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视角高职院校《保险原理与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2023-07-12 16:28牛静
经济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改革研究

牛静

摘 要:保险作为转移风险和财富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在人们生活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人们不仅对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保险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文章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视角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在《保险原理与实务》专业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 保险原理与实务课程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199-02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保险行业处于不断上升的成长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频发更加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原理与实务》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紧跟行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教学现状、课程改革的意义和课程改革的途径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索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保险人才的路径。

二、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保费收入、赔偿及给付金额逐年增长。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中国保险业稳抓机遇,大力拓展业务规模,保费收入连创新高。由表1可知,2016年至2020年,保费收入逐年增长,保险公司赔偿及给付的金额也不断提高。赔偿及给付的金额占各年保费收入的比例保持在30%左右,保险行业的偿付能力较为平稳。

我国的保险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目前,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呈现多样化、特色化的特点,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定制化、精细化的保险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无疑增加了各大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对于保险人来说,提升业绩、提高客户满意度,成为保险公司保证持续经营的必要措施。

2.保险从业人员供需不平衡。

(1)保险从业人员不稳定。保险从业人员供需不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保险公司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保险公司人员不稳定。由表2可知,从2016年至2020年的行业数据来看,保险机构数在2016年至2020年逐年增加。增加的保险机构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填补工作岗位的空缺,但是保险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从2018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如果保险从业人员和工作岗位比例失衡,会对保险公司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带来影响。

(2)保险从业人员综合能力较低。在当前保险市场中,具有保险需求的群体趋于年轻化,加上国家对保险知识的普及,大部分投保人具备一定的保险知识,但在后续的保险流程中需要专业的保险人员进行指导。因此,投保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度具有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保险公司业务规模扩张的速度过快,新员工在接受简单的培训后直接上岗,造成大部分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在各个保险环节缺乏专业性、严谨性,为后续保险理赔埋下了隐患。从整体来看,保险从业人员对于保险人和投保人来说,都存在供需不足的情况。

3.社会对保险人才认可度低。自国家取消保险从业资格证考试后,对保险人才的衡量更加缺乏统一、严格的标准。从事保险行业的门槛降低,使广大投保人认为,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降低了。加上有些保险销售人员对潜在客户过度推销,使大众对保险产生了抵触心理,认为保险就是保险公司挣钱的工具,而忽视了保险的真正作用。因此,缺少社会认可度也成为限制保险人才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高职院校《保险原理与实务》教学现状分析

1.课时安排不合理。该门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多,实操性强。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加上课程设置的局限性,教师缺少充足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教材。对于实操课的练习,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实训软件质量参差不齐,操作步骤与保险机构实际工作相脱节。即便教师在授课环节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单一的知识讲解和实训平台训练并不能满足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

2.教师缺乏实际经验。保险专业教师队伍缺少实际经验是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困境之一,保险本身实践性强,对于该课程的掌握在于对保险知识的有效运用。然而,教师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对保险人处理各种事件的流程并不熟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投保人的视角进行讲解,学生对实际的投保、填单、核保、理赔等流程中应遵循和掌握的技能并不熟悉。

3.教学资源不完善。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各专业的教学资源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对保险专业而言,无论是专业课教材还是线上教学平台,都缺少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操技能的指导。现有的教材很多是从西方著作中翻译过来的,没有结合我国保险行业实际的发展现状。教材大多側重于概念性的解释,案例较为陈旧,练习题也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对实际的保险工作指导性不足。

四、高职院校《保险原理与实务》课程改革的意义

1.符合保险业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们风险意识的提高、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等多种因素,都在推动着保险业不断转型和升级,各个保险公司都亟需优秀的保险人才。

对保险人和投保人而言,需要更加专业的保险人才为自己服务。专业的保险人员能够满足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展和投保人规避风险的需求。专业的保险人员能够对事故进行更加专业、公正的评估和处理,保障投保人的利益、维护保险公司的企业形象。

2.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富有创造力和竞争意识,是未来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力量。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保险原理与实务》进行课程改革符合未来的就业形势。当前,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大数据技术与各专业相融合的课程培训,保证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学以致用。为不断提升人才质量、推进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行《保险原理与实务》课程改革是培养保险领域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五、高职院校《保险原理与实务》课程改革的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首先应该增加课时量。根据《保险原理与实务》课程大纲要求,应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分配。该门课程理论知识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既要讲解基础知识,又要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习题讲解。理论课与实训课需要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一学期的课时安排并不能完全满足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其次,应选择合理的授课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都需要根据整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规划。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弱,但是创新性强。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实训要求,对部分章节采取“理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保证学生掌握相应的保险操作流程。还可采用“投保人+保险人”的教学方式,学生分别代表投保人和保险人,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既能判断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2.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实现院校和企业共赢。企业是掌握行业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机构,与校企合作单位加强协作,可以确保教学资源的先进性,能够与时俱进地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团队的前瞻性和实用性,能为保险机构提供长久的优质员工,双方加强协作是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应与保险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保险机构进行锻炼,帮助教师获得最新的行业讯息,使教师在实际经验方面有所积累,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现更加生动的课堂。另一方面,保险机构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学习保险相关的业务技能。保险公司可以将表现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提前做好人才储备。

3.加强高职院校互联互通。受地域、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院校的保险专业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为全面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院校之间应加强合作,不断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利用各高校之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探讨《保险原理与实务》未来的专业发展目标。根据我国保险行业的实际发展现状,集各院校之长,创办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统一评判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实操技能指导标准。

六、结语

保险行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发展势头迅猛。保险既是对损失进行补偿的方式,也是金融领域重要的理财工具。保险人才作为保证保险流程顺利进行的重要资源,在今后的保险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保险人才,弥补高质量保险人才的不足,高职院校应不断优化《保险原理与实务》课程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将保险学以致用,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推动我国保险事业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启.保险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财经界,2021(08)

[2] 戴丽,李艳华.校企融合视角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对外经贸,2021(05)

[3] 方俊芝.应用型高校保险原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时代金融,2020(36)

[4] 杨新顺.“保险原理与实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对外经贸,2020(08)

[5] 张虹.新时期高校保险原理与实务多元化教学探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03)

[6] 顾红.高职院校保险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8)

(作者單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才改革研究
构建培养环境,提升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职业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研究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