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路径研究

2023-07-12 16:28张培刘艳平
经济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新文科高职英语

张培 刘艳平

摘 要:在新文科推进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进程中,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运用多元化载体和多模态传播策略等形式,从课堂文化、校园文化、思政元素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入手,旨在优化多学科重组融通,加强文化渗透路径的建设,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为国家输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 高职英语 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169-02

一、引言

语言不仅推动文化发展,更是承载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构筑语言中文化渗透路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随着我国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联合开展,新文科建设于2019年正式启动,探索如何自主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的方案。发展新文科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历史背景之下”,立足于“社会变革日新月异、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1],改革育人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新文科聚焦于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贯穿于优化学科重组和融通,立足于培育学生跨学科知识渗透意识和创新能力。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重点强调新文科、大外语等主题,明确了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指出了“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外语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路径建设至关重要,指明了未来发展定位和前进方向,推动构建教育强国,催生学科渗透融合和模式创新,增强学生多元文化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培育兼具文化自信和实践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新时代青年,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

英语教学承载着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双重教学任务,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所负载的文化意蕴及背景意识逐渐增强,例如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上,词汇扩展讲解方面增加中国成语谚语等板块,以及用国内外代表性人物举例。课外知识扩展的选取很大程度上围绕中国特色文化和地方民俗为主题,有效地逐步拓宽我国文化传播路径。但是国内的文化传承与输出是建立共有知识体系和储备上,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封闭性缺憾。

首先,在对外文化输出过程中,中西文化思维碰撞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各自特有的印记和差异。我国在增强自我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会碰到他者文化的排斥性。

其次,在对外文化输出时,寻找对应的传播策略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难题。学生往往热爱本国文化知识,在国学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然而相应地对于西方文化知之甚少,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接触不到,更加弱化对于西方文化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多,无法精准地用英语思维方式转化中国文化,搭建文化营销策略的桥梁,正确有效地用英语表达出中国文化背后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渊源,以及我国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独立的精神意志。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路径

(一)高职英语课堂文化渗透

目前,在新文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下,数字化技术融合创新模式和多元化文化载体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我国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涉猎甚少,以单一单向输出为主,没有意识到把语言和文化有机融合,一般是在特定的翻译时才会提及本国文化,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一直备受关注。调查研究表明,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情况严重,能用英语正确地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学生仅占约1/4[3],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则更加欠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因此,结合新文科背景,为高职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赋能,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要素着手,将高职英语教学融合渗透到不同学科专业,与国际接轨,拓宽认知思路,锤炼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等等。

在课堂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应当通晓中外文化,具备引经据典地阐述和补充中国文化知识的能力,适时增加专业知识相关英语教学内容,制作微课等形式,挖掘专业特色及文化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在开学第一课中,在介绍学校开设的各大专业时,以会计专业为例,从国际知名的四大會计师事务所英文简介入手,对比联系我国北上广深等地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从特色亮点、薪资待遇和侧重板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专业引发学生兴趣,增加自身的专业优势,了解社会的需求,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大大地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和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在传授英语文化知识时,应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精神传输。在教材的选取方面,多侧重选取中国文化的教学素材。对于教材中文化本质的挖掘,不仅多层次丰富教材内容和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建立长效育人机制,实现专业与文化相关联,创设文化交流语境,通过对等输出、中英互译、文化对比等,加强开发第二课堂的文化渗透,让学生置身于世界多元化文化之中,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文化价值观,完善文化渗透路径,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核心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

在专业和通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教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思辨能力,对比联系中西方文化,感受双边文化魅力与异同。同样以会计专业为例,课前线上课堂搜集相关英文资料,从专业名词翻译出发,结合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历史、招聘要求和市场前景等等。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智慧教室,“主题阅读”“答题闯关”等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阅读英文原版材料,感知其背后的西方文化。同样,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国内和本地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相关素材,充分挖掘中国的文化观和价值理念,深刻感受中华的无边魅力,更有利于结合专业传承和传播文化。课堂文化渗透在于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探究新型教学路径,养成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的自主意识,在掌握双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联系对比中英文化的思辨能力,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展现中国特色文化。

(二)校园文化渗透建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课堂文化渗透具有明显的时限性。因此,构建的校园文化渗透路径,采用多渠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力求打破语言、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壁垒,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巧妙灵活地将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为了实现优秀文化走出去的目标,潜移默化地确保校园文化渗透路径的顺利开展,数字化技术融入和移动式校园文化动态变革必不可少。“专业+英语”有机融合,创立专业特色化英语圈,正确了解职业新时代国际化需求,提升中外文化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时在“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过程中,增加中国文化的有效输出,增加“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文化输入[4],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构筑大国形象。

