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2023-07-17 18:57张淑萍
学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问题意识素质教育

张淑萍

摘 要: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下学生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为了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成效,本文从传统观念束缚、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权威因素以及教学方法因素幾个方面着手对影响初中学生问题意识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教学观念、教学氛围、教师角色以及教学方法几个层面着手对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培养策略,旨在为相关数学教师提供参考,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提问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2-006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23

近些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加深,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所以忽略了这一方面的培养。基于此,笔者有必要对其培养策略展开更为深层次的探究。

一、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层面——传统观念束缚

尽管当前我国正在持续推进素质教育,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依然影响着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更加强调统一性和普适性,以期在有限的课堂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吸收更多的数学知识。但这种单一灌输的形式难以同素质教育背景下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利于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产生和发展。

传统初中阶段的教学更加注重教师本身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服从安排,而教师自身更倾向于对现成的结论进行直接讲解,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条件,使其对知识的内在含义和产生过程进行理解。繁重的课程压力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他们自然不会主动提出问题[1]。

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改革成效对于人才培养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面临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影响因素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初中在学校办学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过于关注高分、应试教育以及升学等问题,甚至将其看成是价值取向,这些均制约了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以及提问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氛围层面——氛围枯燥死板

除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学生积极性不高也是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其问题意识的生成有着一定的束缚作用。

从小学迈入初中之后,学生开始面临升学压力,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打下基础往往会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死板方面。在单一枯燥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热情,对于课堂的参与感不强,而教师又没有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提问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此外,初中生正处在好奇心旺盛的年龄段,但传统课堂形式的束缚会在极大程度上削弱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进而出现课堂沉默现象。学生在升学压力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大多只关注教材内容,不愿意动脑思考。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尽管教师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教师角色层面——师生关系紧张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着尊师重道的传统,但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大多是被动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种机械性的应答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即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也大多局限在课本教材范围之内,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对其展开更为深层次的探究。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初见成效,但部分教师依然强调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考升学率,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传授方面,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获取知识,却忽略了同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在教师过高权威性的影响下难以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以及融会贯通。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2]。

(四)教学方法层面——方法单一陈旧

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存在着单一、陈旧的问题,这导致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均存在模式化的问题。这种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除此以外,繁重的学科作业和课后补习班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自然而然削弱了学生的好奇心,导致他们逐渐丧失自主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将其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例,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对知识点有更加多维的解读。然而部分教师依然在沿用以往用语言或者是黑板进行辅助讲解的方式,使得学生仅仅理解了知识点的表层含义,不愿意对其背后内涵进行探究。从材料选择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而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各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内在联系,但单纯依靠讲教材的教学方式会忽略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使得各个知识点相互割裂。与此同时,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也不利于学生提出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及提问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

先进的教学观念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摒弃以往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观念,将问题意识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以下几方面的重视。首先,教师需要针对问题意识培养的各个目标因素进行详细划分,确保其具有更强的具体性以及全面性。其次,教师应当从数学学科自身的实际特点出发,在当前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对于目标因素的有效渗透。再次,教师应当从培养目标出发,充分同学科内容相结合,科学有效地分配教学实践,并且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最后,教师应当按照具体的方案实施,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优化评价以及合理调整。教育理论能够对教育实践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若是学校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并没有一个良好的目标导向系统作为支持,势必会影响理论的实际作用,进而影响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进一步转化。

(二)优化教学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研究人员表明,心理因素对于初中生创造力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对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课堂氛围进行优化,这样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促使他们在更加自由和安全的心理状态下通过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和谐性,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尊重,并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当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想法时,教师需第一时间做出积极评价,以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会对常见事物产生疑问或者批判,教师在面对这些观点时不应当用成年人的眼光来衡量学生问题的大小和对错,而是应当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正确引导,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提出具有创新性和价值的问题。此举能够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对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课堂氛围势必要建立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真正将问题贯穿在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努力解决每一个问题。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勇敢地提出问题,同时能够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所思所想,这对于初中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形成有着推动作用。

(三)转变教师角色,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角色,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农耕社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是经验传授,所以师者往往有着绝对的权威地位,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意味着风险。但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有创造力的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所以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角色定位,逐渐向指导者和组织者的方向转变。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仅要有着专业扎实的知识技能,还应当具备充分的教育理论,对于数学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来说,其是一个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教师自身应当用研究者的身份和心态展开教学活动,同时还要从研究者的角度对教学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在遇到问题时,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并常态化落实反思与总结,最终实现其固有知识结构的合理优化,不断促进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升,从技术和理论两个层面着手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提供充足的支撑[4]。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合理使用课堂语言,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并逐渐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基于有限的教材内容,教师还要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接受数学教育,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进而将数学理论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应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去。此外,教师应当优化评价方式,尽量采用积极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往部分教师会采用打击性评价触碰学生的自尊心,旨在激发其学习欲望,但这种评价方式常常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惧怕心理,即便是对某一知识存在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而积极的评价方式则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学生不惧怕提出问题。

(四)创新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本身并没有对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了课堂氛围。基于此,教师应当在现有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加大力度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切实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求知欲,以便于对后续教学活动发展的方向以及目的进行明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是否存在矛盾直接关系到学生问题的产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视,针对知识具体的呈现手段和契机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

教师应当通过合理应用相关背景素材加剧学生在认知层面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以充分展现出各个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关系,这样便可以动摇学生固有的认知结构,以此调动其认知冲突。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真正让学生意識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为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提供驱动力。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视。

首先,各个材料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适切性,确保其能够为问题情境的创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当全面了解其是否科学合理,以便于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与此同时,选择的材料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并且教师还要注重对于材料数量的合理把控。其次,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具有良好的探究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最后,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应当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考积极性。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可以为其更好地提出和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基础。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应当深层次探究情境同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选择同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符合的问题情境,或者选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可以随手获得的材料,切实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感,进而创设出真正可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情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问题意识能够拓宽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空间,进而强化其对于数学的自主学习以及深度思考,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视,为其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拓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丽霞.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89.

[2] 李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19):217.

[3] 姚慧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33):83.

[4] 王磊.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1(64):58.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问题意识素质教育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