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凌远 张胜利
【摘要】以WOS与CNKI平台2012 ~ 2022年发表的企业ESG表現相关文献为基础, 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明确企业ESG表现的理论基础, 甄别知识结构, 梳理演化路径, 探索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 相较于国外, 国内关于企业ESG表现的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影响力还较为欠缺; 国外研究聚焦ESG与竞争战略融合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 而国内研究侧重于ESG赋能企业环境治理; 国外学者关注治理结构作用于企业ESG表现的管理层面, 国内学者更为关注ESG表现的评价标准和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的制度构建。未来关于企业ESG表现的研究可以从丰富基础理论、拓展研究维度、健全评价体系及强化监管等方面展开, 进一步对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企业ESG表现;CiteSpace;研究热点;前沿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14-0072-8
一、 引言
2020年9月,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 彰显了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ESG理念强调企业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履行社会责任、 提升治理水平, 与“双碳”目标高度契合。由于ESG可以从多层次、 多维度量化企业的可持续性, 近几年被全球大多数国家采用, 并使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得到延伸和拓展。对于企业而言, ESG理念的实践, 一方面有助于其降低融资成本(陈若鸿等,2022), 获取商业信用融资(李增福和冯柳华,2022)与提高企业绩效(Cho,2022), 保持行业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有益于其提升企业估值(王海军等,2023), 强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对于国家来说, ESG理念的推广, 一方面有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协调好经济、 自然、 社会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全面改革, 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因此, 系统梳理企业ESG表现相关文献对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后续研究至关重要。
回顾有关企业ESG表现的研究发现, 学界以“企业ESG表现”为关键词的研究探索逐年增多, 但整体上研究呈碎片化分布, 研究成果较为分散, 相关研究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难以全方位、 系统地把握企业ESG表现研究现状。具体来看, 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企业ESG表现需要评级机构进行评价, 但由于评级机构数量众多、 评价体系不统一等因素影响, 导致评价结果可比性差。其次, 尽管ESG报告的披露要求在逐步规范, 但国内ESG信息披露政策尚未强制化实施, 质量不一的ESG报告使评级效果不尽如人意, 并给机构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带来信息干扰。再次, 现有研究主要探索了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和作用路径, 但总体上研究框架还有待完善, 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尚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最后, 在“双碳”目标下, ESG生态体系逐渐形成, 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单一维度或某一细分领域, 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
为全面了解企业ESG表现的研究现状,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Scientific Knowledge Map)研究方法, 对CNKI及WOS数据库中有关企业ESG表现的896篇文献, 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识别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议题, 对近10年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脉络、 核心体系及前沿动向进行探索性分析, 以期识别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 热点变迁及未来趋势, 从而推动企业ESG表现研究的不断深入。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 研究方法。近几年, 随着文献计量学软件的出现, 大量以专业领域文献为数据样本进行热点挖掘的科研创新成为重要趋势, 其中CiteSpace、 VOSviewer、 COOC等科学知识图谱与文献计量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肖明等,2013)。其中, CiteSpace软件凭借其便捷的操作程序和中心突出、 结构分明的可视化图谱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其所绘制的科学知识图谱将领域内知识结构、 热点分布、 演化路径、 前沿动态通过网络中的节点、 网络联接、 时区图谱、 突现爆发词等全方位、 多要素地体现出来, 因而在众多文献计量学软件中脱颖而出(陈悦等,2015)。本文采用的是文献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Ⅵ。