首先,可以大力搭建口语锻炼平台,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渗透活动,例如用英语讲好专业知识,针对国内外时事评论交流,定期举行演讲比赛、辩论赛和征文赛,建立相关公众号。开展中外电影和文学鉴赏活动,提升审美能力和思辨意识,举行英语配音大赛等等。其次,侧重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例如,校园标语宣传,文化长廊建设,推广微课、慕课等网络平台,从传统文化到新时代中国优秀文化对外输出,例如,国学经典、中国美食、二十四节气、“一带一路”建设、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等等相关词汇翻译。从学科专业、国粹、艺术、文学、医疗、科技等各方面着手,中外对比融通,结合专业最新资讯和职业前景,真正做到拓宽国际视野,实现全球精神财富共享,文化瑰宝互鉴。同时,在文化渗透这一过程中,接受和掌握西方思维方式,用正确的英语和思维方式向外国展现一个真实强大的中国形象,输出优秀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

(三)思政元素与文化融合渗透

高职英语课程中,以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学科专业,帮助塑造新时代意识形态,对传播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中,学者强调以主题式任务、探究式项目为依托,关注培养文化的认知、思辨、传播能力[5]。因此,思政进校园的热潮不仅要感染高校教师的政治热情,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做到切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引领从沉浸式语言专业学习过渡到德育文化渗透。

首先,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英语基础,选择不同的主题式任务、探究式项目,在课前课中课后对思政元素进行精确的提炼和扩展,找出契合的切入点进行交叉融合,并补充和诠释课本外的思政内容,打造有思想有启迪的中国金课。

其次,思政育人的过程不是生搬硬套,本质上是需要恰当增强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文化道德认同感,呼唤大国担当和责任感,用国际化视野制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用思辨意识看待中外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例如,构建中国文化语料库,将蕴含的中华精神、中华品格、中华智慧等等系统化整合和传播,积累宝贵的文化财富。建立传统和现代文化对比语料库,伴随时代的更迭与变迁,引起的文化不断变化和更新,从而探究影响文化改变的因素。创设跨文化交际障碍语料库,比如,对外翻译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找出对应文化中准确的表达方式,以及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引起的误会和趣事,横向比较多元文化,挖掘深层次原因。语料库的不断建构,让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文化交流的精髓,极具参考价值,语料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也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完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快速提升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全面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不断加速文化渗透的进程。

(四)文化评价体系构建

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能优化考核手段和授课结构,又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成促进文化渗透的工具。结合新文科背景,转变单一式主体,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通过智慧平台、数字档案、教师、学生自评、小组团队互评、家长、企业等对学生精准刻画,从以下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为科学文化评价赋能。

首先,根据不同主体的评价标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多角度文化评价。形成性评价基于推送文化教学资源,利用大数据、VR等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诊断,建立长期数字档案,追踪学生各学段课堂参与度、文化兴趣点、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成就感等等数据。总结性评价利用线上线下阶段性检测、期末考试和论文进行考查,打造以学论教,以评促教的高效文化评价系统。其次,增值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双管齐下,关注多维度文化渗透力度,例如,关注学生对知识吸收和表达能力、中西文化差异处理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思辨能力、职业核心竞争力、文化自信、本土文化认同感、思政意识形态等,计算增值幅度,建立动态奖励机制,鼓励学生间良性竞争,多维度进行评估和引导。另外,筑牢长效对比发展动态文化评价系统,持续更新评价指标,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和困境,实时调整应对策略,拓宽文化渗透路径。

四、结束语

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教师充分了解高职英语课程文化的特征,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优化学科重组和融通,高度重视课堂文化和校园文化渗透,坚持以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育人机制,通过构建文化评价系统,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彰显新时代大国青年担当。文化渗透路径的有效构建,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协作,传承文明的圣火,让文化熠熠生辉,长燃不息是吾辈的职责。

[课题来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三三三三”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GB20200357)]

参考文献:

[1] 武宝瑞.新文科建设需要解决好的三个前置性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2] 吴岩.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03):3-7.

[3] 劉丽华,戴慧琳,黄振定.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8(05)

[4] 彭煜,赵惠君.“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文化传播功能拓展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03):83-91.

[5] 顾卫星,孙倚娜,张莉,张卓.校本高职英语课程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兼析苏州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J].外语界,2019(03)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作者简介:张培,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外国语言文学;刘艳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中华文化外译。]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新文科高职英语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