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体质健康管理背景下,教师要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落实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为落实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上好体育课,开展大课间活动,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完善体育竞赛制度。文章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搞好校内体育、丰富校外体育、完善体育竞赛制度四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体质健康管理背景下落实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质健康管理;校内外一小时体育活动;落实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7-0011-03
引 言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体验多样的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和能力,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是实现体质健康管理的重要途径[1]。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是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环境,调动学生兴趣;接着,以体育课堂活动、课外活动以及校外活动为抓手,
让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然后,借助体育竞赛制度检验学生的运动情况,及时调整校、内外体育活动。鉴于此,在体质健康管理背景下,教师可以如此落实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
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使学生关注体质健康
关注体质健康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保障[2]。环境是影响学生关注度的关键因素。《通知》要求,教师要加强宣传,加大教育引导力度,让学生认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增强体质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对此,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多样的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让学生产生体育运动兴趣。
例如,教师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这一理念,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国家、省区市关于中小学生每日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规定,让广大师生重视一小时体育活动。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等介绍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体质健康深入人心。教师要关注每个班级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选出表现良好的班级和个人,树立榜样。又如,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生活时间,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身先垂范,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教师和家长的这些做法,能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发学生对体质健康的关注。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自觉投身体育活动,推动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
二、搞好校内体育,助力学生掌握体育所学
(一)开足上好体育课,助力学生掌握体育所学
体育课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3]。《通知》要求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确保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在充足课时保障下,教师要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组织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体验,有所收获,
夯实自主锻炼基础。
1.练中学
“练中学”是指在体育演练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与技能。体育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支撑,有利于学生通过不断实践,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在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体育教学内容,组织演练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技能。
例如,在教学“足球:脚背外侧踢球”这节课之前,
教师以“脚背外侧踢球动作要点”为重点,录制微课。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播放微课,并提出练中学任
务:“请和小组成员合作观看微课,试着分析脚背外侧踢球动作要点,轮流进行模仿。其他人认真观看,对比微课内容和组员动作,认真分析,总结脚背外侧踢球动作要点。”在了解任务内容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认真观看微课,分解动作,初步把握动作要点。接着,学生与小组成员轮流演示动作,互相帮助,弥补动作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走进每个小组,了解其演练情况和评价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通过不断的演示、评价,大部分学生查漏补缺,掌握了脚背外侧踢球动作要点。
接着,教师随机从几个小组中选择几名代表,鼓励他们演示动作。此时,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发现、提出问题,并演示正确动作。经过不断的演示、纠错,大部分学生准确掌握了脚背外侧踢球动作要点。同时,部分学生将认知转化为技能。
教师把握时机,组织各种练习活动,如脚背内侧踢球徒手练习活动。在进行练习时,学生要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正面踩球,另外一人一步助跑脚外侧击球。在击球时,学生迁移课堂认知,尽量使用正确动作进行脚背外侧踢球。组员细心观察,发现并指出动作问题。在此过程中,组员演示正确动作,帮助他人改正错误,
掌握正确动作。
实践表明,学生经过不断演练,掌握了体育项目动作要点,锻炼了体育技能,便于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不少学生因此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2.赛中练
赛中练是体验竞赛活动,加强实战演练。通过体验赛中练活动,学生可以强化体育技能,积累实战经验,增强体育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增强体育锻炼兴趣,积极体验体育锻炼活动,塑造健康身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赛中练活动。
例如,在学生掌握“单、双脚跳”方法后,教师结合“单一的身体练习”与项目特征,组织趣味比赛——默契合作接力赛。此比赛包括三个项目:双人前后(左右)合作行进间单脚跳、合作跑、四人合作跳。在比赛之前,教师依据學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堂学习情况,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并组建四人异质小组。接着,教师呈现不同的比赛项目和具体规则。如在双人前后(左右)合作行进间单脚跳比赛中,各组派出两名成员。在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行进间单脚跳,最先到达终点的一组为获胜方。在比赛过程中,倘若出现跳跃失败问题,则需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比赛活动具有竞争性,小学生的竞争欲望较强,所以,大部分学生踊跃体验比赛活动。在比赛活动中,他们迁移课堂认知,联想、实践正确动作,切实锻炼了技能。同时,学生为了取得胜利,与他人通力合作,确定竞赛对策,积累了竞赛经验,锻炼了合作能力。
