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栋青
[摘 要]对于当下乃至未来各个行业发展思路的明确、目标愿景的规划、宏观调控的实施以及政策机制的制定等维度而言,高质量发展是其基础性的要求及价值导向。教育应当坚定不移地以立德树人作为指引,积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一所新建学校需立足时代背景,锚定目标、做好顶层架构、形成学校特色、提升治理能力,不断优化校园生态,打造儿童、教师、家长真正喜爱的“生命家园”。
[关键词]目标;顶层架构;特色发展;治理
常州市钟楼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钟楼二实小)于2021年8月正式开办。从微观层面来看,其建设及使用的背景是为了化解北港地区钟楼实小的大校额,满足当地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从宏观层面来看,源于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在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品质,满足国家和人民的迫切追求。作为一所新校,钟楼二实小有着区域地利、优质的校园设备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时也有着亟待解决的难题:文化理念的融合、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管理团队的磨合等,基于对办学基础的客观认识以及未来长远的发展,学校不断探索高质量的“密码”。
一、锚定目标,凝聚发展共识
对于教育以及高质量教育体系而言,学校是细胞与根基,需要用实际行动回应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钟楼二实小自开办便明确三年内需建设成一所质量优良、师生认同、初具特色的优质学校;长远目标为办成一所守正创新、体艺见长、社会认可的新优质学校。培养有正气、有活力、有志趣的“守正少年”,塑造一群仁爱、敬业、智慧的“养正教师”队伍。
为了实现新校的高起点办学,学校从学、思、汇、变、立这五个方面逐项进行调研、构想、思辨、论证到不断推倒重来,最终制定了第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铺展“启智养正,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小学”的辦学蓝图。在首轮规划中,首先厘清学校的文化内核为“正文化”,《大学》里,倡导“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本质上就在于正心。事物发展遵循“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教育需坚守初心与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钟楼二实小坚守儿童立场,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基,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每一天、每一步”,规划“校园文化提升、启正课程开发、课堂教学革新、共育方式改进、学校生活建构”五大行动项目,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明确新校未来三年重点建设的五大工程——“正文化引领下学校管理”工程、“启正课程教学提质”工程、“守正少年品格培育”工程、“养正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常州市优质学校”创建工程。紧紧抓住学校发展的命脉——管理、课程、教师、学生,让这“四驾马车”并驾齐驱,共同推动学校的办学质量稳步前进。
二、顶层架构,奠定办学根基
顶层架构是一所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路线图。作为一所新校,如何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共同发展的愿景;如何打造一支有思想争一流的管理团队;如何培养一支仁爱、敬业、智慧的教师队伍;如何制定一套科学、适切、规范的规章制度……这些都需要在顶层架构中一一观照。
(一)文化立魂:办学理念内化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优秀的学校文化能够滋养师生的心灵,促进教师幸福发展,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基于这一理念,形成兼容并蓄、守正创新的价值体系,并将“正”文化与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教学工作相融合,通过“关键的人+关键的事”讲好校园故事,逐步将办学理念内化到师生的心中,实现思想和价值观的提升,获得师生、家长认同。利用学校的丰富的“场景”,特色的“空间”,持续物形转化,构建“正”文化理念引领下的环境美育。持续推动文化内涵“落地生根”,在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支持、发展的基础上,让校园文化内涵不断生长、丰富,实现文化浸润。
(二)思想立心:党建品牌构建
仁者为师,师者,国之大者。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基础教育已由公民义务的基础保障转向“国运主阵地+时代幸福力”的价值取向。钟楼二实小围绕“正”文化,打造“五正”党建新品牌,养学校正文化精气神。“五正”即“正心、正德、正行、正风、正体” ,以党建引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挖掘校园里的“大先生”。策划宣传行政先锋、养正老班、养正优师系列微信公众号,讲述全校20多位中老年教师的先进事迹,帮助年轻教师寻找身边榜样,诠释“仁爱、敬业、智慧”的教师形象。
二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利用暑期竞聘考查,让优秀的年轻教师走上中层岗位,加入党组织。创建“党员学习室”,充分发挥阵地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团组织、少先队的领导,发挥工会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开展各类丰富的活动,增加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
