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艳平
【2023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中国文化传播者意公子的微视频,在提到中国色时这样表达:“中国传统色到底美在哪里?银朱、凝脂、群青、螺子黛、行香子、青梅煮酒、东方既白,我们人类的眼睛所能捕捉到的颜色应该别无二致,我们和外国人看到的也很一样,但我们为什么觉得中国色是美的?美在它们的名字,美在那些名字带给我们的想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中國色怎样的思考与体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与色彩有关的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600字;(3)渗透自己的独特体验,挖掘色彩背后的意义,不得抄袭。
【思路引导】
2023兔年春晚《满庭芳·国色》用舞蹈展示了5种颜色,唱出了43种颜色,美到极致。桃红、凝脂、缃叶、群青、鞠衣等等,这些与色彩有关的名字,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是一幕幕温暖轻柔的意境。看中国色,能看到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如何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懂得传统文化的优与好,则需要将文化下沉,在润物无声的渗透里,也在哲学智慧的融通里。这道作文题以中国色入题,又与传统文化相联,引导学生去品味色彩背后的美学密码、生命意义。
立意一:借色彩绘意境。“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春夏秋冬,时序交替,各种色彩轮番登场,将我们带入到唯美画面的意境里。学生在写作时,如果能将色彩感与情境感相结合,笔下的景致就会多出几分动人的容颜。
立意二:借色彩描人物。鲁迅先生是非常会借助色彩描写人物的,人物情绪的愉悦与悲凉,他都能借助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写到孔乙己被短衣帮嘲笑时,鲁迅先生这样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短衣帮继续挖苦他的痛处时,孔乙己隐藏深处的伤疤被揭开,“孔乙己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从红到灰的脸色变化,正是细节的彰显,学生在写作时,若能够把握人物神态变化的细微之处,并用色彩来呈现,文字的艺术性便能瞬间站立。
立意三:借色彩现心意。当时间有了色彩,日子就有了晨昏,生活就有了冷暖。如果说中国色的名字能将读者带入到一种高级浪漫的文化情境中的话,那么文章里的色彩同样能折射人物的深层情感,折射作者的意旨。《祝福》的结尾处,写到“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昏黄的灯光,暗哑的色调,是一种无奈无力的深层挣扎,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体验的是“说不清”的彷徨和幻灭的绝望感。正是对绝望的深层挖掘,才让那个时代的人从根本上开始思考民族的出路。
这就是色彩背后的思想密码。
【推荐素材】
素材一:一年十二个月(农历),每个月都有自己的色彩,它源于季候、山水、生活,给予我们憧憬与希望。
正月的色彩是中国红,热烈沉稳;二月的色彩是曙色,旭日初升,性情温和;三月的色彩是柳叶黄,诗意朦胧,生机盎然……十一月的色彩是银灰色,安静闲适,细腻雅致;十二月的色彩是雪白,纯粹干净,精益求精。
素材点拨:读读中国传统月份的色彩,目之所及,心之所想,都会有一份充满美好的寄托,色彩与寓意相联,思想的高级感由此而生。
素材二: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
——朱光潜
素材点拨:色彩的世界也是美感的世界,超乎功利之心,超乎俗气之意,若能时时咀嚼自然色彩的美好,自然也会为你净化内心,提升修养。
【佳作示例一】
红屋顶二三事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
安哲
