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 要:在当前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如何实现多样化特色发展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普通高中应该深入挖掘并利用地域文化,积极整合创新教学资源,构建校本特色文化,走特色化办学之路,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突破同质化的现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路径。本文分析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探讨了运用地域文化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2-001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04
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甚至对于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标,指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其普遍存在办学定位不清、办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僵化、投入不足、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辟一条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一)办学目标不清,缺乏方向性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不断发展及其日益呈现的普及化趋势,普通高中的办学定位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即要由原来的精英型教育向大众性教育转变,其特别强调普通高中要结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寻找创新发展之路,努力寻求建构丰富多样的学校生态目标,促进高中学校培养人才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为社会提供可选择的高中教育,这也是高中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路径。
但是就现状来看,部分普通高中没有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求变的意识,研究政策的意识不足,开发本地教育资源的意识也存在短板,因此不敢从多样化发展或者特色发展方面大胆进行尝试,其危机意识与创新意识严重不足,难以适应我国新时期高中教育的发展需求。
(二)功能定位固化,教育功利化
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社会普遍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是“处于过渡阶段的教育”,即学生经历高中教育之后要么升学、要么就业。受此影响,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都把高考升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唯一”目标,却忽略了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导致学校办学的功能地位深陷于旧有的“应试教育”的泥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即要发挥其育人功能,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为其未来的多方面选择打好基础。而普通高中以应试为中心的功利化发展模式势必会固化学校的发展定位,影响学校的多样化发展。
(三)课程设置僵化,难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为了使新时期的高中教育更加契合学生的需求,我国开始逐步推进新高考改革,其目的就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满足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打破原来单纯的大文或者大理的分科模式,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当然新高考的新变化也给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需要普通高中针对多元发展做出一些调整。但是目前来看,部分学校的问题较大,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依然存在僵化的问题,很多学校的文化课程依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其他特长类课程,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体育、编播等课程往往不受重视,要么课时得不到保证,要么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导致部分有此类需求的学生只能够寻求社会资源进行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四)校本课程建设有待完善
根据新时期高中教育的发展要求,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部分,其中校本课程是推进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表现。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能够增强学校课程对地方和学生的适应性,促使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契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积极推进建设校本课程成了当前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很多学校的表现来看,其建设校本课程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一些学校设置课程时存在应付心理,并未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选择课程内容时则是“拿来主义”,并未与学校、当地的情况相结合,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不利于学校实现多样化发展。
二、运用地域文化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重要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之一。地域文化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思想方式、行为习惯乃至自我认同。而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发展一定要基于当地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地域文化则是重要的参照。通过把地域文化融入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能够促使普通高中的“特色”更突出,无论对其课程建设,如课程内容、课程模式等,还是对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说,都有积极的意义,能够促使普通高中真正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三、运用地域文化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路径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是新世纪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学校的层面来说,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域的层面来说,挖掘学校潜能,促进学校多元特色发展,是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而要想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优势推动多样化特色发展,具体来说可以尝试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一)应用地域文化,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
在普通学校的多样化发展中,办学目标就像航标一样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对于学校的多样化发展有着极强的战略意义。而对于当前普通高中的发展来说其根脉就是所在的地域,这是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地域文化则是对教育影响最大的因素。地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属于某一个人,而属于整个地域的全体民众,是当地人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和总结而凝练形成的。它不僅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其具有地域性、稳定性、潜在性和认同性的特征。而高中学校把地域文化融入学校特色发展,能够促使学校找到更适合发展的土壤,也更容易获得学生和广大家长的认同,这样就能够产生“铸校魂、显个性”的效果,也有利于普通高中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让学校的办学特色更鲜明。
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之后,就要积极寻求上级部门的相关支持,特别是发展资金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支持,这样就能够为学校的特色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在资金方面,学校可以针对自身的特色发展申请建设特色高中的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学校特色发展项目,如教师培训、教学设施建设或者课程建设等项目;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高中教育的核心资源就是教师,可以结合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需求建立教师补充机制,结合高中自身课程建设、分层教学、走班教学等新变化及时补充优秀教师和开展在岗教师的培训与提升工作,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助力。而广大普通高中也要有开拓进取、主动创新的意识,要在深入了解、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明确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并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细化发展规划,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应用地域文化,优化功能定位
立德树人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所谓立德是指学校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要努力通过正面教育引导、激励和感化学生;而树人则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校实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来塑造、改变和发展学生。这进一步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育人要求,也给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发展提供了指导。
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大众性和终身性三个特点,特别是随着“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首要的功能定位就是育人,其次才是升学和就业。而普通高中要想完成自己的育人职责,需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地域文化则为特色化的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绝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了解地域文化,这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容易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例如,凉州地区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直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大舞台,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是当地人们非常骄傲和自豪的文化情结。因此当地的普通高中就可以此为切入点,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其特色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能够实现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
(三)利用地域文化,优化设置课程
很多普通高中在谋求特色化发展的过程中,几乎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多元发展这样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其多元发展的模式基本上是在原来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艺术教育,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划未来的生涯。学校可以在新高考选课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需求优化设置课程,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还能够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可谓“一举双得”。
在设置课程时,普通高中也可以把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如高中地理课程本身就包括区域地理这一板块,但是很多高中生因为走出去的机会相对较少,他们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往往只停留在记忆层面,并未真正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导致其在解决新问题时困难较多。对此,学校就可以把区域文化中与之有关联的内容纳入教学,引导学生以本地域的文化和发展特点为例理解学习内容,这就给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普通高中也可以把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扩展到历史、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与地域文化关联紧密的学科,这样有助于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也契合新高考的育人要求。
(四)应用地域文化,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新时期的高中教育特别强调普通高中要敢于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教学形式,立足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多元化、个性化以及选择性的原则积极建构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办学的独特追求与学校文化,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在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地域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高中历史的校本课程可以把地方发展史纳入其中,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地方志或者地方史等多种途径,以通史为主线,把地方发展史与学生熟悉的国家发展史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够拉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历史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通过了解本地富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文物、遗迹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提升校本课程的趣味性。此外,普通高中也可以把地域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文学、音乐、美术以及与劳动课程相关的素材融入校本课程,可以结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增加实践性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把知与行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来说收获更大,也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新时期的高中教育工作需要普通高中立足于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通过主动求变寻找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而地域文化为其特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广大普通高中可以把地域文化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打造符合自身需求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20(S1).
[2] 肖庆顺.从特色走向品牌——天津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路径[J].天津教育,2021(7).
[3] 孙艳霞,曾庆伟.“个适性”质量观下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策略——山东省聊城二中的个案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4).
[4] 武秀霞.多样、特色与高品质教育——关于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若干问题的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9(12).
[5] 徐月新.办高品质高中:文化承创视阈下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6(34).
[6] 王宪军.文化视野下普通高中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