三是创新常态活动,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全体领导干部要自觉做群众的表率,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落至实处。引领全校教职工用心学习与掌握《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常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三)制度立根:教师手册诞生
人性需要制度的约束,制度的自觉执行可以蔚然成风气。新学校首先需要建章立制,制定《常州市钟楼区第二实验小学章程》,实行分权制治理结构实现各主体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分布式领导、项目化管理激发办学活力,构建新校教育生长样态。
所有管理均是关于人方面的管理,人们充当管理者的同时,也扮演着被管理者。因而需要直面每一个教育场景深入思考,不断发现问题、突破限制、实现平衡。在每一个真实的问题中提炼管理经验,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校本化管理机制。
(四)项目立行:团队共创价值
学校推行项目化管理,确保人人有项目,每个项目发展人,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在学校的第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各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由负责人组建团队,逐步实施。明确管理主体的责、权、利,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岗位职能,促使全体人员均能够在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战略中准确寻找自身的角色和位置。与此同时,从现实需要与执行效果出发,适时对各个岗位进行动态化的调整。通过项目发现人、锻炼人,实现团队共创价值。
三、特色发展,聚焦内涵建设
2021年7月,“双减”政策颁布。2022年4月,教育部修订的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新课标正式印发,钟楼二实小诞生正是处于这样的历史交汇点,新校的办学需回应国家、社会对教育的期待。要建成“家门口的优质小学”,科学开放的课程体系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谈到对于“五育”并举的理解时说道:“德育——自律者得;智育——自知者明;体育——自胜者强;美育——自信者悦;劳育——自立者力。”学校以“五育”并举为逻辑起点,整体架构“正”文化理念下的“启正课程”,发展愿景为有课程的架子、有课堂的样子、有提质的路子。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从优势学科先导,进而整体推进;二是个性化选择性课程,结合课后延时服务,整合校内外资源,努力实现“一生一课表”,以多元的课程服务促进儿童立体生长。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目前形成体育与健康、体验式阅读、数学与逻辑、科学与艺术等特色课程。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往往陷入“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现状。基础教育是人生命成长的基石,高质量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孩子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给孩子展现一种生活的方式,人生的活法。钟楼二实小提出“体艺见长”的办学愿景,扎实推进“阳光体育、面向人人”的体育课改项目,倡导“健康运动,快乐学习”,主张以对称性的体育运动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力水平。为保证孩子得到科学合理的锻炼,学校向全体师生征集“室内运动项目”和“课间游戏项目”创意设计,形成操作指南,丰富儿童闲暇时光。此外,学校利用各类场馆开设了足球、篮球、射击、射箭等多项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运动释放自我,感知自我。
(二)科学与艺术课程
智能时代的到来,使教育资源更容易获取。而以实践、体验以及创新为指向的教育资源,将逐渐发展成新兴的热点需求。钟楼二实小结合时代精神和学校文化,提出培养学生“创·享”品格。将科学与艺术课程作为培养这一核心品格的重要载体之一。具体从“艺美分享内生长”“科创实验拓外延”两个层面,内外兼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艺美分享课程深入贯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将戏剧、舞蹈等融入音乐、美术学科,以沉浸式的体验焕发儿童的内在创造力;科创课程主要依托校内外资源构建了“航空航天实验室”“天体星球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移动互联网实验室”等,在普及科学、信息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给有相关领域发展意愿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每周有固定的实验室研究学习时间,课内外结合,在开展项目式研究性学习,通过“微研究”“微项目”增强学习力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合作的强大力量,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三)体验式阅读课程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钟楼二实小在“生活语文”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体验式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研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促使音乐、绘画、手工、视频以及游戏等丰富化的元素实现有机融合,从听觉、视觉等不同维度感受整本书阅读的乐趣。