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题材电视剧《平凡之路》的叙事内核

2023-07-17 14:58:43陈慧娴
艺术评鉴 2023年12期

陈慧娴

摘要:职场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开始聚焦演绎普通人的故事,通过展现他们在职场中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励志过程,传递坚守初心,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的故事。《平凡之路》便通过这种“新”视角,利用不同的叙事故事、叙事话语、叙事表达,以律师行业为代表传递平凡人的价值与意义,引发了观众的共情和情感共鸣,丰富了职场题材电视剧的艺术表达。

关键词:叙事话语  电视剧叙事  《平凡之路》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2-0154-05

《平凡之路》自开播以来,即以高收视、好口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加入追剧与热议,该剧围绕潘岩、左娜、舒一南三位荣柯律所职场新人的奋斗故事开场,以解决普通人的法律案件,诠释“平凡人不平凡”的职场现实。作为一部职场剧,在情节设置上,《平凡之路》力求从零散的生活细节里讲述“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哲理。剧中利用主角在生活和职场上勇于打破常规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揭示当代青年在现实社会的职场样态和现实问题,传递平凡人生的美好,这也促使创作者应对其职场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特色与叙事做进一步思考。

一、聚焦平凡人塑造丰满群像

电视剧具有共时性,通过对一种人群、一个时代的摹画反映社会的横截面,让观众理解和把握社会现实。就职场题材电视剧而言,其以职场人物在特定场景发生的故事展开,以“小情节,小故事”体现主旨、思想、情感,还原现实职场生活,让挣扎于生活泥淖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力量。《平凡之路》聚焦了三位不同风格、背景、性格的律师行业新人,通过他们在职场奋斗的过程,呈现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友情及在困境中的成长与蜕变的故事。纵观法律行业的职场剧,《离婚律师》更关注当事人的爱情与婚姻表达,《精英律师》更关注行业翘楚以及个体的自我实现,并且它们都更聚焦于“精英”律师,但《平凡之路》故事的内核却集中于新一代普通打工人的平凡之路,与传统法律精英职场凑成一台戏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挖掘了职场现实的深层话语意义。

第一,《平凡之路》聚焦“荣柯三剑客”潘岩、左娜、舒一南,表现他们的情感生活、工作经历、价值选择,并在叙事中传递律师职业“没有小案件,只有小律师”的价值。《平凡之路》定格平凡人职场最琐碎真实的日常,通过对零散的生活常态的表现,凝聚平凡人的生活哲理,提炼出代表性的日常化审美,帮助观众认知社会生存状态并进行社会哲理的艺术化。同时,该剧以荣柯律所三位职场新人的奋斗日常实现了对精英叙事的“祛魅”,让一群真实鲜活的当代青年活跃在荧屏上。第二,《平凡之路》在聚焦职场人之外,也关注到了案件中的两性关系、劳动纠纷、子女焦虑、职场公平等多重问题,而这些案件的当事人均是万千普通人的现实镜像。《平凡之路》通过串联不同普通人的故事,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出来,照映观众自身的生活图景。这种叙事方式帮助观众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追求“想成为的自己”和更好地生活的权利。

电视剧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评判标准,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与审美嬗变。《平凡之路》开篇,各位面试的人一起挤电梯、办公室环境的“格子间”座位摆满了各种文件、职场人上下班的打卡识别等琐碎的细节为观众展现了真实的职场样貌。整部剧都围绕着荣柯律所处理的法律案件展开,在剧情的不断深入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律师这个职业的温度,以及剧中每个人的为人处世方式和性格等。和现实职场相互映衬,这种视角能够使得有着相似境遇的观众获得醍醐灌顶、豁达治愈的精神力量。除此之外,《平凡之路》将鲜活的生活滋味渗透在众多细节之中,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满足了对于律师行业的审美期待,与剧中人物共同成长,经历了“沉浸式职场”。剧中反复出现“不要让世界左右你的情绪,也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理性”这句话,这句话与剧中细碎的职场事件走向形成了巧妙的互文,这种互文同样也从精神维度上冲击着当代青年,激发出了当代青年奋起的精神力量。剧情也贴近Z世代的表达方式,淡化了前辈后辈的关系隔阂,杜飞宇律师用亲身经历的话说“人教人教不了,事教人一次就够了”。导演还用大量的镜头刻画了生动的律师群像:独立有主见的易帆、圆滑通达的杜飞宇、被情感伤害却依然勇敢的祝欣欣、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的范小天等。这些角色虽然没有主角光环,但用行动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尚,也在无形中完成了对当代青年態度的精神文化洗礼。当观众看到这些平凡人遇到生活中的困境、挫折和痛苦时,自然很容易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产生情感共鸣。

