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实效的策略研究

2023-07-17 13:36曹劲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初中生德育

曹劲波

摘 要: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领导之下,由师生共同打造的一个富有浓烈文化气息的学习、成长空间的载体,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初中生身体、心灵的综合发展有着较大作用,对于他们品德的形成与强化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文围绕“打造特色校园物质环境”“制定科学规范的校园制度”“创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以及“开展富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四个方面研究了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 实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59

初中校园是实施基础教育、开展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具有道德品质人才的重要阵地。近些年来,关于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德育的问题成为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了“文化育人”的要求以及“活动育人”的方式,要求学校及教师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可以优化校园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中小学德育水平的稳步提升。因此,本文结合对《指南》的分析,对如何依托校园文化增强德育实效性展开了探讨。

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分析

校园文化主要以全校学生作为主体,以校园为活动实施空间,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引领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指学校所用的特定文化氛围,不仅包括學校的基本建筑、景观设置和绿化环境,还包括学校的优良传统、校风校训、集体舆论以及学校内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在共同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只有形成健康、优良的校园文化,才能起到一定的德育作用,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启迪,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最终让学生获得综合性的成长。

从心理学层面来分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其实是一种无形的、无意识的过程。因为学生在有意识地接受外界信息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准备,他们对于外界信息或接受或排斥,这都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关。而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可以消除学生排斥、逆反、抵触等不良心理,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教育,从而使他们接受并内化知识。当然,这种育人效果是比较缓慢的,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也要做到有耐心,遵循“润物无声”的基本原则来对学生进行品德上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价值观,而学校的校园文化对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有着较大影响。良好的品德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构建丰富、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品德,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可以在积极的校园活动文化中和同学、教师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形成一定的团队意识。所以说,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德育作用。

二、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特点

1.方向性

初中校园文化建设是要追求一种“无痕灌输”的效果,不管隐性德育的实践形式有多丰富,它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校园文化则是连接具体实践和德育的重要载体,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用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来引导学生,培养出一个德智体美劳健全发展的人。所以,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我们必须朝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来建设校园文化、培育学生。

2.渗透性

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隐性德育的有效开展必须建立在不损坏原来实践形式的基础上,把德育渗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校园文化是每一个学生不断发展的“软”环境,对全校教师、学生都会带来一定的感染与熏陶作用,而这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

第二,校园文化各个方面都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比如物质、精神和活动文化并不是孤立地对学生发挥教育作用的,而是相互交融,比如校园物质文化中也可以包含制度,而校园活动文化中也可以包括一定的制度。因此,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的过程中有着渗透性的特点。

3.全面性

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不仅包括对学生思想、价值观方面的影响,也会给初中生的道德规范产生引领作用,同时也包括基础建筑、景观设施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校园文化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可以最大化地挖掘校园文化所蕴藏的教育资源和价值,从包括精神因素的层面到包含物质因素的外显层面,校园文化的内容包括物质、精神、制度以及活动等多方面,能够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形成密切的联系,在比较开放的空间内,通过多样的、丰富的实践活动对他们实施“全天候”的德育。因此,校园文化的内容有着全面性的特点。

4.可操作性

校园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固定的,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环境与学生成长的需求来设计合适的形式。首先,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所决定的,可以被教育者自由控制、操作,在发挥德育功能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开展的形式灵活丰富,比如可以在校园学习生活的众多领域加以实践运用,但也要从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地选择教育时机以开展德育,在开放、灵活的教育氛围下实现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三、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1.以物质文化为依托,打造特色校园物质环境

要想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德育的价值,就必须明确物质文化建设的空间范围,主要包括实体文化和虚拟文化两个方面。其中实体文化空间主要有学校内部的教学楼、图书馆等这些可以凸显校园人文底蕴的物质,虚拟文化空间主要包括网络互动平台、红色网站等。只有明确校园物质文化的空间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从而通过校园布局、绿化设置、各种建筑物的优化,对网络空间进行建设,来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从而满足初中生的多重教育需求。

例如,在实体文化空间上,学校可以建设标准的运动场,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还提供电子白板、多媒体录课室等,这些设施不仅可以为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也有助于德育的实施,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强化他们的合作品质。校园内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等,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住校的各种需求。此外,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校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热情,比如在墙面、走廊或围墙上悬挂一些行为准则、校风校训,从而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再如,学校可以在绿化建设的过程中穿插具有艺术特点的走廊,并对走廊进行布置,张贴一些名画、名句等,让学生经过走廊的时候产生读书、学习、绘画的冲动,使他们沉浸在富有艺术气息的校园中。此外,学校还可以尝试建设“花园式的校园”,对绿化用地进行改造和优化,增设一些小喷泉、雕塑等,并设置石凳、长条座椅等,以便学生下课后休闲、观赏,让他们能够赏心悦目,使其身心得到发展。通过这些标志性的建设既能美化校园的环境,也有利于愉悦初中生的心情。