根据各年级各学期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设计有主题、有情境的体验式整本书阅读“任务”,形成操作范式 。通过建设“体验式整本书阅读”实践空间,让“学科教室—转角阅读场—‘沉浸式体验学习场—图书馆‘专题展示馆”共同形成“动”“静”结合的场域群。让学生浸润在阅读的时空里,读书、品人、悟生活,以此涵养高尚的人文素养,提升社会情感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促使家长乃至社会能够让孩子在每个学习阶段里的健康、快乐成长过程中真切体会到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切实地感受到教育所带来的家庭“效益”,使得“绽放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这一教育愿景得以实现。这也是钟楼二实小办学需要追求的内涵。
四、治理赋能,着眼长远发展
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校园需要从管理走向治理。学校秉承开放、绿色、协调、共享的新教育发展观,坚定“笃行共创、共育幸福”的治理模式,提倡人人是校园生活的管理者、参与者、践行者。以儿童为中心,构筑学校教育的“同心圆”,凝聚更多的力量参与学校治理,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开放办学,家校社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教育并芳。秉承开放、共享、共治的办学思路,钟楼区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诚邀家委会当中的成员共同为推进学校的发展与建设积极贡献“金点子”,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持续推进“家长学校”项目,围绕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习习惯培养、幼小衔接等方面,每月定期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指导的公众号;推行“父母课堂”,邀请家长进课堂,面向学生开设各类有趣的活动;组织“半日开放”活动,邀请广大家长走进校园与课堂,从而更为全面地对学生的“一日校园生活”进行了解。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周边三公里内的环境资源圈,共建“钟楼二实品格提升实践基地”,根据地域环境、特色资源实际,遵循学校“守正少年”的培养目标,充分调研发掘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科学设置实践项目,开发利用博物馆、规划馆等场馆资源,让学校走出课本、走向社会。目前,初步形成“生命起源”“城市印象”“未来设计”等馆校一体化建设课程。儿童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理解、他人理解、社会理解。从而启发理想、信念与意志,成为钟楼二实小独具特色的守正少年。
(二)评价导向,激发学校育人活力
评价的目的不是甄选,而是为了多一把测量的“尺”,看见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成长的节奏和路径,从而让校园的样态更加多元、丰富。
第一,多元评价,为学生成长赋能。拥有高品质的学校教育,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均是推动“人”的进步,也就是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一所新学校,如何利用新的环境、新的变化来调动校园中“生命力”,并且促使教师以及学生的创造动力与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是我们始终在思考与探索的。鐘楼二实小在区域推行综合评价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校本化的评价方案,围绕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细化“守正少年”评价标准,除了校级的评选之外,每个班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正气少年”“活力少年”“志趣少年”的评选,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悦纳自己,获得成长的愉悦感。
第二,素养导向,促进教师内驱生长。“双减”政策的落地以及新课标的颁布,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减负提质,需要一线教师积极创设“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进行有思维含量的作业设计,以教育观念以及实际教学行为的转变来回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与标准。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既是对学生必备能力和关键品格的描述,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钟楼二实小有着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学校结合时代要求和校园文化制定了“入格”“够格”“升格”的素养层级达标体系,其中包括知识素养、信息素养、时代素养等。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管理是激发人的善意。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肯定。學校方面为广大教师构建丰富化的展示、学习以及分享的平台与环境——“菁师书房”“名师工作室”“养正教师分享论坛”,满足不同类型的教师的成长需要。此外学校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考评,设立“养正优师”“养正菁师”等多个称号,鼓励与引导教师能够在自身岗位中实现创造性发展目标。
五、后续思考,挖掘持续动能
钟楼二实小办学近两年以来,在“高质量”的办学方向指引下不断地以实际行动探索适宜学校发展的路径,在目前已有的基础上仍将进一步思考提升办学品质的策略和方法,为学校的持续发展赋能。
