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2023-07-12 02:18张卫胜
新教育·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

张卫胜

【摘要】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要通过深化课程育人、推进信息赋能、统筹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举措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少年儿童感受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洗礼与滋养,涵养家国情怀,更好地成长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小学思政;家国情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自身工作岗位上的教书育人实践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直接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后,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我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铸魂育人、回归生活的思政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与历史的责任。

一、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意义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进步,都离不开思想的引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提升国民凝聚力,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也有利于让学生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2.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基础教育在实践中贯彻“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新理念。“五育融合”是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有助于解决当前和未来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五育融合”不是在现有教育形态基础上对欠缺部分的修修补补,而是通过多维立体育人机制的全新构建,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教育的重塑和革新。在小学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有利于让学生从小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之间的紧密关系,增强家国情怀与使命感。

3.教师进行专业成长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在小学思政课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考验教师能否学透讲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逻辑与重点,更考验教师能否通过精研专业与结合时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小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把握学段特点与学情规律,对学生进行情感与道德的启蒙。在小学思政课中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与精神,有利于小学思政教师对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与今后一段时间社会的发展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4.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需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阶段思政课重在开展启蒙教育,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未来三十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课程育人导向贯彻始终,充分落实对这一“历史责任”的担当。而在课程内容的一体化实施中,2022年版课标采取“帽段定位+主体表格+学业要求”的呈现方式,在各学习主题中,虽不直接带有“育人导向”标签,但其核心内容都与立德树人的要求有着紧密联系。在小学思政课中设计实施更多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情的课程活动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利于培养中国儿童的“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学习报告,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本思路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看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列出教育、科技、人才提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构建高质量教育體系不仅是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那么,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如何承担起这些使命和担当呢?我们该如何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呢?笔者认为要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深化课程育人

我们要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上下功夫。我们必须承认,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课程教学方式仍然没有走出学科本位、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目前小学思政教育主要依托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再加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班队会课、特色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少先队活动等作为辅助。新时代的小学思政工作者需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不断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与指导意见,应用最新的思政课程前沿成果,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研究和有效整合,立足儿童本位,寻找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的小切入口,完善入情、入理、入心的小学思政课程。

2.推进信息赋能

要在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全面赋能教育上下功夫。必须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转移,全面赋能学校教育,推动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感性、形象、具体思维特征较明显,思维仍处于半逻辑状态,理解道理与概念时常需要借助“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并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小学课程鼓励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传统的说教授课方式很难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无法使思政教育深入儿童内心。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资源,构建符合新时代儿童思想潮流与发展规律的教育载体。信息技术环境为小学思政教育提供了许多助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打破时空与视听界限,丰富教学与实践活动,创新展示与评价机制。

3.统筹家、校、社协同育人

我们要在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同育人上下功夫。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正是基于此,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日益重要。小学思政教育具有综合性、活动性的特点,所以其课堂绝不仅在学校,而是会延伸到家庭、社会乃至更广阔的空间。小学思政教师要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在開发课程资源时将家庭、社会的资源与力量调动起来,抓住教育契机,努力形成互动共生的德育场。

4.造就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我们要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质量人才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具备经济社会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于小学思政的教育点滴中,正是为了培养时代接班人身上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了从小就赋予当代中国儿童以使命感、自豪感与紧迫感,实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求学,提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三、回归生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就是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其编写理念之一就是“回归生活”。我们也应把“回归生活”作为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抓手,将正确的政治方向、精神指引同儿童生活实践与生活认知结合起来,对儿童进行“道德情感启蒙”,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现实生活的“哲理”融通,使儿童“向生活学习”,关注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生活,进而完善自己的生活。

1.“真”实问题聚焦现实生活

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了避免教学泛化与无效,可以选择用真实问题聚焦现实生活的策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关注并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六年级“学会宽容”一课中就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入手:小山同学的鞋子被同桌不小心踩脏后,他非常生气,而且不愿意原谅同桌,甚至还想踩同桌一脚。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能劝一劝小山吗?通过情境讨论,引入“讲信修睦”“宽以待人”等为人处世的常识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认知;从个人生活中的宽容,可以上升到对社会生活与国家层面的宽容与理解,可以讲述“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到今天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部署。

2.“情”怀关照立志改变生活

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师可以将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同新征程中各行各业的榜样故事相结合,以情怀化人,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在讲述完古代相关美德故事后,也应分享新时代各行各业的榜样,如科技领域的黄旭华、黄大年,医疗领域的屠呦呦、钟南山,教育领域的张桂梅、赖宣治,航空航天领域的孙家栋、王亚萍等,在教材原有知识体系内融入科学家精神、航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新时代精神谱系,涵养学生家国情怀、敬业精神、斗争意识,让学生更加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突破小我,心怀天下,从小立志改变生活的想法和行为。

3.“实”处探究学会深入生活

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不是浅表的、浮于生活现象之上的,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反思、深度学习、调查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从而反思生活、深入生活。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调查探究等方式,打破学生知、情、行、意四个方面的障碍,使学生获得情感认知的升华,为实际行动领航;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调查与实践,认知由表层走向深层,更加深入生活。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中第十二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可以通过“课前调研,描绘梦想”(我的梦想、大家的梦想、梦想中的祖国)、“任务驱动,共筑梦想”(百年追梦年代史、数说梦想、图说梦想、笔绘梦想)、“以终为始,践行梦想”(填写并分享梦想卡,总结升华)三个环节将文本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与学生生活和学生认知建立联系,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4.“感”同身受评价走向生活

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尤其应关注教学评一体化,在评价中也应践行课程育人的理念,认识到评价不应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判,而应是促进学生道德情感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的手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鼓励学生走向生活的评价:一是在本课教学尾声给予学生改变生活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性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回归生活,改变生活;二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目的和计划性地呼应之前的改变生活的任务,也体现了同一主题上的情感、认知、行动螺旋式上升。比如四年级“为父母分担”中,教材为教师实施这种回应式评价提供了机会,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的实践作业为“与家务活‘签约’”,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履行签约任务。第6课“我的家庭责任与贡献”的第二板块“我也有责任”中要求学生关注之前“签约”任务完成的情况。连续评价将前后课时有机连接,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理念与德育的系统性、整体性,不断推进学生在生活中行动与进步。

综上所述,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小学思政工作者的光荣使命,需要我们不断强化政治素养,提升专业能力,创新育人方式,以专业引领帮助新时代中国儿童坚定理想信念,培根铸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严玮.将党史教育融入小学思政教育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07).

[3]葛梦佳,章乐.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学习的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中涵养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Y20221006)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
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思想,因“家国情怀”而健康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论穆旦诗歌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