在虚拟文化空间上,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红色网站资源向学生们传递爱国、坚定、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等多种正能量,实现德育实效性的增强,组织学生浏览红色网站,令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中优良的精神品格和力量,为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指示灯”的作用。

2.以制度文化为载体,制定科学规范的校园制度

校园制度也是校园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让校园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通过建立完善的、科学的校园制度,可以对教师、学生以及职工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把规章制度中所体现的内容逐步内化为教师、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从而达到师生自我管理的目的。良好的、规范的校园制度可以对广大学生实施德育,为学生品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学校要及时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优化,如此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例如,学校必须遵循“民主性”的原则,邀请全体教师、学生参与到校园制度的建设当中,让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者班级的实际情况一起讨论,共同提出意见,在民主的情况下制定科学、规范、符合师生利益并且贴合校园管理需求的制度。除了最基本的校规校训和初中生行为准则之外,学校所开展的活动中也蕴含着许多制度文化,比如学校的集体活动与校规校训有所不同,它可以为学生们提供集体的、合作的“软性”制度,让学生明确在参与活动时必须遵守活动的规则,才能避免受惩罚,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和同伴之间的集体协作,从而发挥活动制度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只有把成文的规则制度和游戏活动中潜在的规则和制度结合起来,才能从显性、隐性两个层面对学生实施德育,提高初中生的社会道德认知,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3.以精神文化为引领,创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

要想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还应该注重在具体活动中增添一些精神内涵,给学生提供富有人文气息、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优良的精神,以此来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修养。其中,精神文化是提高办学品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初中校园建设优质的、高雅的精神文化,不仅可以满广大初中生的品德发展需求,而且还有利于发挥思想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从精神层面体会到校园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爱、充满人文思想的地方,从而让他们在今后端正学习、生活的态度。

例如,教师在每学期都应该开展一些爱国主义、傳统文化、英雄事迹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到更多人文知识,使他们了解我国发展的历程,从而深化他们的爱国情感。讲述和渗透英雄事迹有利于让初中生形成积极、勤奋、坚持不懈的品德,同时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这些道德品质正是初中德育的重要内容。此外,学校可以建设“校史纪念展览馆”“中外名人长廊”“古今伟人雕像”“艺术品展览馆”等,以此来彰显学校的精神文化,同时在硬件设施中融入松、竹、梅、兰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陶情冶性、修身养性的重要场域。

4.以活动文化为延伸,开展富有意义的校园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的活动,也是让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学校和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并创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尽可能地提高活动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他们在校园内的生活,也有利于增强其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在活动中形成全面的文化观,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养。此外,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亲身体验,这与说教所带来的文化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教师要以活动文化为延伸,开展富有意义的校园活动。

例如,学校要重视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党的生日、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一系列节日,并且在这些节日里通过开展文艺汇演、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们增强思想道德素质。除此之外,也要积极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和户外体验活动,前者主要能够提升学生对民族和地方文化的自信,后者则对应热爱劳动方面的品德教育。通过校园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让学生体会中华优良美德,从而促进其个人品德的塑造,让学生获得道德品质的有效提升。

再如,“互联网+教育”正大力实行,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互联网对学生实施网上红色教育,可以注重对一些红色网站、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利用,也可以把一些影视资源作为德育的载体。如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观看《红船》这个影片,影片中一些振奋人心的话可以让学生有很深的感触,还可以让学生看到鲜活人物身上的奋斗精神。在看完影片之后,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撰写一篇观后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有的学生说:“最后那个《红船》激昂的音乐响起来了,再搭配上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剪影,真的太燃了,看得我内心澎湃!”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能够打造特色校园活动文化,优化德育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思想和风骨,使他们受到“沉浸式”的红色教育。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促进中学生道德提升的重要支撑,教师和学生都是校园文化直接的参与者,也是创造者,学校和教师要不断探索并创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手段和方式,通过物质、制度、精神以及活动四个模块的文化建设来完善校园的文化,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富有人文气息且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学生能够学习优秀文化,促进其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的发展和提升,最终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峰、叶秋《根植校园文化  提升德育实效——以包桥小学“乡贤育德”工作为例》,《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27期。

[2] 周彬《校园文化建设对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年第11期。

[3] 陆春燕《重视校园文化构建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年第2期。

[4] 孙美婷《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参花》2021年第12期。

[5] 龙隆《初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探讨》,《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年第16期。

[6] 马生俊、王清琳《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第2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实效的策略研究”课题的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22]GHBZX107)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初中生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