(一)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组织文化是教育组织品质的根本因素”,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提升凝聚力的重要保障。目前,钟楼二实小以“正”文化初步架构学校文化体系,形成“守正致远”校训,提炼养正教师和守正少年的核心表达。后期还将进一步形成“正”文化理念下的校风、教风、学风,让文化成为更具体的行为坐标。学校将面向全体师生以及家长征集意见,让所有人共同参与、讨论,最终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办学愿景。在这种人人参与构建的过程中唤醒师生的理想追求与生命自觉,让文化从师生、家长的行动中生长出来,落地见效。
(二)持续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办好一所学校在高标准确立起点同时更要高目标寻找落点,这个落点核心在于课程建设。课程是一份经历,一种体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印记。课程是学校品质提升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学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好的课程核心是“爱”,是“儿童”。目前,钟楼二实小以初步形成体育与健康、科学与艺术、体验式阅读三大特色课程。面对“双减”政策以及新课标理念的落实,显然对于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教改”或者“课改”,而是“综改”和“深改”。因此接下来钟楼二实小的课程建设将由优势先导走向整体带动,由范式到样态。进一步探索项目化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方式,整合校内校外资源、跨学科资源,将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纳入整体课程规划,探索更全面的课程体系,实现“五育”并举,综合育人。
(三)建构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关系中,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否拥有良好的关系决定人的幸福指数。“关系的品质决定学校的品质”。在教育中,需要处理的关系有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同事关系、生生关系,而这种种关系的经营均需要用情用智。首先师生关系的建构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眼中没有优生、没有差生,只有学生。也应懂得教育的艺术在“严”与“爱”之间,有一个词叫“守望”。学生是家校之间的纽带,当教师树立科学的育人观,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家校的关系自然也就和谐了。钟楼二实小将以开放的姿态面对社会的考验,让家长看得见、感受得到学校为孩子的成长所做、所思、所想。其次对于同事关系,学校将持续以项目凝聚人、锻炼人,通过组建系列的非正式学习共同体、微型项目组等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让彼此成为前进道路的重要他人。
(四)进一步强化教师培训
钟楼二实小教师队伍年轻化,对于教师的培训是学校工作的难点之一。学校关注不同层次青年教师,形成培养矩阵,落实培养目标。在矩阵当中重点关注“新进教师”“新进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前两者的培训内容聚焦在教材、课标的学习,以及班级的管理能力;后两者的培训提升教研组长的学科领导力和年级组长的年级治理能力,这两类人群作为学校管理的助力,工作不应仅停留在上传下达层面,更应立足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学科组、年级组的工作有创新性的思考与行动。对于3~5年、5~8年的教师通过系列的各级各类竞赛以及展示分享平台助力专业的精进、提升;利用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形式推动骨干型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实现卷入人人、人人卷入。
此外,学校将持续推动科研兴校,鼓励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聚焦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策略,并利用学期初、学期末的教师会议进行课题的展示汇报,在全校形成研究的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有研究的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办学的过程是缓慢积累、辩证前进的过程,钟楼二实小将面向时代的发展,坚守教育理想与育人本质,砥砺奋进、保持进步!呈现一所新校育人新样态,以小学六年生活的构建为儿童一生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 傅颂九. 三重对话:探索“以美育人”的新样态[J]. 中小学校长, 2022(04):20.
[2] 李希贵. 学校制度改进[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156.
[3] 马景林. 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 中小学校长, 2022(04):3.
[4] 辞海:第七版(缩印本)[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1716.
[5] 项红专,陈学刚. 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追求:品牌抑或品质[J]. 上海教育科研,2023(03):18.
[6] 萨乔万尼. 校长学:一种反思性实践观[M]. 张虹,译.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95.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