2. 数据来源。研究样本包括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国内文献数据取自CNKI数据库, 以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为检索范围进行高级搜索, 以“企业ESG表现”为关键词, 共检索出104篇文献, 因企业ESG评价需通过ESG战略的实践(张慧和黄群慧,2022;伊凌雪等,2022)和报告的披露(蔡海静和周臻颖,2022)体现出来, 故以“ESG表现”OR“ESG实践”OR“ESG信息披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剔除相关度差的文献, 最终获得有效文献共143篇。国外文献数据取自WOS核心数据库的社会科学索引( SSCI), 检索条件为“TS=((ESG OR 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D (Performance))”, 选择文献类型为“Article”, 语种为“English”, 最终得到有效文献共753篇。检索均不设起始时间, 截止日期为2022年10月23日。
三、 “企业ESG表现”领域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1. 发文量年度增长趋势。 文献数量年度变化直观体现了研究领域发展状况。图1展示了企业ESG表现文献的历年分布情况。国外于2012年发表文献1篇, 国内于2015年发表文献1篇, 直到2019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才成倍增长, 呈现出两条左长尾型指数增长曲线。ESG概念始于2004年, 学术界对企业ESG表现的研究始于2012年, 说明学术界对企业ESG表现的研究起步较晚。这是由于早期ESG的研究倾向于可持续投资领域, 直到2012年, 一篇利用建模手段将ESG指标融入公司治理绩效框架一同衡量公司综合绩效(Kocmanova和Simberova,2012)的文章刊发后, 国外学术界才对企业ESG表现展开研究。企业ESG表现的发文量走势整体是持续上升的, 反映出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不断上升, ESG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重视。
2. 机构合作分布。对企业ESG表现的国内外研究机构及其合作机构的網络关系展开研究, 有助于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机构间未来的合作走向。国外研究合著现象明显, 合作脉络广泛且深远, 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实现了有效融合。主要研究机构来源于欧美国家, 且多为大学。其中, 发文量排名首位的是萨拉戈萨大学, 合作网络涉及巴斯克大学, 其研究重点为社会责任投资基金(SRI)与ESG标准的整合程度, 以及如何确定股票可持续性指数。
相较于国外研究, 国内研究倾向于独著, 合作网络疏松呈碎片化分布。排名首位的是中正金融研究院, 其合作网络涉及北京大学, 重点研究方向是ESG评价体系的构建。紧随其后的是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其独立发文六篇, 重点对ESG报告“漂绿”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另外,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南开大学横向与科研院所展开合作, 纵向与企业或政府展开合作, 合作脉络多样、 层次较为丰富。
3. 期刊来源分布。对发文期刊进行观察可以探知学科发展特征和领域拓展现状。通过对国外文献的检索和归纳, 得到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 影响因子均在3以上, 且H5指数普遍大于20。其中, 影响因子为3.889且H5指数为103的Sustainability期刊上发表了161篇文章, 占据国外文献的发文量榜首, 发文57篇的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国际顶级期刊排名第二。这些文献主要探讨了企业通过ESG实践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Vǎrzaru 等,2021;Zhang 等,2020), 获得ESG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Chams等,2021;Camodeca和Almici,2021)以及由此带来的竞争优势(Taliento等,2019)。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文献数量, 彰显了国际学术界对企业ESG表现的高度关注。
相较于国外学术界对企业ESG表现研究的热切, 国内学术界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也在逐步加强。多家CSSCI期刊发表了企业ESG表现相关研究, 其中《经济学动态》期刊在经济与管理科学领域影响力较大、 影响范围较广。这表明尽管国内学术界对于企业ESG表现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对于企业ESG表现的关注度也呈现出持续攀升态势。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ESG表现与经济效益的内在关联(李井林等,2021)以及ESG责任投资在我国的应用(谢红军和吕雪,2022)。
