱者应当朝着中低音方向发展,以便于彰显自身的优势,但是该歌唱者过分执着于追求高音的演绎,到处寻找可以完美演绎高音歌曲的技术,结果由于其歌唱技术过于混乱,原本擅长演绎的降b调歌曲也变得难以完成,只能在碰壁之后无奈选择“退场”。
三、当前歌曲艺术表现层面存在的问题
歌曲的艺术表现与歌唱技术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然而现阶段有很多歌唱者对歌曲艺术表现持有忽视的态度,错误地认为只要具备较高的歌唱技术水平,就可以完美地演绎一首歌曲,或者认为歌曲艺术表现过程,就是根据现实歌唱情况随意地进行情感宣泄。事实上,如果没有掌握歌曲的艺术表现方法,即使歌唱技术得到了准确运用,也无法收获最好的歌唱效果,甚至会因为歌唱者选择的艺术表现方式不当,而出现“演砸”的反效果。
例如,我国知名的歌唱艺术家郭兰英,在演绎歌剧《白毛女》的时候饰演女主角喜儿,歌剧《白毛女》当中,有多段表达喜儿悲伤、痛苦情绪的歌唱情节,在这些情节的演绎过程中,郭兰英发挥出了炉火纯青的艺术表现功力,只运用歌声就让所有观众对喜儿的情绪感同身受,换而言之,就是台上的角色没有因为悲伤而哭泣,但是台下已经有很多观众因为强大的歌曲艺术表现力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但是在实际歌唱表演过程中,也存在如下情况:扮演《白毛女》之中喜儿角色的歌唱者,因为悲伤在台上痛哭失声,虽然运用了相应的歌唱技术,但是歌唱的声音和情绪完全得不到控制,台下的观众反而会感到滑稽而窃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歌唱者没有足够的歌曲艺术表现能力,导致整场表演“用力过猛”。
除此之外,歌曲艺术表现能力的缺失,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存在,那就是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由于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艺术表现,表现出明显的畏畏缩缩状态。无论是业余的歌唱爱好者,还是音乐院校内部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都有可能在歌唱过程中面临该问题,从而出现低音压不下去、高音唱不上去、无法正确把握歌曲节拍、声音明显颤抖、唱错歌词甚至忘记歌词等现象,使原本具备的歌唱技巧无法真正得到发挥。
四、平衡歌唱技术与歌曲艺术表现的关键点
(一)歌曲艺术表现的基础为歌唱技术
1.艺术表现需要通过声音来完成
歌唱声音的性质,会直接对歌唱艺术的表现力产生影响,例如音域狭窄、难以掌握音调、声音嘶哑等,因此,歌唱过程中运用的声音材料,必须具备较高的强度、亮度以及韧性,可以使音色的明暗、速度的急缓、力度的强弱等需求得到满足,保证演唱者能够演绎不同风格的歌曲。例如,在演绎带有悲伤情绪歌曲的时候,歌唱者的声音必须哀怨且沉重;而在演绎情绪欢快的歌曲的时候,歌唱者的声音必须甜美和轻快。如果歌唱者的声音软弱无力且音量较小,缺失应有的感染力,将无法在歌唱中真正完成艺术表现。
由此可见,歌唱必須做到“才艺兼备”,而声音材料的性质,会对歌唱者选择歌曲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歌唱的音质由人的声带结构所决定,声带闭合好会产生明亮的声音,而声带闭合较差,声音会变得黯淡且嘶哑;长且宽的声带可以发出低沉浑厚的声音,短且薄的声带可以发出响亮轻巧的声音。因此歌唱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音色以及风格,合理地选择想要演绎的歌曲。如果歌唱者没有选择适合自身的歌曲,将导致其歌唱表现严重受限,歌唱过程也会缺乏艺术表现力以及感染力。
2.技术表现是艺术表现的助力
歌唱者灵活运用并且控制歌唱声音技巧的能力就是歌唱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气息运用、喉咙稳定打开、共鸣腔体的自由运用、花腔调音、控制声音强弱、语言发音表达等。歌唱技术并非“万能”的技术,但是歌唱者不能缺失歌唱技术。例如,演唱经典歌剧咏叹调《夜莺》,女歌唱者需要合理运用花腔技巧;演唱流行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男歌唱者需要稳定自身的气息,并且将自身的喉咙放下打开。
具备歌唱技术才能够做到歌曲恰到好处的艺术表现,国内外知名的歌唱家,都高度关注自身的歌唱技术。例如,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在演绎歌曲《多么快乐的一天》的时候,能演绎出带有胸腔共鸣的高音“C”,且能够连续演绎出9个高音,其歌唱技术已经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所以,歌曲的艺术表现高低,与歌唱技术是否成熟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歌唱者没有对自身的歌唱技术进行“打磨”,其艺术表现力将难以提升,也不会拥有旺盛的歌唱艺术生命力。
(二)歌曲艺术表现能够彰显歌唱技术
1.歌曲艺术表现之中的演唱艺术
之所以要求歌唱者主动训练自身的歌唱技术,主要原因在于强化歌唱者的演唱能力,保证歌唱者在演绎歌曲的时候,发出动听、优美的声音,塑造出成功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在歌唱艺术之中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歌唱技术如果没有运用于实际歌唱过程中,就无法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而且歌唱技术不能孤立存在,如果单纯地追求歌唱技术,忽视歌曲的艺术表现方法,那么歌唱者的技术即使登峰造极,其歌唱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听众无法与歌唱者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
