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格优势的培养与运用

2023-07-12 09:57:43张文霞王鑫焱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运用培养小学生

张文霞 王鑫焱

摘  要:品格优势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是可以培养的。通过挑战性任务、针对性任务和综合性任务等,实现在任务中培养和运用品格优势;通过激发学习动机、提倡合作学习、教师期望效应等,实现在学习中培养和运用品格优势;通过提供榜样示范、形成家校合力、增加亲子互动、给予爱的体验等,实现在家庭中培养和运用品格优势。只要有良好的教导,足够的练习,全身心的投入,它就可以生根发芽。

关键词:品格优势;小学生;培养;运用

品格优势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它可以帮助个体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影响青少年的学校适应,增强生存的价值感与使命感。[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展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时机最佳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发现并培养他们的优势品格,有助于发展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激发其内在潜能。品格优势在个体日常活动中有着较高的发生概率,在不同场域的呈现特点也有所不同,可以在任务、学习、家庭中培养与运用品格优势,如自我效能感、天赋优势、开放性思维、好学、合作、希望、自我管理、创造力和爱与被爱等,营造良好的品质发展环境,构建合理的评价方式,助力学生自我实现。

一、在任务中培养和运用品格优势

通常情况下,个体在进行某项活动时需要运用多种品格优势,最终达成目标。在操作过程中,个体自发地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参与到活动的各个步骤当中,在任务推进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与情境相辅的突出品格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各项品格优势的参与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对任务的把控了解并锻炼学生的优势品格。

1.挑战性任务——自我效能感

任务的难度直接影响参与者对活动的判断与执行,难度适合的任务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品格优势,学生更容易全身心地调动积极心理因素,力求顺利完成任务。所以,教师可以在任务的选择上下功夫,给予学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便于学生在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将自身品格优势发挥到极致。为此,教师应选择稍高于个体现有水平的任务,将其落到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最大化且全方位发展学生的品格优势。过于简单的任务,不容易引起学生尝试的兴趣,由于对任务的重视程度过低而无法进入心流状态。而且,完成此类任务需要的时间极短,几乎不需要太多品格优势的参与即可顺利完成。然而,任务设置的太难,学生则会出现不敢尝试或失望的情况,此时的积极心理因素会被消极情绪所取代,不仅不能起到培养品格优势的作用,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的困难,学生需要勇敢地进行尝试,展开一系列大胆的猜测与联想,形成一套完整的思路和方案,最终一步一步地开展行动。从开始到结束,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参与,这是一个非常考验学生能力的复杂过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引导学生明确任务所需要的优势品格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激发自身的各项潜力。

2.针对性任务——天赋优势

在整个任务过程中,个体各种品格优势的运用存在不稳定因素,其偶然性与个体特质和任务类型均相关。具体来讲,不同个体品格优势的构成结构不同,运用时也存在各自的倾向性,在众多品格优势中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显著优势。即一个人拥有的排序靠前并且频繁运用的品格优势, 代表了个体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积极品质, 在运用显著优势时, 人们往往感到精力充沛而不是疲劳[ ]。因此,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显著优势,根据显著优势预设相应的任务内容,将任务的每一部分与一项或多项突出品格优势相联系,以求在不同阶段对学生品格优势的培养各有侧重。在任务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任务内容对学生各项优势品格的考察制定量表,学生在任务开启的前、中、后期进行评价,清楚自身在各个阶段的显著优势与缺失的品格优势,更好地配合教师培养自己的品格优势,满足个体的胜任需要。在拥有明确目标的阶段性任务面前,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任务本身所提出的要求,产生更为深刻的自我认知。与此同时,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有意识的运用转变为习惯,从多个维度养成品格优势,形成独特的显著优势,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增强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任务——开放性思维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課程标准”)的颁布,义务阶段学生的培养方式更为清晰。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形成了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呈现了跨学科学习的任务内容与资源[ ]。由此,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任务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发挥各个学科板块的基本原理作用与应用价值,便于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整合自身优势品格资源,自觉完善品格优势结构,形成在活动中运用多种品格优势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综合性任务中,学生可以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从不同角度给出解释,充满愉悦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具有学科特色的品格优势发挥着积极心理作用,最终导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综合性任务本身就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干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对应的结构不良问题,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通过品格优势强化学生高级心理机能的使用,提升洞察力和创造力,养成开放性思维。

二、在学习中培养和运用品格优势

总体来说,学习所包含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社会性经验,掌握各种技能与策略。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和场景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更容易培养与运用学生的品格优势,一般体现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与支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1.激发学习动机——好学

简单来讲,如果想高效运用自身的品格优势,无疑需要经常性地保持其发生的条件,即激发并维持个体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促进品格优势的有序发展。教师应竭力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积极获取并主动运用知识,满足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需要。首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营造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良好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内驱力,发生深度学习。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加入具有艺术特点的内容,引发学生产生审美需要,进行审美活动与创造,给予美感教育。其次,利用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反馈,合理控制对学生的奖惩,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优势之处与不足,不论奖励还是惩罚均围绕品格优势进行,使学生在认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后,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有效归因,依据品格优势的量表制定学习策略与目标。一旦拥有稳定的学习动机,品格优势的个体功能就会持续产生作用,唤醒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建立起一套针对有意义学习的长效心理机制。