4. 核心作者分布。核心作者是某一研究领域内产出与影响力较大的学者, 可用莱普斯定律来探察高生产能力作者情况, 具体公式为: M=0.794 。本文选取的文献样本中, 国外发文数量前三的作者是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的Stefano Pisera(Frequency=6)、 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的Chongyang Chen(Frequency=5)、 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的Elena Escrig-Olmedo(Frequency=5), 其中NMAX=6, 根据定律可得莱普斯值M=1.9448(取整数为2)的作者为企业ESG表现研究领域内的关键作者。可以发现, 该研究领域内核心作者产出不多, 发文数量相差较小, 合作网络结构疏松, 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系统。其中作者Stefano Pisera较关注银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存在何种驱动因素的问题, 同时还关注ESG综合评级与银行风险控制的关系等问题。学者Chongyang Chen较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问题(Buchanan等,2018), 同时还关注企业ESG表现的“绿色漂洗”行为治理等问题(Yu等,2020)。学者Elena Escrig-Olmedo则主要关注ESG评级机构标准制定和可持续原则的整合问题(Escrig-Olmedo等,2019), 以及利益需求方对社会责任投资(SRI)的评价等问题(Escrig-Olmedo等,2013)。国内发文数量最多的是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黄世忠(Frequency=4), 该领域内核心作者集中于探讨ESG的理论基础、 价值创造、 准则制定以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话题。对比来看, 国内外核心作者分布有相同点, 即合作网络关联度低, 呈碎片化点状分布, 这可能是由于每个国家或地区制度背景、 文化观念与经济发展不同, 使得不同区域作者之间的合作无法有力展开。
四、 国内外企业ESG表现研究热点比较分析
1. 企业ESG表现关键词研究热点分析。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概括凝练, 其频次、 相关度、 突现性都可以揭示该领域的前沿热点、 内在关联及重要程度。基于WOS以及CNKI数据库检索的文献, 设置节点类型为Keyword, 分别导入WOS、 CNKI数据库中的企业ESG表现文献数据, 对前者的网络做“Pathfinder”剪切处理, 对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处理, 得到国内外企业ESG表现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为了能更准确地显示知识图谱中的关键节点, 通过图谱分析得到企业ESG表现研究文献中排名前16位的高频词和高中心度关键词, 如表1所示。其中, “可持续发展”和“ESG表现”是频次较高和中心度值较大的关键词。
在国外高频关键词中: 首先, “可持续发展”“公司”以及“企业治理”的频次和中心度较高, 突出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其次, “企业财务表现”“风险”和“成本”等财务管理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度较高, 表明国外对企业ESG表现的研究聚集于财务绩效。最后, “影响”“投资”和“市场”等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度较高, 表明ESG投资在资本市场领域的研究较为丰富。在国内高频关键词中: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的频次和中心度较高, 表明国内研究已经开始在ESG领域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相比于国外研究, 企业ESG表现领域的研究内容以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为代表, 研究范围较为单一。
2. 企业ESG表现研究热点聚类分析。为进一步梳理国内外企业ESG表现研究的主题热点分布状况, 在关键词知识图谱基础上点击一键聚类并键入K值, 得到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并只保留聚类前五项, 聚焦主题进行深入对比分析。表2和表3分别列示了国内外研究关键词主要聚类与聚类重要关键词, 对比可知, 国内与国外既有相似部分, 也有所区别。相同部分例如国内#3聚类与国外#0聚类均强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重要性, 国内#2聚类与国外#4聚类关键词均包含“信息不对称理论”, 但体现更多的是主题研究的差异性, 以下将分别从表3主题聚类关键词深入分析国内外热点主题的差异。
(1)国内企业ESG表现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0聚类的研究方向为“信息披露”, 焦点是“信息披露制度”和“ESG报告”, 主要关注评价标准不统一、 评价程序不规范与监管体系不完善等ESG信息披露指引体系构建问题, 尤其注意企业将ESG理念与公司报告重构的障碍, 对我国ESG体系的规范构建讨论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1聚类的研究方向为“企业价值”, 以“ESG表现”和“中介效应”为核心, 集中探讨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与路径, 尤其关注融资约束在其中的作用。目前以中介效应检验为代表的企业ESG表现研究, 机制变量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自身, 还转向机构投资者、 新闻媒体等第三方平台。ESG表现如何以及经过何种机制影响企业长期价值仍将是学界的研究热点。
