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扬帆
我国金融体系的构建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金融风险的产生往往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然而我国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缺乏应有的认识,存在着企业盲目应对金融风险的问题,导致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损失。本文就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金融风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进行了论述,并指出我国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希望能对企业金融风险控制起到认识的作用。
一、企业金融风险的特点
所谓企业金融风险,也就是指企业在运作过程之中,因为金融变量为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相对较多,包含了市场运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不同情况的金融风险存在着相互独立的特点,然而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联系性,产生了全新形式的金融风险,这也就需要企业能够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加以全面重视,切实有效地提升金融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科学性。
企业金融风险往往具有两面性,一般是因为市场经济形势发生改变而产生,这种改变会因为企业实际情况与特点的不同,可能对企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也可能对企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规避金融风险,比如说与保险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的关系,以保费支付的方式降低金融风险,转移金融风险,或者在日常经营过程之中,强化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力度,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使企业与员工在金融风险到来之际,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措施,对金融风险加以有效的控制,规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之中一旦出现了金融风险,可以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风险进行分解,比如说因为利率导致的债券风险,就可以将其分解成为商业风险和利率风险,根据不同类型风险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进而把金融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控制到最低,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损失。
二、企业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市场风险
随着多种新型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市场风险也将成为较为主要的风险类型。而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与国际市场结合的紧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国际贸易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市场风险也将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的趋势。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证券交易市场之中往往也会因为股价变动、利率变动等因素出现不可预计的风险和问题。当代社会中市场风险有着多种形式,而在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不同的产品也将存在着多元化的风险因素,这也让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
(二)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则是指企业内部因为运营问题,导致在面对内外部金融风险时难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导致在金融领域的投资无法获取预期的收益。在全新的形势和背景之下,企业将面临着更复杂的市场变化,市场复杂程度在不断提升,这也让大部分企业面临着相应的运营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金融行业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推出了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与产品,然而对于企业而言,往往没有对这些金融产品的内涵加以全面的了解,在机构设置与风险隔离机制上也存在着安排不够妥当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将要面对的运营风险。
(三)信用风险
在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交易应运而生,而这种交易模式的覆盖范围较大,涉及的用户数量较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了信用风险。所谓的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的信用意识不足,缺乏履约能力,甚至存在着不愿意履约的问题,或者交易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等恶意欺骗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蒙受相应的经济损失。
(四)数据风险
所谓的数据风险,是指企业在参与金融交易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因素导致企业内部运营数据遗失或者泄露的情况,对企业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损失和风险管理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企业各个管理环节也广泛地应用了相应的大数据技术,然而这种技术虽然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却也会导致企业需要面对相应的数据风险,而如何提升数据信息的保护力度也将成为企业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五)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由人进行参与的金融活动都具备相应的技术风险,而金融活动中技术风险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高。企业在金融活动过程中,也会涉及一些高技术含量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有着较高的操作难度,技术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在不断提升,导致操作难度的不断提高,这也将导致技术风险管理的难度不断提升。
三、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企业的金融管理体系依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都不够成熟,而这些风险管理的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风险分析工具,也没有将现代化的风险管理理论融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之中,无法对金融风险的类型和防控机制加以有效分析。这也就导致大部分企业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企业出现了盲目面对金融风险的情况,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缺乏充沛的资金,盈利能力有限,难以分配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金融风险的管理,只能被动地面对金融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管理体系也不够健全,金融机构如果出现了业务与利益上的矛盾,往往就会导致金融管理水平的下降。这种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债券发行的方式控制风险,然而依然会出现金融交易缺乏平等性、企业通过金融工具非法融资和洗钱的情况,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导致国家金融体系出现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导致金融风险的不断产生。
(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金融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利润而轻经营的情况。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金融行业一直处于发展状态,金融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也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导致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风险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将获取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将多种资源投入到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之中,在风险管理中投入很少,会导致企业风险抵御能力不断下降。而在全球經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之下,金融风险也有着较强的传染性,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更加敏锐的风险管理嗅觉,以必要的手段防控企业即将面临的金融风险,才能更好地减少金融风险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我国企业也面临着金融风险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我国金融相关的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而国内外金融行业发展上存在的差距,这也让很多金融人才会选择海外企业,导致我国出现了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欠缺的问题,企业当前风险控制人才专业素养相对不足,导致企业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风险管理秩序相对混乱
从企业层面来看,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法人管理机制,导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出现了职能混乱、权利与责任难以得到有效界定、企业管理效率不足的问题。而从金融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经常会出现多个管理部门对相同工作开展管理的情况,导致金融风险管理的职能相互牵扯和渗透。在这种情况之下,金融风险的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预见性也难以达到预期,同时也会因为管理导致多种纰漏,增加了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而从企业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也可能制定不同的决策,往往会导致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夸大或者无视金融风险的情况,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金融风险应对决策。我国很多企业会将金融风险管理外包给第三方的金融机构,而第三方金融机构会将获取经济效益放在主要地位之上,再加上我国第三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很多机构会出现夸大或者隐瞒金融风险实际情况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将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四、企业金融风险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无论是大规模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该具备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这也是确保企业运行风险得到有效管理的核心所在,是制定企业风险控制策略的有效基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企业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和预测体系,提前预防金融风险,以实际情况构建金融风险管理的应急预案,进而使企业面临的金融损失控制到最低。
企业也应该合理利用金融工具,确保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得到有效的运作。可以引入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常用的分析工具,包含了压力测试机制、情境创设机制和风险承受能力分析机制等,通过不同金融工具在不同领域优势的发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强化金融风险的抵御能力。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应该以此为基础,不断委派与各个部门工作方向相符的金融风险管理任务,在多种问题产生时,企业各个部门也应该充分利用金融分析工具,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提交给对应的管理人员,从而确保风险管理体系得到全面的完善。
(二)不断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导致企业陷入金融困境,衍生出了多种问题,而如何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也就相对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对相应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企业也应该引入更加雄厚的师资队伍,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革新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确保企业管理人员的金融风险应对视野得到全面的拓展。培训资源和培训机制应该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企业要充分运用金融风险管理的先进成果,及时地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确保管理人员获取的技能更加先进,能够符合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要以绩效考核辅助培训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强化技能应用的熟练度,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确保企业管理人员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得到全面的构建。
而对于有些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很可能难以构建出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中小企业的决策人员可以与大规模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组织座谈会和研讨会,来强化管理人员的金融风险控制意识,从而使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让中小企业获取更加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理念,确保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三)强化与第三方机构协作力度
企业管理人员虽然有着对应的金融风险管理基础,然而金融风险管理本身有着专业性较强、系统性较强的特点,再加上企业本身日常管理的工作相对复杂,管理人员的精力有限,因此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金融风险加以有效的评估与分析。我国信息化和市场化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中小企业,但是由于其实力不足,规模不大,市场定位受到限制,中小企业仅仅通过自己的力量无法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的防控,而通过强化与第三方机构协作力度的方式,也能减轻中小企业在金融风险管理上的负担,将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到市场发展之中,更好地获取利润,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体系的全面构建提供坚实的保障和依托。
而对于第三方金融机构可能会因为获取利益而夸大或者隐瞒金融风险的问题,则可以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以法律的制定和行政手段来促进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也要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诚信体系,对诚信经营的第三方机构给予必要的表彰,对于违法失信的第三方机构则给予严格的处罚,从而使第三方机构的信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企业在金融风险管理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发展的今天,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提供良好的引导。而企业自身也应该不断健全金融風险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的金融风险控制意识,强化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力度,确保我国企业金融风险抵御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我国企业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全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