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晓琴
“双减”政策的全面贯彻与落实,使得目前的教学工作开展思路发生了积极转变,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暴露出的问题和弊端,也需要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改进。作业设计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双减”政策下实现降低学生课业压力目标中的重要落点。因此,在目前的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针对作业设计方面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探索良好的作业设计策略,实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教学发展目标。
一、“双减”背景下实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减负增效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数学学习体验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其蕴含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且脉络较为清晰,目的是在启蒙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數学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对于各方面能力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为学生设计符合其实际学习需求的作业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巩固与吸收,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科学的作业设计,也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味追求“题海战术”的问题再度出现,减轻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惧和畏难心理,为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以及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实现作业设计的优化与改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核心素养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良好的作业设计内容,教师可以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掌握多方面数学技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数学技巧,以期实现塑造学生科学数学价值观念的目标。同时,作业设计的优化,使得“减负增效”的目标得以实现,让学生可以从原来的繁重负担中得到解脱,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社会探索和社会实践,这对于学生的特长培养和兴趣培养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构建良好数学教育生态
跟随“双减”政策的明确要求实现小学中高年级作业设计的优化和改进,发挥“减负增效”的作用效果,为实现数学教学的这一本质目标,应当树立转变传统数学作业设计理念的目标,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通过优化和改进作业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有趣生动的作业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而且也可以推动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使得数学教学工作的生命力以及生长力得到提升。因此,以作业设计优化为起点,推动数学这一基础学科教学工作的良好转变,是构建良好数学教育生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教育环境的重要举措。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把控作业数量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且这些习题本身的形式和内容差异不大,此种设计理念是出于通过“题海战术”来让学生对数学习题的解题过程形成肌肉记忆的目标而进行应用的,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对作业量进行合理把控,提高作业质量,以此来满足“双减”政策下对作业设计方面提出的“减负增效”的目标。教师应当要结合课程知识内容的实际特点,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有针对性、侧重性地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以此来实现作业设计的优化。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的面积(二)》为例,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舍弃以往反复布置同一类型题目的作业设计理念,应通过类型不一、形式不一、难度不一的作业设计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习题内容,由简到难地对本节课程知识内容进行良好的复习和巩固。同时,教师要做好习题数量的控制,将基础类题型、中等难度题型以及综合性习题的数量分别控制在50%、30%、20%,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内容进行良好掌握的基础上,再对一些难度稍大的题目进行运算和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如,对于基础类型题,教师可以设计诸如“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判断题以及“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为56平方分米,其底边长为7分米,则高为多少分米?”的基础运算题;在中等难度题中,教师要设计“现有长8米,宽1.5米的红布,如要做成底边分别为0.15米和0.2米的小三角形,则可以做出多少个?”的应用题;教师要加大对综合性习题设计的难度,考验学生对知识的融合应用能力,可设计带有范例图的探究性习题,给定一些已知条件,并让学生通过对各种公式的运算来计算出范例图中局部图形的面积,以此来考查学生的题目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教学模式下教师开展的作业设计,由于其具有单一性和枯燥性的特点,学生往往难以对其提起兴趣,因此学生中普遍存在“不爱做作业”的问题,加之作业数量较大,这便给学生带来了繁重的课业压力。为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在教师对现阶段的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改进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作业形式的设计进行创新,通过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以及内容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指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为例,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百分数”这一常用的数学概念,通过作业设计内容来让学生认识到其实际的应用价值以及重要意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设计游戏闯关作业,为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习题,每答对一道便可以通过一关,通过全部关卡便可以获得教师给予的奖励。在学生进行答题闯关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在其中融入“百分数”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百分数知识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在第一关,教师可以设计“根据文字写出对应的百分数形式:8%、0.3%。”这种基础题目,当学生闯关成功后,教师要给予鼓励:“过关啦,已经完成20%的任务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
在随后的关卡里,教师要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如在第二关便可以设计数学概念理解题,“空气中含有78%的氮气,这78%表示的是()占()的()。”检验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且在学生通过关卡后,也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告知学生离最终的胜利就剩下60%了。最后一关,教师可以设计难度较大的应用习题,如:某商店打折促销,原价800元的自行车以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辆自行车,商家加大折扣力度,以八折出售,则最后几辆自行车的售价是多少?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三)立足学生差异,分层设计作业
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认识到其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对此给予重视。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其在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知识基础方面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教师应当要尊重学生间差异,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立足于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为其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内容,以期实现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促使数学教学工作整体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如此,学生对数学学习也能产生良好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个人数学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为例,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期实现整体性的提升。譬如,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其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作业设计要以基础巩固为主,可以将“圆的半径越长,则其面积越大。()、半径为2厘米的圆,其周长和半径相等。()”这类的基础性习题数量进行适当的提升,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但是仍需加强巩固,提升其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加大基础性习题的难度来实现这一目标,如设计“请你以5厘米为半径画出一个圆,并在画出的圆中,以字母o、字母r和字母d来分别标记出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说出半径决定圆的什么?圆心决定圆的什么?”以这类稍复杂的题目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其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如“草地上有一根木桩,用一根长3米的绳子将一头牛拴在木桩上,则这头牛最多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这类的应用习题,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锻炼应用能力,设计实践作业
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往往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作业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的重要目标。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在时间以及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下,教师并未对该方面给予重视,大多数情况下完全依靠教材知识来设计作业内容。基于此,现阶段教师应积极转变作业设计理念,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实现全面良好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能力。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为例,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師应当要对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以期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能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进行拓展性创新,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如,在为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的巩固习题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习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者是平行四边形等,通过利用本节课程所学习的各种图形变换的方式,使用选定的图形来创作出一幅“数学画”,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一看哪位学生创作的画更漂亮、更有艺术感。这种习题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且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实现个人知识应用和实践动手的有效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五)联系实际生活,提升作业高度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关系,使其能够对数学学科产生全新的认知,也具有发挥数学学科重要教学价值的作用。基于此,为实现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完善,教师应当积极挖掘作业内容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数学学科形成全新的认识。同时,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也能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能力奠定基础,使得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体验得以加强,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也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重要应用价值。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为例,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挖掘生活素材,将其与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结合,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习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能够以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了解,使得数学作业的高度得到提升。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在生活中寻找与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相似的物体,并从它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进行观察,画出每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样式。通过这种作业习题,学生能够加强对于实际生活的观察,并在生活中找寻数学学习的素材和资源,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此外,教师为了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也可以选择时间让学生互相观察对方画出的内容,并猜测对方观察的究竟是什么物体,这有效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发挥了数学作业设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进下,传统教学模式“高压低效”的弊端使其难以符合当前的教育工作考核标准,务必要对现阶段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改革与优化,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中,作业设计作为重要的教学工作内容,也需积极顺应“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对具体的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方法进行创新改进,以期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巩固与复习。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优化目前的作业设计工作,致力于提高作业设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水平。
注: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16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