#2聚类的研究方向为“绿色金融”, 以“环境信息披露”和“ESG责任投资”为核心, 与#0聚类中关注ESG信息披露有相通之处。一方面, 尤其注意绿色发展理念导向下证券市场如何借鉴国际ESG先进经验, 制定和落实碳排放信息披露政策, 推动绿色投资和企业ESG责任履行。另一方面, 特别关注ESG责任投资在金融市场绿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通过对其概念、 内涵与背后支撑理论的不断挖掘, 揭示ESG责任投资的经济影响、 作用机制与作用边界, 将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3聚类的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和“绩效评价”为核心, 强调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 ESG理念可使企业创造价值转变为社会共享价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使企业ESG报告的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提升, 但“漂绿”行为的出现会削弱ESG报告的可信度与公信力(黄世忠,2022), 并增加ESG认证机构的工作难度(陈晓艳和洪峰,2022)。需构建标准规范、 结果统一的ESG评价体系以解决信息披露质量差与信息可比性弱等问题, 其中政策主导者如何建设ESG生态、 政策执行者如何贯彻ESG理念,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4聚类的研究方向为“投资者”, 以“绿色投资”和“理念与实践”为核心, 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投资机构关于ESG投资偏好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结果, 其中企业ESG表现的差异性是机构投资者主要关注的内容。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实践ESG投资理念的初始阶段, 探索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将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2)国外企业ESG表现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0聚类“可持续指数”, 研究特点为“ESG表现”。企业可通过环境、 社会与治理实践来提高财务抗风险韧性(Lu等,2022)、 优化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Ronalter等,2022)以及寻求主动创新路径(Wang和Sun,2022)等, 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而ESG表现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性的综合指标, 对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备受国外学者的青睐, 包括: 微观层面的董事会特征、 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等; 中观层面的行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宏观层面的制度压力与国际资本市场主权借贷成本。ESG表现对企业可持续性的影响与路径研究颇受学者们的关注。
#1聚类“企业社会责任”, 研究特点为“可持续发展”, 强调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高效高质的信息披露之上。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能带来更高的信譽度与更低的风险和资本成本(Tarulli等,2022), 采用综合性ESG报告可提高报告的可读性、 有效性与可靠性, 减少市场信息传递的不对称(Siew等,2016), 引导ESG责任投资流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Escrig-Olmedo等,2013)。因此, 学界趋向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披露与提升ESG报告透明度等问题。
#2聚类“财务困境”, 研究特点为“企业财务表现”。Zhang等(2022)认为, 企业ESG表现作为综合绩效可有效缓解财务约束、 适应金融挑战与克服外部冲击, 同时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也会因社会责任的履行而减少盈余管理行为(Choi等,2021)。而Qureshi等(202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企业ESG实践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会因后者的衡量方式不同而有差异。因此, 企业ESG实践对财务绩效的作用效果、 作用边界与作用路径依然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3聚类“信息”, 研究特点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 会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整合到ESG战略中, 缓解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 并且外部投资者可利用审计师事务所的任期时长来评估企业ESG绩效质量, 从而对企业披露ESG报告的透明度产生压力, 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Brooks等,2022)。优秀的ESG实践、 ESG信息披露以及ESG评级认证可以为企业吸引经验丰富的投资者, 进而获得积极的资本市场表现(Economidou等,2022)。在不同情境下企业如何通过ESG实践降低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颇受学者们的关注。
#4聚类“竞争优势”, 研究特点是“动态能力理论”。Liang等(2022)认为企业在可持续管理方面的竞争优势不仅依赖于对资源的吸收能力和对管理的适应能力, 更取决于企业是否实施ESG战略。通过采用综合报告框架披露ESG信息, 帮助利益相关者理解企业ESG实践和价值创造之间的联系(Rabaya和Saleh,2022), 实现真正的价值共享。因此, 企业在ESG实践中如何体现出竞争优势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3. 企业ESG表现关键词演进对比分析。本部分在关键词聚类的基础上做时区演化处理, 点击“Timeline View”一键生成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2和图3), 根据关键词核心节点的横向动态演进和纵向静态比较的方式, 对国内外企业ESG表现研究脉络进行解读。
