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 但汉兵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慕课、电子书包、翻转课堂等的蓬勃发展,高校对信息化教学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也间接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能力的提升策略,基于对信息化能力提升研究现状的回顾,指出了目前存在培训普及度不高、体系构建不全以及外部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针对现有问题,从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能力分析、培训体系等多个角度对信息化能力提升途径进行分析与探索,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2022jy049)
[作者简介] 许 国(1990—),男,湖南衡阳人,工学博士,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特聘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气工程研究;但汉兵(1991—),男,湖北仙桃人,工学博士,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特聘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电气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2-0037-04[收稿日期] 2022-07-21
引言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能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1]。要求教师在教学素养、教学意识、教学反馈等元素上实现自主學习、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创新,以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针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途径,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和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等方面。例如,能力培训体系构建及制度建设层面,具体对策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教师教学公开课等。同时,提出对我国的课程组织结构加以完善。例如,通过调整课程组织的方式提供传帮带的工作模式;基于国内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模式的分析与比较,指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工作目标与模式方法改革的发展方向。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慕课、电子书包、微课堂、翻转课堂等的发展,使得高校对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也间接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普及,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的建设以多媒体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进入教学领域作为标志,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越来越重要,因此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开始明显增加。2000年,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推动和指导下,我国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开展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规模培训的试点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类似的培训开始在国内其他地方陆续开展起来。当时参加这个项目的培训人员主要是中小学教师,之后随着项目的发展,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的师生也开始参加此项目的培训,掀起了一波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浪潮[2]。
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的具体内容,部分研究者提出了他们的见解。赵健等[3]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发展的角度研究,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王卫军[4]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正确认识现代教学实践的科学教学过程之后,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能力。胡晓玲[5]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一项综合素质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也可以说这是教师合理高效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并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时需要具备的一种特色鲜明的心理素质特征。李龙天等[6]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分为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高效利用信息化平台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优秀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全面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而对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范。实际上,这种能力的锻炼很难通过单独的理论学习得到锻炼,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反思不足以及反馈与改进。
此外,业内也有部分专家学者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要素、培训模式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在能力构成要素方面,宋美喆[7]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情境设计、实施以及反思能力。王巍等[8]指出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包含人员、设施、课程、机制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模式方面,贺丽[9]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姜蔺等[10]从教师特征、培训干预和学校环境等三个角度,提出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迁移的分析框架,并给出了参考建议。娄婷婷[11]提出通过构建教师信息化能力一体化培训的模式,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在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方面,主要从个体、学校二级单位、学校、社会等层面提出各自的策略。例如,邱璜[12]对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进行了详细解读,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刘志强等[13]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激励体系等方面,对慕课、SPOC背景下的教学能力提升进行了探讨。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探索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厘清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构组成部分,并剖析各部分的影响原因,可为进一步评价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较为完整的评价系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剖析,发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育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改革中的问题。
(二)实践意义
从实践层面上看,一方面,通过对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影响因素解析、现状分析、培训体系建设以及提升策略的探索,可为进一步指导高校如何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通过能力提升途径,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组成因素进行自我剖析,同时对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出客观评价,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奠定基础。同时,有助于教师贯彻信息化教学理念,树立信息化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打磨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最终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如前文所述,目前,相关学者从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等三个方面,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展开了深入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几个现象,有待进一步解决:(1)信息化教学能力教育培训的普及度不高、体系构建不全,导致教师对设计的信息化教学环节实施能力不足,教学设计的信息化理念更新也达不到要求。受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不能很快地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2)教师个人自驱力和外部政策制度等方面不够完善,教师缺乏动力和精力去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法以及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研究表明,高龄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在信息技术学习上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其积极性。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比较强,但是对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虽然能够较好地运用各种网络资源,但是没有形成自己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开发新的教学方法的观念。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及其分析、信息化能力培训体系等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能力。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教学认知、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创新等。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质量与未来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技能构成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构建综合判断策略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析方法,并对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信念、教学认知、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技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多方面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为研究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估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分析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以《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作为基础指导,通过合理设计“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架构,从信息化教学的群众载体、意识、能力等多个方面对目前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现状分析。具体措施如下:组织教师组成员开展交流与研讨,总结分析文献调研与访谈问卷得到的信息,并进行分类归纳,进而探索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同时,邀请多位高校教师与相关专家参与研讨会,深入剖析与总结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实践方面遇到的具体阻碍。从信息化教学的认知、操作、创新教学设计能力等多个维度来全面综合地研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同时从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三个不同的层面综合分析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以及目前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构建能力培训体系
针对调查结果,通过分析教师人口学特征、学科特征、二级单位制度特征和学校政策制度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地构建适应“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以特定的教师群体为培训对象,探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法及其评价方式。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的设计可细分为培训准备、培训实施、培训评价、培训改进与完善四个部分。在培训准备阶段,主要对培训对象进行调查统计,明确培训需求、课程模式以及课程规划。在培训实施阶段,可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法,如线上+线下模式,短期+长期模式,集中+分散模式,工科、理科与文科等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通过反馈不断更新培训模式。培训评价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的改善建议。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查培训的实际效果,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二是对教师的培训满意度进行调查;三是收集教师对培训的改进建议及措施。在培训改进与完善阶段,主要对培训评价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评价与整合,最终形成下次培训的改进方法与具体措施,使整个培训体系的修正与完善形成闭环。
(四)最终形成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基于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的结果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开展效果及考核得到的评价,从教师个人发展(内部环境)和外部支持政策(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加强不同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增强教师的教学操作、教学指导、教学探索等能力。同时,建立师生间的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突破固有的模式,促进彼此的深入交流协作。在外部环境支持政策方面,需要健全管理措施,建立专门的机构,推动专业发展,同时需要完善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与激励保障机制,最终促进学科与技术间的相互融合,引导教学创新,进而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国内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指出目前存在培训普及度不高、体系构建不全以及外部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从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构建等多个角度,研究和探讨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的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尹丽娟.广西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D].南寧:广西大学,2020.
[2]纪晓丽,王妍,方小勇,等.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发展对策:基于江苏省76所高校的调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4):72-76.
[3]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28-31.
[4]王卫军.信息化教学能力:挑战信息化社会的教师[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45-53.
[5]胡晓玲.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6):67-72.
[6]李天龙,马丽.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要素探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3,6(2):44-47.
[7]宋美喆.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与提升对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11):231-233.
[8]王巍,闫寒冰,魏非,等.发展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支持要素、关键问题与可为路径:基于20所师范院校调研数据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1,33(2):38-44.
[9]贺丽.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作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24):148-149.
[10]姜蔺,韩锡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迁移的分析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8(4):17-25.
[11]娄婷婷.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模式构建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9):127-129.
[12]邱璜.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及提升策略[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2):107-108+117.
[13]刘志强,彭美娟.MOOC、SPOC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21(24):37-38.
Exploration on Methods to Improv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XU Guo, DAN Han-bing
(School of Autom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MOOCs, e-school bags, flipped classrooms, etc. The demand for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has risen sharply and has brought new requirements and presented new challenges. Aiming at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of the teachers,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improvemen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low popularity of training, incomplet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erfect external policies. Furthermore,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s are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bility composition, ability analysis, training system and so on. This schem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 improvemen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