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柏坡精神”基本内涵及当代启示

2023-07-12 19:11:06黄程程
经济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赶考新时代

摘 要:西柏坡,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神经枢纽,是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转折点,在这段关键历史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党带领人民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我们要继承好、弘扬好“西柏坡精神”,走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为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而不懈努力奋进。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 赶考 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F0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027-02

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的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使大批无地农民分得了土地,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立华北人民政府,运筹帷幄,统揽指挥了解放战争进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召开为筹建新中国奠基具有重要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拉开建国序幕,加强党的建设等作为孕育“西柏坡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西柏坡精神”在七届二中全会中被提出,也正是在建党精神基础上,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发扬,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思想的进一步凝练升华,旨在加强共产党的执政建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建党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无愧于人民和历史的优异的“答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条“赶考”之路更是道阻且长,我们将进一步领会学习落实“西柏坡精神”,孜孜进取,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佳绩。

一、“西柏坡精神”之源——伟大的建党精神

自1840年之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想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都相继宣告失败,都未能将中国从黑暗中挽救出来。以孙中山为代表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赶跑了“皇帝”,但未能真正触动中国问题的根基。中国人民始终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人民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曲折的,但又是在不断摸索中、对比中发现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命运岌岌可危之时诞生了,以星星之火,燃起熊熊燎原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的百年大会中对“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形成“西柏坡精神”的源头,是在历史的召唤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中,以及共产党人的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渐架构起的中国革命的精神谱系。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陈乔年、方志敏、夏明翰等革命前辈,始终报着为中国革命事业九死而不悔的决心,我们伟大的建党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红飘带。“西柏坡精神是中国红色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党精神与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特征相结合的具体化呈现”[2]。其中“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务必”等都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为“西柏坡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保障,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石,中国红色革命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奋斗。

二、“西柏坡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国共产党胸怀千秋伟业,在这百年征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党取得巨大成就的制胜法宝,重要的文化精神保障,其中“西柏坡精神”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主要内容如下:

1.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到底的精神。敢于斗爭、敢于胜利,是领导党和人民对抗所有艰难挫折,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是否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历史性难题,中国共产党从在战争中最初的弱势转变成强势,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成了强势。国民党从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到装得可怜大谈特谈“和平”,共产党人早已看清反动派的本质,毛泽东同志及党中央毅然作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果断决定,彻底消灭所有反动势力,彻底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全部压迫,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粉碎国民党统治集团“假和平,真备战”,企图混入革命阵营以保护自己阵地的阴谋,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而没有使中国革命前功尽弃半途而废,没有辜负人民的意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人民今天取得的一切胜利和成果,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取得的,更不是由他人恩赐的,是通过人民不断努力奋斗才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在饱经风霜中产生发展,真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在攻坚克难中逐渐强大,一路披荆斩棘历经艰辛。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不管面临着多么强大的敌人、多么艰难的道路、多么严峻的挑战,党都永远心系国家、心系群众,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党永远无所畏惧、奋不惜身、勇往直前、视死如归。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进行彻底的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英勇无畏、顽强拼搏、一往无前的英雄本色。

2.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团结民主的精神。英雄的人民将会创造英雄的历史,党从成立之日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大战役的胜利,更是人民的胜利,陈毅同志曾讲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3]。据当时的统计,三大战役支前群众达880余万人次,运送的粮食达4.25亿公斤,运送的担架达36万副,成千上万的物资被百姓用小车推上前线以供红军战士们的后勤补给。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毛泽东同志提出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及时纠正政策施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调查研究,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出新解放区组建贫农团、农民协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恢复发展解放区的农业工业生产,获得人民群众的极大拥护。在西柏坡时期,周恩来同志还亲自组织抢救遇难的战士,刘少奇同志曾提出主动赔偿百姓树苗等不少爱民佳话,至今传颂。

聚阳才可生焰,拢指才能成拳。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非常重视各党派之间的团结,为了充分发扬全国人民团结统一,毛泽东发出了“五一口号”,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与各民主党派展开真诚合作,安排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为新政协的召开准备了条件。正是人民群众的团结一心并且充分发扬民主成为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3.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中国成立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就怎样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进北平,必须吸取李自成身上的惨痛教训,“并在七届二中全会中强調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的作风,拒腐抗腐防变,为在胜利之时避免重蹈李自成的覆辙,防范自身蜕变敲响了警钟,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4]。在西柏坡时期,整党整军运动也在热烈进行着,“三查”“三整”,整顿军队的组织作风思想,提高党内军队民主,严肃党风党纪,使军队在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时也保持意志清醒,保持昂扬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西柏坡视察期间强调并指出,西柏坡是全党立规矩的好地方,党的规矩机制的形成和落实,有力促进了党的良好作风和纪律建设。