因此,歌唱者的训练活动,不能将歌唱技巧的训练作为全部内容,歌唱者需要主动接触和演唱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这样做既能够提高歌唱能力,又能够解决传统技术训练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歌唱者如果难以演绎高音歌曲,可以选择尝试演唱多种高音类歌曲,通过特定的歌曲情景,表现出歌曲之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循序渐进地解决高音技巧难以掌握的问题。声乐教学越重视演唱作品越有利于歌唱技能的提高,反之歌唱技能则会进步较慢,歌唱者必须将技术训练和歌曲演唱相结合,其原因是在进行演唱实践之后,歌唱者可以获得在单独训练中并不能获取的演唱技巧。
2.歌唱技术促进表演艺术的创造
艺术创造属于艺术表现的范畴,歌唱过程中的艺术创造,可以视为对一首歌曲的“二次创作”。演唱者将作曲家原谱情感记号作为创作的依据,同时结合自身对歌曲思想内容的理解,融入自身的声音特性、性格特质、演唱风格等,创新歌曲的演唱风格。例如,演唱者要想创新一首歌曲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对自身歌唱过程中的力度、速度、音色、语言、表演等方面进行适当改变以及优化。
艺术创造不仅可以彰显歌唱者的艺术表现能力,也对歌唱者的歌唱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主要表现为声音强弱或渐强渐弱的变化表现,参与其中的歌唱者,需要灵活地控制自身的气息,如果无法准确地对气息进行控制,那么歌唱过程会出现失误,影响整个歌唱的过程。换而言之,歌唱者在歌唱之前,必须先掌握“呼吸”的技巧,然后在歌唱过程中进行充分体现。不仅如此,歌唱者还需要掌握其他的歌唱技术,主要为歌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变化、高音的强弱控制、歌唱过程的表演设计等,使歌曲呈现出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歌唱技术与歌曲的艺术表现相互支持
歌曲艺术表现在歌唱过程中的地位与歌唱技术同等重要,如果艺术表现没有技术便不能被称为高水平的艺术,缺失艺术表现的歌唱技术,只能成为没有感情的“发声机器”。因此歌唱者必须杜绝“重技术轻艺术表现”现象,同时避免进入“重艺术表现轻技术”的误区。
“重技术轻艺术表现”就是指歌唱者过度追求歌唱技术的运用,对于歌曲的风格、情感、语言等艺术层面的表现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会使得演唱者的声音十分空洞,不具备艺术感染力。该问题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歌唱者喜欢在演唱的过程中“炫技”,例如用力飙高音、故意频繁切换音域等,尽管其歌唱技术看上去无可挑剔,但实际上并不能打动听众。歌唱者的演唱过程,只有“有情有艺术”和“无情无艺术”两种,很多歌唱者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高度重视歌唱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其演绎的每首歌曲,都能够在情感表达层面,产生虚实与强弱的对比。
“重艺术表现轻技术”就是指歌唱者过度地关注表演过程中的服装、乐器、伴舞、舞美效果等多种外在因素,错误地认为各种外在因素是歌唱取得成功的关键,导致其忽视了对歌唱技术的训练,出现歌唱声音软弱无力、歌唱过程毫无张力、歌唱不够清晰等现象。在歌唱比赛或者各种类型的表演中会经常看到此类歌唱者,他们对着话筒低声吟唱,声音当中也包含着大量情感,舞台表现能力也位于上乘,但是台下的观众却不知道歌唱者在唱什么,如果没有歌唱相关的设备,观众根本听不到歌唱者的声音。众所周知,歌唱的关键就是声音,缺失声音的歌唱,根本不能起到情感交流、表现艺术的目标,歌唱者轻视歌唱技术的结果,等于歌唱者自动放弃进步的大好机会。该问题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上文提到的“用力过猛”,具体来说,就是歌唱者已经掌握相关歌唱技术,然而艺术表现的方式太过夸张,导致观众无法理解。歌唱者的技术掌握问题解决之后,就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从而真正做到用心歌唱,使每一首被演唱的歌曲,都能够迸发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五、歌唱技术支持与歌曲艺术表现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不断夯实自身的歌唱基本技术技巧
歌唱技术是支撑歌唱表演成功的关键,同时其也决定了歌曲的艺术表现是否成功。歌唱者在正式参与歌唱活动之前,需要通过实践训练,夯实自身的“基本功”也就是歌唱技术。首先,训练呼吸的技术。擅长唱歌的人必然有着良好的气息,歌唱者需要在歌唱时恰当地控制自身的呼吸,保证平稳的气息贯穿于歌唱的全过程,促进歌词、声音、气息的有机融合,避免歌曲的节奏以及艺术表现效果被破坏。
其次,训练共鸣的技术。基础的声音共鸣,就是对声带的振动频率进行改变,使发声机能变得更为强健,该技术在歌唱之中占据关键的地位。歌唱者在进行泛音共鸣训练之前,必须先熟练掌握基音共鸣的歌唱技术,其原因是如果没有在基音共鸣方面打好基础,会出现基音不纯的问题,導致泛音共鸣出现混杂。
