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若干思考

2023-07-13 14:48:51王丽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西江珠江工业化

王丽

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明确概念和范围源自《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发改地区〔2014〕1729号),具体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同时,将广西桂林、玉林、贺州、河池等市以及西江上游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云南文山、曲靖的沿江部分地区作为延伸区。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为新时代区域发展提供引领示范,有利于东西互促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珠江—西江经济带特征

如果只从“经济”的视角来看,珠江—西江经济带属于城市群概念范畴,但现实中其范围界定综合考虑了经济、自然生态、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不是严格意义的城市群。因此,珠江—西江经济带体现了多領域特征,具体如下。

(一)珠江—西江经济带贯穿我国经济关键动力源的中心与腹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三大动力源之一。珠江—西江经济带最东端是粤港澳大湾区,为本区域经济中心;自东往西依次有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所涉及城市多为大湾区的经济腹地。中心腹地之间通过集聚辐射作用发生紧密联系并促进整体共同发展。从经济带内部具体来看,广州、佛山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南宁、肇庆、柳州处于工业化后期,其余城市均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后工业化及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城市向外辐射作用多于向内集聚作用,特别是广州、佛山,辐射作用尤为突出。以上城市发挥着经济带中心或次中心功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城市向内集聚作用多于向外辐射作用,这些城市承担着上述中心的腹地功能。以上中心腹地的集聚辐射作用促进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例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的佛山,陶瓷、家电、铝型材、纺织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出现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提升、污染突出等问题,上述产业发生规模性外迁。经济带西部地区作为腹地承接了部分外迁产业。与此同时,佛山本地着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泛家居、汽车及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在产业转移和升级过程中,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二)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合作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带内部基本形成西部资源—中部加工—东部高技术和高端服务的产业格局。资源方面,安顺、黔西南、曲靖的煤炭,河池、文山的有色金属,崇左的黑色金属,云浮、黔南的非金属矿等都在各自工业内部具有较高的比重。以上多集中于经济带西部地区。加工方面,肇庆、梧州、百色、来宾、玉林、河池、黔东南、黔西南、安顺、文山、曲靖等市州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领域具有较高比重;柳州、梧州、贵港、百色、崇左、桂林、贺州、黔东南、曲靖等市州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领域具有较高比重;佛山、肇庆、云浮、南宁、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桂林、玉林、贺州、河池、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文山、曲靖等市州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领域具有较高的比重。以上东中西部地区兼有,以经济带中部地区居多。高技术产业方面,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柳州等具有较高的比重。服务业方面,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在70%左右。以上主要集中于经济带东部地区。

(三)珠江—西江经济带与东盟合作紧密

东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我国与各经济体的经贸往来中,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2010年超过日本、2019年超过美国、2020年超过欧盟。自2020年以来,东盟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自2009年以来,我国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目前,形成我国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格局。珠江—西江经济带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似、历史相通,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先天优势。以两广数据为例,其与东盟进出口占全国与东盟总进出口的比重近年来维持在五分之一以上水平。其中,广东与东盟进出口总额2020年开始超过与香港进出口总额,自此,东盟保持广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23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另外,经济带特别是东部地区高附加值产业比重持续提升,与东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形成互补,未来双方经贸合作将更加紧密。

(四)珠江—西江经济带内东西部协作基础较好

经济带连接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内部各地山水相连、血缘相亲、文化相近,自古以来风雨同舟、休戚与共。以粤桂协作为代表,东西部合作在经济带内具有深厚基础。近年来,广东、广西省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年率队到对方省区调研对接并联合召开粤桂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共同签署工作备忘录并推动落实。粤桂在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共同助力实现广西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新时期,粤桂将围绕城市结对、产业、劳务、消费、人才、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力量、区域战略等九大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另外,经济带当前自东而西中心腹地作用明显,产业发展梯度突出,为东西合作提供经济基础性支撑。经济带内部的东西互促,有利于促进全国共同富裕进程加快实现。

(五)珠江—西江经济带具有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先天条件

珠江—西江经济带命名及范围界定与流域的自然生态基础具有紧密关联,为经济带内部各地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提供先天条件。特别是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领域,上游生态涵养直接影响整个流域水质甚至水量、上中游环境保护直接影响下游的水质,而经济带发展水平较高的下游地区对良好水质水量的需求较为迫切,为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提供较好基础。目前,经济带内部已经开展了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探索,粤桂两省区先后于2016年、2019年、2022年签订三轮生态补偿协议。目前跨省界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每年为下游提供约12亿立方米清洁饮用水,取得了较好成效。九洲江横向生态补偿为流域整体横向生态补偿的推进积累了较好经验。

