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开发融合

2023-07-12 03:39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河东小学
家长 2023年13期
关键词:校本双减素质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河东小学 徐 竭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与推进,素质教育成了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新方向,为顺应这一趋势,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学校应着力推动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应当开设怎样的课后服务课程、如何保障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的开发融合具备吸引力成了新问题,也使得课后服务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基于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顺应当前的教育理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挖掘“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开发融合的重要意义,深度把握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开发融合的基本原则,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进行合理地开发融合设计,推动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的新发展。

一、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开发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学生,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都各有不同,有自己擅长的活动,也有不感兴趣的活动。基于此,如果课后服务的活动内容过于单一死板,很可能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课后服务沦为表面形式,无法带来真正的教育成果。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的开发与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挖掘其学习潜力,充分利用好学生学习特长发展的关键期。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融合不仅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也使学生拥有选择的空间,切实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综合发展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全面发展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对青年学子的要求。将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开发融合,能够提供给学生多样化、丰富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提升应用能力与思想品德水平。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与融合关注到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是学校教育辅助学生发展综合素养的优秀策略,切实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贡献了力量。

(三)助力学校教育发展

推进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融合,受益人既是学生,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学校助力学生的发展,学生为学校争得荣誉。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创新的办学理念与优秀的教学设计才是吸引优质生源的关键,这种特色化的教育策略既能够培养出有特长的优秀学生,为学校争得荣誉,又能够帮助学校建立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推动学校教育的新发展,还能够将校本综合素质课程作为学校的发展机遇以及学校教育的突破口推广开来。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融合,既能够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综合性与个性化的发展,又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走出具有办学特色的办学路线。

(四)顺应当前人才需求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传统应试教育已然难以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才,只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才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基于此,学生的成长路线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教育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也给了学生充分探索自身优势与兴趣的机会,帮助学生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路线。借助此教育模式,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与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相契合,从而奠定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二、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要想使课后服务真正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教师在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中应当遵循“综合性原则”。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存在片面性,过度重视“德智体美劳”中的某一方面,课后服务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忽视其他课程的设计开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应当关注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切实提升。

(二)实践性原则

优秀的教育从来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纯粹的理论性教学,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推动教育成果的切实发展。然而,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过程中部分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管理的考虑,而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不佳,课后服务教育也流于表面,无法切实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的开发融合中,实践是重要且必要的,学校应勇于担责,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教学,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给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得以真正发挥其意义与作用。

(三)规范性原则

课后服务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与教师应提起足够的重视。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后服务态度不够积极,给予学生过多的限制或者使学生过于“自由”,课后服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例如,篮球课的课后服务校本课程中,部分体育教师只在教育活动的初期阶段进行引导,之后的整节课便让学生自由活动,课后服务与校本课程教育沦为了“放养式”活动。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为了让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真正与课后服务深度融合,学校应当在设计过程中遵循规范性原则,通过细化教学环节、提高管理策略、制定规范制度等方式,使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更加规范化、高效化。

(四)特色化原则

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应当遵循综合性原则,同时也要强调学校的特色发展。有些学校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虽然“面面俱到”,但也没有对某一方面突出强调,致使课后服务教育呈现出程式化的现象,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切实发展。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与资源优势,这能够很好地体现学校教育特色,并应用在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中。例如,吉林省很多中小学都运用了其独特的地形、气候与教育资源,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了冰雪运动项目。而我国台湾省的木民国小学也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开设了丝瓜、水稻等农作物种植的校本课程。而在我校,球类教学与德育课程属于教育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两大优势,使其在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中得到充分的发扬与体现。

三、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融合开发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立足学校资源,彰显教育优势

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运动能够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良好品质。我校教育实践中,球类运动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学校可以立足这一教育资源,彰显教育优势,在校本综合素质课程体育活动方面设计中突出强调球类运动,通过细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计以及深化教学成果的方式,让球类运动这一教育优势在实践中得以突出体现。

学校在进行校本综合素质课程开发时,不仅要立足学校的优秀教育资源,还应着眼于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践观察、校园询问等多种路径,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在课程规划与设计中加以强调与重点体现。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对球类运动所包含的各个运动不够了解,因此很难做出客观的选择。基于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好体育课,让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对常见的球类运动进行基本的学习、熟悉、体验,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做出综合的评价与选择,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提出导向性的意见与建议。

(二)结合教师优势,开创多元设计

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应与实际相结合,这样的设计才会更符合学生发展规律。课后服务的教育活动涵盖面甚广,综合性较强,因此学校在设计时也要考量教育教学者的具体情况,在全面的同时避免过度宽泛,在细化的同时充分考虑各位任课教师的特长与优势,从而开创多元化的设计形式。

以“德智体美劳”中的“美”为例。一些学校在开设与“美”相关的校本综合素质课程时,将“美”简单机械地归纳为“美术”,然而书法课程、艺术鉴赏以及绘画教学都属于“美术”范畴,过于宽泛的归纳设计会使教学活动过于笼统,难以发挥理想的作用。基于此,在课程设计时,学校应多方考量教师的特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后服务中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例如,我校有擅长书法以及书法教学的美术教师,便可以基于此开创出“书法艺术课程”,提升学生的书法能力,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教师在综合素质课程的辅助下真正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与成果。

(三)注重德育培养,注重实践融合

“德智体美劳”是当前教育教学所强调的“五育”,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然而,在教学实践以及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中,德育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项,这是因为很多教育教学者都难以为德育培养设计出科学适合的课程,不少学校即使在课后服务中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很容易沦为单一化的理论说教,使课后服务与校本课程失去了本该有的意义与价值。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在校本综合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中,应当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并且充分利用,加强德育在其他课程设计中的渗透效果,给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在校本综合素质课程中融入历史因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并且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当地的革命博物馆,学生在实地参观中增强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教师还可以推动德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博物馆中做义工,深化教育教学成果。教师科研将德育与美育相结合,在书法课程设计中引导学生临摹我国著名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在绘画课程中让学生描绘某一重要的历史场面,将德育的成果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在学生心间。教师还可以以德育作为根本内容,设计开发“多彩童年德育课程”,推动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认识。

(四)强调课内外衔接,发展思维能力

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与融合,强调了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课内外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发挥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不能将课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设计变为纯粹的“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是要重点体现思维培养重于知识传输。

例如,我校基于语文课程开设了群文阅读课程,这一课程致力于解决小学阶段学生阅读量较小的问题,推动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群文阅读提升认知水平,优化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并将在课后服务中的学习所得充分运用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高。在群文阅读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有兴趣、有动力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也有了理解、思考、分析与讨论的自由。这一校本课程设计在课内外衔接的同时,也帮助学生领悟到了语文阅读的魅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推动课后服务与校本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融合是素质教育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学校在设计校本综合素质课程过程中,应当遵循综合性、实践性、规范性与特色化原则,通过立足学校资源、结合教师优势、注重德育培养以及强调课内外衔接等策略,让这一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优势,为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校本双减素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