2.提倡合作学习——合作

相比于个体单独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学习,合作学习则在个体之间建立起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互享,容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事实上,个体的很多品格优势需要在群体中才能得到发挥,如团队精神、领导力等优势。群体在进行活动时有别于平时,团队成员会将集體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从具有突出领导力的人中挑选组织者,考虑公平的内部分配,形成成员间相互认可的团队运行机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各个成员组成学习共同体,个体之间互为参照,聚集了非常多有代表性的品格优势。教师应鼓励学生形成合作探究意识,明确彼此的分工,在协作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相互之间进行观察,将自身与他人在合作过程中体现的品格优势阐述出来,形成对于自己、他人、整个团队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面对结构不良问题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即让各成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全程不予评价,个体通过结合他人观点与自己想法后形成对该问题的思维体系,在无意状态下形成超越原有水平的品格优势,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3.教师期望效应——希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着绝对崇拜的心理,教师表现出的情感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教师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表情和话语很可能对学生身心产生深远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显示,教师对学生倾注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给予的反馈也会更加可观。作为教师,应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爱,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最大程度地发现并运用自身的优势,维持内在动力机制。教师在使用这一效应时,也需要考虑实施对象的人格特点与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程度的表扬与期待,避免学生过于沉浸其中。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期待后,通常会产生舒适感与使命感,个体在这种状态下更容易集中精力,品格优势也会随着练习而频繁在学生身上体现,使积极情绪从本质上代替固有消极情绪地位来维持机体平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进行长期的关注与引导,防止学生发生反复的情况,一旦学生的消极情绪有再次呈现的迹象,教师应及时纠正与引导,使学生获得正向反馈,产生积极情绪。总体而言,小学时期是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后期进行干预的效果微乎其微,应抓住机会培养小学生的品格优势,着力提升其胜任感与幸福感,将教师期望效应的效果提升至最佳。

三、在家庭中培养和运用品格优势

家庭是个体从出生开始一直生活的血缘环境构成,是学生除学校外的主要活动场所,家庭的状态对个体的成长与人格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有研究发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分离的,两种情感具有不同的遗传基因倾向,消极情感比积极情感受基因遗传的影响更大[ ]。不仅如此,个体也会在后天模仿家庭成员的行为,在观察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人格特质。所以,家庭是影响个体人格优势能否成功转化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1.提供榜样示范——自我管理

在家庭环境下,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范式,长时间以成熟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模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动辄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给个体带来的影响,颁布法律明确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与支持。为此,家长应着眼于自身品格优势的发挥,抑制消极情绪,遭遇问题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主动运用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等积极思维方法,为孩子提供积极参照和正向评价。在孩子出现认知障碍与消极情绪时,应进行合理疏导,给孩子讲解品格优势的积极效果,举例阐述培养与运用品格优势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自控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做出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举动,发展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简而言之,父母是孩子最直观的参照物,其具备的优势品格越多,小学生品格优势的形成和表现概率就会越高,也会形成相关的积极体验与需要的满足。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孩子也会将自身的品格信息反馈给父母,父母在帮助孩子完善品格系统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对自己的心理结构进行整合。所以,榜样为个体的情绪唤醒与积极体验提供前提和激励,尤其是在家庭中。

2.增加亲子互动——创造力

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主要源于家长与孩子所处的文化群体存在断层,二者缺少处于相同情境下获取与加工信息的机会。显然,两个不同群体呈现出的立场不在一个维度,更不可能期待达到共情的程度。存在这样的现实基础,必然要求拉近亲子距离,寻求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的对话空间,而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举办亲子活动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通过移情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选择运用品格优势种类与次数多的亲子活动,完全投入到活动的参与中,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链条。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不仅会利用一切优势积极参与,还会对父母产生积极的依赖情绪。此时,家长在学生的内心会有很大改观,形成父母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主观感受,也会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产生内化的父母,对自身的心理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监控。那么,这时再进行教育就会让孩子更为信服,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渴望与父母共同参与活动,家长也可以通过活动发现并明确告诉孩子所具备的品格优势,观察活动前后孩子的变化。这既是父母从自身角度出发培养孩子能力的机会,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强学生的内生创造力。

3.给予爱的体验——爱与被爱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排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的缺失性需要,只有满足该需要个体才会产生高一层次的成长性需要。目前,全国范围内拥有各种类型的家庭,极易造成孩子在不同程度上爱的缺失,对于个体的身心状态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而且,个体如果缺失被爱的体验,容易产生自卑感与消极情绪,对其他品格优势的运用也会起到阻碍作用。相对来说,仁爱这一类品格优势的形成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个体只有充分感受到被爱的感觉才会以合适的方式爱他人。所以,家庭成员应给予儿童足够的爱,教孩子如何去爱别人,以此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友善和爱。其实,这一品格优势的形成是漫长的,需要在个体成长的每个阶段维持爱的体验感,影响儿童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但是,一旦让儿童感知到自身所处环境是安全而充满爱的,个体就会尝试利用幸福感所带来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在不同时空展现品格优势,将幸福感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 ] 盖笑松.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 2] 张文霞.品格优势对低年级小学生潜能的激发[J].教学与管理,2021(11):1-3.

[ 3] 刘美玲,田喜洲,郭小东.品格优势及其影响结果[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2):2180-2191.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

[ 5] 李婷婷. 品格优势对情感幸福感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运用培养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集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6:45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