事件是故事层面的重要成分之一,《平凡之路》不仅向观众展现了真实的律师形象,彰显出了人物的层次感,更是以律师行业作为现实观察切口,一方面聚焦职场生态,一方面分析社会现实,深度挖掘了社会生活和公共议题,比如网络暴力、职场劳务纠纷、两性情感控制、家庭关系等,以小见大,展现了最真实的社会百态,引起了观众的思考与自省,实现了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潘岩这个角色的设定是很多奋斗青年的缩影,真实又“接地气”,拥有满腔的热血。即使在父母离异的情况下,他依然靠着乐观的心态和对未来的信心,用勤奋和才华赢得了同事和上司的认可。即使面对不公正的网络诽谤,他依然直面困难,用专业表现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将职场打工人的生活辛酸以及当代青年对事业、人生的执着与勇敢一一呈现了出来。这种不断反转,使得剧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推动了剧情向前发展,将观众带入到剧情中,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得观众能够在艺术和生活之间进行感性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平凡之路》并没有过度夸大与渲染职场中的困境,而是用轻松愉快、乐观豁达的轻喜剧形式,避开了悲剧的怆然涕下、正剧的深沉厚重,为平凡生活增添了一抹暖阳。就像地铁列车员对潘岩说:“人这一辈子吧,肯定会遇到很多沟沟坎坎,都能过去,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该剧将情节框定在喜乐之中,慰藉着城市生活中动荡不安的心灵。

二、聚焦现实打造职场图鉴

“故事”和“话语”属于叙事学的两个不同层面,“话语”指表达故事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社会对“职场”的认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职业生活、行业状态、职场关系在社会变迁中也随之变化。纵观当下的国产职场剧,经过几年的探索,其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创作模式,并形成了风格鲜明的两大类别:一种是聚焦小行业,还原普通人眼中对该群体的真实印象,引发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共鸣,如《安家》《理想之城》;另一种是展现理想化职场,将现实叙事浮于表面,如《请叫我总监》。《平凡之路》则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的叙事话语,既展现了人物的职场“高光”时刻,也着重表现出了普通人视角的现实困境,通过他们共同奋斗和拼搏的情景,以及他们实现自身突破与飞跃的历程,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对于电视剧的欣赏,大众总是在观看时通过人物走向、情节设置完成自我情感内化。《平凡之路》并没有刻意夸大律师行业的“高大上”,也没有刻意将办公室场景布置得繁华时尚,其将职场新人作为叙事主体,以他们“新视角”理解职场交际、情感关系、社会热点,鼓励普通人勇敢追求自立自强,并对职场环境进行社会关照。有别于惯常职场剧中欲扬先抑的写法,剧中的实习生们在工作開始前便以“00后”的方式消解了职场的严肃性。潘岩刚工作一天就险些因为律所自身危机失业,他及时地找到领导利用法律知识为自己维权,不仅为自己保住了工作,还令资深律师对他刮目相看。拥有高学历的舒一南也拒绝了上司的“威逼利诱”,放弃以“关系”为前提继续留在“红圈律所”实习,甘愿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律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堂堂正正地踏入律师行业。这种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的“00后”处世哲学激励观众不仅仅要关注职场中的表面成就,还要鼓励观众深层思考在职场中该如何通过努力更好地完成对内在价值的追求。在《平凡之路》故事背景中,与精致的职场场景、压抑的同事关系不一样,该剧也更致力于利用城市空间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让职场剧更具贴近性和真实性。合租、坐地铁、吃煎饼果子、在大排档团建等都是大家日常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尤其是以潘岩为代表的新晋职员,他们手机不离手、微信聊不停、多人建立多个群聊、上班时间“聊八卦”,这些情节在为剧情提供叙事动力的同时,也给予了观众更丰富的观看体验。除此之外,《平凡之路》也通过律师行业的特殊性,将当代社会“老”议题注入“新”视角。比如:在张如梅离婚案中,影响这段婚姻的并不是夫妻二人除外的第三方因素,而是随着时间流逝夫妻二人的奋斗步调开始变得不一致。同时,张如梅离婚案最终没有走向法庭,而是通过一场夫妻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完成了和平分手,这种情节能够让观众重新审视两性关系。