通过图2可发现, 国内相关研究呈现如下演变趋势: 一是五个聚类中#0聚类“信息披露”研究方向最受关注, 第一篇相关文献发表于2017年, 其从绿色投资的视角探讨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推移, ESG评价体系、 报告标准和信息披露制度被广泛探讨, 且未出现控制新走势的核心关键词, 而在“双碳”政策的引导下ESG生态系统建设的讨论将被赋予更多中国特色; 二是#1聚类“企业价值”和#3聚类“可持续发展”研究同步进行, 在商道融绿、 上海华证等国内头部ESG评级机构的数据支持下, 关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融资约束”问题开始被着重探讨; 三是结合#2聚类“绿色金融”和#4聚类“投资者”来看, 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缓解信息不对称仍是目前学界探讨的热点, 并贯穿整条时间线; 四是国内ESG投资生态建设并不完善, 国内#4聚类“投资者”研究处于早期阶段且出现3年断层, 并开始向ESG责任履行议题进行探索。
通过图3可以发现, 国外相关研究呈现如下演变趋势: 一是#1聚类“企业社会责任”最早出现, 从ESG责任履行与企业表现相关性入手, 到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再到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的探讨, 聚类成果趋向于ESG单维度对企业可持续的影响, 尤其是对企业治理(G)方面的探讨更前沿; 二是结合#0聚类“可持续指数”和#2聚类“财务困境”来看, 财务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财务表现与ESG表现的相关性研究贯穿整条时间轴, 其中债务成本所引致的财务约束近年被学者频繁探讨; 三是#3聚类“信息”和#4聚类“竞争优势”共同探究了企业披露ESG信息的重要性, 即降低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从而在市场中获取投融资优势, 其中企业如何实践ESG理念带来竞争优势成为研究新风向。
综上可知, 国内关于企业ESG表现的研究总体处于探索阶段, ESG信息披露仍是所有议题研究的重点, 学科建设受资本市场ESG生态建设的影响较深; 国外研究脉络清晰、 由浅及深, 将企业ESG表现的研究推进到可持续发展领域, 学科发展愈发明晰。
五、 国内外企业ESG表现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1. 国外文献的研究热点变迁。从表4可知, 在国外研究中, 有关企业ESG表现的研究热点存在层层递进关系, 早期“社会责任投资”“利益相关者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关键词, 相关研究更关注企业将ESG理念纳入经营的行动与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 自2016年开始, “合法性”“ESG标准”与“综合报告”等关键词爆发, 表明企业实施ESG战略虽有成效, 但学界对于企业披露ESG信息尤其是环境信息方面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 因此这个阶段更倾向于探讨监管机构对于完善披露政策与规范ESG标准的重要性。从2019年起出现“股东价值”“积极主义”和“价值相关性”, 这三个关键词意味着国外研究开始关注企业如何在ESG实践中实现各方利益的价值最大化, 进而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2020年以来, 以“董事会性别多样化”“决策”“投资者保护”为关键词的研究突现, 为企业ESG实践提供了参考, 未来企业ESG表现研究更关注治理维度(G)与ESG综合报告等方向。
2. 国内文献的研究热点变迁。由于国内企业ESG表现研究尚未形成突变值, 故以近6年高频词分析国内研究前沿。从表5中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ESG表现的研究前沿主要包括ESG投资和ESG披露两部分。一是关于ESG投资的前沿发展, 包括关键词“投资者、 投资策略、 投资理念”。学界倾向于探讨绿色金融背景下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投资市场, 将ESG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 进而系统探讨企业实践ESG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法论。二是关于ESG披露的前沿发展, 包括“信息披露制度、 环境信息披露、 ESG评价”。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 国内证券市场关于ESG信息披露政策倾向于强制化, 以商道融绿为首构建的ESG评级体系更具中国特色。现有研究更多是对企业ESG表现前因后果的探讨, 相较于国外研究, 国内对ESG中的E(环境、 绿色)探索较多, 而对S(社会)、 G(治理)的探讨较为稀缺。另外, 随着ESG信息披露政策与ESG评级体系的优化, 国内企业ESG表现的实证研究将会得到持续拓展。
