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燕
小学音乐作为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学科之一,对落实美育有积极影响。在“双减”政策提出背景下,教师需要做好音乐减负增效研究工作,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增加艺术实践活动比例,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基础上提供表现机会。借助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激发表演、歌唱等潜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特性
(一)自主性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做好教育创新工作,结合新课标内容,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在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时,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权,预留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与时间并提供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释放天性的基础上主动对音乐知识进行探索,满足个性成长发展需求。
以《柳树姑娘》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中理解课程知识。问题可以从歌曲题目出发,要求学生尝试分析歌曲中使用的手法、所展现的情境等,鼓励学生在结合自身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答案,并使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只有向学生提出适合的问题,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认识,逐渐提升探索能力、分析能力,进而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二)合作性
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还需结合教学内容与方式,主动渗透“双减”政策要求,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机会,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对音乐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为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在主动表达与交流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除合作学习以外,还可以运用竞争的形式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开展合作竞争活动时,需要鼓励学生自由组队,选择适合的内容,营造浓郁的音乐学习氛围,逐渐强化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在延伸视野的基础上保持思维活跃性,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以《我们的田野》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使用合作教学法,以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水平为划分标准,控制好小组人数,提供学习任务,在完成小组探究后还需要及时展示学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既可以加强学生互动性,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身优势的机会,如利用乐器完成合作、借助舞姿展示学习成果等实践表演。只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时间与机会,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表达欲望,提升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探究性
“双减”政策提出以后,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基础,整合音乐教材内容,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提升学科能力培养效果。在教育中利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探索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审美情趣、艺术创造能力,实现提升音乐素养目标。
以《森吉德玛》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草原等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活动,借助活动从对草原的认识、对蒙古族的认识等方面进行教育,在不断创作中抒发情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示在作品中。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以此提升其歌曲学习效果,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范围
(一)歌曲学唱活动
为了将学生带入艺术实践活动中,需要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做好教学内容简化处理工作,利用歌曲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能在聆听歌曲中感受音乐并产生审美期待。同时,教师需要及时讲解歌词内容,营造活跃课堂氛围,组织学生运用乐器、歌唱、舞蹈等方式表现音乐。
(二)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需要组织学生演唱歌曲,对歌曲中的思想情感进行挖掘,在交流文化的基础上进入情境产生深层次体验,领悟音乐内涵。体验歌曲情感能够确保学生音乐学习的深入,也可以促使学生找出作品中的核心与重点。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创设满足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与音乐沟通的机会,在感受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提升表现能力。以《小乌鸦爱妈妈》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此营造情境,然后通过演唱与表演培养学生善良品质,在音乐中感受情感并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三)进行音乐欣赏
创设情境可以从故事、谜语、多媒體等方法入手,尝试使用多样化方法阐释音乐,确保导入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利用音乐形象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倾听、交流中分享体验,逐渐提升合作探究能力。音乐欣赏可以进一步突出音乐形象,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只有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才能在聆听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以《杜鹃圆舞曲》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使用打击乐器进行合奏、伴奏,同时增加舞蹈表演,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掌握曲式结构,发现不同段落的情绪变化,能在把控节奏的基础上控制好速度,展现音乐意境。
(四)开展游戏活动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许多作品具有丰富情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可以使用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提升音乐实践教育效果。在活动实践中,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以此使用适合的游戏内容,保障音乐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情节表演中理解音乐知识,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情境游戏需要先做好活动导入工作,利用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借助师生探究做好评价与总结工作。
以《红灯停、绿灯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营造场景,将马路中的相关物品展示在班级中,要求学生在演唱与表演中学习音乐。从红绿灯变化出发,不仅可以结合生活经验,也可以将交通规则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红绿灯的作用。只有做好游戏活动导入工作,才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休止符、四分音符等,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使用剧情活动
学生在完整演唱歌曲的情况下更能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情景剧活动面相对较大,可以转变传统教育模式,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年级特点,运用音乐情景剧进行教学,将剧情创设背景展示给学生,提供相关道具组织编导、排练等活动,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展示成果,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通过前期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参与表演习惯,而开展音乐剧活动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表现能力,保持音乐学习热情。