《平凡之路》通过职场事件中的角色遭遇、角色互动,深入探讨了社会话题及其影响。时下社会生活中总是引起争议的“卷”“关系”“碰瓷”等热点在剧中皆有体现,这些话题给观众带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质感。潘岩长相平凡、出身平凡、学历平凡,这样的“平凡”代表了求职者中的大多数,其在投递了200份简历之后好不容易进入到理想的律所实习,却又被女友父亲礼貌下的藐视刺伤了自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舒一南,他出生于律政世家,海归、名校的光环围绕着他,甚至律所合伙人也对他毕恭毕敬。不过剧集并没有停留在对学历高低对比的渲染之上,而是更多呈现了职场生活中的协作、互助与成长。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每个人又有着自身的可爱之处,就像被保护得太好、不接地气的舒一南,其同时也有着难得的绅士品格和天真耿介。在王贺一与公司的劳动纠纷中,作为客户总监的她因为照顾癌症晚期的父亲被公司调岗前台,该剧情能够向观众普及,在职场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时该如何利用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进而让观众反思职场中的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作为律师,剧中角色也利用专业技能传递了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法律知识点:压岁钱能否被父母收回?舒一南表示:“按照《民法典》规定,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属于赠予行为,应当归受赠人所有”;如何分辨是不是碰瓷?潘岩表示:“过了四十八小时保险公司不再理赔,交通队事故科也不再处理,现场没摄像头和监控,头晕、恶心、耳鸣等症状检查不出来,都是主观描述”;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潘岩提出拍照时摆出的剪刀手要注意,因为高清摄像头很可能会让指纹泄露。

《平凡之路》中的人物塑造瞄准了作为正义化身的律师行业。在职场生活中,他们直面受害者和弱者的困难,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益;现实生活中,他们坚持自我,努力上进。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可以借鉴、塑造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画卷,让观众从中获得与自身经历对应的社会信息,进而拉近影视剧和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聚焦成长奔赴理想之路

电视剧《平凡之路》作为一部以律师为背景的职场剧,通过讲述潘岩、左娜、舒一南三位职场新人在职场努力拼搏、实现自我价值的职场故事,展现现实生活的社会现象。三种人设的背后皆有着独特的处世智慧与生存逻辑,浓缩着当下职场场域最普遍的现实人物,创作者力求将他们放入真实的职场语境中去解读,以唤起观众的共鸣。潘岩是万千普通人的折射,但他依然努力向前,用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获得了身边人的肯定;舒一南则是具有良好家庭背景的优等生,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同时又有坚定信仰和追求的人;左娜独立自主、外冷内热,虽初入职场,但是却像一个满分前辈。

观众热衷于观看职场剧,本质上是喜欢看某一个职业背后的人生追求与精神传递。职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存在着一系列的规则、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平凡之路》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正是其通过角色的行为和互动,以及职场中发生的事件,对职场内在逻辑进行了客观呈现,使得观众可以通过这种叙事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认知职场的运作机制,以及挑战和机遇。比如,易帆律师对各式各样难伺候的客户见怪不怪,律所合伙人杜飞宇对迎合客户的话术信手拈来,而这些看似处变不惊的为人处世之道都是现实职场中日积月累的结果,因为就算是拥有高学历的舒一南,在面对“真刀真枪”的实践案例时也需要笨手笨脚地适应。本剧有大量立足于真实职场的情节编排、视听设计,初入职场的潘岩能做的只是把各类发票按照餐饮、住宿、交通、接待分门别类;律师的业余时间可能随时接收到当事人的“情绪轰炸”,因为聆听和安慰也是律师工作的一部分;处理当事人案件时还要帮其看守孩子等。该剧还将不同地域和家庭的小人物和事件汇聚,在会议室边吃外卖边工作的“打工人”、从学校到职场想证明自己能力的“不服输”的职员,以及昔日的合作伙伴突然带着客户资源跳槽的职场危机、复杂人脉关系交织的饭局,这些被普通人习以为常的“职场动作”,以更鲜活、更真实的形式呈现在了荧幕上,使得社会空间的复杂性得以展现,深化了职场剧的内涵。

