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三种精神”教育融入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2023-07-14 01:15冯赫君周施佳
职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劳模精神工学一体化工匠精神

冯赫君?周施佳

摘 要:本文针对技工院校亟待解决的工学一体化教学与思政教育、“劳动、劳模、工匠”三种精神教育有效融合的问题,明确“三种精神”的内涵,引入SSES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的5项指标与工学一体化项目内容相结合,创造性地对课程改革提出一系列可行方案,通过建立学生能力素养档案,多元化评价学生,个性化辅导学生,将学生引导到适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上,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中践行“三种精神”的内涵,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劳动精神 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 工学一体化

课 题:本文系浙江省技工院校教学业务课题“技工院校‘三种精神融入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02083)的研究成果。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弘扬劳模、劳动、工匠精神,加强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的培养是《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创新举措,有助于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将“三种精神”的培养落实到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技工教育工作者的使命。用评价指导教学改革,是提高技工院校育人能力的途径。

一、从企业调研看“三种精神”融入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笔者走访多家企业,从企业的真实需求出发,结合SSES评价体系确定评价点,结合工学一体化项目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三种精神”在企业中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调查,了解到不少应届毕业生不能在一家企业持久地工作,反复跳槽现象明显,对企业忠诚度不高,沟通能力不强,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在与企业管理人员交谈中,他们提到工匠精神是企业非常需要的,但社会发展迅速,一些学生在面对外界诱惑时不能够保持沉稳笃定的信念,没有足够的耐心在一个行业里沉淀积累。实际上,技工院校毕业生平均年龄为21周岁,已经成年,为什么还会给社会留下“小孩子”的印象呢?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一方面,在进入技工院校之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始终在象牙塔里,自我认知和决策实践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再加上家庭里独生子女偏多,没有养成劳动习惯,导致部分技工院校学生只有工匠技藝,缺乏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不管是技能等级考试还是期中期末等常规考试,虽然其中有对劳动习惯和工匠精神内容的考核,但实际上还是以理论考核为主,通过几道单选题、判断题无法评价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和职业品质,知和行已经割裂,对平时成绩的评价,很多教师也是以书面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学生的能力评价过于片面。

二、引入SSES评价体系

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即SSES评价体系。它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全球化的研究性测试,为评估学生在认知领域的能力提供有效的工具。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5个方面:任务能力、情绪调节、开放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对每个维度又进行细分,共分为15种能力。

将SEL融入工学一体化教学中,有利于对技工院校学生“三种精神”的培养。

三、工学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践

(一)项目中的实时指导评价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将“三种精神”的具体表现聚焦在5个方面。

1.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完成任务能力

工学一体化的项目来源于企业真实需求,其中学习和练习的技能点是学生在就业时企业很看重的一点。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根据企业需求设计电动工具的外形和主要功能部件,需要用到产品效果图表现技法、二维三维软件的使用、3D打印技术等技能,同时,还有机械机构设计、材料学、人机工程学等理论知识的融合应用。所设计成品的质量如何反映学生在任务实施中对技艺的态度。除基本技能之外,学生还应能够对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冷静思考,策划分析,规划行动,可以使用OKR等企业常用的项目过程控制工具,坚持完成一项任务,即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

2.对自己的清晰认知:控制情绪能力

笔者曾访问过几名毕业5年以上的学生,向他们提出企业的疑问,为什么刚毕业的学生会反复跳槽。他们认为,刚毕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了解自己,没有规划,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情绪都没有觉察,一切决定凭感觉,行动随着情绪走,自然是看着这个岗位觉得不好,看看这家企业觉得不行,在哪里都待不久。

在现有教学体系中,金华市技师学院已经逐步引入通用职业能力课程,但因为刚刚引入,师资、理念和学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而将SEL融入工学一体化课程项目实施中是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每一个项目完成时的汇报、总结和反思都是一次塑造的过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3.对工作的热情创新:提升开放能力

遇到困难时仍能坚持是一种很难得的能力。这份坚持需要对自我能力的信任,还需要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对劳动的热爱。学校可尝试开设贯穿全部学程的职业认知课程:在低年级段的专业启蒙课中,采用常规讲座和优秀毕业生访谈的形式开展;在中年级段的职业实践课中,采用生产性实践和企业走访调研的方式;在高年级段的工学一体化项目中,实际上就已经在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了。将岗位细化,采用组内同质化、组间轮岗制的形式实施项目,让学生感受专业内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使学生的体验和试错在学校内得以完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反馈的应届毕业生反复跳槽的问题。

热爱劳动带来创新,只有真正喜欢专业,才会保持开放的态度,在热爱的领域里创造、创新。近年来,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课,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4.与同伴的积极合作:加强协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意味着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协作必不可少,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建立和维系关系,解决问题和面对冲突,学生便拥有了帮助自身获得学习成果的能力,也容易产生成就感。成就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和乐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良好的同伴关系也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归属感。

教学途径主要以教师的示范为主。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团体氛围的观察者和体验者,在带领团队时适时复盘,使用“6顶思考帽”等工具来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产生策略和分工协作的思考,带领学生将思考转化为行动。

5.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具有交往能力

工学一体化项目的成果要得到企业客户的认可,无论是做设计还是制造,企业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以及用户体验都至关重要。加强与企业客户沟通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表达能力,可以将自己的创意想法清楚地传递出来。

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如企业的真实需求是更新卷笔刀产品外形设计,对标SSES调查问卷的评估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入前期市场调查的环节,先学习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做街头访谈,模拟与企业沟通的场景,练习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强调基本的职场礼仪,真正将职场实习期放到学校内。

(二)项目后的评价档案追踪

针对SESS评测的5个方面,结合工学一体化项目,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企业的用人需求,弘扬“三种精神”,这项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技工院校的学生一般从15岁入校到21岁毕业,在学校期间经历了少年期和青年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都很大。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能力档案,记录学生5个方面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变化,让任教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因材施教,并进行个性化引导。

在实践中,设计如下的能力评价档案,包括学生基本信息、项目能力雷达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4方面的内容。这不仅是从技术技能上给学生打分,而且是在职业能力和精神素养上对其进行评价和鼓励,可以全方位评价学生,对育人产生积极影响。

(三)“三种精神”文化引领和环境教育

加强文化引领,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注入新动能。通过在教学楼、实训楼等教学场所加入“工匠长廊”,宣传身边的工匠精神,讲述劳模的感人故事,创设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诚实劳动的环境教育场景,宣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让优秀学子带头,让技能大师引路,让教育课堂无处不在,这样的形式是将“三种精神”融入一体化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育是一项创造性工作。面向学生,以人为本,面向企业,与时俱进,是技工教育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法宝。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继续探索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落地和实践创新是教师工匠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袁振国,黄忠敬,李婧娟,等.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报告解读:以苏州市测评结果为例[J].上海教育,2021(9).

[2]陈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J].工会博览,2022(13).

(作者单位:金华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劳模精神工学一体化工匠精神
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促进振兴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企业如何弘扬劳模精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