以《猴子蒸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力,提升表演活动趣味性。或以《蜗牛与黄鹂鸟》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配音活动,增加台词、创作表演动作让学生产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理解歌曲风格特色。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实施方向
(一)学科减负
音乐属于听觉艺术形式,学生只有产生良好的听觉体验,才能提高音乐学习效果。只有做好学科减负工作,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加深对音乐主题的理解。所以,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从歌唱、演奏、创作等实践活动出发,做好改革创新工作。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听觉体验,突出音乐教育本质,抓变传统教育模式。
以《彼得与狼》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听”进行教学。一是做好角色分析,听出主题内容。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录音,让学生说出对角色的感受,再使用电子琴做好角色转换,思考乐器变化后带来的不同感受,加深对角色的理解。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形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音乐产生深刻印象;二是借助音乐表现不同情绪,分辨音乐段落,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方式表示。借助角色扮演能够将学生带入主题探究活动,在感受音乐情绪变化的基础上调动听觉思维,提升音乐听觉与记忆能力,实现欣赏教学目标。
(二)环节减负
为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需要从听、唱、动等方面出发,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展示机会,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白鸽》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但是,在教学中还需要控制好教学环节,在合理控制时间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歌曲内容与演唱技巧,保障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在教学环节中只有合理调整教学节奏,才能提升教学合理性,才能满足歌唱教学要求,才能让学生在感知歌曲的基础上把握节奏难点,提升音乐学习效果。
(三)语言减负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不仅需要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也要求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教师结合新课标内容保障教学活动高效开展。但是,一些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时过度注重音乐内涵,影响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出现音乐情感匮乏问题。所以,教学中需要结合“双减”要求,作好语言减负处理。
以《花之圆舞曲》教学为例,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特点,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避免直接向学生讲述圆舞曲相关知识,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春之圆舞曲》视频资料,借助色彩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再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三拍子变化规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在刺激视觉的同时加深对圆舞曲的认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培养积极的音乐情感,实现音乐教育目标。
(四)课件减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音乐教育使用现代科技技术不仅可以延伸音乐教育容量,保障资源充足,也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所以,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做好视听结合工作,将声音与影像结合在一起,提升音乐教学直观性与形象性,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但在使用教學课件时还需要端正教育态度,避免出现过多使用问题,在合理运用多媒体的基础上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便于学生理解音乐知识。在课件中还可以增加音乐背景知识,确保课件运用的及时性与合理性,以此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重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素养养成效果,只有提升课堂教学生命力,才能形成完整的微生态体系,保障艺术实践活动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所以,音乐实践活动需要从提升教学效果出发,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形式,结合音乐课程标准,挖掘作品内涵,明确活动开展方向,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进入到实践活动中,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理解音乐内涵和其中的情感。
(二)把握音乐本体
高效的教育是建立在目标基础上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主动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关注音乐本体,展现音乐学科特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做好音乐教育,提升教学活动趣味性,不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以《杨柳青》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要求各小组收集不同的民歌,通过演唱、对比等方式理解音乐表现形式,掌握风格特点。借助生动活泼的氛围能够将学生带入到主题学习活动中,在尝试演唱歌曲中理解音乐本体。收集相关资料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在理解歌曲立意的基础上控制教学尺度,找准教育融入点,保障课堂设计合理性,凸显音乐学科性质,让学生产生美的享受,逐渐提升音乐素养。
(三)关注学生本位
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从关注学生本位出发,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便于学生理解音乐知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动手操作、主动实践中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掌握音乐技巧。
以《梦幻曲》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音乐情境,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想象出发,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音乐意象美。在欣赏音乐时还需要合理运用课件,将其变化轨迹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音乐旋律变化,加深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同时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音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四)实现课堂生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成果展示,也要完善教学过程,在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教师需将学生带入探究活动中,坚持从促进学生发展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动脑思考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创作的乐趣。宽松和谐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欲望,保障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好启发工作,突出音乐本体特点,引入多样化教育手段,满足课堂生成要求,提升音乐教学趣味性,利用高效的艺术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需要从凸显教学特性入手,找准活动开展范围,明确教学实施方向,在突出实践活动重点的基础上做好音乐教育创新,将学生带入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提升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