在隨着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如何观照每个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拥有一片天地,是属于当下的时代课题。剧中的潘岩、左娜、舒一南三人经历职场考验,一路守望初心,让观众了解了基层律师,除此之外,该剧还体现了难得一见的行业细节。随着法律案件的充分展开,该剧也用足够的篇幅细致刻画了他们从“不懂”到“懂”的成长,最终他们合伙共创新律所,真正实现了平凡人的逆袭。《平凡之路》在展现“成长”这一主题时,还选取两代律师的职业现状予以同频描写。利用两代人在价值理念、人情世故方面的碰撞,展现出社会变迁所导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差异。剧中的情节设置常常隐含职场与家庭的多线并行,通过环环相扣的剧情,实现了对社会话题的集中探讨,让思考延伸至剧外,与现实社会深度交融。以律师群像的“我们”为主语赋予观众“共言”叙述权威,传递出乐观、积极的态度,增强了观众的沉浸体验感。

与此同时,《平凡之路》除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更在话题、场景、运镜、音乐的变奏中展现了律师的职业百态,比如网络舆论、职场劳务纠纷、两性情感控制、抚养权、家庭婚姻等社会议题,他们都采用专业的态度和“接地气”的取证完成了相应案件。匆忙的都市通勤场景、妙语连珠的对白、诙谐的配乐,勾勒出日常轻快的节奏,强化了伴随感和亲切感。

以法律职业审视现实现象、人际关系、社会热点能引发观众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这对于弘扬社会正向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平凡之路》采用大案件套小案件、相互映射、相互影响、层层递进的方式深化了戏剧效果,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情绪波动和职场的多变氛围。同时,剧中职场新人在面临挑战和挫败时持续保持着勇气、智慧、执着,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度,大胆地追求心中理想的青春意志,在平凡的人生之路中寻觅生活的微光。此外,杜飞宇、易帆、杨平安等资深律师在引导年轻人快速适应律师工作时被这几个新人唤醒了初心,让观众感受到了符合现实逻辑的艺术生命力。作为一部以律师行业为背景的职场剧,《平凡之路》一方面聚焦职场生态,一方面透视社会现实,深度挖掘社会生活和公共议题,在艺术呈现之余,在剧中融入了更多现实关怀。

总结《平凡之路》叙事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其始终没有脱离职场场景、人物群像和现实表演风格,这样的人物冲突和剧情推进具有可信度。面对真实存在的生活烦恼、压力和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普通人要如何追求心中所想?《平凡之路》通过对三个角色的生活和职场的双向书写,展现了每个普通人的真实境遇,让观众从人物命运中找回了急流勇进的生活动力。

四、结语

电视剧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斯拖洛维奇在《审美价值的本质》中指出:“艺术只有真实的,才能成为真正人道主义和人民的艺术。”越来越多的国产剧想要利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拓展受众群落,但凭借单一的人物形象、价值理念来创作偏离现实生活的作品,会导致观众观看欲望的骤减。影视创作只有通过不断延展叙事表达边界,才能扩大社会接触面,引起大众关注。

《平凡之路》聚焦法律行业的基层律师,通过家庭关系、养老问题、都市爱情等社会热点的触及,展现了平凡人的不平凡奋斗之路,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追求,并张扬了普通人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与大胆构建。与此同时,创作者在剧中避免了职场焦虑叙述,以轻喜剧语言风格,调和了职场内外的“糟心事”,找寻了困境背后的出路,凸显出当代青年的年轻与朝气,并给予了广大平凡人足够的激励。《平凡之路》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既因为足够真实而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又呈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正如剧中舒一南的态度表达。总而言之,专业的职业精神、应尽的职业社会责任、饱满的真实细节和人与人的情感联结,共同造就了《平凡之路》的成功,为职业题材创作带来了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赵冰.平凡中现格局 细微处见真心——电视剧《平凡岁月》日常生活叙事论[J].长江文艺评论,2017(06):62-65.

[2]王菁菁.国产女性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22年.

[3]徐娜.呈现·接受·认同——论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影像话语建构[J].今传媒,2022(08):99-101.

[4][美]苏珊·S.兰瑟著.虚构的权威: 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陈旭光,李永涛.论职场剧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从电视剧《理想之城》说起[J].中国电视,2022(01):32-37.

[6]宗波.职场剧的叙事困境与解困方案——以《安家》《理想之城》《请叫我总监》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06):137-143.

[7][爱沙尼亚]斯拖洛维奇著.审美价值的本质[M].凌继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