六、 研究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本文在WOS和CNKI数据库中选取企业ESG表现领域的共896篇国内外文献为研究对象, 运用CiteSpace工具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对比了国内外的发文量, 并基于文献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讨论了国内外研究熱点和研究前沿, 同时比较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异, 得到如下结论: ①在发文数量方面, 国外对于企业ESG表现的学术探讨启动时间较早, 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相关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②在研究热点方面, 国内外研究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主要是国内外学者都意识到ESG实践的重要性, 对企业ESG表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且绿色可持续、 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焦点议题。不同点是国外研究相较于国内而言领域更宽、 层次更深、 范围更广。③在研究主题方面, 伴随国际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进, 国内外研究均趋向于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相比较而言, 国外研究已深入到微观企业层面, 而国内研究主线索不清晰, 研究体系尚未形成。④在研究前沿方面, 当前国内企业ESG表现研究的前沿为环境信息披露、 ESG评价等方面, 构建具有兼容性、 可比性的标准化信息披露和评价制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国外研究的前沿为股东价值、 积极主义、 综合报告、 董事特征以及投资者保护等方面。
2. 研究展望。基于前述分析, 本文认为未来关于企业ESG表现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深入开展:
(1)丰富企业ESG表现研究的基础理论。相较于国外, 国内研究主要以信息不对称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支撑, 单一化的理论无法拓展研究的领域边界, 如归因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以及社会认同理论等亟待挖掘。因此, 未来应积极增加机构与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 丰富研究理论与视角, 推动企业ESG表现研究向更系统、 更深入的方向去探索。
(2)拓展企业ESG表现研究的多维视角。对于宏观视角, 国家在可持续理念上的政策指引会影响ESG理念的普及, 从而促进企业ESG实践, 如绿色金融、 绿色补贴与环境税制改革等; 对于中观视角, 产业全链条上下游利益共享, 其中龙头企业在ESG领域的探索会促进全产业链ESG实践, 针对特定行业或行业间的异质性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对于微观视角, 企业能否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取决于资源配置效率, 其中以资本和人力所代表的资源配置中存在的融资约束成为研究重点, 但治理结构并未得到充分关注, 针对公司治理结构展开研究成为未来重要的研究课题。
(3)健全富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系统、 具体的ESG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指导投资者测算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 助力投资者进行可持续投资, 进而推动企业履行ESG理念。建立健全ESG评价体系需要营造有利于ESG发展的政策环境、 构建凸显绿色中国的ESG制度框架、 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然而, 目前国内ESG评价体系呈多元格局, 各具特色, 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亟须健全符合中国情境且统一成熟的ESG评价体系。
(4)深化企业ESG表现方面的实证研究。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针对ESG评级与企业绩效进行相关性研究, 包括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分析, 但尚未明确ESG表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近几年有关ESG整体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与机制被广泛探讨, 但忽视了ESG三个维度各自对企业可持续目标所能发挥的效应。相比于国外文献, 国内对于企业ESG表现的驱动机制探讨尚未形成多样化视角, 研究较为局限。因此, 关于企业ESG表现的实证研究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5)强化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监管研究。目前国内ESG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 披露不强制、 监管未覆盖等问题极易导致企业实施“伪ESG”行为, 借助ESG市场对绿色投资的偏好来鼓吹自身业务管理上的可持续优势, 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和提升自身声誉。正是由于国内ESG监管体系不健全, 为企业实施“伪ESG”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未来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研究将成为重要的前沿课题。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蔡海靜,周臻颖.市场化环境规制政策与ESG信息披露质量[ J].财会月刊,2022(24):62 ~ 70.
陈若鸿,赵雪延,金华.企业ESG表现对其融资成本的影响[ J].科学决策,2022(11):24 ~ 40.
陈晓艳,洪峰.企业ESG鉴证:进展、问题与思考[ 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9):79 ~ 83+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 J].科学学研究,2015(2):242 ~ 253.
