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如
Q:您对青岛这座城市的印象是什么?
A:我来过青岛很多次,因为我非常喜欢这座城市。她有着典型的标志,有红瓦绿树,也有碧海蓝天。除了自然风貌,她的人文景观也非常吸引人,特别是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动感时尚、年轻活力,都特别有魅力,是吸引人们的地方。
Q:青岛从2005年开始打造“音乐之岛”。在您看来,“音乐之岛”的魅力在哪里,又该如何提升?
A:我知道青岛在打造“音乐之岛”,并一直关注着。音乐,有一种符号性或者说是标志性的“气息”,那就是浪漫。音乐的这种浪漫,又与青岛这座城市的浪漫高度吻合。青岛这么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她应该附着音乐的“浪漫”气息。同时,我们应该从基层社区、从人民群众出发,让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让这座“音乐之岛”真正充满了音乐、充满了活力。
Q:在您看来,合唱艺术的魅力在哪些方面?如何运用合唱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A:合唱艺术和其他门类的音乐艺术相比,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门槛,从小学生到中老年人都可以参与,甚至现在有的幼儿园都有妈咪宝贝合唱团。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所以,我认为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是最具备人民性的音乐艺术。除此之外,参与到歌咏或者合唱这门艺术当中的普通人,他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增加了一个沟通、表达、抒发情感的渠道,因为合唱这種艺术形式与老百姓是最紧密、最贴合。
Q:在您看来中西合唱声乐艺术有哪些异同?
A:如果从室内音乐这个角度来讲,合唱起源于西方并传到中国的,标志性作品就是李叔同先生写的多声部合唱曲《春游》。今年恰好是这部作品诞生110周年,也是中国近代合唱诞生110周年。但实际上,在我们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并不缺乏这种用和声的、合唱的、多声部的表达形式。比如,侗族大歌、壮族大歌这种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又如,汉族最早的劳动号子这种一领众和的多声部形式,自古以来一直都有。现在,我们有那么多的群众喜欢自发的用多声部的形式表达,它遍地开花,我们要有我们中国自己的语言、要有中国自己的风格、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而且,我们的百姓也可以用合唱这种形式来讲好我们中国自己的故事。
Q:您对艺术家的社会担当,有怎样的理解?
A:作为一种职业,指挥很特殊,不像歌手、乐手通过歌唱、演奏直接表达,他要通过别人间接表达音乐作品,因此指挥的肩膀上担着一定的职责。
同时,无论是作为艺术家、音乐家,还是作为音乐工作者,我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普及音乐、提高全民的音乐素养,而合唱又恰恰是提高全民音乐素养、艺术素养最直接、最简单的一个渠道。我曾经对我的学生和我的团员说过,我们不要考虑自己会带一个多么高水准的合唱团或者乐团,也不要去想我们站在一个多么高的演出舞台上。我们通过指挥、排练,能够让基层社区、让普通百姓对高雅音乐或者对音乐合唱这门艺术产生兴趣,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就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Commander Sun Yi, who has visited Qingdao for many times, has a deep impression of Qingdao. In his eyes, Qingdao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together with the citys characteristics, just like notes and transform into a romantic music element belonging to Qingdao. In addition, as a musician, one of his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s to popularize music and improve the music literacy of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