爷爷奶奶住在一个有着红色屋顶的房子里,我们叫这个房子“红屋顶”。
红屋顶是十几年前修建的,在红瓦堆中,有几块蓝瓦“鹤立鸡群”,你可别小看它,这几块蓝瓦可大有来头。
那应该是2020年回到东北的一个周末。我坐在鸡舍门口给鸡喂食,无意中冲着鸡舍门大喊:“芝麻开门!”结果不知是我意念起了作用还是神仙暗中帮忙,鸡舍的门竟鬼使神差地打开了,耐不住禁闭的公鸡、母鸡们一拥而上,到处乱窜。
我目瞪口呆,但立刻反应过来,一边阻拦那些鸡,一边大声疾呼:“爷爷奶奶快来抓鸡!”经过十分钟“艰苦战斗”,大多数鸡已被“绳之以法”,重返鸡舍。只有最后一只仍负隅抵抗,它猛地飞上红屋顶,面对爷爷奶奶的叫骂,无动于衷。
我眼疾手快,迅速把梯子拿到了爷爷奶奶面前。谁知梯子质量不好,爷爷一站上去它就轰然倒塌了。眼看鸡快要逃之夭夭,我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一个箭步跨上折叠椅,踩着柴草堆攀上了屋顶,一把抓住了那只骄傲的鸡。
可“鸡急拉屎”这四个字果不虚言,鸡的翅膀一阵拍打,顿时我的手上全是它的排泄物。“太恶心了!”我想都没想就把鸡给抛在地上。爷爷奶奶心领神会,一齐抓住了鸡。而我重心不稳,一屁股摔在红瓦上,滑下屋顶,幸运地掉到柴草堆,安全“降落”。
破损的屋顶需要整修,红瓦又没有了,只好让爸爸回来用蓝瓦填补破损,那几个“鹤立鸡群”的蓝瓦就是这么来的。不管是红瓦,还是蓝瓦,看到它们,我就感到开心与踏实。
父母现在已到深圳扎根,离开东北已十年之久。我们每次回到故乡,爷爷奶奶总会做好饭,和叔叔守在门口等我们,等待的身影就像大门口的树木一样,久久伫立着。
车子已开动,爷爷、奶奶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而我的叔叔坐在红屋顶上,我们互相凝视着。车子渐行渐远,叔叔的身影终于消失,到最后,只能稀疏看到几点红色……那红屋顶就着落日的余晖,将我们笼在红色的轻纱之中。
爸爸每周都会给爷爷、奶奶打上几次视频电话,而我也偶尔可以看见那红屋顶。它被东北带着冷气的微风吹拂着,并将永远被它吹拂着。
红屋顶没有留住小时候的我,却留住了我小时候欢乐的记忆。
【评点】
色彩感的融入,让这篇作文不但充盈着视觉的冲击力,也流露着情緒的具象性。红色的温暖与归属就是永远走不出、忘不掉的故乡深情。“红屋顶”的描写,充满浓郁的烟火气息,读来既忍俊不禁,又回味无穷。在红色的暖色里,再融入亲人的牵挂,文章的立体感由此而生。
【佳作示例二】
一花一世界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 刘昱辰
园子中植着一丛月季花,墨绿的叶下藏着黛翠的茎,无花的时候似一块半出土的水晶。
正值初春,万物刚从冬梦中醒来。鸟在试音,树在展枝,我也久病初愈,在园中跟着树枝一起伸懒腰。忽而,我的目光停在那丛月季上,自从我把它栽下后就极少涉足这里,从未见它开过。现在,春寒料峭,在这样的初春的寒风里,我眼前竟然闯入了几朵柔弱的花苞。我像一位严父一样,苛责它怎么那么早,不懂风将变得和煦;苛责它怎么那么急,何必争在百花前。
因为有这三朵小的希望,日子好像多了些盼头。
每天进家门,我先直奔花前,午后和饭后都消磨在花旁边的那张藤椅上。
自初见后,过了大概一周,苞蕾已经初具花形。老大——三朵花里打得最开的那朵,已经吐出花心,被外围一圈绛紫的花瓣裹着,内圈是一团洁白的素雪。几片萼片,有三片向下,其余向上。老二、老三还是个绿锥,但是在微微打开的一道口子中,皑白隐隐涌动着希望。
因住院等杂事,一别就是三周。已经不大记得我是怎么拖着一具病躯回到家的,只记得这段路以往很短,那天却很长。
开门,脱鞋,放下手边的包,到抬头时,我疲乏的眼睛突然被一团白光刺得睁不开。过了好久,眼睛能睁开时我看见,那不是一团白光,而是三团白光。它们在葱绿裹挟中冲出,阳光把它们照得金黄,照得透亮。像从群青中腾起的素金,其上满载希望的阳光。上升,再上升,云想衣裳花想容。
我躺在藤椅上,任由阳光在身上流淌。
花谢之后,我的药也停了。在花魂将去的那个晚上,我想着一个在我眼前重新展开的世界,它曾在花里,现在花去了,来去之间散遍整个世界,希望与未来不再虚无缥缈。
【评点】
作者是懂得以色着文的,“墨绿”“黛翠”“绛紫”,五彩斑斓的中国色,摇动着一池春水的浪漫。只要愿意去驻足欣赏一朵花开,去留意或明或淡的一抹色彩,都能够拥有直抵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感动。花与“我”相欢,一种和悦之气扑面而来,余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