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立足育人根本,秉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让每一个孩子出彩”的办学理念,通过场域协同润品、课程协同明品、行动协同扬品,发挥家校社三方合力,构建系统化的育人体系,形成“云阳少年”德性成长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协同育人;共同体;空间支持;德育课程;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5-0031-03
【作者简介】王伟,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江苏丹阳,212300)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秉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让每一个孩子出彩”的办学理念,通过家校社协同共育,构建和谐健康的教育生态,涵育“正心、扬善、向上”的“云阳少年”。
一、立体支持空间,润品场域协同
2022年9月17日,学校第30期家长成长学院开学典礼如期举行,家长们满怀着期待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云阳少年”代言人“云云”和“阳阳”的卡通雕塑,这是学生的原创作品。女孩“云云”,秀发如云,右手执笔;男孩“阳阳”,阳光健硕,脚踩足球。他们展示了“云阳少年”健康向上的形象,也彰显了学校“写字教育”“教体融合”的办学特色。
沿学校主干道向前,道路两旁是“云阳好故事”“社区实践”“家长同盟军”“亲子共读”“祖辈课堂”“家长团辅”等活动的图文展示,家长们在了解学校协同育人实践的同时,对学校和孩子的发展充满期待。
很快,教室门前的电子班牌吸引了家长们的目光,大家对各班的班名、班级标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协同的力量,引导家长深入参与班级建设,在学校的指导下,班主任、学生和家长组建“创意共同体”,共同为班级建设出谋策划。大家围绕班级名称、班级标识、班级发展理念、班级口号等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设计,充分展示各班的个性特色。电子班牌里不仅有学生和老师的合影,还有全体家长的合照,有家长感叹道:“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不再是教育的局外人,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
“这是云阳学校退休教师——‘中国好人仲凤娣。”随着志愿者的引导,家长们来到学校“家文化”展示馆,倾听“好人故事”,感受“云阳好家风”。学校“家文化”展示馆也是“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听云间·丹阳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2022年5月25日,依托云阳学校优质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资源,丹阳市教育局与学校共建“润心场域”。如今,全市114位德育、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化身“云老师”,“引领、支持、陪伴、守护”全市中小学生及其家庭,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润心服务”。团体辅导室里,社团的学生正在兴致勃勃地进行“四宫格绘画”,和“魔法師”对话;团体沙盘室里,学生正在搭建“心灵的花园”,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学校通过家长成长学院发起“云阳少年‘一米小书房友好空间行动倡议”,一个角落、一张书桌、一张凳子、一个护眼台灯、一个桌面小书架,亲子共建专属的学习空间,创设友好温馨的家庭学习环境。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协同,学校还与3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签订了“共建协议”,形成了“红色教育”“环保教育”等主题实践基地群,构建“云海扬帆”场馆课程支持系统。社会即课堂,“云阳少年”走出校园,沉浸式体验道路交通安全维护工作,感受自律的重要性;学习救护常识,理解仁爱的内涵;“跟着垃圾去旅行”,懂得绿色环保的价值……德育场域的拓展,为“云阳少年的”德性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德育特色课程,明品课程协同
周五晨会课,“云阳少年”走进“双微课堂”。“德育微课堂”上,10分钟的小故事《缺失的一角》,引导学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勇敢地挑战和展示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心育微课堂”上,《我的独特我认识》《我的情绪我管理》《减压小技巧》《感受生命价值》《学会欣赏朋友》等课程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管理情绪、学会悦纳自我。
