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策略研究

2023-07-17 04:08:42张腾匀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外阅读课文

张腾匀

在小学阶段,阅读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重要渠道,在整个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也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内容是有限的,要使阅读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应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以此突出阅读教学的意义。对此,本文结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以此促进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课前拓展,补充学习背景

要落实高效率的语文课内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应引导四年级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再结合文章部分重点内容,充分了解所学课文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也为学生展开课内精读做好铺垫。课前拓展学习和搜集资料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储备量,增强搜集信息能力和吸收学习能力。特别是在阅读学习时,因为四年级学生自身的阅读知识储备非常有限,其阅读能力和相关的理解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发展较为滞后,因此,在开展阅读学习时,思维上会受到一定限制。而搜集资料学习和补充学习,更能帮学生理解文章内蕴含的情感以及文化知识。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芦花鞋》一课时,因缺乏自身经历,四年级学生难以理解青铜葵花所处的苦难年代,无法感悟文中描绘的一些人物形象以及相关的故事情节。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使其在课前对文章写作背景建立初步的了解,并在课后推荐课外读物《青铜葵花》作为延伸。这既体现出课内外阅读的融合,又实现了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将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外阅读教学进行融合

伴随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期间既要立足于教材,也要不断实施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为学生创建适合的语言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在听、说、读、写技能上的发展。而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最关键的就是课前预习环节,高质量的课前预习除了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外,还可提升课上实际教学效率。预习时,学生可以提前掌握课文背景知识,并利用这一机会进行拓展阅读,有利于教师课上顺利引入将要学习的新课知识,掌握更多与文本角色相关的资料以及作者资料,为开展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文章的作者通过对公园内荷花情景的相关描写,表达了其对自然界的热爱与赞美,以此体现出荷花的魅力。教师在预习环节中既要不断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主要的学习内容,更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教师可在文章出处《荷花:叶圣陶专集》一书中选出描写荷花的其他片段进行拓展阅读,为学生学习《荷花》这一文章奠定基础,丰富其对荷花的认知,提高其自身文学素养。

三、通过共同的阅读主题,进行课内外阅读的融合

教师在进行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寻找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这样才可实现两者自然融合。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利用其编排特点,以单元为单位,挖掘阅读主题,并将此作为结合点,落实课内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时,教师可根据本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几篇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将景物描写的阅读主题提炼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推荐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以及巴金的《日出》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相关技巧,实现主题阅读教学的意义。

四、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融合

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的文章大部分是名家名篇,其丰富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品质与学习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只依靠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是不够的,教师应把课外阅读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找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丰富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课上,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文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充分理解相关的生字词在课文中的含义。课后,教师可选择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共性的课外阅读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结合这两篇文章内容的共同点去学习与提升,进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时,该文通过对陶罐、铁罐二者的神态描写,希望学生学会在观察别人优点的基础上也能认识到自身的短处,进而形成谦虚有礼的品质。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燕子和乌鸦》,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燕子和乌鸦的角色,并与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进行对比,使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文本中的陶罐和铁罐,借此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提升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效果。

五、将课堂评价与课外阅读有效融合

在语文阅读学习当中,有些学生局限于课本或选择的课外读物较盲目,影响了其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一些知识有效运用在课外阅读与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当本节课将要结束时,教师要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各个方面实施综合评价,以此引导学生回归课堂主题,使学生可以有一个整体性的学习和认知。另外,教师也可借助问答方式,通过学生解答问题,对整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如果学生没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教师应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实现举一反三,并且在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内阅读内容的认知和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能熟悉文章作者个人的写作风格,以此促进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一课时,应在课堂教学期间引导学生按照课文内的注释充分了解课文中的内容,也可不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和文本内容联系在一起,谈谈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而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应结合整节课教学情况展开综合评价,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如果是故事中的主人翁,会使用哪种办法来实现捕捉兔子这一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答案也相当丰富。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可发现学生很喜欢成语类的故事,结合这一特点,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一部分成语类的故事,以此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像是《叶公好龙》《掩耳盗铃》《揠苗助长》这类的成语故事等,要使学生在阅读期间可以深刻理解以及感悟到成语故事当中涵盖的道理,以此来帮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处事态度,同时不断拓宽学生个人的语文思维能力, 使学生可以形成高尚的品质,这对培养学生自身、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有着积极作用,也为其今后阅读课内外文章奠定了学习基础。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内容教学中,要想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教师应先将课内外阅读内容中的结合点找准,以此来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学習欲望,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渐渐拓宽到课外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断丰富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同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外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