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东成
摘 要:数学学科在高考中以及在生产生活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融合了所有学科中有关数字量化的问题。高中数学相比于低年级数学来讲是一个质上的变化,思维难度更大,对高尖端的科技发展更具有创新指导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1-0110-03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比较难于掌握的学科,它对基础知识的要求非常高,没有好的基础在后期综合应用会非常无力,这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语文和历史等文字类学科,往往还可以通过勤奋和良好的记忆去补进,实现在短时间内的一种提升,但数学却不是如此。如果学生没有打好基础,底层的逻辑思维没有掌握,整体的逻辑思维便不强,后续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就很弱,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是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这对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所以需要教师不断去改善教学思维,不以固化的数学思维去学习,他们要探索新的道路,学习新的策略,只有进一步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规律和逻辑,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上不落后,并不断取得进步。本文兼顾了数学内容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培养新型人才的策略。
1.高中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作为整个教育领域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高中数学的教育,在所有高中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应对新课程改革时,必须以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去自主解决问题,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正确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来源。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育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目前的高中数学教育被限制在了考试的范畴内,这种应试的机制很难以学生主体发展为考量。教师只关注考试内容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是为了应试而做准备,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广的逻辑思维维度,提高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是教师太注重考试,所以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情况,比如学生对学生缺乏兴趣导致上课走神、开小差等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在传统教育中,教学方法非常简单,即教师的灌输式教育,教学基本靠大量的刷题,大量的套题,这种方法可能对记忆类的学科有一定的帮助,但对逻辑性非常强的数学学科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不断去适应实际情况,以确保教育效果的正常实现。
2.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教师层面
第一,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目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严重挑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策略、教育目标等。因此,教师要摆脱考试的限制,使新方法适应新需求,学习新思想,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功底,强化教学策略,提高自身水平和专业水平。同时,教师要学会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改变,融合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感受,科学采用共享技术、交互技术、微课、线上课堂等新技术支持数学教学,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吸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巧妙处理图像、视频,打破常规中的僵局,使学生对数学中的抽象思维有新的思路。同时,教师要学会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把学生视为主体对象,让教师作为引导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去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三角恒等变换”这节课中,教师先要对基本的学习内容进行阐述,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之后,这个时候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角恒等变换”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仅知道“三角恒等变换”设置的内容,还知道推导过程,这样他们就可以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当学生对基本知识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后,他们可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图像或视频展示的推导过程,使“三角恒等变换”的相关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具体化,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导出其他可行的证明方法。这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学生能够实践并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二,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變。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下的教育面临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大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教师要制定了相应的新课程标准改革策略。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教学方向,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如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并对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要进行深入分析。在教育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育的变化,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相结合,并在这种认识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强化数学知识的同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数学素养。当然,在转变教育观念时,教师应充分理解高中数学教育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注重教授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改变自己作为教育者的教学观念。
(2)教学层面
第一,巧妙设置数学情境,在情境中指导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它需要非常高的逻辑思维水平,靠记忆是不可能有效去提升成绩的。因此,学生要掌握知识的来源和演绎的过程,这将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巧妙设置数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能够纠正一些不良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进入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状态。同时,还可以成立一个讨论小组讨论这些问题,不同意见在碰撞下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学习“数列关系”这一课中,教师首先设置一个情境:一张报纸有1毫米厚,如果它被对折30次呢?一百次会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先去思考和联想,然后再来画图进行拆解。得到的答案是它的厚度足以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座山。这个答案超出了学生的预期,当然也能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此时,教师讲述学习内容,与学生一起推导变化规律,然后得出一般公式,然后与教材内容进行比较,使课堂变得既有趣,也能提高效率,让学生脑洞打开,发散了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在推导演练过程中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改进和加强新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思维习惯,要求学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现有教育体系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和完善教育理念,改进和提升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责任,具体应结合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重点、施教困难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去改进,积极寻找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一个良好的开端,数学课堂应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这也是高中数学教育不可避免的过程。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问题、开放性课程的认识,是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新课程改革之前,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解释数学教材内容。教材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数学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变化与联系,注重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开发性。如果在进行考试和评估时过于注重标准答案,这会使学生无法发挥主观作用,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因此,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教育中要明确强调教学主体是学生的概念,教师有义务在解释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改革中,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对知识解释和学生被动接受。相反,教师可以友好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结合数学课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具体学习条件实施教育,以确保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应用符合高中数学标准和要求发展的教学方法。
(3)学生层面
第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教师的指导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大胆提问,并敢于向教师提问有关不确定内容的问题,以建立创新思维。对于数学上的问题,要善于举一反三,要善于逆向思维,教师要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的解决方案,敢于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比如,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中,书中给出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证明内容和方法,但解决方案并非只有这一个。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向教师提出其他解决方案的想法和方法,证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方法不止一种,引导学生去阅读“三角函数与欧拉”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第二,鼓励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我国一直采用“阅读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过度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事先的准备,总结并用固定知识去引导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依赖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及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整个课程会显得有些无聊。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很枯燥,除了教师刻意去强调灌输,应该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讨论,以教师和学生是朋友的心态进行教学,实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例如,在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而[y=fx]与[x=f-1y]却有相同的图象;又如,为什么当[fx-1=f1-x]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而[y=fx-1]与[y=f1-x]的图象却关于直线[x=1]对称,不透彻理解一个图象的对称性与两个图象的对称关系的区别,两者很容易混淆。这些问题经常是高中生的难点,是学生自己无法理解的,教师一次课堂教学无法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只有在讨论过后才能增强对函数图象的认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数学时,不应该在遇到问题时找答案,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去探索解决办法。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得到答案时,就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独立行为。实践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动力,也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所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两学”就是学背景、學合作,所谓学背景就是数学的基础,推理的由来,概念的理解这三点,现在很多教师为了缩短课程进度和减轻自己的备课压力,忽略了让学生对知识点背景的了解,而且课堂上也是运用题海战术加深学生对类型题的印象。合作是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培养学生基于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才是创新驱动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数学的参与,增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数学之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数学中,有相应的方法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色彩美和线条美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真正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之美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高中数学教师甚至可以通过解释与数学有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调动学生对数学创新的兴趣。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性。
3.结语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教育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数学的主要目标。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实现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杰.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2019(15).
[2]吕爱香.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