(六)珠江—西江经济带在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区位来看,经济带东部是粤港澳大湾区,西北方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东北方通过沿海联通东部地区,西方和南方通过海陆全面对接东盟,形成密切连接我国快速发展的西南中南地区、引领辐射的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发展强劲的东盟地区优势。当前,全球多极化、产业链本地化态势持续强化,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以德国为核心的欧盟、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东部三大经贸区格局逐步显现。在此背景下,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东盟以及与东盟及国内巨大供需区域紧密联系的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地位凸显。

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不匹配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相应产业结构与之匹配,但由于资源、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城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匹配问题,影响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例如,佛山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应是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但实际上第二产业比重仍然最高;南宁处于工业化后期,应是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但实际上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云浮、贵港、来宾、崇左、桂林、玉林、贺州、河池、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文山等处于工业化中期,应是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但实际上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二)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经济带大量城市均处于工业化中期,且一些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由于路径依赖,中期主导产业仍具有一定比重,因此,经济带整体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集中表现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经济带内19个城市的主导产业,下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9),农副食品加工业(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金属制品业(5)等领域中。

(三)部分城市内部工业结构存在一定失调性

经济带内部分城市工业行业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南宁市工业行业内部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外,其余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重点行业仍偏资本、资源密集型特征,与整体经济发展阶段不相匹配。柳州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总体工业比重高达三分之二,作为工业化后期的城市,产业内生性有待探讨。虽然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黔西南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总体工业比重为46.4%,资源依赖型特征明显。与之类似,文山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占总体工业比重为51.3%,同样体现了较明显的资源型特征。

(四)基础设施建设连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西江黄金水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流域干流与支流的连通性有待增强,枯水期西江下游航道水深不足,沿线港口资源和管理有待整合协调。跨省交通基础设施协调难度大。例如,部分跨省铁路项目牵头推进机构与地方在技术方案、出资原则、建设时序等方面存在不同意见,由于没有更高层级机构进行协调,项目整体建设进程受到影响。再如,不同省份对于同一跨省交通项目诉求不同,各自境内开工建设时序不统一,不利于通道建设的整体推进。

(五)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经济带大部分城市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是重化工业。由于当前阶段化石能源仍是主要能源,重化工业必然导致高污染高能耗。以上对经济带环境保护特别是以细颗粒物为代表的大气污染防治、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流域断面超标为代表的水污染防治、降碳、以无机物污染为代表的土壤污染防治等产生较大压力。另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需要巨额资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一般会产生较大的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缺口。

三、关于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运用规律,科学处理当前各项问题

珠江—西江经济带当前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自然地理特征、当前技术水平下的客观现象,一部分是受到政策等外在作用导致,须区分对待、科学应对。例如,对于产业同质化问题,如果是由于大部分城市均处于工业化中期所导致,一定程度上具有客观必然性,对此实施政策是没有效果的;对于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如果是由于政策因素下外力影响所导致,则需要重新研究调整相关政策。再如,对于经济带内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问题,须认识到这是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和当前能源结构特征下的必然。如果既要本地经济高速发展,又要生态环境较好保护,应采取的策略是外力影响或是技术突变,即中央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或是资金投入促进本地产业绿色化发展,或是新能源技术发生突变使得化石能源能较大程度被替代。

(二)激活动力,推动区域各方深化合作

人是经济带的建设主体,应激活各方动力共同推动经济带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内既有属于发达地区的广东,也有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广西、贵州、云南。长期以来,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粤桂协作等工作机制在经济带内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对各方意识有潜移默化影响。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变化,经济带内中心腹地的集聚辐射作用明显,为各方深化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建议各方主体进一步明確,一方面,经济带内合作不是简单的支援,工业化中期阶段意味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投资相应区域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经济带内合作不是简单的受援,互利共赢才能推动各方合作可持续。建议在公平平等、自立自强的前提下,激活各自潜能、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着力点、契合点,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

(三)承担使命,建设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珠江—西江经济带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建议发挥区位优势,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内外联通重要通道、国际产业合作样板区、人文交流互鉴平台,把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撑带。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引领作用,提升经济带西部腹地承接转化能力,推动中心腹地集聚辐射作用更好发挥,人力、资金、技术、资源等要素更优配置,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带。推动经济带内东西部规划互通、产业互补、设施互联、人员互动、技术互用、观念互启、作风互鉴,创建全国共同富裕东西部互促先行区。强化珠江—西江流域上下游系统保护,巩固推广粤桂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经验,协同推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联动机制,打造全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

猜你喜欢
西江珠江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建材(2020年5期)2020-12-15 00:33:22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岭南音乐(2020年1期)2020-03-12 12:43:30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漫”游珠江
珠江水运(2018年22期)2018-12-25 18:00:08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中国制笔(2017年3期)2017-10-18 00:49:11
大美西江
歌海(2016年3期)2016-08-25 09:07:21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