传统节日来临,校园里会飘来饺子的肉香、粽子的叶香、端午糕的米香、月饼的醇香、青团的清香……“云阳少年”在传统活动中了解历史,品味经典,传承文化。学校开发“追寻年味·享受亲情”“浓情粽香过端午”“清明追思·家国永念”“月圆中秋·爱我中华”“心怀感恩·爱在重阳”等系列传统文化课程,增强“云阳少年”的文化认同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家长们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增加,学校开展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家庭教育分层指导,开发家长“三学三做”课程,引导家长主动学习提升。家长“三学三做”课程既有面向全体的“唤醒课程”, 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面向个体的辅导课程,关注孩子的发展改变。例如:“让情绪亮起来”辅导课程针对部分情绪控制不佳的家长,设置了“情绪五味瓶”“我的情绪我做主”“调控情绪有良方”“我和情绪做朋友”4个单元。首先,家长自由分享情绪控制方面的感受和经验,然后通过团体模拟察觉自己与他人的感受、行为,学习有效的沟通行为,激发自我不断改变与成长。学员王爸爸说:“在角色转换中,我发现当听到不赞同的话语或是不被理解的时候,会感到委屈、愤怒,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平时不加控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学员钱妈妈说:“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开始进行‘21天好好说话打卡活动,我每天会静下来认真听孩子说,笑着和她交流。我发现,情绪是会传染的,当我对孩子好好说话的时候,孩子也能跟我好好说话了。”
教师是学生品格锤炼的重要引路人,教师的言行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面镜子,是学生成长中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基于此,学校开发了教师“三学三成”课程,开展了如“互联网+时代的沟通”“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让每一个生命更美好——危机干预”“校园里的急救术”等系列参与式主题培训,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进一步缓解了教师的职业焦虑,让教师获得了职业的成就感。
三、深度体验表达,扬品行动协同
家乡,是孩子心灵的栖息地,是形塑人格的重要“光源”。2022年1月,“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寒假,学校发布“寒假生活指南”,倡导家校社携手,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文化遗产,让假日成为美好的“发现之旅”。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建“历史遗址组”“文化遗产组”“文化艺术组”和“传统建筑组”等研究共同体,邀请家长和学科教师作为行动导师。
林爸爸是八(1)班家委会骨干成员,对丹阳的地方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于是他被聘为“文化艺术组”的行动导师。在他的指导下,“文化艺术组”确定了四大行动: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现场采访、撰写报告。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来到丹阳市文化馆,聆听了非遗传承人的介绍;来到丹剧传播中心,观看丹剧排练。学生们还采访了丹剧团老团长邹建生爷爷。邹爷爷是丹剧第三代传人,聊起钟爱的丹剧,他如数家珍,但在说起丹剧的保护和发展现状时又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说到保护和传承,邹爷爷提出“丹剧进校园是很好的一种传播方式”,并现场教学生唱起了《红梅赞》。
开学后,各班的研究小组进行调研成果汇报。“文化艺术组”的学生说:“有人问,现在真的还有人去看丹剧吗?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在邹建生爷爷那里,我找到了答案,也明白了什么是情怀和责任。”“文化遗址组”的学生说:“几天的读城之旅让我深有感触。齐梁文化,季子故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行走中都有了最好的解答。”
“假日发现之旅”是学校扬品系列表达行动之“小博士致远行动”的一个重要主题,除了文化寻访活动,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们还在导师的带领下研究丹阳“年味”的变迁、研究爆竹燃放的原理、学习烹饪地方特色菜……学期初,各项目组在学校的“云海扬帆”大舞台上展示学习和研究的成果。有家长表示:“把‘年味植入寒假生活,这样的作业‘走新更‘走心。”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2012年以来,学校的“云海扬帆”扬品系列表达行动成果丰富:“小天使润心行动”以“天使微笑、微语、微愿、微光”为主题,一群活跃在校园内的“阳光使者”成了温暖的陪伴者和积极的自我生长者;“小公民志愿行动”通过校内和校外人人微志愿积分活动,深入体验“小善大爱”;“小先生悦读行动”通过亲子共读,打通了从阅读到品格生长的道德成长路径;“小主人爱家行动”通过谱写家园、校园、田园、社园“四园协奏曲”,完成各学段“劳动必备技能清单”,实现阳光生长;“小健將成长行动”通过运动打卡,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扬品系列表达行动为“云阳少年”的健康成长搭建了情感体验平台,让他们在亲历中丰富道德体验,形成正向的价值体认,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生态中,“云阳少年”阳光向上,品格鲜明,素质全面;云阳教师抱团发展,拔节生长;云阳家长深度参与,既做好“家的事”,又参与“校的事”;社区等共建单位全力支持,积极担责。家校社三方同向奔赴,培养具有良好品格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