(二)开展课外活动,促使学生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1.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在阳光下成长”的助力。在落实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教师要发挥自身智慧,让学生积极体验,塑造健康身心。
例如,教师依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创不同的大课间活动,做到对症下药,助推学生获得良好发展:(1)趣味跑操。在大课间时,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迈着虎虎生威的步伐,喊着铿锵有力的口号,沿着指定的路线奔跑。在奔跑时,学生摆动双臂,调整步调,举手投足间彰显柔韧性、协调性。(2)“绳”彩飞扬。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学生开始表演精彩的绳操。在表演时,学生脚尖点地,上脚腾空,轻盈的身体在跳绳中间来回飞舞,人绳合一。随着音乐的变换,学生灵活地进行“单脚跳”“双脚跳”“窜花跳”,彰显阳光与自信。
随着各个年级学生的不断发展,教师要调整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契合学生实际情况。如此,学生会增强体育锻炼兴趣,踊跃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开展体育课后服务活动
体验课后服务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途径。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后服务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愈加精彩。同时,学生通过体验体育课后服务活动,可以增强体育学习兴趣,锻炼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心健康水平。对此,在落实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教师要精心开展体育课后服务活动。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育课后服务活动,教师要在课后服务课程上下功夫,设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同时引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五禽操、舞龙舞狮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依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建立不同的体育社团,之后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各个社团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
如在羽毛球社团,教师结合羽毛球教学内容,组织多样活动。以“基本步伐:并步、跨步”为例,此次活动内容是网前、中场的并步和跨步练习,重点是落地时脚后跟过渡到全脚,脚尖朝外,难点是学会身体的协调和动作的舒展。为了使学生扎实掌握重难点内容,教师采用示范讲解法,边演示动作边讲解,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之后,教师分解动作,再次演示、讲解。学生认真观看、模仿。学生经历动作分解到完整练习这一过程,掌握动作要点。教师还可以组织无球练习、有球练习,让学生迁移所学,落实动作,准确地做出每一个动作,同时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体验多种多样的体育课后服务活动,学生不但获得了塑造健康身心的机会,还发展了特长,有利于实现个性发展。
三、丰富校外体育,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通知》提倡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形成终身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是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的“支持者”,要发挥自身作用,指导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家长要重视家庭体育锻炼,每天引导学生进行一小时的身体锻炼。
例如,教师依据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以及身体素质情况,精选家庭体育锻炼项目,如原地蹲跳起、平板支撑、原地高抬腿、蛙跳等。围绕不同项目,教师精心录制微课。在微课中,教师一边演练动作,一边讲述动作要点。之后,教师将不同的微课发送到不同的班级群中。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微课,
了解某一体育项目的动作要点。学生和家长互相监督,一起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为学生录像,并将录像发送给教师,实现体育锻炼打卡。教師认真观看录像,了解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发现问题,
在线指导。此外,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生活时间,带领学生一起体验群众体育项目,如马拉松、野营、徒步旅行、打乒乓球、跳广场舞等。
在家长的监督和合作下,大部分学生能够端正态度,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能够逐渐强化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完善体育竞赛制度,增强体育运动活力
竞赛是进行体质健康管理评价的具体方式。在竞赛活动中,学生会积极展现自我。教师和家长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体育锻炼兴趣、身体素质、技能发展等,调整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确保活动与学生发展情况相契合,切实增强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活力。基于此,在落实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教师和家长要通力合作,组织体育竞赛活动。
如在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后,教师和家长可以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体育运动会。在每学期,教师可以和家长合作定期组织春、秋季运动会或阳光体育节活动。这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定运动项目,派出代表参与,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和家长认真观察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将记录结果置于学生成长档案中。之后,教师和家长一起研读学生成长档案,了解具体情况,继而调整校内外体育运动内容、方式等,增强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效果。
结 语
总而言之,在体质健康管理背景下,教师要以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为抓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发学生对体质健康的关注。教师要把握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时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课后服务活动、家庭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积极体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形成良好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健康身心。此外,教师还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让学生展示自我,借此了解学生发展情况,调整、组织各类活动,促使学生逐步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夏升霞,张春霞.“双减”背景下“小胖墩”体质健康管理[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22(4):16-18.
蔡景台.四项举措助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落地[J].中国学校体育,2021,40(9):72-73.
苏芝.浅谈如何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J].田径,2022(7):33-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体质健康管理背景下,落实课内外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QJYKT2021-0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傅春玲(1979.1-),女,福建泉州人,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