毛泽东同志还提醒广大党员同志们,中国革命是伟大的,未来的道路会越来越坎坷,而共产党执政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不可丢掉农村,只顾城市,恢复发展农业工业生产,不向帝国主义乞讨过生活,不要因为眼前暂时的成就而冲昏头脑滋长懈怠懒惰情绪,脱离群众,广大的党员同志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务必隐含着对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治乱变化规律的深刻总结,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更隐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5]。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两个务必”思想是加强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关于执政建设的深刻的经验总结,我们要坚持将“两个务必”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精神家园。

三、“西柏坡精神”的当代启示

1.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尽管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共产党始终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将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牢牢结合在一起,为人民解放、国家富裕而勇往直前,走好了进京“赶考”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着更多的“娄山关”“腊子口”等艰难险阻,会有更多难啃的“硬骨头”,理想信念就是我们精神上的“钙”,丢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偏离正道,精神涣散,贪污腐败,违背了初心。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当中,每一代人都在坚守着他们的初心使命,带领兰考县人民治沙治水的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为了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张桂梅,抗击新冠疫情中以钟南山为代表舍生忘死、坚持人民至上的医护人员,脱贫攻坚战中被称为“群众知心人”在工作中不幸殉职的张小娟,他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自己的使命担当,永葆初心,正是太多像他们这样始终如一的坚守着共同理想的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奋斗,使我们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英雄的人民谱写着华丽的乐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才会有希望,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对自身党性的教育,全面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守初心,造福人民。“赶考”之路永不停歇永不止步,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始终在路上。

2.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同人民一道,体察民情,实行恢复和发展生产,开展如火如荼的土地改革运动和互助合作,统一了货币,帮助解决人民的经济困难,真切做到了军民鱼水情深。现在,我们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征途上,要坚持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不可脱离群众,违背民意,高高在上,惟我独尊,滥用政府职权,必须牢牢扎根人民,心中装着人民,人民至上不可当成空洞的宣传口号,要落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之中,切切实实解决人民普遍关心的就业、社保、养老、安全等现实问题,人民的小事是党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问政于民,造福人民,问策于民,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他们始终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走稳全面小康之路,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篇章。

3.加强党的建设,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时期,坚持以“两个务必”警示全党,纠正思想不纯,命令主义、经验主义错误,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克服党内无组织无纪律状态,警惕资产阶级“捧场”,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执政指明了正确前进的方向。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党中央始终告诫所有党员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政治作风,不断提升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大势,认清世界形势,中国共产党今后所面对的风险会越来越大,任务将越来越重,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大力纠正严重背叛了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官僚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行为,人民群众最痛恨贪污腐败的政府,始终拥护清正廉洁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一切损害人民利益来满足自己私欲,钱权交易,享乐主义,都将被历史被人民所抛弃。党中央要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提高“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全党充分学习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不断提高党员自身的建设质量,终身学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体系更加成熟稳定,永葆中国共产党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为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而踏实前进。

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圣地,以其特殊的历史功绩,彪炳在中国革命历史史册之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的精神丰碑,在此产生的红色文化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在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对建党精神的接续与发展。我们要坚持领会学习“西柏坡精神”,与当代时代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赓续好中国红色革命文化基因。“时刻牢记‘中国共产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并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始终带领人民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6],不负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百年荣光和人民的重托,顽强拼搏,勇立时代潮头,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取得新的胜利,获得新的荣光。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研究》(18KSD332)]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2] 刘爱玲.西柏坡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关系[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12)

[3] 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138.

[4] 陈毓述,陈丽华.开国前夜——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风云岁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317.

[5]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5.

[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作者简介:黄程程(1996—),女,汉族,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赶考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律师“赶考”法官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
南风窗(2016年15期)2016-08-11 18:40:32
亚投行“赶考”
以“赶考”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人民论坛(2016年17期)2016-07-15 10: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