黄世忠.ESG报告的“漂绿”与反“漂绿”[ J].财会月刊,2022(1):3 ~ 11.
李井林,阳镇,陈劲,崔文清.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 —— 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9):71 ~ 89.
李增福,冯柳华.企业ESG表现与商业信用获取[ J].财经研究,2022(12):151 ~ 165.
王海军,陈波,何玉.ESG责任履行提高了企业估值吗? —— 来自MSCI评级的准自然试验[ J].经济学报,2023(2):62 ~ 90.
肖明,邱小花,黄界,李国俊,冯召辉.知识图谱工具比较研究[ J].图书馆杂志,2013(3):61 ~ 69.
谢红军,吕雪.负责任的国际投资:ESG与中国OFDI[ J].经济研究,2022(3):83 ~ 99.
伊凌雪,蒋艺翅,姚树洁.企业ESG实践的价值创造效应研究 —— 基于外部压力视角的检验[ J].南方经济,2022(10):93 ~ 110.
张慧,黄群慧.制度压力、主导型CEO与上市公司ESG责任履行[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9):74 ~ 86.
Buchanan B., Cao C. X., Chen 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irm value, and influential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8(52):73 ~ 95.
Camodeca R., Almici A..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convergence toward the 2030 agenda's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 Evidence from Italian listed firms[ J].Sustainability,2021(21):11831.
Chams N., García-Blandón J., Hassan K.. Role reversal! Financial performance as an antecedent of ES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J].Sustainability,2021(13):7026.
Cho Y.. ESG and firm performance: Focusing on th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J].Sustainability,2022(13):7857.
Choi J. H., Kim S., Yang D. H., et al.. Ca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creas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distress on accounting quality?[ J].Sustainability,2021(19):11124.
Escrig-Olmedo E., Fernández-Izquierdo M. ?., Ferrero-Ferrero I., et al.. Rating the raters: Evaluating how ESG rating agencies integrate sustainability principles[ J].Sustainability,2019(3):915.
Escrig-Olmedo E., Mu?oz-Torres M. J., Fernández-Izquierdo M.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Society's perceptions about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3(6):410 ~ 428.
Kocmanova A., Simberova I.. Modelling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J].Engineering Economics,2012(5):485 ~ 495.
Qureshi M. A., Akbar M., Akbar A., et al.. Do ESG endeavors assist firms in achieving superior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case of 100 best corporate citizens[ J].Sage Open,2021(2):21582440211021598.
Rabaya A. J., Saleh N. M..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R framework adop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social,and governance (ESG) disclosure and a firm's competitive advantage[ J].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22(2):2037 ~ 2055.
Ronalter L. M., Bernardo M., Romaní J. M..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as business tools to enhance ESG performance: A cross-regional empirical study[ J].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22(5):1 ~ 43.
Siew R. Y. J., Balatbat M. C. A., Carmichael D. G.. The impact of ESG disclosures and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on market information asymmetry[ J].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6(4):432 ~ 448.
Taliento M., Favino C., Netti A..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information on economic performance: Evidence of a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dvantage" from Europe[ J].Sustainability,2019(6):1738.
Tarulli A., Morrone D., Conte D., et al.. The relevance of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in influencing the cost of capital: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agri-food sector[Z].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2.
Vǎrzaru A. A., Bocean C. G., Nicolescu M. M.. Rethinking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light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J].Sustainability,2021(5):2660.
Wang F., Sun Z.. Does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and ESG performance have a substitution effect on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2(14):8558.
Yu E. P., Van Luu B., Chen C. Y.. Greenwashing in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disclosures[ J].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2020(52):101192.
Zhang Q., Loh L., Wu W.. How do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 initiatives affect innovative performance for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J].Sustaina-bility,2020(8):3380.
(責任编辑·校对: 李小艳 黄艳晶)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实践、经济后果及其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32400412024);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材料产业绿色数字化转型测度及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2400410059);河南省高等学校智库研究项目“河南绿色金融的‘漂绿风险防范化解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3ZKYJ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