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2023-07-13 17:38赵亚萍
师道·教研 2023年6期
关键词:作业负担双减作业

赵亚萍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仍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变革,对教学内容对行重新审视和取舍。

一、“双减”不减须直“取”的部分

“双减”政策虽没有对课堂教学提出明确规定,但毋庸置疑,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都是教学活动整体中的一部分,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所以“双减”大局下要整体优化课上与课下内容,就课堂教学而言,不能因为担心学生课后完不成作业而大量删减主干知识,降低学业及作业要求,相反,以下环节的教学内容仍须直“取”。

1.突显学科价值,重视学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标准对每一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有相应要求,如,在“气候”这节课中关于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课标规定:(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以上两点要求都指向一个能力:读图和归纳总结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是系统而复杂的过程,课堂教学仍担此重任,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启发思考、针对训练,最终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会运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完成课标的技能要求。

2.精心设计作业,注重作业的质量

作业是连接课程、课堂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即使在“双减”背景下,作业仍有其他教学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能一减到底。在作业布置时,要从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维度,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作业;突出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体现合作性,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探讨中一起进步;凸显拓展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优化作业设计,不断改进作业布置方式,提高作业质量,才能在符合“双减”政策的前提下,仍然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地理学习中要注重将认知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景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會实践能力和责任感。这一素养的培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社会,学会进行社会调查或实践研究。例如,在学完“天气与气候”这一课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地理兴趣小组,每天测量并记录学校的气温、风向、风力及降水等数据,并通过在电视上观看天气预报,在互联网上查找天气成因、天气系统生成、移动规律等知识,定期与小组成员交流探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

二、“双减”背景须“舍”的部分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以下内容须大胆舍弃。

1.舍弃靠机械记忆才能记住的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知识直观、简洁,易懂,但有些相对孤立的知识点却很难记忆,如各大洲包含的国家,每个国家的首都和邻国等,多数学生在记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时都是靠死记硬背,即机械记忆,虽然短时能记住,但也容易遗忘,建议舍弃。如有十分必要记住的,可结合地图,强化空间感知和图像记忆,按从主到次,由近及远的规律去记忆,收效更好。对于地理基本原理,需要先理解之,抓住重点,通过构建知识树的方式记忆,如地球的运动规律,时差和区时等知识等。

2.舍弃机械重复的题目

课后作业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让学生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加深理解、学会运用的手段。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教师进行甄别和精选,从质和量两个维度上进行把控,并遵循以下原则:

时间上:应控制在25分钟以内完成,否则就可能占用其他科目的作业时间。

内容上:避开课堂上多数学生已懂的、超出考纲要求的、已做过的题目,力图使每一次作业都能以新的视角呈现给学生,避免机械重复做题造成的枯燥乏味,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

3.舍弃过于超前的知识和题目

目前初中地理学习和考试越来越倾向于高中化,超出了初中生的解题能力,造成师生教与学的困惑,比如某些初中生的考试中竟然出现有关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计算、热力环流成因知识。在“双减”背景下这类题目必须舍弃,还初中试题以本来的面目。

4.舍弃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知识和题目

如今社会发展异常迅速,知识的更新也老化也日益加快,和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尤其是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如在“人口与人种”一节课中描述中国的人口政策: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际上,中国的人口政策已逐渐宽松化,所以地理教师应关心时事,保持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三、“双减”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方向

“双减”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缓解家长在中考或高考压力下的各种焦虑,降低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投入。政策要落到实处,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作,尤其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如图1。

学校通过调整课时和课型安排,如设置第二课堂、探究课、艺术课等课型,创设条件让学生多元化学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同时作业减量化,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就能高效完成作业,有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自己所好,提高其综合素养,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减轻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依赖。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但中考、高考的独木桥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限制“双减”效果,所以也应当对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做出相应调整。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指出:目标、教学、测评彼此相符,才能保证高质量教学的落实和评估的效度和意义。“减负”应当从教学-作业-评价三个环节进行闭环革新。

总之,“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对教学内容对行重新审视和取舍,优化地理作业设计,开展兴趣学习和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趣中学”“乐中学”,实现减负增效。中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参与,相信在三方共同努力下,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更美好。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一般项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学业质量评价研究”(2021YQJK139)研究成果 】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作业负担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析小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定量分析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