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斌 雷云翔
摘 要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二者相互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既受到高校校园文化的氛围约束,又反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校园精神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握校园文化的真实内涵,探究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二者深层互动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助力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9-0070-04
0 引言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由学校传统、管理方式、校园建筑和办公环境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组合而成。通过校园这一特殊场地、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逐渐让长期在校园内生活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保持一致。校园文化已然成为大学生参与校园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高校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确保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学习的氛围约束,学校只有具备浓厚的有历史底蕴的校园文化,才能深入挖掘校园内各隐藏资源蕴含的价值,进而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抓手和保障。
校园文化指的是一所学校在全体师生长期的教学和学习实践中所形成的蕴含特定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种特殊现象。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行为主体是高校全体师生,发挥功效的场所是高校校园,作用主体也是高校师生,作用领域涉及教学内容、课程创新以及科研探索等范围。
总体来看,校园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构成校园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指的是校园的各项配套设施、教学楼、办公区以及学校绿化带、草坪等;制度文化指的是学校为管理校园、确保校园安全、保持校园有序开展工作而产生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条文等;精神文化指的是全校师生的价值观念、思想认知、心理素质、精神状态等精神层面的状态。校园文化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发挥着巨大作用,不断改变着校园教学环境和精神状态,像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把控着学校整体发展,让高校师生在无形中慢慢接受优秀精神的洗礼。校园文化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发挥的根本保障,只有具备优良而厚重的校园文化,才能充分地挖掘校内各种资源所蕴含的价值,继而逐步提升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应结合校园文化,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2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存续的重要基础,也是校园精神、风气和价值观的具体化表现[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紧密相连。无论从目标任务、工作对象还是引导效果上来讲,二者始终是一致的。但是,二者也存在具体的差别,如二者所属范畴、适用范围以及作用方式各不相同。
2.1 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质性
2.1.1 目标和任务
文化是每一特定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全校师生的持续性影响和刺激,促使大家自觉主动地接受来自时代精神的感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而校园文化的目标是通过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进一步影响师生的行为方式,促进师生塑造健全人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从精神层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认知。
2.1.2 工作对象
总体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都是在发挥人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校师生是二者共同的工作对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其端正思想态度,明确人生目标,清晰人生定位。而校园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学生主动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文化发展规律,配合学校发展计划,促进校园建设更上一层楼。二者的共性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侧重学生发展,坚持思想道德底线,坚定政治立场。
2.1.3 引导效果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就是二者之间的同质性,包括二者开展的目标、工作对象以及产生的效果。虽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以及素质教育方面扮演不同的角色,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但是二者在引导学生培养、素质教育以及健康人格塑造等方面起着相同的引导效果。
2.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异质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一些区别,这些区别是区分二者作用和功能的重要标志,也是着手建设校园文化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那种简单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二者可以互相替代,以及忽视校园文化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各自功能的观点是极不可取的 [2]。
2.2.1 所属范畴
高校校園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实分别隶属两个范畴,也有着不同的边界。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开展其他工作的生命线,隶属思想层面,坚持党的领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是通过文化对人的影响,去改变实际行动,从而实现高校管理的目标,隶属管理范畴,通过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
2.2.2 适用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的是思想和认知层次的教育活动,具有较为突出的政治性和阶级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全校师生政治、思想、道德等层面的教育,从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校园文化则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影响,是一种学生自愿自主接受的行为。因为其产生于全校师生的教学和学习实践,所以受制于全校师生的活动。同时,其自身发展、成熟与完善有一定的规律,在无形中影响着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2.2.3 作用方式
为使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时代发展相一致,按照教育者制定的既定目标和方向前进,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政治观点和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相对规范、系统、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它所遵循的原则、政策和内容具有高度的规定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则不同,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和多种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会随之变化。
3 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3.1 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渗透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主流思想意识的重要体现,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政治建设的方向[3]。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渗透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在持续的教育中不断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而不断影响个人的整体发展,从思想层面对个人产生实质性影响。例如: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政治立场,丰富精神世界,堅定人生态度,不断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审美水平,明确人生目标,增长爱国热情,实现自我满足。
3.2 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作用
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考核指标。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学生对知识渴求的热情,挖掘学生自觉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加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塑造健全人格,学会自尊自信和自爱。校园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代表,代表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3.3 校园文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校园文化要与社会发展同频,保持开放、包容的特性,与时俱进地吸收借鉴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内容,不断完善校园文化的内容,坚定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学生会在不经意间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并以此为导向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融入社会热点,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正确发展方向。
3.4 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渠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教育理念的单一性输入,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说教,缺乏对学生实践经验的锻炼。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能力过硬的人才,仅靠传授理论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校园文化建设正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校园文化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帮助学生展现能力,发现兴趣爱好,缓解学习压力。
4 扎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4.1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总方向,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引导好把握好文化建设的方向至关重要。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始终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密切联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坚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共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这与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有着密切关系。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状况,积极引入流行文化元素,并加以识别,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同时,高校也应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范围。
4.2 丰富宣传活动内容,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
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形式到内容保持多样性。一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校园文化的趣味性。学校可以创立学术性社团,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和途径,充分展示自己,发现自身优势,对自我有重新认知。同时,可将校园文化与社会公益性事业相结合,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定期到敬老院陪老人、帮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做绿化等形式的活动,达到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个人素养以及思想水平,还能更好地巩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
另一方面,充分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发挥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教师的职责不应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育人工作的承担者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者。青年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掌握着社会最前沿的学术思想,接受过最新思想的熏陶,在知识密度、信息敏感度以及学习适应度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
4.3 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对外交流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关注丰富文化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一方面,把握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继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文化的创新性研究,主动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完善自身文化的内容。此外,更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显现出来,要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建设能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不竭动力的品牌文化;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影响力,保证其思想育人的功效充分发挥;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成长与发展的需求,积极引导学生,有效维护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4.4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工作的战略部署以及深层次开展提供了巨大便利,同时,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对学生的影响程度,高校开展工作时应把控不良信息传播对学生的影响,扬长避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正面传播的优势,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信息平台传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营造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风格和校园文化氛围,创新网络教育的内容。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校园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方式推出“红色文化”专刊、专栏,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增强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这就在无形中形成学校校园文化的另一种形式,更能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4.5 建立健全协同互动机制
高校在进一步寻求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协同发展发挥最大功效的同时,也要注意相应工作机制的建立。在着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机制的同时,要始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多角度创新组织机制,在机制保障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支持。强化二者互动的和谐性和有效性,可以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全面支持。此外,高校要始终确保二者在组织实施、工作方式和方法、运行逻辑上的一致性或相近性。同质性是二者保持良性互动的前提。学校应进一步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以及校园文化在促进人才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重大作用。
5 结束语
大学生是可塑性极强的一个群体,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早抓起。当代大学生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坚持理想与实践并举,既要心怀梦想和希望,又要脚踏实地付诸实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无论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需要长期努力和实践积累才能见到效果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发挥多方的力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做支撑,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摸索。因此,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效果,以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6 参考文献
[1] 赵子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2]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3] 吴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品位·经典,2022(4):85-8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