最后,训练咽喉以及共鸣腔体的运用技术。喉咙并非简单的发声阀门,而是应当成为歌唱过程中“锦上添花”的部分,在训练咽喉的时候,歌唱者需要保证咽喉通道处于畅通的状态,并且利用气息支持喉咙发声,不得直接运用喉咙歌唱发声。共鸣腔体在歌唱过程中也需要得到重视,歌唱者应当根据不同的歌曲要求,对共鸣腔体进行合理控制。
(二)提前做好对歌曲艺术表现的处理设计
歌唱者在确定自身要表演何种歌曲之后,需要充分了解歌曲,观察其类型以及风格,然后做好歌唱的处理,使歌唱过程不仅体现出高超的技术,还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其艺术性。如果歌曲为歌剧之中的咏叹调,歌唱者需要先明确该歌剧的大概剧情,其中包括歌剧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歌曲所属角色的性格特征、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角色在歌唱时候的内心活动、角色所处的大环境等,从而把握角色的艺术表现分寸,通过歌唱塑造出成功的艺术形象。
例如,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节选自歌剧《蝴蝶夫人》,该歌剧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来自日本长崎的“蝴蝶姑娘”巧巧桑,邂逅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二人在日本结婚,但是平克尔顿在婚后不久返回美国,然后杳无音信。巧巧桑选择等待自己的爱人,带着儿子和女仆一直等待平克尔顿归来,谁知后来平克尔顿带着自己在美国娶的新夫人返回了日本,巧巧桑得知此事之后无比悲痛,于是在安排好儿子的去处以后自尽。《晴朗的一天》是巧巧桑在等待爱人时产生的想象,她认为自己的爱人会在晴朗的一天回到日本与自己团聚,其中包含着角色殷切的期待、甜蜜的回忆,以及一片痴心的幻想。歌唱者在了解上述内容之后,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歌唱技术以及艺术表现能力,设计并且处理歌唱的情绪起伏。
如果歌曲是除了歌剧之外的其他类型,歌唱者需要主动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的由来、歌曲之中主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等,然后基于歌曲进行妥善处理。例如,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来源于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四川泸州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通过对宇宙、英雄、风景、历史的探索和思考,表达出了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能够让人们心生感慨,因此演唱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演唱者需要表达出宏大磅礴的气势、激昂的情绪以及豁达的胸怀。需要注意一点,该歌曲虽然采用我国的古典音调,但是需要运用西方的美声唱法进行演绎。演唱者需要将自身的感悟以及情绪带入歌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设计情绪起伏的关键点,收获良好的歌唱艺术成效。
六、结语
综上所述,歌唱是一种具备特殊性的艺术形式,歌唱技术与歌曲的艺术表达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歌唱者需要先明确这一辩证关系,然后通过训练提升自身的歌唱技术,在该过程中需要对歌曲的艺术表达方法、尺度进行科学把握,从而使歌曲的演唱同时具备技巧以及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余晓娜.论合唱与独唱的审美及艺术表现[J].北方音乐,2020(21):62-64.
[2]周庆义.关于歌唱艺术中的情感及艺术表现[J].才智,2018(31):207-208.
[3]刘祺.浅析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9(10):64.
[4]蔡楠.声乐演唱中技术对情感表达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1(22):91-92.
[5]孔繁毅.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1(13):131-133.
[6]袁晨,曹金.美声歌曲的演唱技巧及表现力提升探索——评《美声歌唱艺术理论与表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3(03):266.
[7]李新美.情感语境中突出歌唱艺术表现的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19(01):71.
[8]刘雅琴.感情支持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01):140-143.
[9]高宏菊.论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J].音乐天地,2018(09):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